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数学教育如何体现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一、数学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充当工具性作用1.数学本身具有科学性的价值数学的科学性价值主要体现在数学的精确性、严谨性、简洁性、完备性、对称性、统一性等本质特征上。作为...+阅读
大学生价值困惑的实质是理想信念的疑惑、道德的迷失与存在的迷失。既表现为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薄弱、学生人文素质的缺失,又表现为他们对人文精神的渴求。大学生的价值困惑正是我们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问题意识”。它呼唤大学精神的提升,要求我们亟待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大学是人文精神的创造源和传播源。面对大学生价值困惑,大学应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学生科学正确地理解世界、理解动态发展的时代与社会、理解他人与自己的位置,不断在消除困惑中成长,不断在超越自我中成熟。加强人文教育,解决大学生的价值困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高校人文教育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包括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学科与课程体系的改革,第二课堂、社团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人文讲座以及教育教学的方法、手段途径等一系列问题的系统工程。 了解传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大学教师不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可以说是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最大的绊脚石。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教人堂堂正正做一个人。大学教师应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有自知之明,了解本民族文化与他国文化的关系,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生懂得成为中国人意味着什么,中国人在全球化进程中应做出什么贡献。如果我们不知道中国文化是怎样来的,它有什么优长和缺失及发展趋势,不知道它在全球文化中的地位,不把中国文化当作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那么,中国文化就会失去其创造的活力与对话的权利。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努力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精神中最珍贵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科学精神是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其要点是客观的理性原则、求实精神、不断求知、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不断追求真理,不盲从潮流、不迷信权威的怀疑精神。在求知创新中富有团队精神,民主作风和主张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也是科学精神的组成部分。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重视对人类处境的无限关怀。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并非二者合而为一,更不是用一种精神去消解另一种精神。融合是指人类在认识、协调、变革自然的科学技术活动中,或者是在探索人类世界、处理人文社会活动中,都能够受到两种精神指引,使得科学技术同人文社会协调发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建议,如能在占据学生60%以上的专业课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则可在师生共同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中提升人文精神,而这取决于教师的人品与素养。 确立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培养模式。一个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绝不仅仅只是一个技术精良的专家,而是一个还要在胸襟气度、价值取向、审美情趣上都有与众不同表现的人;他不仅有完备的知识、见识和谋生的技能,更重要的是有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远大的宇宙眼光。这样的人应该具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根据上述培养目标,高校教育教学应进一步研究学生的认知、抒情、审美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研究通过哪些有效途径来培养学生感情、意志、智力和能力的发挥,通过什么手段和形式来培养学生享受生活、发展独立人格与不断完善自身的自律能力。对此,一个有效的途径是要注意培养学生在自己的行为实践中努力遵循中华民族的“十大传统美德”: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报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政,笃实宽厚,勇毅力行。真正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全面发展的培养模式。上述诸方面稍加细化还包含了以下人文内涵:
(1)开发学生追求和谐、公正、博爱、仁爱与自由的倾向;
(2)培养学生为人处事的理性能力和善良的心地;
(3)培养批判、反思又不失同情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和是非之心的态度;
(4)培养学生致力于自我实现与整体和谐共同富裕的价值取向;
(5)培养与人相处的善意和谅解能力。 提升理工科大学设置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质量。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英、法、德等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高教改革,一改60年代提出的“学问中心论”,进一步提出“人的教育”模式,在课程设置上根据学生的心理结构所具有的知、情、意三大维度的特点,在注重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综合化的同时,重视情感教育和个人心理品质教育。 眼下我国理工科院校开设人文社会科学课已经引起普遍的关注,各类课程的门数越来越多。但在开设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中涉及中华文明、中国文化、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类课程仍比较少,特别是能够深入浅出、比较全面系统、深受大学生欢迎的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人文课程数量更少。这是因为缺乏称职的师资。现在高校中能把西方哲学课程讲得好的教师比较多,相对而言,能把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讲得好的教师不多,应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论文
一、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 1.理想信念淡化。许多大学生没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缺乏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思想严重。在专业选择、课程学习和择业目标上都不再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执著的信念,也不再以个人理想、趣味需求作为激励成才的动力,而是将混张文凭谋生、求得丰厚的收入或争取出国等作为人生追求的基本目标,不少人更把经济尺度作为引导个人行为的唯一坐标,见利而动。
还有一些人则浑浑噩噩,得过且过,没有学习、生活的目标和方向。 2.民族精神流失。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悠久历史、优良传统、优秀文化、科技发展了解肤浅,对中国文化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巨大贡献知之甚少,许多学生没有读过四大古典名著,有些学生甚至连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都不知道,而对于西方文化却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追捧。
3.人格心理不健全。传统的美丑、善恶、雅俗的定义以及道德标准,在一些大学生身上发生了错位。在大学校园里,有为数不少的学生行为不文明,生活品位低下;追求个性自由,纪律观念淡薄;意志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以自我为中心,人际交往缺乏修养;对人生意义认识肤浅,对事物的美丑、善恶缺乏分辨力。近年来,有见诸报端的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事件、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事件,还有大学生中的偷窃现象等。
