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位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物权意识]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一个不算是熟悉的朋友领着孩子到家里来玩,看好我家宝贝的玩具,走的时候死活要拿走,以呼天抢地、歇斯底里的气势来哭闹撒泼,最终在我们的无奈、在他父母的默许下...+阅读
小学自然课是自然科学的启蒙教育。在自然教学中重视观察与实验,不仅是学好自然课的需要,而且能促进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为以后学习其它各门科学知识做心理准备。那么在自然课上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提高课堂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土壤里有什么》一课,是牛津版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腐烂》单元中的一课。通过组织学生观察土壤,帮助学生认识土壤里有除了有黏土和砂,还有空气、水,以及动植物的残骸、动植物和微生物等。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为后面的一节课《土壤里的物质循环》做好铺垫。本节课,观察是重要的手段,必要时要借助实验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中如何设计活动,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土壤,帮助学生认识到土壤里的各种成分,同时学习观察的方法,也是重要的。三轮课下来,我的感悟颇深,现在整理我一路走来的想法和收获,与大家共勉。
第一次授课:也许很常见,偏偏视而不见(缺乏引导)
教学情景描述: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土壤标本(里面有土壤的基本成分和土壤里各种小动物),提供放大镜,组织学生四人一组观察,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土壤的成分,为了方便交流,观察同时并记录。
作业单:
观察土壤,将你的发现写在或画在下面表格里
非生命的物质 有生命的
你曾经在土壤里还见到过什么?写在或画在下面的表格里:
喜欢小动物是小孩子的天性,我准备的土壤标本里的小动物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课堂学生的呼喊声此起彼伏, 老师,蚯蚓! , 老师,鼠妇! , 老师,蜈蚣! , 老师,蚂蚁! 学生很兴奋,我提醒学生把看到的记录下来。在巡视时,我一直提醒学生注意观察,除了小动物,土壤里还有什么?可是学生好像没听到似得,他们的记录单里,记的满满的全是小动物的名称,有的还把看到的小动物画了出来。
在课堂交流时,学生讲的全是自己小组发现的土壤里的形形色色的小动物,我再怎么提示,土壤里除了小动物,还有其他什么成分?他们最多再说一些小植物和土壤里的种子, 土壤里有什么 一课俨然成了研究 土壤里有什么小动物 ?对于最常见的黏土和砂,学生偏偏视而不见!至于水分和空气,学生根本没有提及,都是我讲给学生的。这一块,显然由于我的引导缺失,导致学生只是认识到了土壤里的有哪些小动物,而土壤里的基本成分:黏土、砂、空气和水以及腐殖质,都没有理解,虽然有我后面的讲解,但是,探究的味道一点都没有了。
课后,张老师和我做了交流,认为这一节课,内容安排的太多,因为后面我还安排了人类对土壤的影响阅读学习。建议我把这个内容放到后续的课时里,而这一节课,就主要让学生探究土壤的成分。观察时应该借助多种方法,必要时要借助实验的方法,让土壤里的成分清楚的显示在学生的眼前。
