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迟缓5种成因 成因1:患有先天疾病 患有染色体异常(如:唐氏症、威廉氏症、小胖威利症)、中枢神经发育异常(如:脑部畸形、脊柱裂)、神经皮肤症候群(如:神经纤维瘤症、结节性硬化症)。 颅颜异常(如:颅缝早闭、唇颚裂)、脑肿瘤、癫痫症、神经肌肉疾病(如:脊髓性肌肉萎缩症、裘馨氏肌肉萎缩症)。 先天性代谢异常疾病(如:苯酮尿症、黏多糖储积症)、内分泌异常(如: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等等先天疾病的宝宝,常常伴随有发展迟缓的情况。
成因2:母亲孕期、产程及新生儿问题 母亲孕期有不良习惯(如:酗酒、抽烟)。 胎儿早产、缺氧(如:脐绕颈)、缺血、出生体重不足、高黄胆、颅内出血、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脑炎、脑膜炎)、环境毒物污染(如:铅中毒)、头部外伤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宝宝的脑部发育,进而导致生理功能异常或疾病(如:脑性麻痹)。 成因3:心智与情绪行为障碍 智能障碍、广泛性发展障碍(如:自闭症)、注意力不足过动症等。
成因4:环境刺激不足 感官知觉异常(如:听障或视障)可能影响讯息接收;因重大疾病导致长期卧床或住院,限制了肢体运动、环境探索、同辈互动经验;家人过度宠溺、保护孩子,使孩子缺乏尝试机会。 成因5:家庭功能失调 长期受虐、被忽略或置身家庭暴力,以及缺乏照料资源的弱势家庭等。 如何检测孩子是否是迟缓儿 孩子成长期间的动作发展历程大致相同,会依序从翻身、扶着坐、自己坐、爬行、扶着站、扶着走到自己走,但每个孩子的发展时间未必相同。
如果比其他孩子慢上1~2个月,可能只是因为孩子天生气质使然,或者家人过度保护、缺乏适当刺激所致,尚且不用太担心,但若是2岁还不会走路、3岁还无法表达完整的语句,家长就要尽早带孩子就医评估。 观察孩子行为5大检视 检视1:粗动作 观察孩子在日常活动中的大肌肉表现,如:抬头、翻身、保持坐姿、以四肢爬行、放手行走、跑步、上下楼梯等。
检视2:精细动作 观察孩子手眼协调能力的行为表现,如:伸手抓握、使用手指拿或拆装物品、拼装积木及拼图、握笔涂鸦,以及拿汤匙吃东西、穿脱衣物等。 检视3:认知能力 观察孩子的感官(嗅觉、味觉、视觉、听觉、触感)发展,对物品的大小、颜色、形状、数量、远近、高低、软硬、味道等特质的反应与学习、理解与记忆能力。 以及复杂的空间、时间、因果关系、抽象文字与数字符号概念等能力。
检视4:语言 发出声音、听懂指令、说出有意义的字词、以语句沟通与表达、对话聊天、描叙一段故事或经验等能力。 检视5:社会情绪发展 发展出安全感、自主性、自信心,适应人际关系,学会情绪表达与控制,接受道德规范等。 6阶段观察幼儿发展迟缓警讯 阶段1:6个月 1。无法翻身、拉着孩子坐起来时,头不会往后仰。 2。不能抬头至90度。
3。不会用手抓取物品。 4。没有明显的情绪反应(如:尖叫、大笑)。 5。对人的声音没有反应。 6。对五颜六色、具有声响的玩具不感兴趣。 阶段2:9个月 1。无法自己坐起来,并且坐稳。 2。不会发出单音。 3。不会同时拿起两块积木。 4。头不会转向声源。 5。对陌生人没有警觉性。 6。不会将东西由一手换至另一手。 阶段3:1岁 1。不会爬行。
2。不会扶着东西站好。 3。无法自行坐起来。 4。不会发出常规的音。 5。不会模仿简单的声音。 6。不会模仿拍手、再见等手势。 7。不会用拇指与食指抓、捏小物。 阶段4:1岁6个月 1。不会放手走路。 2。不会有意义地叫出「爸爸」、「妈妈」。 3。 不会自己拿起杯子喝水。 4。无法明确表达日常需要。 阶段5:2岁 1。不会叫爸爸妈妈(此为显著语言发展迟缓)。
2。不会用两个单字合并组成句子,例如:妈妈抱抱。 3。不会跑。 4。不会上楼梯。 5。不会倒退走。 6。尿湿裤子或大便了不会表达。 7。不会模仿做家事。 8。不会向前踢球。 9。无法堆高3~4块积木。 阶段6:3岁 1。不会双脚跳。 2。不会一脚一阶梯地上下楼梯。 3。无法说出完整短句(包含主词、动词、受词),例如:妈妈。 4。无法听指令,指出4个身体部位。
5。不会拿笔画大圈圈。 6。不会将6块积木叠高。 3方面专业筛检与评估 为确保孩子健康成长,家长可藉由下列方式进一步检视宝宝每一阶段相对应的发展细项是否正常。 1。利用儿童健康手册观察与记录宝贝的发展历程。 2。对照卫生署0~2岁与3~6岁的儿童发展量表。 3。对照台北市儿童发展检核表。 早疗越早越好 当孩子被诊断为发展迟缓时,很多家长在第一时间感到难受、错愕、不知所措,甚至是拒绝接受事实,或者因不希望周遭其他人知道而不愿意接受早疗。
其实及早带孩子接受早疗,不仅有助于减缓症状、开发潜能,也能帮助家长理解且进一步成为孩子的支柱,协助孩子融入社会生活。 早疗5部曲 1:发现及筛检 当家长发现儿童有疑似发展异常现象时,可先向小儿科医师咨询,透过简易筛检工具,初步检测儿童心智与生理发展状况;或交由专业人员做简易的评量,找出可能为发展迟缓的儿童。
2:通报 目前对迟缓儿童之通报采责任通报制,家长或从事与儿童业务有关之医师、护士、社会工作师、临床心理师、教育人员、保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