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备孕知识优生

癫痫的预后

10月18日 编辑 39baobao.com

[缓解期的处理与预后]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过去由于错误地以为,支气管痉挛是其发病的主要基础,因此在治疗上片面强调支气管解痉剂的应用。但正如以上所述,随着解痉剂的应用加多,支气管哮喘的预后越来越...+阅读

随着对癫痫认识的不断深入,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诊断技术的提高,抗癫痫新药的发现,治疗方法的改进,血药浓度监测的开展,使小儿癫痫的预后比以前有了很大改善。根据不同作者的报道,经过合理的药物治疗后,小儿癫痫的完全缓解率可达50%~80%,3年以上无复发达75.9%。此外尚有15%~25%的患儿经治疗后发作明显减少,因而药物治疗的总有效率约为80%~90%。在其余药物难以控制发作的少数难治性癫痫中,有相当一部分可通过外科手术控制发作。

小儿癫痫的预后取决于多种因素,如病因、发作类型、发作严重程度、年龄、脑电图改变、治疗早晚等。对每一例癫痫患儿预后的评估必须根据个体特点,进行全面分析。

1.病因与预后 遗传性癫痫通常为良性预后,如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儿童失神性癫痫等,对抗癫痫药物反应良好,发作次数岁随年龄增长而减少,多数在青春期后消失。

症状性癫痫的预后与原发病有密切关系。由急性颅脑外伤引起的癫痫发作预后较好,一般在急性期过后即不再复发;少数可遗留癫痫反复发作,需长期应用抗癫痫药物控制。由大脑半球的肿瘤、脓肿、血管疾病等所致的癫痫发作,在治愈原发病以后往往仍有癫痫发作,应进行长期药物治疗。脑炎、脑膜炎引起的癫痫,预后因感染的轻重和并发症的有无而异。先天性遗传代谢缺陷、脑变性病及先天性脑发育异常等病因引起的癫痫预后多不好,发作难以控制。癫痫患儿合并神经系统异常及智力低下也提示预后不好。

2.发作类型及综合征与预后 临床发作类型及癫痫综合征与预后有密切关系,同一发作类型出现在不同的癫痫综合征,其预后可能有很大不同。

3.发作持续时间与预后 长时间的惊厥发作可引起惊厥性脑损伤及全身性并发症,是癫痫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惊厥性脑损伤可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并可加重癫痫发作。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也可引起脑损伤。

4.发作频繁程度与预后 一般说,小儿癫痫发作过于频繁者预后较差。

5.起病年龄与预后 新生儿期起病者预后较差,约50%死亡或有后遗症,主要与引起惊厥的原发病有关。婴儿期起病的癫痫比年长儿起病者预后差,可能与病因和基本病理有关。

6.脑电图改变与预后 背景脑电图异常或进行性恶化多提示预后较差。高峰节律紊乱、广泛性慢棘慢波、睡眠中10Hz左右快节律发放及周期样放电预后常常不好。良性部分性癫痫的中央颞区或枕区棘慢波、伴有典型失神发作的全导3Hz棘慢波预后较好。 棘(尖)慢波的发放频度与癫痫的严重程度及预后之间无必然联系。有些良性部分性癫痫有频繁的棘慢波发放,但发作并不频繁,预后良好;而海马硬化引起的颞叶内侧癫痫不一定有频发的棘、尖波,但发作很难控制,预后较差。<<<12>>>

以下为关联文档:

伴有失神发作的其他癫痫综合征近年报道了几种伴有失神的发作类型和综合征,共同特点为局部或双侧肌阵挛性抽动比失神更为突出,但发作期EEG符合失神发作。预后可能比一般的失神性癫痫差。根据发作特点分为下...

癫痫的强直性发作全身强直性发作主要累及颈部、躯干及肢体近端,是一种原始的运动形式。动物实验表明强直性发作主要起源于脑干,特别是中脑下部和桥脑的网状结构,而无需前脑的参与。但这一结论不...

癫痫的典型失神发作目前认为失神发作的基本机制与丘脑皮层环路的异常振荡节律有关,这种异常振荡直接导致双侧同步的棘慢波发放和失神发作。 【临床表现】失神是一种非惊厥性的癫痫发作,临床表现...

特发性癫痫阵挛发作特发性癫痫(idiopathic epilepsies)约占小儿癫痫的70%(Menkes,1995),主要是遗传性的。各型特发性癫痫之间的临床表现和EEG特点常常是相似的,就是说,起病都是年龄依赖性的,EEG背景...

脑积水分流术预后判断脑积水分流术是治疗脑积水的常用方法,CT和MRI可用来评价分流术成功与否、并发症和失败原因。 脑积水分流系统由三部分组成:①由侧脑室引出的近端引流管,②止于右心房和腹腔的远...

常染色体的夜间额叶癫痫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夜间额叶癫痫(autosoma]dominant nocturnal frontal lobe epilepsv,ADNrLE)是近年确定的一种特发性局部性癫痫。1994年,Scheffer等人首次报道了具有常染色体...

外伤癫痫可潜伏发外伤性癫痫(post-traumatic epilepsy)是颅脑损伤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可发生于伤后的任何时间。根据癫痫发病潜伏期(伤后至第一次发作的时间)分为即刻发作、早发性癫痫和晚发性癫痫...

癫痫的失张力发作目前对失张力发作的神经起源尚不完全清楚。一种推测认为失张力发作可能起源于脑干,主要是桥脑网状结构,实验表明直接或间接刺激这一区域均可引起失张力发作。发作性睡病的睡瘫...

获得性癫痫性失语Landau和Kleffner于1957年首次报道了6例以获得性失语、EEG异常和癫痫发作为特征的儿童。其后各国陆续有类似病例报道,1989年和1992年ILAE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疾病分类(mD,WHO)...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