我自己也做了反思,觉得学生观察土壤的成分这一活动中,教师没有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观察方法太单一,只是用眼睛看,如果引导学生动用各种感官嗅、摸、看等,再加上实验的方法,应该就不是这样的效果了。
第二次授课:学生有认识,但是很混乱(引导不够)
教学情景描述:
第一次观察:提供1号土壤标本(操场角落采集,为土壤的基本成分,没有动植物),组织学生两人一小组观察,并记录观察现象(记录单1)。提醒学生用手抓取一些土壤,捏一捏,什么感觉?嗅一嗅,什么味道?取适量土壤标本投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土壤落入水中时,有什么冒出?充分搅拌,静置。
记录单1:
1、仔细观察标本袋的内表面,你看到了( ),说明土壤里有( )。
2、打开标本袋,取一些土壤,放入有水的烧杯里,水中有( )冒出,说明土壤里有( )。
3、用玻璃棒充分搅拌烧杯里的土壤,让它和水充分混合,静置,等待土壤分层。(1)、漂浮在水面上的东西是( );(2)、用铁丝挑一些分层后的土壤上层物质,用手感觉一下,有( )的感觉,这是( );(3)、再挑一些下层物质,用手感觉一下,比较( ),这是( )。
第二次观察:在等待烧杯中的土壤分层时,出示2号土壤(学校围墙附近的土壤,里面有较多的小动物,还有一些小植物),组织学生四人一小组观察2号土壤标本,将看到的小动物或小植物记录在下面表格里。
记录单2
等待土壤分层是时,观察2号土壤标本,可以用放大镜,看看土壤里还有什么?将你们的发现记录在下面表格里(用文字描述或画出来)
课堂交流时,先交流土壤里的动植物,学生对这个内容很感兴趣,所以观察的很仔细,交流的很充分。土壤混合液静置后,观察土壤的分层结果,虽然有十几分钟的等待,分层效果还是不明显,学生没有很清楚的看到上层漂浮物、黏土、砂这三层的明显分层,是因为时间不够,没有完全分离,学生通过看、用手摸,初步感觉到了分层后的黏土和砂,但不是很清晰,所以在交流的时候显得有些混乱。
课后,徐老师帮助我分析了这节课,通过两次观察,分层观察土壤,这样很好,但是组织的有些乱,第一次观察中,由于要等待土壤的分层,第一次观察没结束,穿插了第二次观察,第二次观察结束后,又回过头来来继续第一次观察,这样学生思维转换时有时差,效果不好,有些观察结果可能会忘记。还有,记录单的设计要帮助和引导学生有效观察,可是我设计的记录单有些繁琐,文字太多,学生读起来有些吃力,不利于帮助学生有效观察,光是阅读都浪费了很多时间,记录的东西太多,很多学生疲于记录,所以观察不彻底,学生在交流的时候显得有些混乱。徐老师说,之所以两次观察穿插,是因为土壤混合液的分层需要时间,索性就在上课前一晚上帮学生准备好分层实验,等学生做了分层试验后,在出示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分好层的土壤标本,这样效果又好,时间的安排也合理。
我自己也做了反思,第一次观察的目的,让学生了解土壤的基本组成,活动的设计,记录单的设计,都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好的观察,可是没想到分层实验不够,没有做演示实验的准备,引导学生学生进一步观察;记录单设计太复杂,课后我注意翻阅了学生的记录单,很多学生并没有记录,记录单并没有帮助到他们,反而影响了他们的观察,记录单需要重新简化,努力为学生有效观察土壤服务。
第三次授课:先观察后实验,终于清晰可见(有效引导)
教学情景描述:
第一次观察:课前组织部分学生采集1号土壤标本(学校围墙附近的土壤,里面有较多的小动物,还有一些小植物),分小组
(四人一小组)观察1号土壤标本,看看土壤里有什么。用文字和画图的方式记录观察过程中的发现。
记录单
观察1号土壤标本,将你们的发现记录在下面表格里(用文字描述或画出来)
植物类 动物类 其它
第二次观察:提供2号土壤标本(操场角落采集,为土壤的基本成分,没有动植物),观察土壤:(两人一小组),注意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角度观察并思考。
1、 用鼻子闻一闻,有什么气味?
2、 用手拿一块土壤,捏一捏,有没有湿的感觉?用餐巾纸包住它,捏一捏,看到了什么?
3、 观察土壤结构,有很多缝隙,缝隙里面藏着什么?
