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新生儿知识学龄前

第2讲靠爱心包容

09月22日 编辑 39baobao.com

[传爱心献歌舞]中班健康与社会的户外活动 传爱心献歌舞 幼儿活动实践 作者:李爱军 单位: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杨柳雪镇教育实验幼儿园 设计意图: 喜爱歌舞是幼儿的天性,他们稚嫩的心灵对歌舞充满...+阅读

爱听表扬的儿子

星期天,我带着两岁的儿子去玩滑梯。只有我们两个人的时候,他玩得好好的。后来,有一位奶奶从这里经过,他就坐在滑梯的最高处不动了,扭过头去看着她。当老奶奶也注意到他的时候,他立刻“噌——”地一下就滑下来了,老奶奶就表扬他:“这小家伙真棒呀!”他特别高兴,冲着老奶奶呵呵地笑。

以后每一次坐滑梯,他都会观察旁边有没有别人在场,如果有的话,他就赖在那里不下来,一定要等别人注意到他的时候才滑下来,然后笑着等着别人的表扬。起初,他能很好地和别人交流,得到别人的称赞我也很开心。可是,后来我发现他越来越在意别人的目光。从楼道里出来,和叔叔阿姨打招呼,他也是那样呵呵地笑,可是这种笑我感觉好像不是发自内心的。倘若对方没有注意到他,他会显得特别失望。

从孩子刚刚会交流起,孩子每次有什么新的进步,我都有意识地表扬他、鼓励他,希望他能在这种表扬与鼓励当中增长本事。可是现在他的做法是不是太不自然了?一方面我担心这样在意别人的表扬会对他的成长不利,觉得是不是因为我对他的表扬太多了才造成今天这个局面;另一方面他得不到表扬时的那种失望,也让我这个当妈的心里挺不是滋味。

我想大多数情况下是这位母亲忘记了自己的存在。很难说,孩子在意别人的目光是否是她无意识的多次鼓励与强化的结果。或者她曾经起劲地赞许了这样的行为,而现在又为这样的行为担心。从另一个角度讲,孩子冲别人微笑或期待别人的关注,精神指向还是站在旁边的父母,当父母故意走开的时候,多数的孩子不再对别人感兴趣,这个时候的沮丧实际上是他的行为没有得到父母及时肯定的结果。

当然,孩子的内心是非常复杂的,不像许多儿童学者自认为的那样简单。我们对孩子内心世界的了解非常少,却自以为懂得的非常多。原因是我们处在强势,经常不自觉地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来理解孩子,逼迫孩子放弃天赋中的能力,努力学习如何与成人相处,学习成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可笑的是,我们把这个过程称为教育。也许孩子凭直觉知道如果不这样或那样,他就不能与母亲很好相处。他的很多自发行为与兴趣既有自己的坚持,又需要母亲的及时肯定。他把母亲当作资源,学习成人的行为规则,并以此在成人的世界里生存。

如果我们假定孩子对陌生人的赞许需求是即兴的,那么母亲对孩子关注别人的反应,以及这些反应让母亲内心不是滋味就值得分析。假定孩子完全不是母亲理解的那个样子,那么母亲的一切心理反应就只是她自己的,前者是对孩子需要别人关注的一种嫉妒,后者是母亲对孩子不能吸引别人关注的一种失落。她把这些情绪不假思索地投射给了孩子,并通过行为与语言来强化,最终让孩子被迫认同。这是一个糟糕的建构过程,挫败了孩子对这个世界旺盛的好奇心,使孩子失去对自己的信任。比较合适的做法是要承认我们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当孩子坐在上面等待别人关注时,自己走开,看看会发生什么。当孩子在别人赞许下飞快地滑下,故意装着没有看见的样子,看看又会发生什么。其实,孩子的兴奋点可能有阶段性,面对这个无穷复杂的大世界,孩子的兴奋点会很快地游移。

