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新生儿知识婴幼儿

现代孩子怎么越来越难懂

10月22日 编辑 39baobao.com

[经常对他说这几句话,让孩子越来越出色]为了让孩子的表现越来越出色,父母总是想法设法的给他们提供了优秀的物质条件和良好的生活环境。让孩子成才,除了这些,父母还要用优秀的话语激励孩子。语言贵在精不在多,父母经常...+阅读

现代孩子怎么越来越难懂

2002年10月17日 08:46 北京青年报

在因特网上键入“校园暴力”,立即获得15800个搜索结果。如果调阅一下各地的报刊,就会发现青少年犯罪案件的报道,其中还有个别性质相当严重的恶性案件。另外一份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内,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同时学生中发生的一些不正常的现象也不能不令人担心。

对话人:孙晓云/教育科学研究专家

杨晓光谭璐/本报记者

警惕孩子的攻击性行为

记者:为抢两元钱,竟然残忍地将一个鲜活的生命杀死,行凶者并非暴徒,而是常常被我们忽视的一群少年。无独有偶,一个美国孩子,微笑着举起手枪,向他的同学开枪,数条生命的鲜血染红了校园……青少年犯罪的动机相对成年人而言比较蹊跷,他们纯粹的牟利或图财的动机并不明显,他们的动机在成年人看来常常是不可思议。

一个半大孩子,要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有时候只需要一念之差,一步就跨出去。可以说他们既是“弱势人群”,又很容易变成社会的“高危人群”。

孙云晓:孩子杀人纵火这样的事情看起来很极端,很特殊,很典型,但是这个事情我觉得特别需要注意的就是它存在着普遍性,就是关于孩子的攻击行为,这是具有普遍意义,值得研究和防范的问题。

比如说美国频频发生校园枪击事件,这是非常典型的攻击性事件。美国、德国的校园时常发生攻击性事件,在日本也不断发生校园暴力事件,大概每年有15万起。那么这些现象的发生,其实都可以看到它有相似之处,都是因为个人受到某些挫折时,产生一种愤怒的情绪而引起攻击性的行为。有的属于定向的,你欺负我,我就得欺负你,有的属于发泄,我就是不高兴。

什么是攻击性行为?按心理学的解释就是:一个人,当他受到挫折的时候,引起情绪上的愤怒,而产生了对一定对象的报复、攻击的行为。其实1996年、1997年做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与教育的研究时,我们当时已经发现了80%以上的城市的中小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攻击性行为,他们不太善于处理自己和伙伴的关系,很容易伤害人。

记者:比例有这么高?

孙云晓:所谓80%讲的不是犯罪行为,而是不同程度的攻击性。程度较轻的比如说话刻薄,挖苦别人,因为一点小事就不依不饶的,容易伤害别人,不大顾及别人。这样的话,他就在伙伴的关系上常常发生一些矛盾,容易采取一种攻击性的言行,行为过激。分页标题

当时我们的研究认为中国独生子女人格发展具有五大优点、四大缺陷,显然攻击性较多是独生子女人格缺陷之一。但是在这个地方我要说明一下,实际上这也不能解释说独生子女就有攻击性。我们当时有一个很重要的结论,在国际上都有共识的,就是我们不认为独生子女是问题儿童,因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不存在本质的差异,不是说独生子女就一定没有爱心,就一定有攻击性,不是这样的。现实中很多独生子女很有爱心,也没有攻击性。

至于孩子产生攻击性的原因那次调查没有完成,因为孩子攻击性产生原因比较复杂,我们那次没有做出学术上的解释。

记者:攻击性行为强到了犯罪行为的地步,是不是比例很小?

孙云晓:那当然。当时我们做调查的本意没有想得出攻击性的结论,结果做相关分析的时候发现,很多事是与攻击性有关系的,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没能做进一步解释。儿童的攻击性中有很多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群体因素、遗传因素,比较复杂。

这一代孩子小的时候就强调自我为中心,从小就不大会关心别人。我感受特别深的就是,全中国的父母没在一起开过会,但是父母跟孩子都会说的一句话就是:孩子,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也不用你管。父母对孩子的为人处事想得不是特别多,让孩子从小觉得不需要关心别人,自己千万不能受委屈,这是多数独生子女的普遍现象。久而久之,他也就不了解别人怎么想,而是特别在乎自己是否舒适,是否痛快,意识不到别人的存在,我想这是特别大的一个普遍问题。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记者:从新闻报道中我们发现,很多问题少年来自于不完整的家庭,这是偶然还是必然?

