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学校教育语录培养应用型人才]丁祖诒(西安翻译学院 院长) 以2008作为新的起点,使中国民办教育像民营企业一样,占中国市场的半壁江山,世界的格局本来就是这样的! 胡大白(黄河科技学院 院长) 当前全面贯彻落实《民...+阅读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人才全球化已是大势所趋。在全球范围内的知识与科技的激烈竞争中,人才的竞争成为核心内容。我国是人口大国,但在人才占有上却是小国,随着全球范围内人才争夺的日趋激烈,我国面临的人才问题更加突出。走人才强国之路,必须充分认识人才战略在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人才战略,转变相应的人才机制,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一、研究人才战略的意义
人才资源已经成为第一资源。江泽民同志指出:“做好人才工作,首先要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这就指明了人才问题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人才资源开发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自觉把人才资源作为最为宝贵的战略资源来看待、来开发。
人才尤其是高素质的人才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21世纪是高素质、高智力人才角逐的时代,对决策者来说,得人才者得天下。在农业经济时代,经济发展主要靠土地资源,谁占有土地资源,谁就能得到发展;在工业经济时代,经济发展主要靠金融资本,谁占有资金,谁就能获得发展。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增长,技术密集型、智力密集型的产业比重显著上升,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已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人才资源已经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作为知识的载体和智力资源的依附体,高素质、高智力的人才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将构成未来知识经济的核心。有人预言:世界将陷入一场“人才争夺战”。寻找秀、最聪慧的人才将成为一场永不休止、代价高昂的战争,这场战争没有最后的胜利者。世界的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的高级主管埃德。迈克尔斯说:“在知识经济环境里,最起作用的是人才。得人才者得天下。”
人才战略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制定切实可行且富有远见的人才战略,才能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也才能在未来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长期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二、我国的人才战略应树立的理念
1、开放的理念。
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任何国家想关起门来搞建设都是不可能的。在这人才大流通、大交流的时代,只有开放的人才战略才是健康、稳定和有效的。只有开放的人才战略,才能为自己争取更多的人才,为自己的发展赢得先机。只有开放,资源才能社会化,配置才能市场化。树立开放的理念,首先要打破国别、地域界限,打破用人单位和人才身份的界限,使单位自主平等用人,使人才公开平等竞争,按照市场固有的供求规律、价值规律、竞争规律流动。美国凭借开放的人才战略,以全球化的方式引进世界各国的优秀人才资源,目前聚集了世界1/2的研究生、1/3的本科生、1/4的科技人员。美国的经济实力和经济奇迹,毫无疑问得益于从其他国家吸引的大量人才。1945年,在二战的结束阶段,美军和苏军都攻入德国本土,开始对德国资源进行争夺。不同的是,苏军只热衷于拉运德国工厂的设备和仪器,美军却把大批德国科学家抢运回国。正是这批被抢运到美国的德裔科学家为战后美国科技和经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必须实行开放的人才战略,在重视本国人才的同时,以一切可能的措施吸引、凝聚国内外优秀人才。开放的人才战略既包括对外开放,也包括对内开放,要树立 “大人才”观念。我们的人才工作应该涵盖多种所有制单位,也要包括农村乡土人才,特别是要给民营经济的人才以同等的待遇。同时,还要积极倡导人才的流动,要破除人才“单位、部门所有”观念,促进人才资源的社会共享。要树立“不求所养、但求所用”的观念,在人才有序流动的大背景下,不断优化我们的引才和留才环境
2、人才竞争全球化的理念。
在生产要素中最没有国界和地域界限的是人才。世界各国可以用关税、非关税等手段保护本国的商品和产业,控制有关生产要素的跨国界流动,惟一无法控制流动的就是人才和智力。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才流动出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竞争格局。因此,我们要有面向全球、海纳百川的开放胸怀,制定相应对策,开发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人才市场和资源,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吸引外资方面取得的成就是世界瞩目的,但在吸引世界人才方面显然要逊色得多。因此必须大力实施国际化人才战略:一是要在引进中国最急需的海外国际化人才上,加大资金上的投入,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用人机制。二是要大力提高现有人才的素质,重点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及高层次人才的国际化素质,积累国际间交往、贸易的经验。同时要加速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按照参与国际竞争的标准来培养人才,加快中国本土的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与教育。
三、我国应建立高效的人才机制
我国现在最短缺的资源是人才,但在很多地方使用效率最低、浪费的也是人才资源,这个问题不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就会受到严重影响,也难以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人才竞争的背后实际上是体制和制度的竞争。因此,我们必须加快人事制度改革的步伐,大力推进人事制度和体制的创新,建立符合我国国情、与世界接轨的人才机制。
1、建立高效的人才使用机制。
当前,我国很多地方的一些单位急需人才,但苦于没有编制或指标,不能及时引进人才,与此相对应的是一些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出现了一方面人才积压,另一方面人才又不足的怪现象,对于这种情况,人们形象地比喻为:沙漠里淹死人。这些问题的形成,是我国还没有建立高效的人才使用机制的表现之一,其具体原因是:一是人才舞台不广。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供给过剩,据估计,仅农村就有2亿劳动力的剩余。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我国每年将有1000万—1200万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在城市寻找新的职业,而城市尚有几百万乃至上千万下岗工人也在求职。劳动力过剩,就业岗位不足,一些人才难有立足之地,更不用说大展拳脚了。
二是人才结构问题突出。“人才找不到工作,企业招不到合格人才”的矛盾在一些部门与地区普遍存在。据统计,我国主要人才市场的人才成交率比较低,最低成交率为8%,成交率为20%,突出表现为人员供给的专业技能、素质与企业、组织的人员需求不能对接。
