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开展礼仪教育之探讨][摘 要] 现今许多幼儿受到过多的呵护、溺爱,往往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尊重、谦让和合作的精神,表现出自私、独占,不愿意与人分享,缺乏基本的交往能力和礼仪规范。与此同时,幼儿...+阅读
今天下午,孩子所在的幼儿园——呈贡二幼邀请大班的孩子家长参加了一次有意义的家长培训,我有幸参加并聆听了中央教科所礼仪教育专家余航老师为家长们做的以《如何开启孩子幸福的一生》为题的讲座,听后很有感触。余老师的讲座以中华传统礼仪教育为主线,强调了以“习惯培养”为主的礼仪教育对于孩子的一生发展有着深远影响,通过具体事例,阐述只有让孩子从小学会“自律”与“尊重”,才能真正开启孩子幸福的一生。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对一个人来讲,礼仪是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讲,礼仪是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我国自古就有“不学礼,无以立”的说法,书香门第以“诗礼传家”为荣,平民大众也把“知书达礼”视为有学识、有教养的标准,要求女子们努力做到。
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人,必定有良好的文明修养,这样的人,会被人尊重,受人欢迎,从心理学上讲,被众人接纳的程度高,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打开局面,发展事业。而当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他就会被别人接纳,受大家欢迎,就会有很多的朋友,而这些朋友又会间接或直接地给他带来相应的发展机会,从而让孩子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与人交往、处事的能力。心里学家约翰戈特曼的研究也显示,那些懂得礼节、礼貌的孩子,其身心会更加健康,而且会关心他人、更富有同情心,朋友更多,学习成绩也更好。由此可见,孩子进行礼仪教育也是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途径。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在不断强调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和特长培养的同时,也丢掉了一些传统的美德,忽略了对孩子进行礼仪、规则的教育与训练。
我也是搞教育工作的,自己非常清楚当前我们的教育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社会大环境的冲击,对知识技能的训练力度高于习惯培养,甚至忽视社会公德教育!对于“德育”的缺失与无力,我也对我们的教育方式感到万分担忧,过度的智力开发真的能营造和谐社会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我一直秉持着“成人比成才重要”的教育理念,在工作中不断践行“习惯培养高于一切”的教育方式,因此,对于余老师的观点我非常赞同。学前期幼儿,他们的可塑性极强,能够敏锐地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因而也是了解社会、学习各种行为规则的理想时期,更是礼仪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在幼儿时期,孩子喜欢模仿成人的行为,这时开始进行礼仪启蒙教育,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化的进程,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尤其是对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而且幼儿期幼儿的可塑性大,容易养成各种习惯,成人如注意从小培养幼儿文明礼仪,幼儿将终身受益,如果在这个时期忽视了对幼儿礼仪教育,长大要改就困难了。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因此要让幼儿成为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人,使幼儿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和自信的人生,早期的引导和教育尤为重要。孩子的礼貌行为来自对父母与成人的学习和模仿,所以培养孩子讲礼貌必须由家长做起,家庭是孩子的礼仪教育的主阵地。“孩子的心灵就像是一张白纸”孩子这一张“白纸”画的好还是坏,父母在日常生活当中,起了相当重要的地位。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的礼仪教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也不能临时突击,而是需要日常生活中长期地培养与引导。
家长要严格要求自己,尊重老人,每天早晨起来向老人请安问好,孩子自然会敬重爷爷奶奶,对爷爷奶奶有礼貌。父母平日在家中,无论自己是否喜爱看书,也最好把书捧在手上,养成孩子爱看书的习惯。孝敬老人,不说粗语,做到以身作则如此种种,持之以恒,像余老师说的:从知道到做到,从做到到做好,从做好到持久做好,相信一定能让礼仪教育开启孩子幸福的一生!再次感谢二幼的老师为我们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幼儿礼仪教育心得体会二:幼儿礼仪教育心得体会(674字)文明礼仪要从小培养,形成一种自然而然的良好习惯。家庭的熏陶和老师的引导在它的形成过程中都很重要。我家的两个孩子今年近四岁了,在二幼健康快乐的学习、生活也已经快一年了,成长得非常好,这与二幼的老师们辛勤的教育和耐心的培养是分不开的!特别是二幼的礼仪教育方面对孩子的心灵成长非常重要,我感觉一年来,孩子的变化很大,各方面都有进步!首先是生活方面。
例如,注意个人卫生,学会正确的洗手、洗脸方法;会正确使用“请”、“你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送他们入园时能主动跟老师和同学打招呼,主动晨检;见到长辈也会主动问好;其次是学习活动方面。逐渐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说话;能够静下心来做一些简单的读书认字活动;动手制作自己喜欢的手工作品;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会向父母及长辈请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教孩子学礼仪、懂礼貌,是责无旁贷的。从最简单的站立、坐姿、走路、说话教起,我们会告诉孩子什么是好的行为,什么是不好的行为,经常提醒他该怎样做,不该...
