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然一体的科技教育》学习感受]在第四章《浑然一体的科技教育》中说到了 启发模式 ,这种模式仅仅是适合儿童从事 设计与技术 学习的众多 处方 中的一种。儿童应当逐步懂得,还存在无数其他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并...+阅读
所谓“园本课程”,是指以一个幼儿园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过程,即园长、教师、课程专家、幼儿、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幼儿园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等活动的过程。“九五”期间,我园参与了国家教育部“九五”重点课题“幼儿科技活动及师资培训”的研究,在幼儿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2001年9月,我园的科研课题“幼儿科技教育实践研究”被立项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五”课题。通过研究,我们认识到:有关幼儿科技教育的实践应与园本课程的开发紧密结合,这样才能带动课程改革的各个方面,真正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行为,实现园本课程以园为本的宗旨和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根本目的。
一、幼儿科技教育园本课程开发的理念与原则
园本课程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教师在引领幼儿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不应忘记科技教育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促进幼儿终生发展的意义,坚持“保护好奇、支持探索、鼓励创新”的指导思想,以让幼儿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造福人类社会的科学价值观等良好个性品质为目标。这必然要求我们在科技教育园本课程的开发实践中,遵循如下原则:一是本土化原则,即要根据本土文化的特点,从幼儿园实际出发,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丰富的科技教育资源。二是生活化原则。科学教育要关注生活,贴近生活,从幼儿身边的科学人手激发幼儿科学探索的欲望和兴趣。三是整合性原则。科技教育的目标应与其他领域目标相互渗透、有机整合,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四是适宜性原则。适应本园实际是园本课程的本质特征,我园开发幼儿科技教育的园本课程必然要充分考虑我园的实际,包括我园幼儿、教师的实际,以及我园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的实际,并以这种实际为基础,通过园本课程的开发使我园幼儿、教师及幼儿园本身获得实际的发展。
二、幼儿科技教育园本课程开发的资源建设
课程资源建设是园本课程开发的基础,包括普查、筛选、建设等步骤。
第一步:课程资源调查。掌握以幼儿园为基地的、一定范围内的课程资源的藏量,是课程开发的首要前提。因此,我们通过多种途径分别对幼儿园内、幼儿园周围社区以及厦门市内与科技教育相关的各种自然物质资源、人力资源、知识资源、文化资源等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摸底。
第二步:课程资源选择。通过普查获得的可用资源是十分丰富的,但对于我园的科技教育园本课程开发来说,需要选择最适宜的课程资源。为此,我们开始有目的地、分层分类地优选这些资源,并将之贯穿于课程开发的始终。优选出的本土资源包括:厦门市众多的科普基地资源、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资源、市(区)科技局科技协会资源、工厂工地资源、特色建筑资源(如海沧大桥)及幼儿园周围的社区资源;优选出的幼儿园内资源包括:教师资源、幼儿资源、家长资源、园内环境资源、网络资源等。
第三步:课程资源建设。在对课程资源进行筛选的基础上,我们建立了园本课程开发的各种资源库,有自然资源库、科普基地资源库、社区教育资源库、人力资源库等。其中,人力资源库包括家长人力资源库(如家长中的大学教师、中学物理化学生物老师,家长中在各科普基地工作的专家和工作人员、各单位的技术人员、工程师等)、社会人力资源库(即社会各行各业的技术人员、市区科协、科技局、科普基地的科普专业人员、大专院校的大学生、中小学和青少年宫的科技辅导员等)。家长和这些社会人士都是我园园本课程开发的合作者。
三、幼儿科技教育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一)利用本土科技教育资源,开发地方性科技教育园本课程
