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孩子家庭作业家长应如何对待]对于家长如何检查孩子的作业,家长们存在二种误区,一是不管,任孩子自己做,认为将错误展现出来,方便老师掌握孩子学习的第一手材料,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还有一种很多,就是天天帮...+阅读
教育孩子也要分时机,教育的场合很重要,直接影响对孩子的管教是否成效,特别是再这3种情况下,父母再生气也别教训孩子!
昨天下午,陪儿子去游乐场玩,在我们去到换鞋区,准备脱鞋的时候,看到一位年轻的妈妈正在训斥一位小女孩。
足足有三分钟之久,这位妈妈如数家珍般的把小女孩往日的种种“恶行”全搬了出来。
小女孩泪眼婆娑的耷拉着脑袋,有些羞涩的看看我们,又战战兢兢的看看她妈妈,仿佛在向我们求助,又像是已经习惯到了麻木,没有为自己解释半句。
没等我开口解围,我儿子倒是先开口了:“阿姨,姐姐也不是故意的,你这样骂她,她会很没面子的,让姐姐陪我一起去玩,好吗?”
没想那位妈妈却依旧不依不饶:“小姐姐可不知道要面子,你看,她做错了事都不会害羞的……”
终于,她妈妈叹了口气说:“哎,不知长进的娃娃,操心死了,快去吧!”
来游乐场玩,大概每个孩子都喜欢吧!只是经这么一闹,小女孩兴趣全无,满脸的不高兴。
心理学认为: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一般来说,儿童从5岁以后就已经拥有了很强的自尊心,因此很容易受伤害。
所以当大人以为孩子什么事情都不懂的时候,孩子早已把情绪埋藏在心里了。
孩子犯错误时,父母理应对其进行教育,但若方式错了,不懂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不给孩子留“面子”,就会适得其反,让孩子长大后变得自卑、暴力、敏感、脆弱。
多数时候,父母在人前教子,是希望通过让孩子产生羞耻感、羞愧感的方式,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进而改变不好的行为或者想法。
但人前教子也是需要技巧的。父母毫无顾忌地进行人前教子,不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还会毁了孩子,就像下面这几种:
比较式“人前教子”
父母用“放大镜”去看别人家孩子的优点,用“显微镜”去看自己家孩子的缺点。认为“别人家的”更优秀,并由此引发孩子的挫败感、嫉妒心。
“你看XXX,一直都那么听话,你怎么跟别人比啊!”
“你怎么不学学你姐姐,整天就知道玩儿啊玩儿的。”
“你就不能像XXX学习吗?人家不是看书就是练琴,哪像你成天懒洋洋的。”
……
类似的话你一定不陌生,你可能小时候曾经听过,也可能现在正在说着。
这类比较式的“人前教子”,出发点是好的,希望孩子能从横向比较中有所警醒,能够奋起直追。
但是事实告诉我们,结果并非如我们所愿。
被“别人家的孩子”比较下长大的孩子,往往不够自信甚至自卑;他们会因缺爱,而不懂爱、不会爱,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的极端。
在你当着别人家孩子的面,用对方的优点来打压自己孩子缺点时,最易激发孩子恨的情感,他要么恨自己不成器,要么恨别人家的孩子太优秀,要么恨父母不爱自己。
谦虚式“人前教子”
我有一个朋友,985名校毕业,加上自身长相甜美,本该活脱脱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却因她父母的谦虚式“人前教子”,使得她一直活得小心翼翼。
参加工作后的第三年,有一个很好的晋升机会,她可以直接坐上业务主管的位子,但她习惯性地“谦虚”:“我在XXX方面,不如XXX好,她才是业务主管不二的人选。”
领导可不知她是真谦虚还是假谦虚,等她想要接受业务主管一职时,领导却任用了她所推荐的同事。
谦虚式“人前教子”,让她觉得自己连被领导委以重任都是奢侈,看不到自己的优点,深深的不自信感将弥漫她的整个人生。
粗暴式“人前教子”
张贵勇在《让教育回归美好生活》中说:
与童心彼此观照的过程中,我开始警惕成人思维里惯有的简单与粗暴,时刻提醒自己,不要以教育的名义去伤害童心。
我们小区里,住着一家三口,男的女的都在体制内上班,一个五岁多的小男孩在幼儿园读中班。
我常听到女人这样吼孩子:“整天就知道要玩具,玩具能当饭吃吗?”
“每天都不学好,今天老师说你在幼儿园里又打小朋友了,看我不告诉你爸爸打断你的手!”
不止一次,我看到过他爸爸一言不合就一把将他推开的场景。而在我们周边,没有一个孩子愿意和他一起玩,因为他不是抢别人的玩具,就是随手推人、打人甚至咬人。
“吼骂打”式长大的孩子,极度缺乏安全感,会觉得这个世界很可怕,孩子只要做错事或是与父母的要求不吻合时,就会收到许多负面的能量,时间久了,他们要么胆小懦弱,要么极端暴力。
好的父母,从不在“人前教子”。他们懂得为孩子保全脸面,给孩子尊严与自由。
哪怕孩子在公众场合撒泼耍赖,在众人面前令他“丢人现眼”,他们也能表现良好的教养,斟酌好自己的言语,不在外人面前对孩子的不当行为或结果品头论足,更不会横加指责。
那么,怎样才能既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又能使父母的教育有用呢?
