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新生儿知识婴幼儿

“翘翘板”的对话——浅谈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师幼互

10月21日 编辑 39baobao.com

翘翘板 设计的原理是通过一块板

,进行平等的分割,以中间的一个支点,使其左右两边交错落起。每当孩子玩翘翘板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孩子总是注视着

对方,微笑着,尝试用自己最大的力气压下来,让另一方的朋友翘起来,孩子对此乐此不彼。 翘翘板 架起孩子们友情的桥梁,给他们带来欢笑。它展现给我们的是:孩子的友好和相互给予对方的力量,这是一种互动的方式。因此,我以 翘翘板 这一个元素为窗口,来谈谈在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怎么更好地促进师幼互动。

一. 翘翘板 的材料:在美术活动中促进师幼互动的前提

在进行 翘翘板 游戏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有的必然是 翘翘板 了,有了 翘翘板 才可以让孩子在上面玩耍,它是一个栽体,也是一个先决条件。在在美术活动中,平等的环境和游戏的吸引力,是促进师幼互动的前提。

(1)平等的环境,是师幼互动的前提。

首先,通过视觉我们来看 翘翘板 的外部构造:它是通过一块板

,进行平等的分割的。我觉得美术活动中的师幼互动就应该像 翘翘板 一样,要创造一个平等的环境,这是指教师与孩子之间的位置是平等的。在幼儿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就是:要把幼儿看成是具有自觉的主观意识和独立人格的主体。因此,我们就要缩小师生间的距离,形成坦诚、宽容的师生关系。我们都知道:成人相处时,都是在平等位置的时候,才能更加接近彼此,拉近距离。通过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我们不难发现教师与孩子之间也是这样的。在平等的方式下,师幼互动才更加真实地接近彼此,表达彼此,让孩子呈现更加自然的美术作品。比如:在集体活动中,教师与孩子小椅子的距离;教师与孩子的对话方式等等都是一个平等环境的创设。

(2)游戏的吸引力

,是师幼互动的动力

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们都知道 翘翘板 是很好玩的玩具,他们对新奇、有趣的事物特别感兴趣。 翘翘板 对孩子来说很好玩。因此,孩子很喜欢。俗话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实际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们也以翘翘板这样的 吸引力 ,来激发孩子的热情和兴趣。

比如:在中班美术活动《美丽的雨伞》中,教师通过这样的语言 魔术师想,我要把春天的颜色变一变,我们来看看变到哪去了。 孩子们听到魔术师变魔术了,都很专著、仔细地看着老师,很新奇地说着自己的发现。

可见,在美术活动中,以游戏的方式导入到活动中,确实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

二.玩 翘翘板 的对象:在美术活动中促进师幼互动的主体

在进行 翘翘板 游戏的时候有两方,通常是: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在游戏中,他们都是互动游戏的主体。那么,在美术活动中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也是互动的主体。主要表现在:一是师幼互动;二是幼幼互动。

(1)师幼互嬉戏:师幼互动

,幼儿的主体地位

师幼互动是教师发起的互动行为,幼儿是主体地位,教师起引导作用。在刚开始玩 翘翘板 游戏的时候,孩子还不会,那就需要老师给一个方向,老师会自己先上去,然后告诉孩子 我要上来了,你就怎么样? 孩子会说 下去 ,让孩子无形地通过语言的对话感受翘翘板 你上去,我下来;你下来,我上去。 的规律。在美术活动中,我们也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渐进性的隐性互动的。

比如说:在美术活动《花瓣变变变》中,我们在欣赏珍妮把七色花变成了什么的时候,是让孩子欣赏 通过花瓣我们可以变成什么?是怎么变的? 孩子们会说 变成了热气球,是把花瓣横着放的。 接下来教师又引导孩子 你想把花瓣变成什么? 这样互动的对话方式,让既让孩子了解我们是要用花瓣进行添画

,同时,让孩子欣赏了各种不同的变化方法,隐性地给孩子指引了方向。

(2)幼幼互嬉戏:幼幼互动,教师的指导作用

幼幼互动是幼儿间彼此协作的体现,但也离不开对教师的依赖。在玩了一段时间以后,孩子已经掌握了玩 翘翘板 的方法,有时也会有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时,便可以让孩子相互述说自己的经验。在美术活动中,幼幼互动是在作品的评价时体现的。

比如说:在美术活动《美丽的雨伞》中,教师给孩子的经验是通过颜色、线条和花纹来进行装饰伞面。在请孩子介绍的时候,有的孩子采用了 间隔涂色的方法 ;有孩子采用了 网格 来装饰。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指导幼儿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孩子用语言把自己的经验和孩子分享,让朋友习得。

三.让 翘翘板 动起来:互动的动

在玩翘翘板的时候,我们都有体会:不能把一放压得太重,否则翘翘板就不能动来动去了。我觉得在美术活动中的师幼互动

,也要长期持续地动起来,那就要我们不要把一放看的太重,即不要将教师或者幼儿看得太重,要给对方一些余地,让对方动起来。

比如:在中班美术活动《美丽的雨伞》中,在让孩子进行创作伞面的时候,是给孩子三种装饰的方法 各种颜色 线条 和 环状的花朵 ,告诉孩子可以以颜色一块一块地涂;可以像下雨一样 滴答滴答 地下;可以像小花一样 一圈一圈地变 ,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这样,就不至于压制孩子的创造,让孩子的思维动起来了。在讲评的时候,孩子也将自己的方法告诉朋友。

可见,这样的方式给孩子一个方向,但不压制孩子的思维,是积极有生命力的互动方式。

美术活动中的互动也应是包含着智慧的激发,经验的交流,情感的共享,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来自对方的支持。这样的方式如 翘翘板 的游戏一样

,富有生命力,孩子们始终热爱着,热爱着。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