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新生儿知识学龄前

法国思想启蒙家卢梭为何要抛弃自己孩子

02月16日 编辑 39baobao.com

[数学启蒙中那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启蒙其实很简单]在传统的观念里,数学启蒙就等同于认识数字和数数,然后再做个加减法。这不能说不对,但是太狭隘。因为要给豆豆启蒙数学,我也开始关心各种信息,琢磨着怎么启蒙才能让豆豆喜欢上数学...+阅读

手里的这本《忏悔录》借自于朋友,装帧简朴,但书的分量很重。这本字数达440万、厚600多页的名著,我前后看了两遍。每次看,都心情愉悦且激动,为卢梭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和美妙的文笔而感动。他的书平实质朴,却直抵人心深处,我相信它甚至可以拨动世界上任何一颗最冷漠残酷的心灵。卢梭出身寒微,没有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完全是自学成才。

他从小酷爱读书,涉猎广泛,对各类学科都有浓厚兴趣。更重要的是,他有一颗渴望自由的心,这让他的思想也变得更加无拘无束,他在一生中都崇尚自由、平等、博爱、民主。后来,他不仅成了文学家、教育家,而且更是当时18世纪法国重要的思想家,承担了思想启蒙的重要作用。而他自己始终对音乐怀着浓厚的兴趣,喜欢歌剧创作。由于卢梭的思想和观念与当时的主流社会格格不入,他不断遭到政坛和学术圈的排挤,为上流社会所不容,因此他后来始终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一生贫困潦倒。

虽然在感情上,他自己也算是风流才子,与多位贵妇或姑娘有过难忘的一段往事,但他一直没有自己可以真正托付的女人,直到后来他遇到了一位目不识丁、善良淳朴的缝衣女工泰蕾兹。她甘愿与卢梭过着艰苦流浪、淡泊名利的苦日子,在凄风苦雨中慰藉着卢梭那颗冰冷而孤独的心。在相濡以沫25年之后,卢梭才与她结婚。在书中,卢梭并没有隐瞒自己把他与泰蕾兹所生孩子送到孤儿院的事情。

而这件事也成为他备受别人诟病和谴责的典型事件。卢梭的辩解是:他自己一直过着流浪、隐居的穷困生活,因此无法负担抚养孩子的责任。他不想孩子将来步他后尘,成为流浪儿,宁愿把他们送到孤儿院里寄养。就这件事情来说,卢梭没有抚养自己孩子,显然并不是一个称职的父亲。但如果站在他的立场来看,他的考虑也有他的理由。卢梭不是一个按常理出牌的人,他的思想和所作所为因此也很难被当时社会所接受。

卢梭厌倦了所谓的上流社会的各种应酬和宴会,厌倦了他们之间的尔虞我诈,最后归隐山林,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山水和乡下。这颇类似于中国古代那些不得志的士大夫,也会逐渐抛弃功名,寄情乡野。但卢梭的情况显然更糟,他不停地遭到当局驱逐和侮辱,被迫很狼狈地四处躲藏。而且,他自幼多病,贫苦的生活加上一直颠沛流离,使得他身体忍受着诸多病痛。

但我猜想,尽管物质上贫乏,身体上痛苦,但在精神上,卢梭始终都是愉悦的,因为他得到了他一直想要的自由。他可以自由地思考,自由地写作(尽管他的著作也遭到了当局的查封),自由地行走(后来被驱逐时已经失去了这个自由)。他拒绝与当时的主流社会同流合污,人们以为他只是喜欢标新立异,喜欢以另类引人注意,几乎很少有人能够理解他的思想,认同他的行为。

因此他注定要忍受常人难以想象的各种艰苦。但他选择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单就他的这份勇气和坚持独立思考的执着,就足以让后人尊敬。也许,卢梭崇尚的自由、平等、博爱、民主,对我来说太过崇高、伟大,距离太遥远。但是他的传奇一生,却让我触摸到了一个真实的卢梭,一个有着伟大人格力量的思想启蒙家,一个敢于解剖自己的勇士。

卢梭的一生告诉我,一个人能够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来度过一生,将是多么幸福和快乐的事情啊!而最近与两位好友相聚,老六说起他最近看的一本书《明朝那些事儿》(大结局)时,里面给他印象最深的一句话也类似于我的上述感慨。不同朝代起起落落,你来我往,悲剧喜剧不断上演,最后,每个人都不过是历史中的一个瞬间而已。人生苦短,转瞬即逝,如果能够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来度过一生,又复何求?

以下为关联文档:

对嚣张的老师极力讨好,为何对自己的孩子却如此霸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为师之道在教书育人。嚣张的老师既然自己放弃了师道,那就没必要对她“尊师重道”,有的家长虽然也为孩子在学校的遭遇而痛苦,但他的痛苦不是感同身受的,而是局...

大人可以犯错,为何却不允许自己的孩子犯错相信很多妈妈都有被熊孩子气疯了、炸毛了的经历,什么家里搞得乱七八糟啊,什么点明不能去做的事情偏要去做一下啊,什么爱打人爱撒谎啊…… 总之,错误一堆堆,气得妈妈恨不得一巴掌...

孩子用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引言:画画可以发挥孩子的想象力,是一种表达感情的方式。画画可以锻炼孩子小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是培养孩子善于观察事物、了解事物特征的好方法。画画还可以开发大脑右半球的功...

教师不要用自己的思想局限孩子的思维前言:中国式教育存在着问题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因为国情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完全转变这教育体制。孩子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学校过的,所以周围的环境与老师的教育方式也在很大程度...

父母要经常与孩子交流思想孩子从6周岁进小学,到11~12岁毕业,这段时间正是他们生理和心理发育的一个特殊时期,由心理哺乳期向心理反抗期转变,依赖性逐渐减弱,独立性逐渐增强;8~9岁处于这种前后变化的转折点。...

对于学前孩子,为何要培养规则意识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社会,都需要一定的规则来维持秩序。对人来说也是这样,只有一定的规则才能够让人更好的成长。父母们想要孩子能够健康成长,日后能...

孩子为何家里家外两个样Q:我的孩子4岁半,在外面经常打别人,但在家里表现得非常好。这是怎么一回事? A:打人这种攻击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几个因素: 是否受到威胁 感受到威胁的孩子,或者表现出攻击行为,或者...

管教孩子抛弃喊叫  当你管教孩子的时候,会提高自己的声音吗?有时候甚至是叫喊?也许你不希望管教孩子的时候都需要放大几倍的声音,并且有的时候,你的这种做法只会带来负面效应。用一个平静的声音...

列举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三人并指出他们的思想观点法国狄德罗: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百科全书派的主要代表。深受英国经验主义者的思想影响,相信科学技术力量,为此编辑了集自然科学、机械工艺与人文科学三方面知识的《百科全书》...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