这些令人痛心的现象正是中国教育多年来过于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的结果,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和对“人才”标准的反思。 4.人文基础常识缺乏。长期以来,我国中学阶段实行的是应试教育,高中阶段就开始分科,阻碍了人的全面发展。大学阶段又存在专业划分过细,专业口径过窄,导致人文教育薄弱,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合理。正如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杨叔子先生所说的:过弱的文化陶冶,使学生的人文素质不高;过窄的专业教学,使学生的学术视野与学术基础不宽;过重的功利主义导向,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与扎实的基础训练不够;过强的共性制约,使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足。
不少学生文、史、哲和艺术方面的知识浅薄,连最基础的文学常识、最基本的艺术欣赏能力都不具备;有的大学生写论文文理不通,错字连篇,甚至连请假条都写不明白。钱伟长在任上海工业大学校长时指出,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有助于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强调“理工科学生也必须懂得人文科学,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学艺术方面的修养,否则他们就有可能给四化建设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
二、大学语文教学人文素质培养功能 1.大学语文教学的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文化素质教育的主旋律,也是贯穿《大学语文》教材的一根红线。屈原的《桔颂》寄托了他对故国乡土的挚爱情怀,司马迁的《苏武传》塑造了一个威武不屈的爱国者形象,文天祥的《正气歌》表现出前代英烈们的浩然正气,舒婷的《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将深厚真挚的情感与祖国的历史命运紧密相连,等等,这些作品讴歌了历代优秀人物炽热的爱国情怀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教材中还选编了一部分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的作品,如郦道元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黄河壮丽雄伟的磅礴气势,李白笔下蜀道的奇绝、庐山的壮美,杜甫笔下泰山的博大、长江的沉雄,无不给人以昂扬向上的力量;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贺敬之歌咏的桂林山水,无不给人以美的遐想……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具有丰富的人文思想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可以使学生胸襟开阔,心灵净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并将其转化为学习上的动力,坚定理想和信念,发奋学习,报效祖国。
2.大学语文教学的健全人格培养。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面对多元利益的驱动,对尚显稚嫩、一脸迷惑的大学生,教会他们怎样做人、做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是当代教育亟待解决的既敏感又现实的紧迫问题。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大学语文教学的优势,缘文释道,因道释文。《大学语文》教材中“孔孟语录”虽然文字不多,却集中了儒家学说的精华,尤其是有关如何做人的论述,句句闪烁着真理的光芒:“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这里强调诚信是每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这是告诫君子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离开美好的德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种“大丈夫”的高风亮节显示了刚正不阿的人格理想。再如司马迁因李陵之祸遭宫刑之辱,却以顽强的意志完成了《史记》的写作,他还用精辟的语言列举了在磨难中奋起的历史人物:“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梁启超在《论毅力》中说:“盖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
”如何面对挫折,在逆境中奋起,用这些事例对学生进行教育,说服力强,震撼力大。“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是古人达观心态的写照。苏轼是中国古代文艺才能最全面的一代文豪,我们在看到他荣耀和显赫的同时,也看到他又是遭受磨难最多的人,可是面对人生的苦难,他却能以一种超然的心态...
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素质教育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是实现一个民族强盛之根本。随着素质教育不断向纵深发展,中学语文教学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日益彰显。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到了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人文精神体现在语文教学中的主要特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思想和人格,协调自己与他人、家庭与集体、国家与大自然的关系,正确理解个人所承担的责任,并不断追求个人道德和精神上的完善。笔者从事中学语文教学近三十年,一直认为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以下从四个方面谈谈个人的体会:一、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思想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就应准确把握教材,不断挖掘其中的人文火花,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对教材内容的咀嚼中体会,感受到丰富的人文知识,从而潜移默化的形成很好的人格。
以下为关联文档:
如何加强形势任务教育自爆发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钢铁业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我公司也未能幸免,生产经营经比较困难,随着全球经济有所复苏,国家通过宏观调控扩大内需的大背景下,公司通过开展“三敢七抓”等...
如何加强师德教育首先,加强日常教育。师德教育的内容是相当广泛的,而职业理想和行为规范的教育要受到格外重视。这就需要学校在组织广大教师学习教育理论的同时,要应到他们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
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博客人文教育关注的核心是如何做人、如何求知、如何发展。人文素质是做人的基本素质,人文教育也是科学文化教育的基础,它是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在化学教学中渗透人文...
如何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德育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本人的密切配合,涉及到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特殊性与普遍性相结合的原则,做...
如何加强家庭早期阅读教育早期阅读的重要性主要包括: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和阅读兴趣;提高孩子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孩子智慧发展的钥匙;发展今后学习所需要的阅读预备技巧;有利于儿童的健康发展。 人...
如何加强小学德育教育在改革创新德育工作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针对小学德育现状进行科学分析,能正确有效地引导学生的道德发展。 一:优化课堂教学,增进学科教学德育功能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是比...
县级如何加强教育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公平发展。继续加大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和农村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团员意识教育加强团员意识教育返回 教育医疗 钟祥市南湖学校举办新队员入队、新团员入团宣誓仪式 2017-12-01 09:07 作者:刘欢 唐智  新队员宣誓  新团员宣誓 “我是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我在队旗下宣誓……...
如何加强员工的素质培养如何加强员工的素质培养,如何培养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一、 必须有一种强有力且成熟并能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为依托。 员工素质的核心是敬业精神和奉献意识,这是职工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