要通过市场,把作为生产要素的人才,配置到最合理、最能创造价值、最有效率的地方。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和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人才和用人单位两个主体进入市场,促进人才智力与资本、项目等生产要素的结合,建立高效的人才使用机制,做到人尽其才,避免人才浪费。
2、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
“要完善开放、灵活的人才市场配置机制,打破人才部门、单位的壁垒,鼓励人才合理流动,培育形成与其他要素市场相贯通的人才市场”。中国有句古话:“人往高处走”。这是正常的人才流动规律。人才合理流动对经济的发展将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我们应该鼓励并积极地促进这种合理的、有序的人才流动。只有人才“活”起来了,真正流动起来了,才能更好地发挥高层次人才的作用,创造巨大的效益。只有人才资源成为一种社会共享的资源,我们的“人才引进”才有新的空间和新的渠道。
3、建立完善的人才市场机制。
我国的人才市场机制还很不完善。比如,人才供需信息管理系统不完善,对人才市场信息的加工、处理、传递与交流尚未达到网络化、信息化,难以提供高效、全面、准确的信息服务;人才市场管理不善等。健全人才市场机制。必须进一步打破人才部门、单位壁垒,促进用人单位和人才两个主体进入市场;要变政府办市场为政府管市场,创造公平竞争的人才市场环境。完善人才市场的供求、价格和信息机制,并使其充分发挥作用,提高人才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建立有效的信息机制,各类人才就可以在广阔的空间选择职业,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用人单位也可以在丰富的信息中,找到需要的人才。探索建设与其他要素市场相贯通的人才市场的有效形式,建立人才配置与资金、项目、技术等多种要素配置相结合的贯通机制。努力发展高层次人才市场,把高级人才的市场配置与各项事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做好人事部门所属人才市场的整合联手,引导他们走“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的经营发展道路。要健全完善包括人才评价、咨询服务、开发培训等内容的中介服务体系,完善服务功能,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4、建立长效的人才培训机制。
完善人才培训机制要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要根据人才市场需求来确定人才培养计划。市场是人才供需的晴雨表,哪一类人才缺了,这种人才就成了急需人才,教育培训部门就应该根据市场行情调整培养计划。相反,哪一类人才多了,就应该缩小培训规模,这就是通过市场调节人才供需,反映的是价值规律。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和高等院校要搞好市场需求调查,及时根据市场需求信息来制定和调整人才培养计划,“以需定产”。二是要改进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方法。我们要将以传授知识为主改为以培养能力为主,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动手的能力,切实改变“高分低能”现象。要注重人才的“继续培养”。一些发达国家在人才培养上有许多先进的理念与做法,如对人才进行“终身设计”,根据其发展前景长期进行定向培养。我们应该借鉴这些做法,对人才进行有目的、针对性强的继续培养,改变“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
总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高度重视人才,把人才战略提升到强国战略的重要地位。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物质资源作基础,更需要人的知识和能力作支撑。当今世界,人才和人的能力建设,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人类有着无限的智慧和创造力,这是文明进步不竭的动力源泉。”我国人口多,底子薄,自然资源相对不足。我们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廉价劳动力,过度消耗自然资源,依赖外国现成的技术设备,而应是通过努力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大力培养造就各方面人才,不断增强国家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以下为关联文档:
浅谈课外阅读与人才培养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21世纪是一个知...
学校是培养搞笑人才的好地方笑话大全1、我是高中地理老师,昨天讲到俄罗斯的伏尔加河,我说:曾经有一幅画非常著名,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学生: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学生:老师,还有一首非常著名的歌你知道吗? 我:…&hell...
发展性课堂教学的评价机制与评价策略发展性课堂教学的评价机制与评价策略 一、发展性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基础教育的重心发生了转移,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成为重要的教育目标,其指向是...
小学自然教学探究机制的思考一、自然教学中“探究”意义的理解 自然教学中学生的探究活动,是指学生从对自然事物的不知,经过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像科学家那样自行探求达到认知的过程。在这个认识过程中学...
自主发展培养创新人才--浅谈课堂教学中的“四个落实” 辽宁省葫芦岛市龙港区实验小学 陈兴杰 世纪之交,当中国基础教育高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旗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切实履行“奠基工程”的时候,基...
运用科学评价,培养创新人才运用科学评价,培养创新人才 江苏省江阴市青阳实验小学:蒋仪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以往的评价是教师关注学生的成绩、分数与不足,是着眼于“过去”,注重教学效果。...
浅谈灵活开放与生成发展的课堂应有怎样的运行机制随着新课程的各种学习和培训的不断开展和深入,新课程的理念在每一位教师的心中的轮廓逐渐清晰起来,为新课程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新课程的实施离不开教材。然而,在我们...
“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建立师德师风教育长效机制”调研太仓市实验幼教中心党支部 教师的师德与师能水准是一所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学校办学质量和效益的竞争力所在,更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为此,我幼教...
更新教育理念培养创新人才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变化给当代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我们的教育科学知识主要是教育一般理念和教学法,已经无法适应今天的时代教育的潮流,新世纪人才素质是什么样子?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