如何让小班孩子爱上洗手
洗手一-一正确洗手更健康
洗手是幼几一日生活中必不可少并且重复次数较多的环节。 在盥洗室, 幼儿经常会出现一些行为问题, 如你挤我一下、 我撞你一下, 匆匆忙忙冲冲水就走, 又或者是玩起水来忘记时间等等。 这些问题常常让年轻教师不知所措。 那么, 怎样才能使幼儿充分认识洗手的重要性, 变 “要幼几做” 为 “幼儿主动做” 呢?
*常规要求
1- 能够按正确的方法洗手, 穿长袖衣服时知道卷袖子。
2- 饭前便后、 手脏时能主动洗手。
3- 人多时, 知道按顺序洗手。
4- 知道节约用水, 洗手后将水龙头关紧。
*问
l- 不会洗? --反复强化
小班幼儿常常按照自己的原有习惯洗手, 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需要一个过程。 教师可以将洗手的步骤和方法编成短小有趣的儿歌, 通过说儿歌反复强化洗手的方法。 洗手后,教师还可以运用儿歌来检查, 如, “哗哗流水清又清, 洗洗小手讲卫生, 伸出手来比一比,谁的小手最干净”。 然后让幼儿把手举高, 教师亲自闻一闻幼儿的小手, 激发幼儿认真洗手
2. 不认真‘? -一-用事实说朋问题
当幼几掌握了正确的洗手方法, 逐渐对这件事失去兴趣时, 就会出现不认真的现象。这时, 师可以和幼儿一起讨论 “不认真洗手的危害”, 请幼几观察肥皂沫的颜色, 了丹 不钛真洗手的后呆。 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制作洗手的流程图, 提示幼儿洗手的方法及步骤, 另外,可以请值日生进行检查, 因为同伴间的管理有时比教师要有效。
3加强引导
幼儿喜欢边洗边玩, 常常忽略节约用水, 教师可以通过专门的教育活动, 如 “小水滴旅行记”, 帮助幼几认识到水资源的珍贵。 也可以通过环境创设强化幼儿的节水意识。 如,在盥洗室明显的位置张贴一些干涸的河流、 干燥的土地等节水宣传画。
4- 忘记排队?
