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新生儿知识婴幼儿

泥塑游戏可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09月15日 编辑 39baobao.com

[帮孩子提高创造力的四步走]如何提高孩子的创意? 1 增加生活经验 期待生活刺激贫瘠的人创意十足,无非是缘木求鱼:生活经验越丰富的人,想法就能获得多元的刺激,也越能激发出不同的想法和创意。我曾经邀请一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衰动力。新世纪的人才不仅需要健康的体魄、良好行为品德、社会生存能力和学习兴趣,而且要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泥塑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开展泥塑活动不仅使幼儿从小了解、接触民间的文化艺术,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艺术审美教育,还可以促进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在过去的活动中,经常是由老师手把手的教,让幼儿模仿学习,反复练习,老师的评价标准也是孩子捏的象不象。

忽视了在指导造型的同时去引导、挖掘幼儿的自由想象、创造发明等真正能促进幼儿发展的宝贵因素。所以,我以此为突破口,深入探索如何发挥游戏的教育作用,使泥塑这一民间艺术与美术教育有机结合,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全面提高幼儿素质。

二、研究方法及对象:

(一)研究对象:大二班36名幼儿,年龄5~6岁。

(二)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

三、研究过程:

(一)在研究过程中我主要遵循的原则:

1、愉快性原则。

孩子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才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我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形式上都考虑到了活动的趣味性,能让幼儿从玩中学到知识,从而使孩子身心愉快的得到发展。

例如:《我手中的泥》这一活动中,孩子们有的把泥又沾上水敷在手上,告诉我:“老师,这是我刚捏出的手,看,还会动呢!”有的孩子把泥揉来揉去,左看右看,爱不释手。还有的孩子兴奋的交谈着。

知识便在孩子们灿烂的笑容和那舞动的小手中诞生了:孩子们通过玩泥知道了泥的特性:还原性、可塑性,还发现了水能改变泥的状态。

2、发展性原则:

泥塑活动不单是技能技巧的训练,而是一种综合技能和全面素质的活动,是促进各方面能力发展的平台。

例如:《摔泥瓦罐》活动中,孩子们相互交流着经验,提出了为什么瓦罐会响?为什么里面掏空后摔他就会破?为什么里面实心就不会破等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们得到的并不仅仅是技巧方面的提高,还包含了对空气压力等一些科学知识的了解。

3、整体性原则:

在活动安排上要考虑到材料上的选择、内容上的整合以及教学方法的协调,要把幼儿的泥塑活动纳入到游戏和探索性教学活动中去。

例如:《各种各样的糖果》活动中,因为班内正在进行“食物”的主题活动,所以孩子的目的性很强。再者,孩子们的团圆还不是很好,所以设计了这样一节活动。

在活动中,幼儿不仅在团圆,有许多孩子设计出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糖果。

4、层次性原则:

根据孩子的心理、生理特点,小肌肉的发展程度不同,所以在个别指导上也有所区别,鼓励每一位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提高。

(二)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

幼儿的教育环境可以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幼儿的发展离不开环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环境即是教育。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表现的:

1、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

(1)美化活动环境。

幼儿的艺术行为深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当孩子拿着捏好的泥饼给我时,我并没有立刻去布置,而是问孩子应该放在哪里。孩子们纷纷发表意见,后来在孩子的提议下,我们用泥饼做了欣赏角的花边,当泥饼真的贴在墙上时,有的孩子竟高兴的跳了起来。后来我们又把在活动区里捏的小作品组成了大手贴在了墙上。在共同装饰的过程中,激发了幼儿的创造兴趣和热情,让幼儿在这个环境气氛中引发艺术灵感。

(2)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

为了满足幼儿创作的需求,从幼儿的特点出发,为他们提供了软硬不同的黄泥,此外还与孩子一起准备了小棍、豆子、纸片等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进行选择,这不仅能满足孩子的兴趣和表现需要,还有利于在探索中独立获得学习经验。泥饼装饰画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在活动中,孩子们用材料装饰出小鱼、海浪、、、、、、为增加游戏的趣味性,经过商量,我们又添加了小瓶。

孩子们给瓶子穿上了漂亮的衣服,为瓶子安上了大大的眼睛。可是等泥干了以后就都落下来了。“这是怎么回事?”他们主动寻找解决的办法,在了解了泥的特性之后,他们又尝试用胶水和泥。在一次次失败之后,孩子们终于知道,由于瓶子表面太光滑,所以泥土不容易粘在上面。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又捏出了各种瓶子,并在上面添加了许多漂亮的图案。当一个个漂亮的“工艺花瓶”摆在窗台上时,孩子们从灵巧的十指间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他们积极的把自己的发现传递给朋友,使孩子们在探究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2、营造宽松、和谐、自由的创作环境

宽松、和谐、自由的创作环境有利于幼儿创作能力和个性的发展。在班里我努力为幼儿创设理解、接纳、民主的气氛,给幼儿提供安全的心理环境,鼓励幼儿毫无拘束的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感,重视每一个孩子的表现和艺术创作,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在指导幼儿捏泥时,解放幼儿的双眼,让幼儿充分的进行观察。

解放幼儿头脑,让幼儿有自己的思想;解放幼儿的嘴巴,让孩子尽情的交流。蹲下来看孩子,有事愿意与老师说,有问题愿意与大家商量做,在即体面前大胆表达思想、感受。教师积极鼓励的话给予孩子被承认的快乐,使幼儿在获得经验的同时,逐渐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是他们由此更加喜欢创作活动,更加有创作的勇气和热情。

