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新生儿知识学龄前

痢疾与霍乱的防范措施

09月21日 编辑 39baobao.com

[细菌性痢疾的病因是什么]病原菌为志贺菌属,通称为痢疾杆菌,革兰染色阴性,是需氧性杆菌,无荚膜,无鞭毛,不活动,长约1~3μm。细菌对外界抵抗力强,能耐寒、耐潮湿,在低温及潮湿的地方可长时间生存,在室温下,在蔬...+阅读

防范:细菌性痢疾

●上榜理由: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6、7月份是它一年中最为“凶悍”的发病季节。近年来,该病在我国发病率很高,在很多地区居法定传染病1、2位。

●发病症状:

普通型的细菌性痢疾起病急,有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粪便中有脓血、黏液,量少,里急后重。中毒型细菌性痢疾,多见于2-7岁儿童,可突然高热,很快表现为中毒性脑病如惊厥、昏睡、昏迷。老年人则可出现中毒性循环衰竭,如四肢厥冷、发绀、脉搏快而弱。可无明显的肠道表现如腹痛腹泻等。中毒型菌痢是细菌性痢疾的主要致死原因,应立即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传播方式:

主要是粪—口传播。痢疾杆菌随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通过污染的手,日常生活接触,污染食物或水源,或借苍蝇的传播等方式,经口传染给易感者。

●爱心提醒:

预防细菌性痢疾要做好个人卫生,喝开水不喝生水,最好使用压水井水,用消毒过的水洗瓜果蔬菜和碗筷及漱口;饭前便后要洗手,不要随地大便;吃熟食不吃凉拌菜,剩饭菜要加热后吃;做到生熟分开,防止苍蝇叮爬食物;最好不要参加大型聚餐活动,如婚丧娶嫁等;得病后要及时就医治疗。

注意:痢疾杆菌最适宜生长温度为37摄氏度,在水果、蔬菜中能生存10天,牛奶中生存24天,不耐热,加热60℃10分钟即死。

防范:霍乱

●上榜理由: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最明显的特征是突然的暴发,甚至可以跨地区、跨年度地引起全球性大流行。我国近年来霍乱疫情虽无显著变化,但造成霍乱流行的潜在因素依然存在。

●发病症状:

霍乱发病多急骤,病人以急剧腹泻、呕吐开始。腹泻多为无痛性,少数病人可因腹直肌痉挛而引起腹痛,不伴里急后重。典型病人大便开始为泥浆样或稀水样,尚有粪质,迅速成为米泔水样,少数重病人可有血性便。由于频繁的腹泻、呕吐,大量水和电解质丧失,病人迅速出现失水和周围循环衰竭,病人烦躁不安、口渴、声音嘶哑、耳鸣、呼吸增快、神态淡漠或表情呆滞、眼球下陷、面颊深凹、口唇干燥、皮肤寒冷、弹性消失、手指皱瘪和发绀等,肌肉痉挛,尤以腓肠肌及腹直肌为甚。

●传播方式:

病人和带菌者是霍乱的传染源,霍乱弧菌随病人粪便及呕吐物排出后,借被污染的水、食物、手或以苍蝇、蟑螂为媒介污染食物,经口感染。水源容易被污染,特别是江河、池塘、井水以及港湾等处的水,很容易为洗涤衣服、倒马桶、倾倒的吐泻物及垃圾等所污染。

食物在生产、加工、输送及贮存过程中,如被霍乱病人及带菌者的呕吐物和粪便所污染,可引起疾病传播。如用被污染的手指拿食物进食,也可发生传染。

●爱心提醒:

预防霍乱要积极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大力消灭苍蝇、蟑螂,注意个人卫生,锻炼身体,提高抗病能力;饮用自来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腐败或变质食品,不吃生或半熟水产品。

从事环境卫生、饮食服务人员、医务人员及水上居民等重点人群应进行霍乱菌苗预防接种。对病人和带菌者的粪、其他排泄物、用具衣被以及被污染的环境进行彻底消毒,尸体应火葬。需要注意的是,发热、严重的心肝肾疾并高血压、活动性结核、月经期、孕妇、哺乳期及过敏者,均为免疫接种的禁忌症。

随着夏季的到来,各类传染病在高温的肆虐下开始危害人们健康,如手足口病、急性细菌性痢疾、霍乱、食物中毒等等又开始在部分地区抬头,侵蚀着人们的肌体。因此,有关专家提醒,夏季气温高、雨水多,细菌的繁殖和生长较快,食物容易腐败变质,是各类消化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市民应加强自身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