在洗手池附近的地面上贴个小标志7 如小箭头、 花、 泡泡、 石头等等, 并采用游戏化的口吻, 如, “我们都是小蜜蜂, 找到小花快站好”, 引导幼儿站在标志上排队洗手。
5- 忘记卷袖子? --先来玩个小游戏
穿长袖衣服时, 教师要提醒家长不要绐幼儿穿袖口过紧的衣服。 对于初学卷袖子的小班幼几, 可以通过有趣的游戏吸弓丨幼儿主动学习。 如, 教师和幼儿一起边说儿歌边卷袖
子: “卷, 卷, 卷卷卷, 卷出一个卷心菜; 卷9 卷9 卷卷卷, 卷出两个卷心菜。”
6- 太集中? -分散进行
盥洗室往往比较小, 同时容纳全班幼儿洗手会比较拥挤。 教师可以组织幼儿玩个小游戏, 使幼儿分散洗手 (这些游戏在一日生活的各个过渡环节都可以使用), 减少消极等待
现象。
孩子的不良行为是如何形成的之十
展开全部斌斌的行为表现
1、晨间活动时的行为表现 斌斌的不良行为,最明显的表现是在户外活动时。小班幼儿做操都要求踩在一个小红点上,这是老师按孩子的身高排的。做操前,老师都会带孩子绕圆圈做一些简单的准备活动,每次他踩在自己的点上就不肯走了,也不许其他孩子踩在他的点上,否则就会动手推开他们。做操的过程中,他经常不做,还时常推周围的孩子,看到别人被他推倒在地,他会笑得很开心。
2、排队活动时的行为表现 小班的孩子在户外活动时,为防止掉队,老师要求后面的孩子拉着前面孩子的衣服。排队走的时候,斌斌经常会故意紧紧拉着前面孩子的衣服,不让其走;有时又不让后面的孩子拉自己的衣服,否则会动手打人。
3、玩玩具时的行为表现 斌斌喜欢用积木搭建手枪、大炮等玩具,只要他看中的,其他孩子就别想拿,他也会从别的孩子手中抢夺自己想要的积木。当他搭好一支手枪,总是很炫耀的朝其他孩子“砰砰”开枪,然后骄傲地说:“看,我有手枪,我是警察!” 我们把斌斌的这种行为称为攻击性行为,心理学中把攻击性定义为他人不愿接受的出于故意或工具性目的的伤害行为。
一、攻击性行为的表现
1、言语较多,喜欢与人争执,好胜心强,往往遇到一件小事非争不可,并且时常讲粗话骂人。
2、情绪不稳定,脾气暴躁,任性执拗,喜欢生气,时常乱发脾气,稍不如意就可能出现强烈的情绪反应:如哭闹不止、叫喊、扔东西或以头撞墙等,有时还可能表现出一种屏气发作,即大声号哭之后,呼吸暂时停止,严重时可伴有发绀和痉挛现象。
3、易冲动、自控能力差。经常向同伴发起身体攻击,如打人、咬人、推人、踢人等,惹是生非、戏弄、恐吓、欺负同龄孩子或比他小的孩子,强占抢夺他人的玩具和物品。
二、攻击性行为的分类及分析 目前,不同的科学家对攻击性行为的划分是多样的。如:劳茨和雷斯把攻击分为情感攻击和工具性攻击;兰格斯伯兹和比约昆斯特根据攻击行为的表现形式把攻击分为身体攻击、语言攻击和间接攻击;道奇和考依把攻击性分为反应性攻击和主动攻击;另外,有人把攻击性行为分为他人驱动的攻击和无原因的攻击。 综上,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大致有如下类型:
1、工具性攻击 是指孩子为了获得某个物品而做出的掠夺、推搡动作。在这类攻击中攻击只是一个手段,它并不是为了给受害者造成伤害。 案例 比如:宝宝抱了一个娃娃,浩浩觉得好玩便去抢,宝宝不给,浩浩就使劲掠夺或撕咬。 斌斌玩玩具似的表现也属于这一类。 分析 这种攻击在幼儿园中小年龄段比较常见,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发动攻击。其攻击的意图主要不在于伤害他人,但值得注意的是,孩子在刚开始的时候只是使用攻击而夺取他想要得东西,但如果教师和家长不给予纠正,长此以往,孩子便会常常采用这种手段,从而达到某种目的,这样攻击行为就成了一种伤害他人,满足自己的手段。
2、身体攻击 是指攻击者利用身体动作直接对被攻击者一方实施的攻击性行为,一但他们所要玩的玩具被别人拿走或其他小朋友不能让自己开心时,他们立刻就会产生敌意,并用抓、打、咬、踢、损坏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案例 斌斌排队时的表现是属于这种情况。
3、言语攻击 是指攻击者一方通过口头言语直接对被攻击者进行羞辱、嘲弄、骂人、说脏话等。这一类攻击在低龄儿童中比较少见,往往在大孩子中多一些。
4、间接攻击 并不是直接的面对面的攻击,而是一方借助另一方间接对被攻击者施加攻击,常表现为造谣离间和社会排斥,而研究表明在幼儿园中女孩采用间接攻击的情形多于男孩,这一研究也打破了多年来许多人认为的男孩的攻击性行为多于女孩,因为多数人只看到了工具性攻击和言语攻击而忽略了间接攻击,这显然是一种误区,不过,对这一观点的更正对矫正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有着重要的意义。
5、他人驱动的攻击 是指由于孩子的辨别能力弱,意识不到一件事的对错,而在别人怂恿、驱动下对他人发动攻击, 案例 比如浩浩找不到自己的小椅子了,丹丹就说你去把宝宝的椅子拿来吧,浩浩向宝宝索要,宝宝不给,浩浩便将宝宝推到地上,而浩浩并未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这类攻击在小班特别是在刚入园、年龄较小时比较常见。
