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新生儿知识婴幼儿

明明会走了出门总要抱,孩子的这个“懒病”怎么破

09月13日 编辑 39baobao.com

[带宝宝出门准备好这几样东西,宝妈会轻松许多]宝妈带娃出门前,一定要准备好宝宝常用的物品,这样即便在外面,也可以得心应手的应付宝宝的各种突发状况,而且宝妈也会轻松许多。 1.尿不湿 带宝宝出门,宝妈要多带几个尿不湿,因为宝...+阅读

明明会走了,出门总要抱,孩子的这个“懒病”怎么破?这个估计是很多父母们都会遇到的问题吧,孩子刚刚会走时恨不得找根绳子拴着,天天就爱自己“勇往直前”。可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不少孩子就出现了,明明自己会走,却偏要抱。特别是出门时,不抱就哭,赖在地上不肯走该怎么办?

小D也有过这样的阶段,我今天就和大家谈谈如何治孩子的这个“懒”病吧。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懒”病?

这样的行为倒退其实特别正常,一般发生在孩子1岁半到2岁之间,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最开始学会走路的“新技能get”的新鲜感消退了,就开始寻求抱了。关于抱还是不抱这一点,我一直不会上纲上线,基本上我是听从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

这也是我育儿的一贯准则,父母舒服的状态要高于育儿知识。如果你真的已经很累不想抱而不得不抱起来,这不是舒服;但如果你真的也觉得抱一下没关系,却因为想到那些品质培养的理论而坚持不抱,那也绝对不是舒服。

在遵循内心“舒服”的同时,我也会想一些小方法延长小D对于走路这件事的乐趣。

让走路变得有趣一点

当孩子发现走路这件事无趣后,他们就会通过“要抱”来制造“有趣”的点,或者来寻求关注。这时,我们不妨在走路时带着孩子做一些游戏,让走路变得有趣。

1、动起来

其实刚会走路的孩子都是好动的,那不妨利用这个特点,在日常的走路里加一点料。最常见的比如,带着孩子边走路边唱歌,学小兔子跳跳等这里就不多说了。

有段时间我和小D经常玩的游戏就是听从指令走路,我们会创造一些游戏规则,比如,“我数数,数数时我们走,听到我说停,我们都停下来;我继续数数后,我们继续走”。这个游戏小D就很有兴趣,而这个游戏本身又能锻炼孩子听从指令和自控力。

2、我看到

这个游戏也是我和小D经常做的,我和她会轮流说自己看到了什么,谁先说重复了就要给对方一个爱的亲亲。我特别喜欢这个游戏不仅仅是让小D可以走更长的路,其实这个游戏本身也是在锻炼她的观察能力。

我一直觉得生活就是大课堂,早教的第一步就是让孩子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但小孩子的观察大都是散的,所以通过这个游戏也能引导孩子去看到他们平时没留意的东西。

3、讲故事

这是小D3岁后我们经常做的游戏,一开始我会从她发生的事情入手,比如,“昨天我去了Dorothy的学校”;她就会自然地接下去,“妈妈来学校,给大家读绘本”,然后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边把故事发展下去边走路。

慢慢随着她熟悉了这个形式后,我就会根据路上看到的即兴改编,比如,“你看前面那个老伯伯,他现在要去买菜了。他会买什么呢?” 然后小D也会接下去,“他要去买萝卜和鸡肉,去Wholefoods买”。“嗯,他看上去挺焦急的,家里人估计饿了”。“嗯,饿的时候我们可以吃很多很多”。

小D这个阶段并不总能把一个故事发展的非常完整,经常我们说不下去了,就会换一个重新说。但这些并不影响我们走路的乐趣,而且这样的故事接龙,不仅仅发展语言,也是锻炼孩子表达能力、思维灵活性和逻辑能力。

让走路变得有目标一点

非常经常的,我们觉得“就两条马路的路程,孩子为什么还不能坚持”,但从孩子角度,他们是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的。这一点和我自己跑马拉松是一摸一样的,如果空想要跑完42公里,我没开跑估计就吓晕了。但当我提前了解了场地后,我就会告诉自己“跑10条街,跑完看到水站时可以喝水休息一下”,就感觉更容易坚持了。

对于孩子来说更是如此,有时候孩子的确就是走累了,但这份疲劳不足以让他们马上就“垮掉”,也是我们大人希望的他们可以“再坚持一下”。可是当他们缺失了这份目标后,即使“两条马路”对他们来说也是全程马拉松。

所以当我判断小D并不是无聊寻求关注,而是真的有一点点累的时候,我就会提出一点点目标。我一定不会说,“不抱,坚持一下,就两条马路到家了”,这样传递的就是“不接纳”,那接下来迎接我们的一定是孩子的大哭大闹。

“如果雪山吓到了你,专注于眼前第二个转弯处就不会那么可怕了”

