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磨课,总能带来一些收获。不管是从学生、老师们身上,还是从课的设计和落实上都能得到一些启发,让我对课堂教学产生新的想法。这次《鲁滨逊漂流记》的教学带给学生最大的养分应当是从故事本身得到的人生启示,而精彩语句的积累也能为学生的知识层做些添补。
这课最遗憾的还是把自己太当老师了,冲淡了学生的主导地位。我自己读书很深入,包括精彩语句找得也比较精到。可是我只顾自己找来给学生分享,却忘记了这块地是学生的了。因此,这课的第一个要改进的地方就是要把读书的主动全还给学生。
我所要做的是教给学生提炼读书的方法,具体就是教学生如何找这些精彩的语句。在 品人物 的环节中,鲁滨逊遭遇到三个大的困难:食物少、住宿难和孤独。课堂设计了三部分教学,这三个环节方法差不多,都是交流鲁滨逊是如何解决困难的两个句段,再加一处书中的带有哲理的语句进行积累。如果能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那么我应该把第一个环节作为 扶 带领着学生品读,后边的两个环节则应作为 放 由学生自己来体会。这样,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对学生今后自主学习很有帮助。尤其是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学生更需要获得方法。
课堂上,在品人物之前的 说故事 环节显得十分拖沓,使得课堂打乱了预设的节奏, 说 的效果很不理想。这便是这堂课更需要改进的地方。其实,改进的方法并不难,就是要教学生 说 的方法。只要设置一项合适的前置作业,比如将上岛前后的内容进行梳理,在说故事的时候按照目录提纲用完整的句子说清楚便可以达到效果。倒是我自己本身没有意识到这种方法引导的重要性才是关键的问题。
两个问题的出现,显然露出了我对课堂教学中 教 与 不教 ,还有 如何教 这些必须落实的课堂要素与《鲁滨逊漂流记》这本课外阅读教材对接得还是勉强得很。
虽然我熟读了书,也比较细致地进行选择内容,但是 以生为本 这个教学的关键词我还是没有掌握好。这个大问题同样在学生的小组合作中露出了马脚。
课堂上, 品人物 这个重要教学环节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的。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各组选择一个方面,讨论:鲁滨逊是如何克服困难的呢?从中看出了什么?再分别请三组交流三个方面。我在学生交流的时候相机出示语句品读,帮助学生体会鲁滨逊的人物特点。每组交流之后,就由学生将表现鲁滨逊人物品质的词语写到黑板上。每个小组都展开了讨论,但是在交流的时候就发现学生对第一个问题 鲁滨逊是如何克服困难的呢? 谈得头头是道,而对第二个问题 从中看出了什么? 对几乎不谈。在我的提示之下,学生似乎才想起还有一个问题,但是他们谈得也很深入。显然,学生被故事的情节吸引了,他们走进了故事,还能容易地成为了故事中的那个角色。但是,他们不会自己从故事中走出来,以读者的角度自觉地对故事或人物进行客观评价。如果能立足 以生为本 设计教学,小组讨论只要第一个问题。交流之后,教师作适当点拨,指导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 读者 ,教学生不仅要读故事,还要读出自己眼中的故事。学生有了这样的意识之后,再结合自己的经验来思考第二个问题,这样能走进去又能走出来的阅读方式要比单向的阅读更具有立体感,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可以得到更强的锻炼。
课外阅读的交流课很能反应学生阅读的水平,它更是学生独立阅读能力训练的金土地。这次对《鲁滨逊漂流记》阅读交流课的研磨,使我比较清晰地看到了课外阅读指导的重要性,也粗浅地找到了一些指导的方法,以便我今后更好得帮助学生在课外阅读这块珍贵的土地上开垦出自己的绿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