6、无原因的攻击 是指这类攻击事先无预兆,也无原因,说打就打。 案例一 晨间活动时,孩子们玩得是“爬爬比赛”的游戏。比赛中的孩子们既兴奋又欢快,孩子们不时地为自己那队的小朋友加油、呐喊,当看到自己队胜利时,孩子们兴奋地欢呼起来,侃侃也站在队里,脸上不时浮现出浅浅的笑意,他左右环视了一下,突然毫无理由地用左手抓住身旁的欣欣,右手对着欣欣的脸就是一拳。欣欣被打懵了,一只手抚着脸,呆呆地看着侃侃,好象在说:“你为什么打人?”而侃侃若无其事地在那里晃了起来,就象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 案例二 玩完玩具后,小朋友都拿着小椅子坐下来了,明明看到一个小朋友没坐好,马上跑过去拉他的头发,被拉头发的小朋友还没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他已跑回自己的座位坐好了。我赶紧走过去对他说:“小朋友是不能打人的”。可他响亮地回答:“那个小朋友不乖,他...
以下为关联文档:
浅谈幼儿园礼仪教育的有效开展幼儿阶段是人格受环境制约的发展时期,是人格培养的最重要时期。幼儿园开展礼仪教育,是将礼仪品格教育播撒到每个孩子心田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我园开展园本礼仪教育课程以来,幼...
如何在幼儿园开展礼仪品格教育一、开展幼儿品格礼仪教育的意义 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说过:“品格即命运。”品格对个人及社会的影响不言而喻,什么时候开始品格培养?培养哪些品格?蒙台梭利就曾指出:儿童良好...
幼儿园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方法初探【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7-0224-01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约定俗成的、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交往程序。礼仪是一个人修养的体...
开展幼儿园礼仪教育实施策略目前,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方面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需要高度的重视知识技能的相关培养,经常会忽略了礼仪教育更重要。幼儿期的孩子由于缺乏礼仪教育的,往往会导致儿童严重的礼仪行...
浅谈开展幼儿园礼仪教育的措施目前,我国的教育事业普遍存在着的一个现象就是高度重视知识技能的培养,却往往忽视更重要的礼仪教育。幼儿时期儿童由于缺乏一定的礼仪教育,往往会导致礼仪行为的严重失范。具体...
幼儿园开展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詹姆斯曾说:“播种一个理念,收获一种行动;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幼儿期不仅是智力开发的重要阶...
幼儿园开展礼仪教育活动的策略摘 要: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它是德育的一个重要部分,是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礼仪教育要从幼儿抓起,幼儿园需开设礼仪课程,要把文明...
如何在幼儿园开展礼仪教育礼仪在现代社会中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重要润滑剂,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和内涵,逐渐成为社会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础。婴幼儿的可塑性极强,能够敏锐地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是良...
对幼儿园开展的礼仪品格教育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对幼儿园开展的礼仪品格教育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家长建议及意见20字以上:幼儿时期是个很特殊的时期,是孩子品质及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道德品质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