1. 充分挖掘厦门市科普教育基地资源,开发科技教育园本课程。建构主义主张幼儿在与周围环境的直接互动中建构知识。从这一理论及“本土性”开发原则出发,我们借助市、区科协、科技局及家长穿针引线,积极挖掘厦门本土的科技教育资源,利用它们各自的特点开发了许多科技教育园本课程内容,凸显地方特色。如组织幼儿到“厦门市农科所”“市青少年科技馆”“地震局”“气象科普教育基地”“消防教育馆”“海底世界”“鼓浪屿百鸟园”“桥梁博物馆”“地球科学普及教育基地”等科普基地实地参观、调查、访问。教师们根据幼儿在各科普基地参观访问过程中的兴趣点和关注点,生成并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探究活动。如结合农科所的科普资源,开展了“植物天地”主题探究活动;利用地震局的资源开展了“地震是怎么回事”主题探究活动;结合鼓浪屿的海底世界、百鸟园、桥梁博物馆等科普基地开展了“海里的朋友”“鸟的世界”“桥的过去、现在、未来”等主题探究活动。
同时,我们还与许多市科普基地建立了共建关系,与之结成幼儿科技教育课程开发的合作伙伴。科普基地工作人员和专家主动到园与幼儿互动,将深奥的科学知识通过深入浅出的科学小游戏、小魔术、小表演等介绍给幼儿。市青少年科技馆更是定期派科普宣传小分队到我园举行新颖而有趣的科技教育活动,参与我园的课程研讨,还定期将机器人、脚踏发电机等一批大型的科技玩具运抵我园巡回展示,让我园幼儿操作探索,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也弥补了我园教师科技知识、经验和实验器材方面的不足,大大拓展了我园园本课程开发的思路。此外,我们还积极利用市、区科协、科技局定期赠送给我园的科普图片和图书等资源,生成了许多园本课程内容。
2.利用幼儿园周围的社区资源开发科技教育园本课程。社区是幼儿日常生活的自然、社会环境,可以为教师和幼儿提供大量的科技教育信息。如幼儿发现附近的松柏湖变脏变臭了,教师抓住孩子们的这一关注点,组织开展了主题探究活动,让孩子们调查松柏湖被污染的原因,做有关“清水变污水”“污水变清水”的探究实验,并带着自己设计的宣传单和自己制作的“爱护环境宣传员”的标志到小区宣传保护松柏湖;又如幼儿对“面包是怎么变得又大又松的”“饼干是怎么做出来的”等问题特别感兴趣,社区周围的“向阳坊面包店”和“育苗食品厂”就成了教师与幼儿解决疑问和扩展课程内容的好帮手。
(二)抓住幼儿教育中的科学,开发科技教育园本课程
幼儿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引导幼儿探究平时司空见惯的各种科技产品、玩具、日用品、劳动工具等,可以保护和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我园教师从生活性原则出发,选择幼儿身边看得到、摸得着、感兴趣的事物,开展了一系列贴进幼儿生活的科学探究活动,如“好玩的陀螺”“奇妙的盖子”“按压式瓶子的秘密”“牙膏管的秘密”“好用的绳子”“多彩的布”“什么东西圆又圆”“鞋子世界真奇妙”等生成于幼儿日常生活的科技教育活动。此外,幼儿园一日生活也蕴含着丰富的科技教育资源,如从自然角生成的“蚕宝宝的血是什么颜色”的探究,从科技走廊操作活动中生成的关于“惯性”的系列研究,还有从吃点心、吃水果引发的“汤匙上的哈哈镜”“是柿子还是西红柿”等科学探索活动,都极大地丰富了我园科技教育的内容。
(三)以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为切入点,开发科技教育园本课程
幼儿科技教育的目标是科学素质的养成,其价值取向是为幼儿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是科学素养的核心和灵魂,是幼儿科技教育实现促进幼儿一生可持续发展这一根本目的的重要保证。因此,在科技教育园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我们十分重视对孩子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渗透和养育,并以之为切人点丰富科技教育园本课程内容。
1.从古今中外科学家身上挖掘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教育内容。每个伟大的科学家身上都闪耀着热爱科学、勇于探索、实事求是、为科学献身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我园教师利用《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谦虚、好学的牛顿》、《爱因斯坦的故事》、《了不起的李时珍》、《爱国科学家李四光》、《航天之父钱学森、钱三强》等富有感染力的故事和生动的科学实例,开发了许多旨在培育儿童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科技课程。
2.从我国的发明创造史中揭示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等人文教育内容。四大发明是令国人自豪的科学发明与创造,也是我们在科技教育中渗透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等人文教育内容的宝贵资源。我园教师积极组织了“纸张真有用”“书是人类的好朋友”“神奇的地动仪”“神奇的中医术” “了不起的中国航天技术”等主题探究活动,丰富了科技教育的内涵。
(四)以举办各种科技节、特色节为载体,丰富科技教育园本课程