孙云晓:从小就缺少爱,或者不幸经历多的孩子,我个人觉得有可能对他的攻击性造成一定的强化,他不相信爱,他相信弱肉强食,他相信横,可能他也受过别人的欺负,因此也欺负别人,不相信爱,相信暴力,变得不宽容,如果在一种宽容的、幸福的环境里在爱中长大的孩子,往往他对别人也会宽容一些。

记者:家庭破碎的孩子的教育怎样完成?

孙云晓:我们从来不会反对父母离婚,从主流判断来说,这体现了人们追求真正的爱情,真正的婚姻,属于社会文明、进步。但是不能因为婚姻的变化而改变对孩子的责任,法律是不允许的,实际上相当多的父母离异的孩子成长得很好,只是他们没有被媒体和大众关注,我甚至不认为父母离异的孩子是问题孩子。其实父母的婚姻对孩子的伤害不在于离异的本身,而在于父母争吵的过程,恶劣的关系,打架、冷淡,这样的婚姻对孩子伤害更大。很多的孩子恰恰因为父母离异后反而得到了更好的教育。分页标题

这个话题还涉及到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说当父母不具备教育孩子能力的时候,孩子没有地方可去。我到欧洲去时就看到,当认为父母或监护人没有监护能力、没有教育能力时,政府会把这个孩子领走,然后交给一个有教育能力的社会工作者去管理,去教育。在中国,这一直是一个还没有破的题,我觉得中国迟早要启动这一步。这是文明的国家特别需要的。

我最近一直研究的一个问题就是关于儿童的行为习惯,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这是一个国家级课题。按照心理学家的观点,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曾经发表文章:《良好的习惯是健康人生之基》。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习惯是一个人稳定的行为,我们强调的习惯是做人、做事、学习三个习惯。用教育家的观点说,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受益不尽,像获得利息一样,受益于好习惯;要是有了坏习惯,就好像是一辈子还不清的债务,总得为它付出代价。3-12岁是养成良好习惯最重要的时期,是好习惯最容易养成的关键性时期。但是,我们哪个学校、哪个家庭特别重视习惯?似乎忘记了这个问题。就因为做父母、老师的我们这一代成年人,都从一个把文明踩在脚下的时代走来,身上都带有或多或少的野蛮之气,流氓之气,我们没有很好地清算我们自己,也就忽视了培养孩子习惯的问题。

要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很重要的是父母、老师要做出好的表率。其实教育不是说出来的,是做出来的,孩子懂道理不是听会的,是看会的,他看大人怎么做,由模仿而会的。

教育不能没有惩罚

孙云晓:我自己一直想写一篇文章,写教育不能没有惩罚,当然现在学校特别害怕讨论“惩罚”。

记者:惩罚是什么样的?

孙云晓:所谓惩罚是让学生对自己的过失承担责任,有很多种方式。我觉得这个在中国是非常脆弱的,没有人敢于使用的,孩子从小在一片赞扬中成长,固然对鼓励信心有好处,但是一个人如果没有受到过惩罚,他也会经不起挫折,不能敢于承担责任。

我的观点,一个是惩罚决不是体罚;还有一个,越是要惩罚一个人越要尊重一个人,惩罚是一种尊重。你是一个人,你要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其实当一个人做了错事的时候,他内心里有一种惩罚自己的需要。像刘海洋,我认为对他一个很好的惩罚,他就应该到动物园去工作,管理熊,照料这个熊一定时间。

今年1月8日美国总统签署教育法案,不让一个孩子落后,要用统考的方式,有人说真有意思,中国搞素质教育了,美国搞应试教育了。西方的教育以美国为代表,是体验式学习,这种学习有利于能力的形成,不利于知识的形成,不大会考试。东方式的教育是一种接受式学习。接受式学习有利于知识的形成,不利于能力的形成,美国人现在意识到这点以后,接受东方一些好的东西,东方也应接受西方一些好的东西,互相取长补短,比较好。分页标题

