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哓茹, 作为老师,我们必须走进学生的世界,尤其是知识世界背后的丰富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教心必须知心。教育的有效性来自于教学的针对性,只有这样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才能得到学生的呼应。
有幸参加江苏省第四届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教育思想研讨会,听了吴勇老师的一节作文课《我有一个想法》后,对自己的作文教学进行了一番反思总结。
对比吴勇老师的作文教学,感觉到我以前的作文教学在很多地方存在不够脚踏实地的现象。在讲作文时,通常是把作文要求讲一讲,然后读两篇范文给为学生提供些思路,接下来就放手让学生去写。而吴勇老师在执教《我有一个想法》中,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抛给学生一个自己身上就会发生的事情,吴老师告诉学生,自己的儿子沉迷于玩手机不能自拔,令自己很烦恼,并让学生给自己出点子,解决儿子沉迷手记的问题,这样就一下子将学生带入情境中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寻找解决办法。吴老师的这个问题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得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学生们纷纷为他出谋划策,如此又自然引导学生用书信的方式来给自己的儿子提提建议。接下来吴老师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支架,学生很容易就能将刚刚交流到的内容填进去,这样,学生在脑海中浮现出一篇完整的文章后,吴老师紧接着引导学生迁移到自己生活的其他方面,学生根据吴老师提供好的支架就很容易构建出一篇新的文章。
我今年教的是四年级语文,在一开始我就非常重视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每天坚持给孩子读一篇作文,每周都布置两篇日记。经过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我所做的这些努力得到的效果并不大。经过一番思考,我发现我虽然每天给学生读作文,但是我所读的作文并不能快速让学生快速掌握一些写作的技巧,原因在于读与写不在同一战线上,因为我读完后,学生脑海里并不能留下太多印象,一转眼就会完全忘记,这样到了周末写日记的时候还是和以前一样记流水账,无话可说。后来,我就改变策略,在学习完一篇课文后,我就会布置一篇与课文相关的写作,让学生有一个内容支撑,进行写作,或者在学生的学校日常生活中经历的事情,进行一定的点拨后,也让他们写一篇作文,然后在第二天选择其中的一两篇读给全班学生听。进行这样的改变后,发现大多学生写的作文内容变的比以前要丰富许多,之前仅仅就让写一篇日记,学生可能无从下手,而当你给他一个话题时,他就可以围绕这个话题而有话可说。这样一来,先抛开写得好不好不说,仅仅能在内容上比以前丰富也算是一大进步。之后,我在课堂上读谋个学生的作文,再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在评价别人的作文过程中也是一种学习,对学生自己的作文水平的提高也是很有帮助的。
所以作文教学不能虚空,仅仅布置让学生写作,不给他一些内容上的支撑、结构上的支撑是不够的,要脚踏实地,有针对性的进行作文教学,让学生能够真正学会写作文,学会表达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