(三)采取适宜的教育方法

泥塑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直观、立体、形象。

因此,我们从引导幼儿观察入手,掌握观察的方法,如:整体观察、局部观察、细微观察、自上而下观察、由内向外观察、由大到小观察由轮廓到特征观察等,培养幼儿观察的条理性,使幼儿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提高泥塑的表现力。在游戏中,注意循序渐进,使幼儿不感到高不可及、束手无策,又不感到不费力气、捶手可得,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经过稍稍努力便可达到的。

在美工区游戏时,鼓励幼儿进行变通创造,发挥幼儿的创造力,为幼儿建立信息。开始,我先让幼儿无目的的揉、玩黄泥,在揉玩的过程中了解泥的特征,在进行完泥的平面活动后。又引导幼儿去发现黄泥极强的塑型力和还原力,可以变成各种形状,幼儿很感兴趣。这时,我们就引导幼儿在玩中总结一种技能——揉,在揉的过程中孩子发现如果改变手的方向,变成一前一后,就会把黄泥揉长——实际上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搓的技能。

于是,我们将这种概念在游戏中渗透给幼儿,幼儿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掌握了搓的技能。并逐步搓长后一折一拧,就变成麻花、花卷,一盘一卷变成了蛇和蜗牛,一压一抻变成了带鱼和面条。并逐步的发现幼儿捏简单的物体,进而诱惑幼儿利用辅助材料使所塑形象更加完美生动有趣。如:在圆上添加弯曲的小棍变成小人、螃蟹;添加牙签变成太阳等。教师在指导时注重的不是形的象与不象,而是幼儿在参与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态度。

体现了“因人而异,因形而异”,遵循幼儿的兴趣不同,指导的切入点不同;需要不同,帮助的程度不同;发展不同,教育的起点不同。

(四)开展丰富多采的游戏活动

兴趣是幼儿获得主动发展的前提,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是获得经验的先决条件。为了培养幼儿捏泥的兴趣,我尝试在抓住幼儿生活中的关注热点,选择幼儿自身感知过的事,挖掘教育内容。如:吃过的东西、用过的生活用品等,巧妙的将泥塑融于幼儿的游戏活动之中,达到泥塑活动的教育目的,发挥其独特的教育作用。

如:泥塑游戏参与到《食物》主题活动中,成为商店中的各类糖果、方便面,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提供了一定的材料,使幼儿模仿生活的内容更加形象生动。泥塑参与到《追赶跑跳碰》主题活动中,成为运动员的床、沙发、灯、锅、碗休息室、电视机时,这些没有生命的泥都在幼儿手里成了有生命的造型,他们把幼儿的内在愿望、内心情感体验充分表现出来了。

四:结论

通过研究,我将泥塑与环境创设、游戏活动有机结合,活动中教师以尊重、支持、肯定的口吻鼓励孩子,促使幼儿的泥塑能力在宽松、和谐、愉快的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一)泥塑活动丰富了幼儿生活,增添了生活情趣,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幼儿兴趣浓厚。不仅锻炼了幼儿手眼脑的协调能力及观察、分析、对比、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进一步让幼儿形成做事细致耐心、认真有条理、爱惜物品等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

(二)开展幼儿泥塑活动,幼儿的潜力很大,只要教师善于引导、耐心启发、多带幼儿进行观察、感知,将活动融入到游戏当中来,泥塑活动将为全面提高幼儿素质起到最大限度的促进作用。

五:参考文献:

1、张念云《线绳启迪法与幼儿美术创造》

2、《创造性美术教育》

以下为关联文档:

过于听话的孩子缺少创造力美国总统尼克松写了一本书《领袖们》,他说,中国的教育制度可以为群众提供很好的教育,但却失去了中国的达尔文和爱因斯坦。因为中国的教育制度过分强调每个人要样样都好,样样搞统...

依赖书本会扼杀孩子创造力有了经历才去写作,可以防止弄虚作假、胡编乱造。在国内,我好几次看到媒体上报道,高考作文中出现谎言,如为了写出自己如何克服困难,竟然编造在事故中失去一条腿,或编造从小失去母亲...

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二网合一”教学的优势 ——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21世纪需要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创造力的开发以创造思维和创造想象为核心,以智力发展为必要条件。我园...

活动区─幼儿创造力培养的摇篮培养具有良好的自信心,活泼开朗的性格,积极的进取精神,强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也是幼儿教育目标,而活动区的创设为幼儿提供了创造能力发展的基础,是培养幼儿创造力...

开心泥塑区域活动时你又来到了美工坊,这次你又要做什么呢?你拿出了超轻泥,一个纸盘!你先拿了一撮红色的泥,搓了搓,捏了捏,变成了一个小圆,按在了纸盘上, 我要先做一个小娃娃! 接着你又用粉色的...

幼儿绘画技能与创造力协同发展的有效性研究总结——小绘画是幼儿的第二语言,幼儿通过绘画来抒发内心的思想与情感。绘画能够发展幼儿的全部心理能力,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无论是学校或家庭都把绘画作为发展幼儿全部能力的重要手段之...

放手,让孩子拥有创造力社会与家庭的原因,现在孩子的创造力越来越薄弱。他们自己动手、动脑、解决困难的机会相对于过去的孩子来说越来越少。他们可以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逍遥而自在,在他们...

爱玩的孩子极具创造力——记筱筱宝贝的创意感想筱筱,一个爱玩的小男生,他最大的优点就是会玩,最弱的地方是动作发展,这似乎与优点有些矛盾,但事实的确如此。 筱筱,爱用各种材料武装自己。一次自由活动时间,看到筱筱将走廊上筐里...

《绘画开启儿童的创造力》读后感大班心情绘画活动进行了一学期的时间了,在这一学期里,我们深深感受到绘画心情日记活动的开展,对于大班幼儿在语言表达,绘画表征以及认知能力的发展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绘画...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