从儿童发展心理学来看,孩子两岁前由感觉主导,二至四岁由感觉与直觉混合主导。这个阶段的孩子与他人接触时,往往采用类似于与母亲接触的方式,因为当他关注母亲的表情并与之互动时,他曾得到许多他想得到的东西。一般说来,四岁以前的孩子是比较乖的,陌生的叔叔阿姨让他唱歌或跳舞,得到母亲的首肯后,大多可以来一段激情表演。五岁以后就没有那么听话了,孩子已经具有判断能力与经验,知道他不干也不会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谈到孩子的笑,我想说大人的笑又有多少是真正为了取悦自己而不是取悦他人和环境的呢?孩子的笑一样多少有些工具性,因为哭与笑是他可以熟练驾驭的信息技术,他就是这样来操控父母的。为什么母亲觉得孩子的笑不一样呢?因为心境不一样。母亲觉得孩子对自己的笑是真心的,因为彼此相依相爱,对别人的笑是勉强的,因为对方是陌生人。我以为,孩子对陌生叔叔阿姨的笑,在本质上,与对母亲的笑没有很大的不同,他只有这样的交流技术,更多交流方式还有待时间与经验去解决。

读这封信,我更加感觉用成人的心态去解读孩子内心是件非常糟糕的事,因为这样总是能发现问题,也总是感觉到教育的重任,父母失去了平和的心境,孩子也失去了自由快乐成长的空间。父母的眼睛在建构孩子的问题,以为在教化甚至拯救孩子的时候,其实,可怜的孩子可能会慢慢地失去创造的能力,变得听话与平庸。对五岁以前的孩子来说,任何看似问题的行为对他的成长都非常重要,制止他的一些奇思妙想或古怪行为,可能会令孩子的心身发展不顺利。

以下为关联文档:

爱心对对碰主题名称:爱心对对碰 课题名称:爱心种植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植物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发芽、生长。 2、学习用正确的方法精心培育自己种植的植物。 3、培养幼儿观察记录能力...

春雨淅沥温情流淌——幼儿园团员教师学雷锋送爱心活动三月,一个充满爱心的雨季。当北风携着她最后一缕眷恋与惆怅挥手别离之时,徐徐春风便带来了江南特有的柔情与温馨,同时也唤醒了我们林幼每一位团员教师学习雷锋的激情。 3月5日...

大家一起把孩子们的爱心找回一位儿童教育家说: 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只知爱己,不知爱人,是当前独生子女的通病。 而现在一个家庭的家庭模式大部分都是以4:2:1的现状存在,都是把孩子当手中的宝贝呵护着,宠爱着,当然...

爱心连接起孩子、老师与家长今天中午,拗不过一位家长的两次电话,一定特意要登门拜访和我交流,打乱了我午睡的计划,起先心中稍有不快,不过还是热情迎接,毕竟冒着酷暑肯定有其中的原委,没想到在送走家长之际却让...

爱心和真诚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灵近日在《中国教师报》看到一篇关于北京某小学教师的风采录,他们以真我的风采和骄人的成绩,赢得了人们的关注,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严谨治学、无私奉献,与学校同发展,和学生共成长,不...

爱心妈妈——大班妈妈我有一个爱我的妈妈,她在我上幼儿园前的半年就开始锻炼我的自理能力,好让我更快的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有时生病咳嗽,妈妈更会大半夜不睡觉照顾我,坐着让我躺在她身上睡.妈妈...

交流与碰撞包容与提升——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教研在总结的开篇,允许我引用华中师大杨再隋教授的一句话: 要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生活,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景还原为生活情景,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儿童的生命活动 。这句话...

爱心培育幼苗敬意送给老师尊敬的范老师、张老师:我们是中二班陆以嘉的家长,至此教师节之际,我们全家人向老师问声好道声谢,老师辛苦了!谢谢你们! 在过去的一年里,老师为孩子们付出了太多的辛苦和努力。教孩...

爱心感化孩子、用耐心接近孩子儿时的选择,我从事了幼教事业。不经意间,二十二年的时光在平凡和平静中悄然逝去,没有留下什么骄人的成绩 ,没有作出什么惊人的壮举,但我依然还坚守在这里。根据党支部的要求就以...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