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经济师考试中级金融辅导:金融业改革与金融创新]一、我国金融业的改革1.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历程2.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对金融创新的影响与作用二、我国金融创新的内容1.金融管理制度的发展与创新例题:单选下列属于我国21世...+阅读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创新经济学的简要历史
1.2 什么是创新
1.3 创新的经济意义 第2章 技术创新过程
2.1 技术创新过程模型
2.2 技术创新与产业演化过程
2.3 技术创新过程管理
第3章 技术创新的演化机制
3.1 技术创新系统演化机制的研究方法
3.2 技术创新系统
3.3 技术创新系统的自组织演化
第4章 技术创新的动力模式
4.1 技术创新动力的理论模式
4.2 双驱动力:技术推动与需求拉动的关系
4.3 技术创新成败的动力因素分析
第5章 基于技术创新的组织创新
5.1 技术创新与产业组织
5.2 技术创新的界面管理
5.3 组织创新的基本模式
第6章 基于技术创新的市场创新 6.1 技术创新与市场创新
6.2 市场创新的类型及其选择
6.3 市场创新的要素组合及其选择
6.4 基于技术创新的市场创新战略选择
第7章 基于技术创新的金融创新
7.1 技术创新风险与金融创新
7.2 支持技术创新的信用担保
7.3 支持技术创新的风险投资
第8章 基于技术创新的制度创新
8.1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相互关系
8.2 技术创新的制度激励
8.3 促进技术创新的产权制度创新
第9章 创新的战略选择
9.1 创新战略的特征和类型
9.2 自主创新战略
9.3 模仿创新战略
9.4 合作创新战略
9.5 创新战略的互动与选择
第10章 创新能力培育与评价
10.1 创新能力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10.2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及综合评价
10.3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培育
第11章 国家创新系统
11.1 国家创新系统的构成
11.2 国家创新系统的宏观经济学分析
11.3 国家创新系统的微观经济学分析
11.4 国家竞争优势
主要参考文献
主要参考文献
创新经济学的演变特点
从整个创新经济学理论演进的轨迹中,可以发现创新经济学理论的研究展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以对动态因素的研究揭示动态增长的根源,从而获得保持经济增长的方式。在
整个创新经济学理论的演进过程中,动态因素的影响作用一直是研究的重点所在,其中主要表现在对环境因素变化的分析。环境变化相对于组织而言,是动态的外生变量,当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组织显示其适应变化的行动迟缓,其结果是组织出现效率损失,改变这种局面的方式就是创新。通过创新,使组织与变化的外部环境相适应,保证组织的动态性,从而使其具备生命力。这是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动态影响因素。 这是创新经济学理论的精髓,从熊彼特创建该理论之初被很好地继承下来。所有创新经济学家研究的最终目的也都是围绕如何获取和保持核心竞争优势展开的。
创新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反思
目前对创新经济学理论的研究已经从各个角度展开,但继技术创新理论、制度创新理论之后,尚未形成另一个完整的创新经济学理论分支。从研究的趋势来看,该领域的研究目前所展现的趋势将进一步被加强,并将更加注重研究的焦点。从研究的方法来看,数学分析、统计分析、动态分析、理论与实证分析的手段将继续被运用,实证分析将再一次被理论界所关注。
值得庆幸的是,近几年管理学界对创新的研究硕果累累,从中可以看到研究创新的视角依然有待发掘。诸多理论中最值得关注的是破坏性创新理论。破坏性创新理论由哈佛大学商学院的Christensen教授提出,该理论指出,破坏性创新是通过推出一种新型的产品或者服务而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市场。其产品往往比主流市场已定型产品的性能要差,一般比较便宜、更加简单、功能新颖、便于使用,这些都是新用户喜欢的特性,所以全新的市场能够开拓出来,此类创新对已经形成市场份额的在位企业具有破坏性,因而称之为破坏性创新。破坏性创新理论的启示在于:对创新经济学理论的研究本身应该基于创新思维之上。然而20世纪的技术创新理论、制度创新理论都是对主流技术、制度的完善与改进,在此基础之上,引入和建立了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创新模式。这种研究方式的最大不足在于对原有理论进行了维持性创新,无法带来该理论研究领域的飞跃,将破坏性原理引入到对创新性经济理论的研究中,得出结论:创新不一定是向上的,不一定是改进和完善,它还可以是向着低端的破坏。经济学界一直以来强调投入和产出的适当比例,在创新的过程中,当技术进步的投入已经无法带来对应比例产出时,应当否定它,“铱星计划”的惨痛教训证明了这一点。进步并不是创新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唯一着眼点。
创新经济学的研究过程
西方经济学界对于技术创新理论的研究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以技术进步为变量,构建生产函数进行研究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将经济学与统计学理论进行有效结合,以经济部门的历史数据为依托,通过统计学解释经济增长的原因。1957年,索洛在《经济学和统计学评论》上发表了《技术变化和总量生产函数》,把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形式本身和“技术水平恒定”的限制加以改进,从希克斯中兴技术进步出发,推导出增长速度方程,分析技术进步的作用,指出了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所作的巨大贡献。在产出增长型技术进步的情况下,技术变化项保持边际替换率不变,而仅仅增加或减少由给定投入所能获得的产出,索洛把生产函数写成:其中Y、K、L、A分别代表产出、资本、劳动和技术水平。
