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中,又见炊烟袅袅升起;道路旁,晾晒着刚下场的金黄麦粒;田野中,新栽插的秧苗透出一片生命的绿意。劫难过后的四川汶川大地震灾区,历经生离死别的父老乡亲,一双双曾经大悲大难的眼睛里透出的是坚毅,是信念:迎接新的一天,重建美好家园。
在刚刚过去的20余天里,面对一场罕见的地震灾害,中华民族进行了一场感天动地的生命大营救。世界见证了中国党和政府以人为本、人民生命高于一切的执政理念,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守望相助、血浓于水的殷殷深情,见证了灾区人民面对灾难的坚忍、镇定和勇气。“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抗震救灾中迸发出的精神,已经成为全民族永恒的记忆,永远的精神财富。这是支撑我们重建家园、争取一个更好明天的信心所在。
如果说,地震灾难的生命救援是一场速决战,那么,涉及约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一千多万人受灾的灾后重建,就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持久战。数以千亿元计的资金要筹措,数以千万平方米的建筑要重建,数百万受灾人口要安置、要防疫、要就业,各行各业的生产要恢复,震后多种危及灾区人民生命的次生灾害要处置,凡此等等都说明,灾区恢复生产,重建家园,要打一场极为艰难的硬仗。这场硬仗必须打赢,这场硬仗一定能打赢。
有中国*人以人为本、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执政理念,有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抗震救灾的全力扶持,这场硬仗一定能打赢。灾情发生后,人们看到,党和政府主要领导人以最快速度赶到灾区,一次又一次来到灾民身边,做出一个又一个坚决有力的抗灾部署。各级领导干部身先士卒,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总书记在甘肃省陇南地震灾区考察时强调:“党和政府一定会帮助受灾群众重建家园。”这是我们党和政府对灾区人民的郑重承诺,给予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的巨大的鼓舞和力量。
有举国上下守望相助、同舟共济,一如既往的爱心支援,这场硬仗一定能打赢。大灾当前,患难与共,举国上下涌动规模空前的爱心援救;血脉相通、骨肉相连,海内外同胞挥泪相助。中华民族的这一份大爱感天动地,这一份深情给予了灾区人民巨大的支援和温暖。灾区的复兴,需要全国人民的继续支援,全国人民也必将进一步伸出援助之手,直至灾区人民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家园。在今后的日子里,这份大爱既为灾区人民战胜困难增添无形的力量,也让每个中国人化作爱岗敬业的努力,化作以各种方式对灾区源源不绝的支援,与灾区人民共创美好的明天。
有灾区人民坚忍不拔、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这场硬仗一定能打赢。大灾过后,世界震惊于灾区人民的坚毅、镇定和顽强。站在汶川废墟上,联合国秘书长也禁不住感叹中国人民的“勇敢无畏、坚忍不拔”。无数失去亲人、失去家园的灾区人,擦干眼泪,挺起胸膛,奋起自救。重灾区北川的小麦收割了,播种下玉米,播种下新的希望。损失严重的东方汽轮机厂复产了,从废墟中站起的东汽人,新接收了100亿元的订单,向世人昭示了灾区人的责任和力量。北川县曲山镇大水村妇女吴红,这位失去了至亲的丈夫和儿子、失去了家园的坚强农妇说得好:“我现在只想多做事,咱将来的大水村,一定要建得比从前更美、更富裕。”有这样自立自强的人民,什么样的灾难不能克服呢?
有对灾区重建的科学评估、科学规划、合理运筹、精心建设,这场硬仗一定能打赢。人们相信,震后的灾区,必将如浴火凤凰,在重建中新生,人们期待一个更加安全、更有活力、更富生态文明的新汶川、新北川、新青川……而这一切,有赖于灾后重建的科学规划、合理选址、统筹安排。现在,国家对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已经展开,将按照统筹规划、科学评估、分步实施的原则,在深入调查研究、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编制灾后重建总体规划,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灾后重建的主要任务。人们希望,这样的规划和重建,要充分汲取汶川地震的惨痛教训,要充分采纳民众的智慧和建议,走出一条科学发展之路,实现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有公开透明的全程监督,阳光赈灾,阳光重建,这场硬仗一定能打赢。这场抗震救灾全程的公开和透明,尊重了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稳定了人心,凝聚了力量,彰显了中国党和政府的自信和坦诚。在今后的重建中,这种公开和透明,也是救灾资金安全有效运用、保证灾后重建干净进行的最有力保障。“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总书记,在灾区一所小学的小黑板上,写给孩子们的这16个字,正是灾区重建家园的要旨所在。有全国人民的爱心和支援,有灾区人民艰苦奋斗、自立自强,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的努力,在不远的将来必将变成美好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