三九宝宝网宝宝教育学龄段教育

为什么西游记折射了明朝社会阶级矛盾的尖锐

02月12日 编辑 39baobao.com

一、《西游记》的社会意义《西游记》一书以唐朝贞观年间玄奘取经为故事背景,作者以《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到南宋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以及金代院本《唐三藏》、《蟠桃会》等为基础,不断倾注个人情感、现实因素等等,将这样一个宗教故事充实为一部精彩的神魔小说,既是对前人取经故事的总结改造,更借此传达了自己对生活百态、社会现实的认识。

《西游记》幻想了一个根植于道教、佛教宗教故事的天上世界。虽“有长年之光景,日月不夜之山川”,美轮美奂令人神往。但无论是道教的玉皇大帝,还是佛教的如来佛祖,尽管已经成仙成佛,跳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但其出现时往往都难逃封建时代朝堂上那一套凡俗礼节,尊者在上、位卑者在下。孙悟空大闹天宫得了一个小小的弼马温,受众仙嘲笑。

玉帝昏聩,且遇事往往毫无主见。佛祖公开默许索求人事,甚至说:“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白本者,乃无字真经,倒也是好的。因你那东土众生,愚迷不悟,只可以此传之耳”。不但认为唐僧给钱是应该的,而且认为东土大唐的人愚昧不堪,无字真经已然足够。神佛亦如此,何况人间。西行路上的凡俗王朝,国君大都昏庸无能,例如车迟国国王听信谗言大肆逮捕僧侣、比丘国王受人蛊惑,取千名男孩心肝做药引、灭法国国王许愿杀一万名和尚......这些吴承恩笔下幻想出来的神魔世界与世俗人间其实都脱胎于他所身处的现实世界,如同一面镜子,倒映出世间百态。

身处政治混乱、压抑思想的封建时期,吴承恩用笔墨描写的神魔世界其实处处揭露现实社会的黑暗,无声但有力的反抗封建统治者的压迫,揭露社会的阴暗面,冠冕堂皇的表面之下隐藏着的丑陋心灵。孙悟空作为全书的主角,生于天地造化,本性纯洁不愿受压制与约束,他追求自由,求仙访道,学得七十二般变化;不服生死,勾掉生死簿;蔑视皇权,大闹天宫......既是作者吴承恩对当时社会现状的申诉,同时也代表了当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新兴市民阶级为代表的资本主义萌芽对封建统治的不满与对新的解放思想的向往。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