索洛通过对美国1909年至1949年间私营非农业经济的劳动生产率发展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这段时期内,每人每小时的总产出(国民生产总值)翻了一番,其中技术进步的贡献占了87.5%,而其余12.5则是依靠资本投入量的增加。据此,索洛进一步提出: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是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技术与其他商品一样在带来创新收益的同时,也受到非独占性、外部性等市场失灵因素的影响,适当的政府干预将极大地促进技术创新的进行。并建立了著名的技术进步索洛模型,专门用于测度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以技术创新的模仿和推广为对象进行研究该阶段的研究并不是对于技术进步本身所带来的经济增长的研究,而是将研究的视角转换到技术进步的扩散对于经济增长的推动。
如何实现在部门间的技术扩散,是该阶段研究的重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曼斯菲尔德的技术推广模式。曼斯菲尔德对于技术创新理论的发展主要是对模仿(某企业首先采用一种新技术后,其他企业以它为榜样,也相继采用这种新技术)和守成(某企业采用一种新技术后,其他企业并不模仿它,依然使用原来的技术)的研究,模仿率是以首先采用新技术的企业为榜样的其他企业采用新技术的速度,这是一种技术上的创新如何在本部门逐步推广,如何被其他企业相继采用的关键。曼斯菲尔德的技术推广模式试图说明一种新技术首次被某个企业采用后,要多长时间才能被该部门多数企业采用。模仿率差别大的原因,可从技术推广模式中对有关因素的分析和估算中得到解释。由于曼斯菲尔德的分析是建立在一些纯理论的假定基础上,与现实有相当的差距,因此,他的技术推广模式是一种理论化的模式,所研究的技术推广是在一个部门内部的推广。
而实际上,技术推广不单单局限在部门内部,在整个行业甚至整个经济社会环境中都能够推广。3.以技术进步与市场结构的关系为对象进行研究进入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市场作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被更多的经济学家所关注。通过对垄断与竞争两种不同市场结构下,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经济增长幅度的研究,经济学家意识到:市场结构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极大地制约了其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经济学家M·卡曼、N·施瓦茨等人从垄断与竞争的角度对技术创新的过程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的关系,提出了最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市场结构类型。M·卡曼、N·施瓦茨认为,制约和影响技术创新的因素主要有:一是市场竞争程度的强弱;二是企业规模的大小;三是垄断力量的强弱。
他们将技术创新分为两类:一类是由预计可以获取垄断利润的引诱而采取的创新措施,即所谓垄断前景推动的创新;另一类是迫于竞争对手的威胁而采取的创新措施,即所谓竞争前景推动的创新。他们认为,要使社会上的创新活动能够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这两类创新都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如果只有垄断前景推动的创新,一旦企业的垄断实力增强,足以保证垄断利润的获取,创新活动就会衰减甚至停止;而如果只有竞争前景推动的创新,则所有企业都只想做花费成本较小的模仿者,而不愿做花费成本较大的创新者。M·卡曼和N·施瓦茨的这种分析,旨在进一步论证,垄断竞争型市场是最适于技术创新的市场结构类型。4.以国家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进行研究熊彼特在其创新经济学理论中曾经指出,创新是企业家的职能。
然而英国学者克里斯托夫·弗里曼通过对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创新活动特征的实证分析后,认为技术创新不仅仅是企业家的功劳,它不是企业的孤立行为,而是由国家创新系统推动的。国家创新系统是参与和影响创新资源的配置及其利用效率的行为主体、关系网络和运行机制的综合体系,在这个系统中,企业和其他组织等创新主体,通过国家制度的安排及其相互作用,推动知识的创新、引进、扩散和应用,使整个国家的技术创新取得更好绩效。国家创新系统理论侧重分析技术创新与国家经济发展实绩的关系,强调国家专有因素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并认为国家创新体系是政府、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和中介机构等为寻求一系列共同的社会经济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将创新作为国家变革和发展的关键动力系统。
由此,弗里曼提出了技术创新的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将创新主体的激励机制与外部环境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相继发展...