我园已举办了五届幼儿科技节,每一届科技节都有鲜明的主题,活动内容缤彩纷呈。第一届科技节是以“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为主题的社区科普宣传活动;第二届科技节是以“睁大好奇的眼睛,走进奇妙的世界”为主题的科技游园活动;第三届是以“从小爱科学”为主题的科技知识趣味竞赛活动;第四届的主题是“大手牵小手,动手做科学”,这是一个亲子科技玩具小制作暨义卖活动;第五届是题为“科学在我们身边”的社区科技宣传周活动。每一届科技节活动,我们都为幼儿、家长和社区散居儿童提供了精彩、丰富的科技活动内容,让幼儿在浓烈的节日气氛中,通过亲自动手操作与亲身参与,真正“爱科技、学科技”。与此同时,我园还定期举办各种“特色节”活动,如“小问号节”“巧手节”“风车节”“风筝节”“陀螺节”等。这些科技节和特色节活动也成为了我园宝贵的科技社育内容。
园本课程开发除了涉及课程内容的选择外,还包括环境创设、组织形式、实施途径、效果评价等重要方面。本文限于篇幅不能一一介绍,但这些方面都同样遵循了本土化、生活化、整合性和适宜性原则。如在环境创设上,突破以往的静态设计,努力创设科技教育的大环境,让幼儿园真正成为可以让幼儿探索的场所:操场上的水车是孩子们可以踩的;暖房和种植园地的花草蔬菜是孩子们可以去照顾、亲近的,而当玉兰树、紫荆花的花瓣洒落一地时,幼儿可以用它们来制作香水和染料等。除室外环境外,我园还特别设计了科技走廊,有图文并茂的科学家故事走廊和各种各样的发展变化史走廊(如人类的进化、书籍的变化、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等),一楼走廊还有小班幼儿喜爱的、各种奇妙的声控或遥控装置、发条、弹性玩具及一组组触摸箱,二楼走廊则有师生一起收集来的“生活中的镜子”“有趣的秤”“多样的锁”“奇妙的磁性玩具”等探究操作材料。而在走廊上空,更是别具匠心地悬挂着多种可自由升降的“系列发声玩具”和可升降装东西的降落伞。这些操作材料最让幼儿感到新鲜、刺激。科技走廊成为幼儿观察、讨论、交流、探究的焦点,常常激发幼儿的创造意识,充分发挥了环境的隐性教育功能。
四、对实践探索的反思
(一)园本课程开发应是一个不断实践、调整和创新的动态发展过程
在园本课程的开发实践过程中,我园曾遇到过不少困难与问题,如:特色课程与基础课程如何平衡?科技教育与其他领域目标如何有机整合?课程的预成与生成如何有机结合?等等。这一切都没有标准的答案,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思考、调整并创新。而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我们对科技教育也有了更深的思考:科学是无处不在的,如何让科学拥有更丰富的含义?是否可以让科学思维、科学方法贯穿于各个学科领域?等等。这都是我园今后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二)园本课程是多元主体合作探索的结晶
我园科技教育园本课程的开发以课程资源为线索,随着课程资源的不断拓展——从园内到园外,从社区到社会,从以教师、幼儿为主体到辅以专家、家长、社区人士共建课程,从而使园本课程开发的思路不断拓展,课程内容不断丰富,课程开发力量不断壮大。不仅教师由单纯的课程实施者成长为集实施者、构建者、研究者、审议者、决策者于一身的课程开发主体,家长、社区人员也日益认识到自己的作用,积极参与,成为我园课程开发不可缺少的合作伙伴。由此,我们深深体会到:园本课程是由专家、园长、教师、幼儿、家长、社区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集体建构的结晶。
(三)课程评价是促进园本课程不断发展与完善的根本动力
由于园本课程尊重个性、尊重差异,追求适宜性,因而每个幼儿园都应建立自己的园本课程评价体系,方能从幼儿园内部推动园本课程的发展与完善。我园为此考察分析了园本课程开发实施过程中的诸多动态因素,将之纳入课程评价体系,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园本课程方案。评价主要考察园本课程是否与本园实际和课改需要相符合,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等是否形成一个协调的整体,课程是否促进了幼儿、教师的发展等。
科技教育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不仅加快了我园的课改步伐和特色建设,还带来了我园教育观念、课程模式、管理模式的更新,形成了开放、平等、互助的学习型、研究型组织。我们将沿着这条路,不断研究、继续探索,以使我园幼儿科技教育更趋完善。(厦门市科技幼儿园课题研究组)
以下为关联文档:
浅谈幼儿园科技教育摘 要:科技的发展,对当今的科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幼儿现代科技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幼儿学习掌握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培养幼儿学习、探索科学的兴趣和技能,帮助幼儿掌握学习科...
幼儿科技教育新探我园于2001年承担了由中央教科所研究员王素同志主持的国家教育部、科技部十.五重点研究课题《2001—2005年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的子课题“幼儿科技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