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新生儿知识婴幼儿

幼儿园音乐教学的铺垫

09月16日 编辑 39baobao.com

[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研究]【摘要】幼儿音乐教育是现代学前教育的重要构成,而以游戏化模式实施音乐教学有助于更好地引导幼儿,提高幼儿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本文对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模式深入探索,以便于为...+阅读

[摘要] 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铺垫指向两种目的,即为音乐审美经验铺垫,为生活经验本身铺垫。幼儿园音乐教学的铺垫手法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围绕目的进行铺垫,一是以综合为视角进行铺垫。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学;铺垫目的;铺垫方式 音乐经验与其他艺术经验相比离生活经验比较远,所以,当音乐与生活经验积累较少的幼儿相遇时,并不被幼儿特别青睐,音乐表现特性抽象的表达方式一般在幼儿感受阈之外。用最直接的方式教幼儿唱一首歌曲、跳一支舞蹈、演奏一种打击乐、欣赏一个乐曲也未尝不可,但久而久之教师与幼儿都会觉得这样的音乐教学不好玩,从而得出音乐不过如此的错误结论。事实上要想让幼儿为音乐感动,音乐的出场应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或“曲径通幽”的,即在幼儿“见”着音乐之前需要一些意味深长的铺垫。铺垫是有效音乐教学需要的策略。能针对具体音乐教学情境恰当地运用铺垫手法是幼儿园音乐教师专业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将讨论音乐铺垫教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运用铺垫手法的目的与方法。

一、音乐铺垫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杜威的原始经验与审美经验概念 杜威的原始经验指粗糙的未经提炼过的经验。与此相对应的是经过反省、提炼过的经验。他说“当这种经验是在一种未经控制的形式中给予我们时。它就是原始的:当这种经验是在一种比较有节制和有意义的形式中(这种形式之所以可能是由于反省经验的方法和结果)给予我们时,它就是最后的。”原始经验是反省提炼过的经验的来源,但反省提炼过的经验显然是更有结构更有意义的经验。早期教育的意义就在于把幼儿的原始经验进行提炼与精致。提炼幼儿原始经验的结果会走向认知方式不同的两种经验:逻辑经验与审美经验。 杜威的审美经验是指生活经验的精致化。对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来说,其主要任务是把幼儿原始的生活经验提炼为精致化的音乐审美经验。杜威把审美经验界定为生活经验的精致化。填平了艺术与生活的鸿沟,使艺术不再成为远离生活的象牙塔。换言之。这种界定肯定了艺术与生活的区别仅在程度,两者的性质是一样的。用生活经验为审美经验铺垫成为必然。幼儿的生活经验积累很少,更不要说生活经验之精致化的审美经验,所以,幼儿对直接呈现的音乐材料不会有什么反应是正常的。杜威强调一切教学的起点都应该是幼儿的已有经验,对幼儿园音乐教学来说。我们必须找到与音乐审美经验相连的生活经验,即把精致过的审美经验还原到幼儿能理解的生活经验层面。一旦把音乐审美经验还原到幼儿能理解的生活经验层面。也就是进入了幼儿的感受阈范围,幼儿的兴趣与本能就能被激发,由此幼儿才有可能获得精致化的音乐经验。

(二)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过程是学习者的新旧知识反复地、双向交互作用的过程。只有针对学习者已有经验和兴趣的教学,才能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学习才有可能是主动、有效、深入的。幼儿已有知识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基于和利用幼儿已有的知识是教学成功的重要策略。但是,幼儿已有的知识是有限的,当幼儿与教学内容的对话因已有知识不够而无法有效进行时,教师应努力激活幼儿已有知识。为新旧知识的联通铺平道路;当幼儿与教学内容的对话因缺乏生活经验的积累而无法有效进行时,教师需要在幼儿现有水平和可能水平之间搭建支架、创造最近发展区,为幼儿学习新知识扫清障碍。这些都离不开铺垫。

二、运用铺垫手法的目的

(一)为音乐审美经验铺垫 音乐审美经验一般包括八个方面:节律、音色、力度、旋律、结构、风格、速度、织体。不同年龄儿童应获得的音乐审美经验不外乎这八类。不同之处在于每一类中的具体经验随着年龄增加其数量与深度都有所提高。针对幼儿这个年龄阶段,一般要求获得的音乐审美具体经验有;

1、在节律方面包括稳定的节拍感、强拍与弱拍感、对节拍与节奏分离的感知与反应、休止符、节奏密与疏的情感表现、一拍一音与二音节奏型的感知与表现;

