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备孕知识营养

06年度执业护士之挤压性断指再植术后护理

11月19日 编辑 39baobao.com

[断肢再植护理]一、急救和术前准备(一)病人残肢急救迅速用无菌敷料加压包扎残端,尽量避免使用止血带。如有搏动性出血,可用止血带,并应定时放松。(二)断肢冷藏和转送离体组织应尽快使用无菌单...+阅读

1.临床资料

本组25例30指,男性18例22指,女性7例8指,年龄16-48岁,平均27岁。致伤原因:均系机器滚轴致伤。单指20例,双指9例,叁指1例。完全离断12指,不完全离断18指。受伤指分别为:拇指5例,食指8例,中指10例,环指7例。受伤平面;末节5指,中节18指,近节7指。

2.术后护理

2.1病室要求

安静、舒适的单人病房室温保持25℃-32℃、 湿度50%-60%,自然光线充足。控制探视人群,室内每日紫外线消毒1-2次,每次30分,禁止吸烟。

2.2体位

患者1-7天严格卧床,平卧位。7-10天后可侧卧,半卧位。患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10-20cm,伤手烤灯保暖,用60-100w罩灯局部照射,照射距离为30-40cm。

2.3饮食

鼓励患者进高能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从半流质过度到流质,少量多餐。多饮水,多进粗纤维食物防止便秘的发生。禁止饮酒、吸烟,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止血管痉栾的发生。

2.4药物应用

根据术前创口污染情况及细菌培养药敏实验结果应用抗生素,肌注罂粟碱,静滴低分子右旋糖干,口服阿司匹林等抗凝、解痉药物。及时补充液体量防止休克的发生,术后为防止疼痛引起血管痉挛可预防性使用止痛药。

2.5辅助治疗

患肢石膏固定,注意松紧,保持干燥。2周后拆线,去除外固定,在医生和护士指导下进行克氏针未累及的关节主动功能锻炼,4周后逐渐加强再植手指各关节的主、被 动运动。并辅以超短波,周林频谱和中药熏洗等治疗。

3.心理护理

4.术后观察

4.1生命体征

注意观察记录血压、脉搏、呼吸、伤口及皮肤粘膜出血情况。

4.2观察指标

术后正确的观察是挤压性断肢再植成活的重要环节。常用的观察指标有:肤色、指腹张力、弹性、皮温和针刺指端放血情况。由于组织受到不同程度挤压、细胞受损、缺氧,一些毛细血管受到破坏,组织细胞间无法有效进行物质交换再植手指术后均呈偏灰的暗红色,指体明显肿胀,呈Ⅱ°-Ⅲ°肿胀,皮温较低,较健侧手指低3-6℃ ,4-10小时(平均6小时)后再植指皮温逐渐复升,接近健侧手指皮温。3-7天后肤色逐渐由暗红色转为红润。再植术后1-3天采用放血疗法,一般时间为1次/30-60分钟,放血前用酒精棉球消毒,放血后及时搽净伤口周围的渗血,用无菌纱布覆盖。再植术后早期,指腹张力、弹性由大转小,针刺指端无出血或有少许暗红色血流出,均表示动脉危象;当针刺指端,如放出的第一滴血为鲜红色,则表示血循环良好;如先放出一段暗红色血,再放出鲜红色学,则表示静脉回流受阻。本组有5指出现静脉危象,采用放血疗法后,3指成活,2指坏死。皮温在1次/2小时/1-3天,低与健侧3 –4℃ 以上表示血管危象可能。稳定后改为1次/4-6小时,测量并做好记录。

以下为关联文档:

06执业护士指导之挤压性断指再植术后护理1.临床资料本组25例30指,男性18例22指,女性7例8指,年龄16-48岁,平均27岁。致伤原因:均系机器滚轴致伤。单指20例,双指9例,叁指1例。完全离断12指,不完全离断18指。受伤指分别为:拇指...

旋转挤压性断指再植术后预防血管危象护理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再植技术的不断改进,预防血管危象的护理措施不断加强,促使断指再植的成活率得到很大提高。然而,对旋转挤压性断指再植来说,血管危象是再植失败的...

断肢再植的护理⒈概述断肢(指)再植是指失去血液供应的离断肢体,通过骨科与显微外科手术重建其血液循环使肢(指)体获得再生的手术。⑴按肢体离断的程度分类:①完全断离。断离的肢体完全与人体...

旋转挤压性断指再植术后预防血管危象的护理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再植技术的不断改进,预防血管危象的护理措施不断加强,促使断指再植的成活率得到很大提高。然而,对旋转挤压性断指再植来说,血管危象是再植失败的...

护理,断肢再植的护理概述⒈概述 断肢(指)再植是指失去血液供应的离断肢体,通过骨科与显微外科手术重建其血液循环使肢(指)体获得再生的手术。 ⑴按肢体离断的程度分类: ①完全断离。断离的肢体完全与人体...

断指再植术后血液循环观察与护理1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患者均为意外伤,突如其来的打击难以承受,大多数患者对再植技术缺乏了解,加之医疗费用高,担心手术能否成功,是否影响正常的功能、外观,担心今后的生活、工作等...

断指再植术后患者心理护理对病情的影响在观察断指再植术后病情变化时,发现患者心理问题的影响对手术预后占很大因素。手外科是一门精细的外科学,患者的不良情绪对病情起着明显的消极作用,如紧张、害怕、烦躁、忧郁等...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