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宝宝教育评语心得

解决教师实践中的真问题——观察记录的持续改进

03月17日 编辑 39baobao.com

[主动参与,实践创新,融入生命——6Bu7教学反思]在参与学科工作组研讨与互动中,我渐渐对生本课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由开放地独立自主地学习,在课堂学...+阅读

园本教研指的是以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幼儿教师为研究主体,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所开展的旨在促进幼儿教师在态度、知识与技能上全面发展的研究活动,我园自从成为鼓楼区《纲要》试点园以来,一直重视通过以园为本的教研进行贴近幼儿园实际的、解决教师困惑的园本研培活动,具体的研究工作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通过园本教研,解决教师实践中的真问题 观察记录的持续改进

翻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句子和字眼:

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 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 、 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 、 要为每一个儿童 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 、 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都有成功感。 从这些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新《纲要》要求我们从关注集体转变为关注个别,教育价值取向从关注结果转变为关注过程。原有的依靠常模为标准的评价方式不再适合于评价儿童了,原有的去情境化的、刻板的理念不再能完全的解决教师在面对不同幼儿时复杂多变的教育情境了。需要有一种方式帮助教师解决此时、此地、此人、如何教的问题,帮助教师获取处理复杂的、不确定的具体的教学情境的知识和能力,真正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观察记录是目前的理想方式。

1、分析现状,找出问题症结

我园一直坚持开展基于观察记录的园本教研,取得了一些经验,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以教师个人为主,缺少团队合作。

虽然在全园的业务学习中,园部提供了交流观察记录的平台,并根据教师的困惑进行理论学习,但是范围仍旧显得太宽泛,没有形成具有凝聚力的小型团队进行深入的探索。

2、不同层次的教师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教师队伍因为经验不同和理论水平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层次。对于新教师而言,困惑在于不明白观察记录的重要性,不知道怎样去记录,怎样针对自己的记录进行分析。对于富有经验的老教师而言,困惑在于,怎样通过观察记录去发现问题,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不同的困惑有不同的需求,怎样去满足?

2、建立以区域活动为平台的幼儿观察记录的研究团队,有效开展研究:,

我园《纲要》组的根据上述的思考,确立研究专题进行多种方式的研讨活动,以外出参与 鼓楼区以园为本纲要试点园 观摩活动的教师为核心力量,再加上托、小、中、大四个年级组各一名教师建立以区域活动为平台的幼儿观察记录的研究团队。让教师在实践中学会观察、反思,具体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实践反思:所谓实践反思,就是教师记观察记录,然后进行分析。

2)、案例分析:将自己的观察记录与研究团队中的教师一起分享,分享好的经验,发现问题。

3)、理论学习:根据发现的问题,通过学习理论解决问题

研究团队决定选择以对幼儿区域活动的观察指导为切入点,进行观察记录的研究。大家认为,传统的集体教学活动难以实现《纲要》提出的 因材施教 的的目标,因为在进行集体教学时,教师往往预设的是统一的目标,使用的是统一的教学策略,难以照顾到发展水平和发展特点的千差万别。因此,教师需要在集体教学活动之外,寻找能够达到 因材施教 这一目的途径。创设丰富多样的,多功能、多层次的、具有选择自由度的环境,让每个孩子有机会接触符合自身特点的环境,用自身特有的方式同化和吸纳环境,而教师可以在此过程中了解孩子,个别化的指导孩子。幼儿园的区角活动就是这样一个途径。

那么,只要开展区域活动就一定能够实现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儿童发展的需要吗?当然不是,还需要教师在区域中为幼儿创设丰富而适宜的环境和材料。教师在开展区域活动时往往会为怎样创设丰富的环境,提供适宜的材料而苦恼。因为在进行集体教学活动时,教师有可以借鉴的教材或成功的课例。但是在区域活动的组织中,教师并没有一定适合本班幼儿的范本可以借鉴,对于区域活动的组织教师当然会感到困难。教师借助什么去判断自己创设的环境是符合幼儿需要的、提供的材料是适宜的、有价值的、在现有的情况下又该做怎样的调整呢?也就是说教师通过什么途径进行反思呢?观察记录应该是一种好的手段帮助教师反思。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所面临的教学情境是复杂多变的,要驾驭这样的教学情境仅靠一些去情境化的理论是远远不够的,而因更多的关注 此时 此地 此景 如何教 的问题。记录具有保留和再现的特点,通过重温,教师不仅可以回顾原有的情境,而且可以对过去发生的事件进行新的解释和建构。在区域活动的指导中,教师就可以借助观察记录去检验自己在环境创设和材料提供上是否有意义以及今后应该怎样改进。

教师通过观察记录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的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记录 让孩子的学习看的见 。

教师在区域活动的指导过程中,一切都应当是基于对孩子的了解之上的。如果教师的目标来自于常模,又何谈 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呢?通过观察记录,教师可以了解每个孩子学习的特点、学习的过程、学习的需要,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观察记录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行动研究,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思考、研究,教师除了在观察记录的行动研究中获得此时、此地、此情景该如何教的经验。还学习了通过观察记录进行行动研究的方法。《纲要》组为教师提供了帮助教师理清研究思路的表格,包括有初期的幼儿观察记录表、帮助教师分析的观察记录分析表、引导教师分析、提出问题的问题提出表格。通过这一系列的表格的使用,教师可以改变原有的盲目无序的反思状态。更好的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又可以进行理论学习。这一研究过程教师始终都不是单枪匹马在进行的,而是和研究团队中的伙伴共同前进的。通过分享观察记录,互相探讨问题,分享找到的好的文章。给予养分也吸取养分。

3、分层培训,分享研究成果

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学习需求,我们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进行不同内容的园本培训。对于新教师而言,首先明白观察记录的重要性,明确观察记录记什么,学习如何记观察记录、如何分析。从基本理念的学习知道为什么要记,从基本技能的学习知道怎么做。对于有经验的教师,一是帮助教师提升,引导教师通过观察记录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二是发挥他们的指导作用,将自己在观察记录上的经验传递给年轻教师。

那么,观察记录真的能够帮助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认识幼儿的学习特点吗?