我会蹲下来和小D说,“真的挺累了呢,妈妈都走累了。你看那边有个红绿灯,我们坚持走到那边,走到后如果小D觉得真的不行了,就妈妈抱”。有时,小D坚持走到后需要我抱,我就会实现诺言,更多时候她就不需要我抱了,这时我就会顺势强化,“觉得走路很累的时候我们再坚持一下,就是锻炼我们的肌肉,就可以更强壮。以后走这些路就不累了”。

对我来说,“坚毅、坚持不懈”等这些品质培养,绝对不是一上来就要求孩子攻克“全程马拉松”,而是看到孩子进步的趋势。今天累了就要抱,一周后可以累了再坚持走30秒;之后可以累了再坚持走3分钟,这样一点一滴累积的。

而最关键的是,在这样的累积过程中,孩子每一次的体验都是正面的,感受到父母的陪伴和爱,体会到自己努力后的成就。这些累积恰恰也是最关键的。幼年时期这些小事带来的“我可以,我做到了”的自信,是可以影响到今后方方面面的。

有目标的人更容易成功,因为他们知道去哪里,就是这么简单

让走路变得很酷

这个阶段的孩子自我意识在觉醒,他们很多看上去和我们对着干的事,其实都是在体会“长大”的掌控感。这时不妨利用好孩子这个特点,让走路变得很酷。

我经常会在计划走路出门之前,给小D一些任务,比如拿个很轻便的小包给她,告诉她,“我们今天要去餐厅,小D需要帮助我提着直到餐厅,妈妈需要小D的帮助”。

这样的寻求帮助也能化解我们很多问题。比如超市购物时小D要抱,我也会蹲下来和她说,“我也特别想抱你,你看我现在拎着这么多东西,没有办法抱你。你能做妈妈的小帮手,帮我拿这袋橘子吗?”

这对于家有两宝的也好使,妈妈抱着老二时很经常的老大也要抱。这时不妨赋予老大一些责任,“你帮我一起照顾老二吧”,让老大觉得自己长大了,就更容易配合。

小D和你们的孩子不一样,我的育儿风格也许和你们也不会相同,育儿没有统一的方法,但一定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有章可循”。

东施效颦,那是因为她不分析自己就“拿来主义”。别人的育儿方法对我没用,那是因为我们只学别人家的招数。

再多的育儿方法那也只是桥梁,它只是帮我们进入孩子心灵那扇大门,但进入后请记得多用爱和心。 实质性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

以下为关联文档:

孩子出门不说话社交有障碍从孩子出生那一刻开始,父母就肩负起新的使命——究竟应该如何来培养孩子?什么才是正确的学能发展方式? 日前,应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和惠氏公司的邀请,美国儿童学能专家梅尔·列文...

出门不爱说话有社交障碍编者按: 从孩子出生那一刻开始,父母就肩负起新的使命——究竟应该如何来培养孩子?什么才是正确的学能发展方式? 日前,应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和惠氏公司的邀请,美国儿童学能专家梅尔...

带新宝宝出门应注意些啥实际上从医学的角度看来并没有严格的规定爸爸妈妈什么时候可以带新生宝宝外出或者什么时候才能让其他人接近宝宝。现实生活中其实你可以随你的意愿带带宝宝外出,因为你和宝宝...

早上,你欢送了宝宝出门每天早上,在每个家庭里都会出现父母送孩子出门的场景,你又是怎样去送孩子出门的呢?生活中可能出现:父母一边躺在被窝里一边对孩子说:“路上小心点啊”就这样吧孩子送出门的。一边...

明明白白吃米粉市场上营养米粉种类很多,口味很多,该如何选择?米粉的冲调、储存、添加还有什么需要提醒家长的呢? 选择要点 * 按照月龄来选择 有的米粉是按照宝宝的月龄来分阶段的。如,第一阶段...

带一本书出门没有港湾就没有启航。孩子的生活既需要多方面的视角,也需要自己的定位。乡愁,是需要体会的经验,也是成长中的必然经历,而不是孩子的胆小和怯懦。它值得我们尊重。乡愁是一根新环...

孩子明明感觉很聪明,为何学习不好孩子明明不笨,感觉很聪明。这种感觉是谁给你的呢?有可能是家长自己感觉。孩子会说会笑能吃能闹,家长亲眼看着这么个小小婴儿,自从呱呱落地,从啥也不会到什么都会,家长又没有跟别的...

明明白白地来补钙什么年龄段最需要补钙 钙是身体中矿物化组织——骨骼和牙齿的必需矿物质。约有99%的钙沉积于骨骼。钙的需要量主要是测定骨骼对钙的需要而决定的。由于在骨骼中的...

补钙,需补得明明白白误区一:补钙过头无害处 其实,婴幼儿加服钙剂应严格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补钙过量对生长发育会造成极大危害。 △补钙过多可使1岁以内婴儿囟门过早闭合,头颅不能随着脑部发育而充分...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