以身作则,坚持原则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很高、很严,对自己却宽松得多。
不许孩子看电视,自己却成天玩游戏;
不许孩子撒谎、说脏话,但自己却谎话不断,脏话连篇;
要求孩子认真读书,好好学习,但自己却从来不看书,不进取……
要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只有对自己要求严格,才有资格要求孩子。
还有的家长,在没有外人看见的时候,任由自己的孩子为所欲为,一旦在公共场合或是有外人在场时,就摆出一副严格父母样,不停地管教自己的孩子。
这样一来,孩子不但缺乏该有的教养,而且很可能极其虚伪,所以身为父母的我们应以身作则并坚持原则,不论有没有人看见,都应用同一种标准要求孩子。
要知道孩子是最懂察言观色、最会拿捏父母软肋的,他们会不停地以各种方式来试探父母的底线,如果我们不坚持原则,就不能怪他们不守规则。
眼神提醒,带离现场
孩子在外面人多的地方不听话,不守规矩,弄得父母难堪是常有之事。
即使如此,也不要当众训斥他,而应以眼神、动作等先来提醒,实在不行就把孩子带到安静的地方,再耐心做解释。
我平时一再教育孩子不能随便接受外人给的食物,但总有时候,孩子面对他人递来的美食还是毫无抵抗力。
当孩子想要接过来时,我会轻轻拍一下来提醒他,一般就能心领神会了。
假如他没有领会我的意思还是接过了食物,那么我会让孩子跟对方说声谢谢,然后借喝水、找家人等事由带离现场再进行教育。
变换语气,表达爱意
当孩子顽皮或是做错事时,我们可以用低于平时的声调来开导他,一来可以表示你对他的期望,二来不易使孩子产生逆反情绪,更容易接受你的教育。
有一次,我朋友带着她3岁的儿子到我家玩,孩子一进门就开始翻箱倒柜的找我儿子的玩具玩。
这时我朋友并有放任不管,也没有大吼大叫,而是走近后抱着他,用很轻的声音在孩子耳边说:“你觉得没有经过哥哥允许就乱翻他的玩具,可以吗?”
朋友的声音十分轻柔,但脸上的表情却非常严肃,她的孩子犹豫了一会儿就放下了手中的玩具,乖乖给我儿子道歉。
无论人前人后教子,最为关键的一点是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关心与爱,让孩子知道做错了事不可怕,你的爱都是不会变的。
很多时候,在孩子取得成绩的时候,我们都会不由自主的给他夸赞、给他拥抱、给他奖励,孩子很容易就感受到了父母的爱。
但当孩子犯错时,由于生气,很多父母在教育时往往容易将“事”上升到“人”,对孩子进行了否定。
让孩子觉得自己没有价值,甚至会让孩子觉得“只要我表现不好了,父母就不爱我了”的错误意识,久而久之就很容易导致他们自我意识中的低自尊。
以下为关联文档:
看?不看?——如何指导孩子看电视电视是每家每户的必备品,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它,它丰富着我们的精神世界。但有的时候我们家长出于各种原由,不知不觉中让电视成了孩子的伙伴、朋友。近日我从网上看到一篇关于《如...
抓住孩子的成长关键期,很重要因为社会上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太多,刚拿到该书,我不以为然,但当我看完目录并直接翻看《方法篇》中的部分内容后,我立刻精神一振:很实用!我立刻从头至尾几乎一口气看完,然后又回...
让环保走近孩子,走近家庭年一度的世界环境日又到了。我们大班组的老师为了让幼儿积极地投入到6.5世界环境日中。先后设计一些活动进行宣传教育,增强他们的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我们教师利用一些污...
让孩子在阅读中享受成长有人说:好书是打开智慧的钥匙,好书是解读人生的工具,好书是决定胜负的武器。在崇尚知识的今天,阅读能力的高低,阅读面的宽广与狭窄,阅读量的多寡等,已成为一个人成才与否的重要因素...
读《给孩子最好的家庭家庭教育》有感读完了王修文博士的《给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这本书,我反复思考着,就像俞敏洪董事长总结的,阅读王博士的这本书,就像听一位知心朋友娓娓讲述心里话,语言平实但都发自内心,让人受益...
明朗低段孩子的心理环境刚进小学的孩子内心也充满着矛盾,虽然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好奇、思维活泼、兴趣广泛、求知欲强、容易接受新事物,但由于年龄小,知识不足、自制力差、意志力差、认识和行为很难统...
对孩子的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刘老师的推荐下,我细心地阅读了《给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这本书。事后,对孩子的教育认知有了一个全面的提升。以前,可以说只是要于表面,现在可以由表及里了。 对孩子的教育,我...
替孩子抢到最好的教育资源——2019年春晚的《抢座位》徐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课题管理中心,李卫红 ,家长总以为创造好的物质条件就是给孩子最好的,并没有正真理解孩子,家长的陪伴和家长的自身素质以及对教育的态度,替孩子抢到的这...
给每个孩子提供适切的教育这次由苏州市教育主管部门发起的 家访月 活动,确实给老师们留下了不一样的感受。我们沪太外国语小学接管了新区四小,一年级78名新生,在9月中要全面家访一次。学校全体行政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