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知识:北方润燥南方清热]夏季养生知识:北方润燥南方清热夏季养生是一门学问,因南北方的地区差异,北方和南方对于夏季养生的侧重点也不一样。北方和南方如何进行夏季养生呢?营养专家解答:夏季养生要做到...+阅读
从临床实践观察,应用清开灵、醒脑静等清热解毒方药治疗中风病急性期,已获得显著疗效。清开灵注射液有纠正代谢紊乱,改善脑循环,减轻脑水肿,增强脑细胞对缺氧耐受力的作用。清热解毒方药具有促进神经细胞代谢,清除自由基、保护神经细胞超微结构,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等神经细胞保护作用。
中医认为的毒邪可分为外毒与内毒,中风病中发生作用的主要是内毒。内毒系因脏腑功能和气血运行失常使机体内的生理产物或病理产物不能及时排出,蕴积体内而化生。中风病热毒的形成大体经历了脏腑功能失常期,气血津液紊乱期,成毒犯脑损络期等三个过程:
1. 脏腑功能失常期 长期持久或突然强烈的情志刺激,导致脏腑功能失常,火热内生,尤以肝火、心火为著。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情志,情志内伤,抑郁不畅,肝木失于条达,则气机郁滞而有余,“气有余便是火”,壅遏生火,发为肝火。心主神明,“心之官则思”,思虑劳心太过,暗耗心阴,日久使心阳相对亢盛发为心火。肝火、心火相激相助,加之年老体衰,肝肾亏虚,火无所制,导致火热内炽。此外,“烟为辛热之魁,酒为湿热之最”,不良的烟、酒嗜好及过食辛辣之物,又可助生火热。《丹溪心法附余·中风》言:“中风之症,多是老年因怒而成。……适因怒动肝火,火无所制,得以上升,心火得助,邪热暴甚,所以僵仆不知人事。”中风病的发生始于脏腑功能失常,火热内生是脏腑功能失常的主要结果,火热既可炼津成痰、灼血为瘀,阻滞脉络,又能伤阴耗气,损伤机体正气,其结果促使热毒的形成,导致中风病的发生。
2.气血津液紊乱期 脏腑功能失常首先影响气的升降出入,引起气机失畅。肺失宣肃通调水道之职,脾失健运、升清之能致痰浊内生;肾气亏虚,津血运行无力,停滞为痰为瘀。气行则血行,气运则津布,气机郁滞则津血停聚,形成痰浊、瘀血。另外,心肝火旺,炼津成痰,灼血为瘀;痰浊、瘀血之间相互促进,反复加重,每每相兼为患。《本草新编》言:“中风未有不成痰瘀者也。”痰瘀二者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互相胶结,壅阻脉络,成为热毒形成、中风发病的重要病理因素。
3.成毒犯脑损络期 脏腑功能失常、气血津液紊乱的结果是火热内生、痰瘀交阻。一方面,火热可炼津成痰,煎血为瘀;另一方面,痰瘀内停又可郁而化火。如此,火热痰瘀胶结,伏于体内,若不能及时、不断地清除体外,日久弥重,蕴积不解,即可成毒,正如尤在泾在《金匮要略心典》言:“毒者,邪气蕴畜不解之谓。”毒是由邪气偏盛急剧或蕴积日久变化而成,其既保留原病邪的某些特点,又有毒自身的特征。中风病的发生、发展、结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此多种病理因素同时存在,共同作用人体,促成中风病发生的主导机制,即毒邪为害。火热、痰瘀是毒邪形成的共同病理基础,所形成的毒邪,既具火热之性,兼寓痰瘀之形,所引起的中风病临床表现多呈一派火热之象,故称其为热毒。“脑为元神之腑”,经络为气血运行通路,既有传达脑神之用,又具濡养脏腑、清窍、肢节之功,热毒犯脑,损伤经络,致脑腑失灵,络脉失用则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角歪斜,言语謇涩或失语,半身不遂;热毒弥漫薰蒸则发热、面赤汗出;热毒逆乱气机,清浊升降失序,腑气不通则气粗、痰鸣、大便秘结;热毒躁扰心神则烦躁不宁;舌质红或绛或暗红、苔黄或黄厚或黄腻、或有瘀斑、瘀点,脉弦滑或数均为热毒内炽之象。
热毒是火热痰瘀量变到质变的结果,中风病为热毒犯脑损络所致。火热内灼,痰瘀交阻,成毒犯脑,发为卒中,这是中风病的主导病机。
综上论述,热毒是中风病发病的主导因素,清热解毒当为中风病急性期的首选治法。
1.清热解毒——平息内风 毒因热生,风由毒起,治疗之首务自当清热解毒,以截断毒势、平息内风。情志因素在中风病的发病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忿怒生肝火”,“焦思生心火”,内生之火热,多源于心肝二脏,所以制方选用清热解毒药物,为归属心肝二经者最当,如夏枯草、重楼、野菊花等,以达“先其所因”、“伏其所主”之效。
2.通腑利水——驱毒外出 治病贵使邪有出路,二便是人体驱毒外出的重要渠道。热毒蕴积体内,伤阴灼津,壅遏三焦气机,清浊升降失序,导致胃气不降,腑气不通,膀胱气化不利,水道不畅,使毒邪不得外排,其势弥重。故治以通腑,既可泻热降火排毒,减轻毒势;又能降浊升清,复气机升降之序,且急下存阴,保护正气,如大黄、全栝楼等。治以利水,可导热下行,使热毒从小便而出,又利于津血之敷布、运行,如泽泻、滑石等。中风病位在巅脑,气血逆乱于上,通腑利水,驱毒外出,可共达“泄其下,缓其上”之效果。