如何发展创新型经济
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过程大体可分为追赶阶段和自主创新阶段。当一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处于追赶阶段时,发展目标相对清晰,如铁路、公路、发电站、能源、航空等基础设施建设、重化工业和轻工业的发展等。从技术上看,处于追赶阶段的国家的经济发展主要是学习和借鉴。由于发展目标相对清晰,可以使用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体系集中物质、人力、融资资源实现大规模投资,因而经济增长速度会很快。
当一个国家的工业化基本完成追赶阶段后,会进入市场前沿阶段,或者说进入创新型经济发展阶段。在创新型经济发展阶段,没有什么现成的技术可以学习了。如典型的创新型国家美国那样,需要强大的科研力量和投资来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更需要风险资本和高新科技结合起来开发新产品。与追赶阶段的经济发展目标相对明确相比,在创新型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点不再明确,不知道哪个企业、哪些行业会在技术上有所突破,从而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经济增长点、技术突破点不确定的情况下,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分散投资风险,换话句话说也就是不能再集中物质、人力、融资资源(即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等手段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那么如何实现分散投资风险呢?创新型国家如美国的做法是允许大量的非国有高新科技企业出现和发展,更重要的允许大量风险资本投资机构的出现和发展。另外,创新很难,因而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如美国经济增长率大多在1%到3%之间。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由追赶型经济向创新型经济转型,中国需要层出不穷的创新型企业和企业家。当然,这只是表面现象,从制度安排角度看,就是中国需要拥有允许、鼓励、支持创新型企业家涌现并发展壮大的经济社会制度安排。能否建立鼓励和保护创新型企业家大量涌现的机制关系到一个国家的长期兴旺发达。在建立和健全保护市场竞争和创新的社会经济金融制度安排,如允许、鼓励、支持技术创新型企业家的涌现发展壮大,也允许大量的风险投资银行家在寻找有利可图的创新型投资项目。
日本制造业之所以未能转型,主要原因是经济金融体系被少数巨型企业所垄断,而且这些少数巨型企业在横向和纵向经济链上盘根错节,与此同时,企业家才能的匮乏(Glenn Hubbard and Tim Kane (2013), Balance: The Economics of GreatPowers from Ancient Rome to Modern America.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产业升级不断,只有站在生产前沿的企业家才能洞悉瞬息万变的变化,因而需要把引领产业升级换代的任务交给千千万万个企业家而不是政府的经济计划部门。也许其中的很多某些企业家会犯错误而被市场淘汰,但是只要少数企业家感悟到并抓住国际上经济技术发展的最前沿技术和方法,这些少数先进的企业家就能引领一个走向创新。
以下为关联文档:
用目录项域编制目录前面给大家介绍了几种创建目录的方法,但有时我们需要目录中显示文档中的特殊段落、图例、图片等对象的标志信息,用前面几种方法就不行了。为解决此问题,Word专门准备了“目录项...
非递归方式遍历目录及其子目录的文件在编程设计开发中,搜索一个目录及其子目录下所有的文件是比较常见的需求,而采用递归方式进行搜索则是一个非常直观的算法。但是,由于目录中文件数量往往比较大,而每个文件名又往...
建筑工程经济的目录第1章 绪论1.1 工程技术与经济的关系1.2 工程经济学研究对象和特点1.3 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原则本章小结习题第2章 现金流量及其构成2.1 现金流量2.2 投资2.3 成本与费用2.4...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对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意义是什么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不竭的动力之源,是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大潮中站稳脚跟的根本保障。当前,老工业基地发展面临着新机遇、新挑战,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
工程经济学的图书目录第一章 基本概念 第二章 含时间因素的货币等值计算 一、利息公式 二、等值的计算 三、电子表格的运用 习题 第三章 投资方案的评价判据 一、投资回收收期 二、净现值、将来...
经济学类一级学科目录是否包括财政学按照教育部是学科分类,经济学类一级学科目录包括财政学,经济学目录下的学科有: 经济学(学科门类) 专业代码 专业 2000000 经济学(学科门类) 2010000 经济学类(一级学科目录) 2010100...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技术创新西方经济学 名词解释“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改进现有或创造新的产品、生产过程或服务方式的技术活动。重大的技术创新会导致社会经济系统的根本性转变。技术创新是以其构思新...
经济法的教材目录第一编 法律基本原理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编 民法相关制度 第二章 基本民事法律制度 第三章 物权法律制度 第四章 合同法律制度 第三编 商法相关制度 第五章 公司法律制度 第六...
房地产经济学的图书目录房地产经济学的图书目录,右侧睾丸疼是怎么回事?右侧睾丸疼是怎么回事:编写说明 丛书序一 丛书序二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土地的概念、特征与功能 第二节 资源观发展与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