小二班的朱老师观察记录选定的区域是阅读区,研究的专题是阅读区材料的提供和教师的指导,她提供一些手偶或图片供幼儿操作复述。进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朱老师发现孩子在阅读区中是愿意通过摆弄老师提供的材料进行故事或儿歌的复述的。复述可以发展幼儿的表述能力,丰富词汇。但是,语言领域也十分强调幼儿创造性的培养,幼儿一味的重复是无法发展创造性的。于是,朱老师针对观察到的这一问题进行了材料调整。这里,呈现一个调整后的观察记录:

教师将小青蛙、小猪、小狗、小熊手偶全都放在一个盒子里。单单走过来,低头盒子里的手偶,又将盒子用两只用手捧了起来摇了摇,接着从众多小动物里面将小花狗都找了出来,依次套在五个手指上 五只小花狗出门走一走 旁边的畅畅先从盒子里拿起一只小花狗套在大拇指上,接着拿起一只小熊套在食指上,又拿起三只小花猪套在另外三个手指上。套好后,将五只小动物全部面向自己,很认真的念着: 一只小花狗加一只小花熊加三只小花猪,出门走走走 旁边的单单已经将五只小花狗换成了四只在念着呢。

从记录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是通过对儿歌的创造性仿编这一途径促进幼儿语言的创造性发展的。教师在动物手偶的数量和种类上进行了调整,材料的调整起到了隐性指导的作用。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手偶,替换 小花狗 进行创造性仿编。选择不同,创造出的儿歌也就不同。

这是教师实践反思的过程,在分享会上,教师将此作为案例与大家分享。结合这一案例,还可以进行有关语言领域创造性仿编内容的学习。通过一个有价值的观察记录,教师是可以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的。

二、通过园本教研,开展特色研究-----幼儿园早期阅读特色的构建

幼儿园早期阅读的研究在幼儿园已经进行了若干年,在张永英老师的带领下从三个方面对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开展进行了研究:立足读本的阅读活动研究、班级阅读资源的开发、多渠道开发早期阅读教育资源,构建书香校园。并在这三个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在课题研究结题之后,我们面对以下问题:

如何将已经获得的经验从课题组辐射到全园?

如何从基于分享阅读的早期阅读研究向其它类型的读本进行延伸?

如何在前一阶段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询积极的家园阅读互动方式?

针对第一个问题,我们采取了师带徒的方式,即每位原来参与课题组研究的成员都带领一名年轻教师进行指导和深入的研究。师徒双方根据师傅的特长和徒弟的困惑共同制定了研究专题,再依据研究专题相互间听课,讨论。通过这样的方式达成课题组研究经验辐射的目标。

针对第二个问题,我们进行了其它类型读本的课例研究。有以绘本为素材的早期阅读教学活动研究,如:《母鸡萝丝去散步》、《在澡堂里认识身体》等。也有基于渗透式教材的早期阅读研究。在进行其它类型的早期阅读活动时,教师能将在分享阅读活动中获得的有关教学策略和目标制定的经验运用到教学设计中去,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以下为关联文档:

民族器乐进入民办学校的实践及探索蒋显敬 周辉(江苏省丰县创新外国语学校 江苏省丰县221700)摘要:民办学校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生源的竞争,不得不摒弃 手脑相长 之理,融入片面追求学业成绩的洪流之中,造成后续发展乏力...

小班语言教学实践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育的核心问题,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表现方式,人类的思维成果正是靠语言的帮助得以巩固、发展和传递的。幼儿期是学习语言最敏感、最关...

读《英语课程标准》语言实践之我践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指出:注重语言实践,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各种语言知识的呈现和学习都应从语言使用的...

生成性资源的教学改进策略研究一得——读《教师的挑战《教师的挑战》一书作者佐滕学先生明确地告诉我们:21世纪的教师面临的挑战是为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机会。作为教师,我们一直在研究地也正是如何给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而通过...

环境创设中孩子语言的发展——检索教育实践,共享有效三至六岁的孩子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而这段时间正是孩子在幼儿园学习的时期,对于这样的特殊时期外面幼儿园也不能忽视了对孩子在语言方面发展。而我们当湖中心幼儿园正是以如...

暑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精选暑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1: 很多东西都不懂,幸好有叔叔、阿姨们的耐心帮助,让我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掌握了很多东西,最重要的就是使我在待人接物、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这方面有了很大...

问题、实践与反思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阅读的理性回归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亟须关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数学阅读的价值取向是数学阅读的归宿,有效的数学阅读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

“教师即课程”的生动实践传统的课程理论是 防教师 的课程,课程是专家设计的,课程目标是现实知识的传授,教师知识执行者。在课程实践的研究中,人们逐步认识到,教师不可能孤立于课程之外,施瓦布更是明确提出...

浅谈数学分层教学的一些实践和体会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学生因为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智力兴趣等方面的差异,对相同的学习内容,会出现有的学生 吃不饱 ,有的学生 吃不了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学校开展了 学习资源...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