学生实验:在盛有水的烧杯里投入土壤,看看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4、 学生实验:土壤在水里的分层实验,看看土壤在水里分成了几层?分析土壤里还有什么?由于等待完全分层需要时间,教师提供前一天分层明显的标本让学生观察和分析。
这次授课,比前两次效果都要好。通过层次分明的两次观察,第一次观察,借助肉眼和放大镜,学生通过仔细的观察了解到了土壤里有很多小动物,土壤为小动物和一些植物提供生存空间,是动植物的家。第二次观察,通过引导学生动用各种感官,同时结合学生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一杯水,让土壤分层,让一些原本看不到的物质显现出来,让学生清楚的了解到土壤中的黏土、砂和腐殖质这些基本的物质,还有空气、水分,有些孩子还嗅到了土壤有一股霉烂的气味。学生不但清晰的了解了土壤的组成,还知道了观察土壤的方法。
这次课,有幸得到区里同学科的老师的点评,他们指出,通过这次课,看到学生通过这节课,收获不小,从一个较高的层次了解了土壤,而且还知道了一些观察土壤的方法。同时也给我提出了宝贵意见,第一次观察,学生分组观察1号土壤,学生兴趣高涨,观察的很仔细,发现了土壤里藏着的很多小动物,学生小组观察时,互相交流,学习很主动;但是,第二次观察,学生分组观察2号土壤,在活动中,教师的引导显得有些过多,虽然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对土壤有了深层次的认识,也知道了一些实验的方法,但是,由于老师介入过多,留给学生思考和探究的空间不够,学生探究的气氛不浓,有老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嫌疑,学生的学习有些被动。在这一块,如果教师抛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或讨论交流实验的方法,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如何如何做这个实验,这样可能会更好。老师们宝贵的意见,给我指出了改进的方向,实验课的教师引导,确实需要我们不断的摸索。
在自然实验课上,教师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引导的度,如何把握?我觉的要从一下几点去思考或努力去做到:
1、活动的设计思路,要清晰可行要,能帮助学生对课的内容的理解;
2、问题的提出,要有针对性,不要提出无效的问题,干扰学生思考;
3、实验观察记录单的设计,要简单明了,要能很好的帮助学生,不要给学生增加负担,影响实验观察的效果;
4、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的追问也很重要,会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总之,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然实验观察课应该是有趣的,吸引学生的,而不是僵化的、死板的,教师要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观察实验活动,努力锻炼学生、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
以下为关联文档:
抓住契机,有效引导!记得清明节的时候,对孩子们进行了有关革命烈士的教育,还请孩子们进行了默哀,虽然在孩子们默哀的时候,我还一直用哀伤的声音讲述革命烈士的光荣事迹,但是显然效果不大,很多孩子都低...
用正确、科学的态度引导家长九月,迎来了新的一批小班孩子,也迎来了34个新的家庭。每个孩子都是每个家庭的至宝,捧在手心上的宝贝。怀揣着家长们的不放心和伴随着孩子们逐渐显露的笑容,我们班的家访工作也拉...
凸显音乐特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提倡一切从儿童出发;通过亲身实践,主动学习音乐。奥尔夫音乐教育倡导元素性的音乐思想,他认为元素性的音乐绝不只是单独的音乐,而是一种融合音乐、舞蹈、语...
经过园长的点评与引导,这节课已经变得有滋有味了园长风尘仆仆的回来了。还没能坐下休息,就直奔我们教室。因为李老师马上要参加市级优质课比赛。 因为在园长走的这几天里,业务园长和业务主任还有其她的几位年级组长都已经听...
给予孩子健康的心理引导各位家长,各位老师: 还有4个多月,您的孩子就将进入小学,走向新的学习环境。面对一个全新的未来,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心中也许会有一些紧张和担忧吧!希望我今天的发言能帮助您和您的...
会引导,会挖掘,会利用这次园部组织的角色游戏观摩活动让我看到了樱桃镇上出现的许多闪光点,同时也感受到了我在开展角色游戏时的各种不足,主要是关于半成品投放的问题还没有彻底地解决。通过这次的...
熟知音乐内涵,有目加以引导律动是人在音乐的感染下,身体随着旋律的起伏,自由的、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再现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动态。它没有既定的程序与框框,更多体现的是一种自由与创造。 律动把音乐与身心...
陪伴、引导孩子读书女儿上了小学后,日子变得很忙碌。以前还总会抽出时间来一起讲故事,可是现在每天做完作业,就催着女儿赶紧睡觉,否则第二天起床又成了一个头疼的问题。就这样,看书压缩得越来越少...
引导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策略引导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策略 【摘要】今天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是非常困难的,最大的困难在于我们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也包括老师,本身可能就有很多不良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