2、在音色方面包括对嗓音、打击乐器音色、生活中的音色、自然界音色、机器音色、歌唱的人声、乐器音色的感知与表现;

3、在力度方面包括用身体与嗓音表达轻和重;

4、在旋律方面包括对声音的高低、旋律的上行与下行、简单旋律轮廓线的感知与表现;

5、在结构方面包括对重复句、模仿句、喊答句与主副歌结构、三段体结构、回旋体结构、引子的感知与表现;

6、在风格方面包括对摇篮曲、进行曲、舞曲的感知与表现;

7、在速度方面包括对快速与慢速曲子的感知与表现。对匀速与变速曲子的感知与表现;

8、在织体方面包括对有伴奏与无伴奏、织体的厚与薄的感知与表现。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特别需要铺垫的有六种音乐经验:音色、力度、旋律、结构、风格、速度。

(二)为生活经验本身铺垫 有时歌曲与乐曲所描绘的事物是幼儿不太熟悉的,换言之,歌曲与乐曲的内容离幼儿的生活经验较远,属于成人生活经验范围。这种情况也需要铺垫。这种铺垫可称为知识铺垫,不是音乐教学独有。是幼儿园所有类型的教育活动都可能采取的策略。

三、音乐教学铺垫的方式

(一)围绕目的进行铺垫 在为音乐审美经验铺垫中,上文提到六类音乐审美经验特别需要铺垫。下面笔者将分别讨论这六类音乐审美经验的铺垫方式,至于为生活经验本身铺垫的方式将一带而过。

1、音色。 对生活中音色、自然界音色、机器音色的倾听与探究,其教学功能之一是为器乐曲音色欣赏铺垫。直接让幼儿分辨乐器音色很容易陷入一种知识灌输教学,对幼儿不太有效,需要采取游戏的方式进行。而对歌唱人声音色的理解。需要从理解头声开始。我们一般会选择角色音色对比强烈的戏剧性故事作为运用头声、理解头声的铺垫。例如,通过表演“三只小猪”中小猪与老狼的对话来体会主要用头腔发音的小猪音色与主要用胸腔发音的老狼音色的不同,并着重学习小猪的头腔发音。

2、力度。 关于音乐中的轻重我们一般先通过歌曲而不是器乐曲让幼儿体验,另外,这类歌曲也不能直接呈现,否则幼儿只会机械地按照教师的要求来唱轻与重,不能成为内发的表现。要求有轻重表现的歌曲的歌词本身一般都具有情境性,是情境要求歌曲做轻重处理。所以,轻重铺垫的重点在于把歌词中所蕴含的情境性或故事性成分放大,要么把歌词编成故事,要么编成看图说话,让幼儿进入故事性情境中,并用动作表现故事中不得不表现的轻重。故事是比较容易激发幼儿情感的。当轻重表现成为故事的核心内容后,再采取歌唱的方式表达故事。这时幼儿进入轻重歌唱不会那么外在。而有了为什么要唱得轻为什么要唱得重的理由。

3、旋律。 无论是最初的高低旋律体验还是上下型旋律与旋律轮廓体验,选择的歌曲一定要具有鲜明的旋 律特征,同时便于铺垫。旋律铺垫的要义是在歌曲呈现之前。先对歌曲中所描述的具有高低特征的事物进行探索,例如探究影子的高低变化,探究袋鼠的高低跳跃特征等。

4、结构。 无论是歌曲的句子、段落结构还是乐曲的句子、段落结构,对幼儿来说都是比较抽象的。对结构的铺垫最常用的是带有动作的情境表现,教师往往把乐曲用情节性或非情节性的动作表达出来。幼儿通过动作这一中介来理解音乐作品的结构。

5、风格与速度。 风格与速度强调的是情境渲染,我们称之为情境铺垫。摇篮曲风格的曲子与营造妈妈抱宝宝的情境联系在一起;舞曲则总与幼儿直接进入跳舞氛围有关。让幼儿理解快速、慢速、变速,都需要让幼儿身临其境。例如,让幼儿体会变速,选用的曲子往往是“火车”之类的,从火车启动时的慢速到逐渐加快到正常匀速再到减速、越来越慢直至停止。对这种变速的理解。不在游戏情境中进行对幼儿来说是不可思议的。