我认为在中小学,就应该有死亡教育,要让孩子知道死亡是什么?比如可以到太平间里触摸一下尸体:这叫死亡,当人不能再呼吸了,他的生命就停止了。让孩子意识到生命是非常宝贵的,又是如此脆弱的,要珍惜一切生命。让孩子们形成体验式教育,要从“知情意行”做起。知,有认知水平吗?要知道道理,知道怎么回事,然后产生情感,我觉得真正能抑制一个人犯罪的不是知识,而是情感,要有情感,要有爱,要有意志控制自己绝不做坏事,这么做事成了习惯,我根本不用想,到时候我不做,习惯就是一种稳定行为,自动化的行为。比如说,刘海洋用硫酸泼熊,他是科学精神,但没有人文精神,他对生命漠视。

-你觉得孩子问题成堆,我们的任务就是教育他,改造他,那么就是越改造越糟糕

记者:有很多人都认为到底要不要孩子得好好想一想,不敢轻易地要孩子,恐怕完成不好教育的重任。

孙云晓:其实我觉得父母们也不需要恐惧,绝大多数人都能做好父母,大多数人很容易走入误区,好像教育孩子就要知识渊博,琴棋书画都要会,要有特长,还要有钱才可以给孩子提供好的条件,会有很多这样的想法。如果总是孩子学琴,我也得学琴,孩子学数学,我也得学数学,那还不把你累死,父母的教育不要用加法要用减法。我的孩子做数理化作业,我一个都看不懂,我根本就不用看,我就关心我孩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就够了,我孩子考多少分,我都可以不看,我从来不会问。

今天的父母特别需要学习,把孩子当做一本很厚的书来读,今天的孩子们身上的优点很多,所以不能说一出现孩子的问题,就说中国的下一代都完了,都是不可救药的,其实这一代的孩子是很优秀的,他们的现代意识、平等意识、法律意识、环保意识等可能都高于成年人,他们对新事物的追求、热情、敏锐都高于成年人。21世纪是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世纪,我们的父母和老师与孩子一起学习,相互成长,否则的话你会觉得孩子问题成堆,我们的任务就是教育他、改造他,那么就是越改造越糟糕。

孙云晓简介

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副会长,兼《少年儿童研究》杂志主编。1999年被国务院表彰为有突出贡献的教育科学研究专家。2000年被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授予“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标兵”称号。

以下为关联文档:

解析小眼镜越来越多的奥秘在当今社会中,小孩子出现近视的现象愈发多起来。这到底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呢?主要的原因是孩子的用眼习惯问题,当然,还有一部分原因是遗传。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就介绍一下有关孩子...

抱怨只会使孩子变得越来越犟他是最聪明的孩子 著名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小时候曾经被认定是一个坏孩子。母牛走失了,树莫名其妙被砍倒了,每个人都认定是他做的。甚至父亲和哥哥都认为他很坏。人们都认为...

孩子,你会越来越好我一直对儿子说“你会越来越好”,意思就是,现在不太好没有关系,重要的不是现在,而是将来,只要发展的趋势是越来越好,你就会笑到最后。 起点低不是坏事,起点低上升的空间就大,就容易...

孩子为啥越来越“怕羞”“社交退缩症”会影响不同年龄层的孩子心理 春节过后,一些家长忧心忡忡地带着孩子去了心理咨询诊所。因为他们发现,自己的孩子变得越来越“怕羞”,怕见生人,即便是熟人相聚,他们...

“小气鬼”越来越大方了问:儿子请好朋友到家里来玩,可人家玩他的玩具,拿起什么,他就夺过去:“这是我的,我要玩。”我们提醒他:“你是主人,要让着客人的。”可小气十足的他却不听劝。2岁的儿子把自己的东西...

孩子为何变得越来越犟教子智慧:不是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家长怎样对待孩子,将决定孩子不同的命运。可是,当孩子表现不好时,许多家长...

多做三件事,孩子越来越聪明很多小时候被称作“没出息”的孩子,长大后反而越来越棒,最后成为了社会的精英。而有些孩子小时候都被大家叫“小神童”,长大后也不过如此。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都归咎于家...

“早教家长学校”越来越成熟“早教家长学校”越来越成熟 做好早期教育,下城区已拥有12个“双休日亲子乐园”和6个早教指导站,没有条件定时参加活动的家长和保姆,还可以通过电话咨询、网络邮件、BBS发帖、...

给她宽松的环境孩子会越来越棒我女儿在班级里年龄是倒数第二,个子也是最小的,比大多数同班的同学小了整整一年,我总怕她在各方面跟不上,幸好老师说脑子还挺机灵,只是动作方面稍弱。于是与同事的孩子们一起,决定...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所有作品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与本站立场无关,

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

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尽快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