防范:手足口病

●上榜理由:

提起夏季传染病,不能忽视目前正在安徽“肆虐”的手足口病。这个看似常见的疾病如今已使当地上千儿童感染,同时也夺去一些婴幼儿的生命。

●发病症状:

多数患儿突然起病,发热通常在38℃左右,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在患儿手、足、口腔黏膜以及臀部出现皮疹,皮疹通常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由于口腔溃疡会伴有疼痛,患儿往往会流涎、拒食,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内自行消退,同时体温也会下降。多数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

极少数患儿患手足口病后会伴有较为严重的合并症,如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弛缓性麻痹、心肌炎等,这类患儿大多持续高热,病情发展迅速,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多在发病后3-5天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严重并发症,并可引起死亡。

●传播方式:

由于成人自身免疫机能的完善,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而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小于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也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也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爱心提醒:

养成孩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等,要饮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完全加热后再食用。

家长要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注意孩子营养的合理搭配,还要让孩子休息好,适当晒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家长要注意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家庭成员的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曝晒。家禽、家畜要圈养,避免人、畜混住一处,尤其要减少儿童与家禽、家畜的直接接触。

防范:食物中毒

●上榜理由: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食品容易腐败变质,食物中毒也极易发生。据了解,从现在开始一直到10月份,都是食物中毒的高发期。

●发病症状:

食物中毒者最常见的症状是剧烈呕吐、腹泻,同时伴有中上腹部疼痛。食物中毒者常会因上吐下泻而出现脱水症状,如口干、眼窝下陷、皮肤弹性消失、肢体冰凉、脉搏细弱、血压降低,甚至可致休克。

●传播方式:

随着夏天的到来,食物中毒的类型也从以化学性、植物性食物中毒为主转变成以细菌性为主的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原因,往往是由于食品被致病性微生物污染后,在适宜的温度、水分、PH值和营养条件下,微生物急剧大量繁殖,食品在食用前不经加热或加热不彻底;或熟食品受到病原菌的严重污染并在较高室温下存放;或生熟食品交叉污染,经过一定时间微生物大量繁殖,从而使食品含有大量活的致病菌或其产生的毒素,以致食用后引起中毒。

●爱心提醒:

千万不要吃不新鲜食物,更不能食用病死的或死因不明的家禽、家畜。制作凉菜所选的原料必须非常新鲜、卫生,所用的刀及砧板必须彻底洗烫干净,现做现吃。彻底消灭可能污染食物的细菌,不要过分追求鲜嫩。剩饭剩菜要重新加热煮透后,存放在冰箱内或凉爽处,食前还要加热煮透。

特别强调:冰箱并非保险箱,有的细菌专门在低温下生活、繁殖,如使人发生严重腹泻、失水的嗜盐菌,能在零下20℃的蛋白质内生存11周之久。

防范:流行性出血热

●上榜理由:

流行性出血热的病死率一般在5%-10%左右,重型病人的病死率仍较高。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本病年发病数已逾10万,已成为除病毒性肝炎外,危害最大的一种病毒性疾病。

●发病症状:

潜伏期为5-46天,一般为1-2周。本病典型表现有起病急,有发热(38-40℃)、头痛、腰痛、眼眶痛以及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等症状,皮肤黏膜三红(脸、颈和上胸部发红),眼结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口腔黏膜、胸背、腋下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瘀斑,或呈条索状、抓痕样的出血点。典型的出血热一般有发热、低血压、少尿、多尿及恢复五期经过。

●传播方式:

主要传播为动物源性,病毒能通过宿主动物的血及唾液、尿、便排出,鼠向人的直接传播是人类感染的重要途径。目前认为有以下途径可引起出血热传播:

呼吸道:含出血热病毒的鼠排泄物污染尘埃后形成的气溶胶颗粒经呼吸道感染。

消化道:进食含出血热病毒的鼠排泄物污染的食物、水,经口腔黏膜及胃肠黏膜感染。

接触传播:被鼠咬伤、鼠类排泄物、分泌物直接与破损的皮肤、黏膜接触。

母婴传播:孕妇患病后可经胎盘感染胎儿。

虫媒传播:老鼠体表寄生的螨类叮咬人可引起本病的传播。

●爱心提醒:

灭鼠、防鼠是预防本病关键的措施,同时用杀虫剂进行灭螨。管理好食品,剩饭菜必须加热或蒸煮后食用;残羹剩饭不要乱倒;食物放在老鼠接触不到的地方;食具用前应煮沸消毒等。室内外垃圾及时清理,杂物堆放定期整理,以减少鼠的食物、隐藏场所及鼠孳生地;先洒水后扫地,防止吸入带毒尘埃;清除草丛等。必要时接种疫苗。