6、为生活经验本身铺垫。 对幼儿园音乐教师来说,判断是否需要进行知识铺垫应该是在所有类型的铺垫中最容易的,故不在这里赘述。

(二)以综合为视角进行铺垫 以综合为视角进行铺垫是指让音乐与其他形式的艺术活动综合、让音乐与非艺术学科的活动综合。依据是这些内容与音乐活动的新内容紧密相连。同时这些内容为幼儿所熟悉。这样的铺垫在回到幼儿原始经验的同时也强调情境、气氛的营造。下面我们列举几种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比较突出的以综合为视角进行的铺垫。

1、借用语言教学方式的铺垫。 在音乐出场之前,先讲故事或先看图说话。如下面“挠痒痒”这首歌曲,在学歌曲之前教师先编一个故事:毛毛虫在大树爷爷的身子里整整睡了一个冬天。现在春天到了天气暖和了,它们全都睡醒了。毛毛虫们“哩哩哩哩”地唱着歌,全都爬到大树爷爷的身上。可怜的大树爷爷浑身被挠得痒痒的,忍不住“哈哈哈哈”地大笑。这个音乐活动就从教师与幼儿戴着树与毛毛虫的头饰表演这个故事开始。注意故事中“哩哩哩哩”与“哈哈哈哈”的音量的戏剧性对比。故事铺垫结束后,这首歌曲还要进行共鸣体与音量关系的物理知识的铺垫,只有进行了这些铺垫后,幼儿在唱这首歌曲的轻重处理时才是真切的、触及情感的。 的戏剧表演虽然不是那么正式,但是戏剧化的表演无处不在,只要带有情节与角色的动作表演。幼儿都会赋予这种表演以戏剧性。在幼儿园,舞蹈概念是泛化的,甚至可以说用动作表现来替代舞蹈的说法可能更准确些。包括歌曲与乐曲的所有音乐基本都是借助动作来让幼儿理解的,也是借助动作让幼儿喜欢音乐的。比较之下,从视觉作品入手进入音乐活动的相对少一些。鉴于此,下面就举以视觉作品作为铺垫进入音乐活动的一个例子。 一般用视觉作品为音乐活动铺垫时,突显的是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的共性部分。以安德列?德兰的画“树”(1906年)为例,这副画主要用点与线的笔法完成:画中再现布满落叶与泥土的地面以及还在树上的树叶时使用点的笔法;再现树杆、树枝、山脉时使用线的笔法。可以让幼儿想像手上拿着画笔,把一块空间想像成画布,然后在上面用点与线作画;也可以让幼儿真实地用点与线的笔法画头发、衣服、脸、鞋等。最后欣赏以和弦进行为特征、并带有顿音演奏手法的曲子,像“吟游诗人”“吉诺诺它第一号”等片断。

以下为关联文档: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学的思考摘 要:当前,在幼儿园大班教学中,教师往往将智力发展作为教育重点,忽略了音乐教育在幼儿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当前幼儿园大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探究了一些应...

浅谈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开展摘要:音乐教学是幼儿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师要善于创新教学方法,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推动幼儿音乐教学的开展,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使幼儿获得健康、全面发展。...

探究幼儿园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摘 要】音乐是我们人类共同的语言,在不懂语言的孩童时代,孩子们能够听懂的只有音乐,特别是打击乐器,能够激发孩子们潜在对于音乐的感知。但是现实的状况是幼儿园音乐教育存在...

对幼儿园音乐教学的探究摘要:音乐是开启幼儿智慧的钥匙,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更是让幼儿完美接触音乐的起点。本文从生活中的节奏、创建良好的音乐环境、音乐游戏和音乐训练四个方面论述了对幼儿园音乐教...

幼儿园音乐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索摘 要: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是一门充满灵性色彩和智慧光芒的艺术学科,也是向幼儿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如果教师在音乐活动中,能准确把握幼儿学习音乐的特点和规律,采取积极有效的教...

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四点认识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作为提高幼儿素质的重要学科,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对陶冶孩子的情操、培养孩子的心灵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内容丰富,其中包括:歌唱...

幼儿园的音乐教学研究三、加强综合音乐教学的研究,深入打造我园海娃艺术特色。 由于我园艺术教育双主体发展的不均衡性和教师音乐艺术教育水平的差异性以及一般层次的水平,我们要通过参与培训研究...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幼儿的启发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幼儿的启发 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先进而独特的音乐教学法。它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说儿歌、拍手、做游戏、讲故事、唱歌等,培养儿童的乐感,尤其是节奏感和...

让动画拨动幼儿的音乐心弦——大班音乐教学中嫁接动画【内容摘要】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上,许多音乐活动它本身就很难让幼儿去理解、去感受。它所表达的情感与教育价值存在着诸多问题,使得音乐教学活动让幼儿感到枯燥、乏味。应该怎...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