3.调气活血——消散毒邪 毒,具火热之性,寓痰瘀之形。内生之毒常常依附于痰浊、瘀血作祟为害,故治痰治瘀必然有助于清解、消散毒邪。痰本于津、瘀本于血,气行则津布,气行则血行。治痰治瘀,当先调气,气顺一身之津血亦随气而顺,次以活血,“血行风自灭”。如此,调气活血,共奏气顺痰化毒自消,血活瘀祛毒自散之效,药如香附、陈皮、水蛭、川芎等。
笔者将遵从上述治法拟定的清热解毒方药—脑宁康颗粒,应用于中风病人,获得了显著疗效。同时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的大鼠动物模型上做了进一步的效应观察,发现清热解毒方药能够明显升高血中SOD、NO含量,降低血中MDA、ET、TNF含量,并均优于阿司匹林,表明清热解毒法具有清除自由基,调节NO与ET平衡,减少TNF的产生、释放,抑制TNF诱发的毒性作用,及保护神经细胞功能,稳定神经细胞结构等神经细胞保护作用。
近年来,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不仅肯定了清热解毒法治疗中风病的疗效,并深入探讨了其分子水平的多环节作用机理,为临床的广泛应用提供了依据。我们以往所做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也充分证实了其使用价值。所以,建议中医工作者在临床上遇到中风病急性期呈热毒征候的病人,可在西医脱水、脑保护等治疗的基础上,首选清热解毒法及相应方药,也许可获得更优的临床疗效,从而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以下为关联文档:
小儿清热宣肺贴膏图解小儿清热宣肺贴膏图解用法:小儿清热宣肺贴膏为外用药,贴敷于膻中(胸部正中线平第四肋间隙处,约当两乳头连线之中点)及对应的背部。用量:六个月至3岁:每次前后各一贴;3岁以上至...
宝宝去痱子防蚊首选:清热薄荷水夏天不仅天气炎热,而且蚊子非常多。常常把宝宝的身体扎得一个个包,而且宝宝出汗增多,长痱子十分严重。小编建议父母夏季常备薄荷水,清热又防蚊。夏天常备薄荷水,去痱防蚊又清热...
中药药理学——清热药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清热药。清热药的药性都属寒凉,按“热者寒之”的治病法则,本类药物主要用于各种热证。所谓热证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它不仅指体温升高的发热,...
中药方剂清热剂犀角地黄汤〖方源〗《千金方·卷十二·呕血第六》 “犀角地黄汤,治伤寒及温病,应发汗而不汗之内蓄血者,及鼻衄吐血不尽,内余淤血,面黄,大便黑,消淤血方”。〖组成〗 水牛角 [30g] 生地黄 八...
中医常用内治清热法的应用及施护要点清法,亦称清热法。即通过寒凉泄热的方药和措施,使邪热外泄,清除里热证的一种方法。1、应用要点(1)清气分热:适用于邪入气分,里热渐盛,出现发热,不恶寒反恶热,汗出、口渴、烦躁、苔黄...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功效作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怎么这么贵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应该有些家长还是比较熟悉它的。它是用于小儿风热感冒挟滞证,也就是说当宝宝感冒并伴有发热咳嗽,鼻塞流涕,便秘或大便酸臭等情况下可以服用它来改善治疗。经...
清热剂六一散〖方源〗《河间医学六书·伤寒标本心法类萃》:“益元散,即天水散。滑石六两、 甘草一两, 为末,水调或加蜜,或葱豉汤调。一名天水散,一名六一散。”〖释名〗本方以药物用量比例命...
清热药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清热药的药性都属寒凉,按“热者寒之”的治病法则,本类药物主要用于各种热证。所谓热证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它不仅指体温升高的发热,...
疏风清热利湿汤药物组成 金银花15-20g 连翘15g 黄芩15g 夏枯草15g 陈15g 牡丹皮15g 白鲜皮15g 赤芍15g 生地20-30g 藿香l0g 木贼12g 枳壳12g 制剂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 次温服。 适应病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