防范:红眼病

●上榜理由:

随着高温酷热天气的来临,各地游泳场馆相继开放,“红眼病”也进入高发期。由于“红眼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一人得病后,如果防治不当,很容易传染给他人。

●发病症状:

患病早期,病人感到双眼发烫、烧灼、畏光、眼红,自觉眼睛磨痛,像进入沙子般地滚痛难忍,紧接着眼皮红肿、眼眵多、怕光、流泪,早晨起床时,眼皮常被分泌物粘住,不易睁开。有的病人结膜上出现小出血点或出血斑,分泌物呈黏液脓性,有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一层灰白色假膜,角膜边缘可有灰白色浸润点,严重的可伴有头痛、发热、疲劳、耳前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

●传播方式:

红眼病是通过接触传染的眼病,如接触患者用过的毛巾、洗脸用具、水龙头、门把、游泳池的水、公用的玩具等。

●爱心提醒:

预防红眼病必须抓住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提高身体抵抗力3个环节。积极治疗红眼病患者,并进行适当隔离。红眼病治疗期间,尽可能避免与病人及其使用过的物品接触,如洗脸毛巾、脸盆等。尽量不到公共场所去(如游泳池、影剧院、商店等)。对个人用品(如毛巾、手帕等)或幼儿园、学校、理发馆、浴室等公用物品要注意消毒隔离(煮沸消毒)。个人要注意不用脏手揉眼睛,勤剪指甲,饭前便后洗手。有条件时应用抗生素或抗病毒眼药水点眼。

以下为关联文档:

不同程度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表现不同程度细菌性痢疾有哪些临床表现? (一)潜伏期 潜伏期一般为2—4天,可短至几小时,长至7天。 (二)临床表现 表现轻重不同,这与感染的细菌型别不同及人体反应不同有关。从细菌型...

吃吃水果也能治疗细菌性痢疾吃吃水果也能治疗细菌性痢疾: 一、橄榄 1.橄榄(鲜)100克,小火煎熬2~3小时,取浓汁100毫升,每次25~30毫升,每日3次,连用3~5天。 2.盐橄榄核7粒,焙焦研成细末,温开水送服,每天2~3次,3~5天为1疗程。...

孩子得了痢疾如何进行食疗痢疾是肠传染病,以腹痛、发热、里急后重、大便脓血为主要症壮。多发于夏秋季节,外受暑热,内伤生冷积滞或误食不洁食物,损伤脾胃,侵及肠管,湿热下注大肠,气血凝滞化为脓血而致病。治...

细菌性痢疾的病变要注意什么细菌性痢疾的病变大都限于结肠,以直肠和乙状结肠最常见,偶然也波及到小肠下段即回肠末端侵及肠系膜淋巴结。 (一)急性痢疾的肠黏膜病变程度不同 1.轻者: 呈弥散性充血,水肿,肠腔内含...

夏秋之季如何防治痢疾每年夏秋季节,医院肠道门诊室里常常见到一些突然怕冷发热,腹痛,拉红白粘液便的病人。每天大便数次最多达几十次,肛门坠胀,有排便感觉但又解不出(医学上称为里急后重)。如果仔细询问...

中毒性痢疾也可无胃肠表现在急性细菌性痢疾中有部分患儿缺乏一般急性菌痢应有的肠道症状,而以全身性症状为突出,此种病例称为中毒性痢疾。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特殊表现? 这与发病的机理有关。发病时即出现...

不拉的痢疾对宝宝更凶险一提起痢疾,人们就会想到腹痛、腹泻、脓血便。但小儿中毒性疾病则不同,它的首先症状往往不是腹痛、腹泻,而是高热、惊厥。这种病来势猛、发展快、病情重、死亡率高,是威胁儿童健...

中毒型痢疾危害儿童大脑痢疾是秋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但大人小孩却有轻重不同。特别是2~7岁的儿童患中毒型痢疾(简称毒痢)后,来势迅猛凶险,必须引起重视。 中毒型痢疾在临床上可分为休克型、脑型与混合...

暖冬过后小儿痢疾增多原本夏秋季好发的痢疾,因为今年的暖冬气候,提早孳生了不少小病人前来就诊。初春,天气乍暖还寒,各种流行病、传染病,对于体质较弱的宝宝来说,就像小草抵挡不了的寒风。市儿童医院感...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