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宝宝百科宝宝知识

简述古代儒学思想的发展历程

02月28日 编辑 39baobao.com

[简述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1、为用户服务的观点 在企业内部,凡接收上道工序的产品进行再生产的下道工序,就是上道工序的用户,“为用户服务”和“下道工序就是用户”是全面质量管理的一个基本观点。通过每...+阅读

一、春秋时期——儒学的开创 开创者:孔子

1、核心思想是“仁”,,即“爱人”、“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协调人际关系的伦理学说;他反对当时社会上普遍出现的苛政暴政,要求统治者“以德治民”、“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包含民本思想。

2、提出“礼”。针对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他又强调以“礼”来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号召“克己复礼”,即恢复理想中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以实现社会稳定,同时以中庸思想和“和而不同”来协调礼和仁的关系。

3、教育方面: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等,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扩大的教育对象的范围;他以“成人”、“君子”为教育目标,提出“因材施教”等诸多重要教育原则。

4、文献方面:他整理编订文献“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有利于文化事业的发展和传承。

二、战国时期——儒学得到丰富和发展 代表人物:孟子、荀子

1、提出了以“仁”、“义”、“礼”、“智”为基本内容的道德规范体系,以“仁义”为最高道德原则。

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2、发展了孔子“仁”、“以德治民”的观点,提出较为完整的“仁政”理论,要求统治者停止兼并战争,减轻赋税,制民之产,尊贤使能。

3、发挥了“民本”思想,提出了以“民贵君轻论”为代表的民本学说,成为其思想体系中最为宝贵的成份。

最典型的是言论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4、伦理观上主张“性向善”,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5、天人关系: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强调人在自然面前的主观能动性,主张“治天命”、“裁万物”、“骋能而化之”的思想。荀子明确的宣称,制天命而用之,认识天道就是为了能够支配天道而宰制自然世界。

6、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掌握“礼”;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强调礼法并用;。

7、君民关系:舟水之说(君舟民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代表人物:董仲舒

1、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3、针对土地兼并严重的现实,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孝道。

四、宋明时期儒学上升到新高度 程朱理学(客观唯心主义)

1、程颢、程颐(北宋):理是万物的本源,理的核心是“仁”;人伦道德、尊卑等级都是天理;仁是与万物俱生的。

2、朱熹(南宋):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主要观点有:理气论(理和气浑然一体,不可分离)、“存天理,灭(或去)人欲”、心性论(性无不善,情也应当从善)。

陆王心学(主观唯心主义):反对理学的繁琐回归本心。

3、陆九渊(南宋)心学的创立者:“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4、王阳明(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宣扬“心即理也”“心外无物”等;致良知;知行合一。

五、明清之际的儒学新发展 明清时期儒学新发展的表现:反正统反权威;反对君主专制;反对重农抑商,提倡工商皆本。

1、李贽(明后期)否定儒家经典和孔子的权威,认为人人都有权做出自己的判断;批判道学家的虚伪说教,肯定人的正常需要,认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2、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提出君臣平等,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认为工商皆本。

3、顾炎武: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众治”的主张,梁启超归结其思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

4、王夫之:“循天下之公”,深刻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作为私产的做法,提出耕者有其田;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唯物主义者。 扩展资料 儒家思想对于中华民族宝贵的传统文化,中国现有的一切都是以传统为基础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当代很多外国思想家正在反思社会的运行模式和走向,并感觉到了其中的潜在危机。

很多思想家反思的结果就是:把目光投向中国,而他们关注的焦点就是中庸思想。 中庸精神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价值和重要性必将日益显现出来,这一点已经有所表现。中庸之道是世界上最具有连续性的文化,也是中国众多文化流派中最具有价值的核心精神和观念。 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领导哲学从阐释世界与人生最本源的规律出发,得到了对领导理论最精辟的阐述和分析,并且对领导的内涵做出了最为本质和精准的界定。

“不考其源流,莫能通古今之变;不明其得失,无以获从入之途。”当代发展儒学思想主要用于企业的管理,应用儒学思想延伸出的领导力智慧是当代企业领导者的必修课,在企业管理方面的应用已经成了当代管理者核心理念。 参考资料来源:百科-儒家思想

简述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老子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无,只有无才符合道的原则,“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无为而治是道家基本的政治主张。无为,即“不为物先,不为物后”,顺乎自然以为治。无为是实现无不为、无不治的前提和条件,“以无事取天下”。先秦道家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主要包括“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等内容。老子的无为思想老子的哲学并不是一种西方意义上的知识学体系,而是一种生命的智慧,一种对“道”的追寻。老子“道”的学说,就是对宇宙万物的形而上的把握。它的宗旨,不在玄远的空洞世界,而在生活的实践之中。对于个体生命而言,它提供了安身立命的基础;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则是一种达至善治的智慧。

总体来说,就是无为而治....

试述宋元学术思想的主要特征

关于宋学的内容和时代特征,邓广铭在其晚年发表或尚未完成的著作《应当把宋学和理学加以区别》(1989)[109]、《略谈宋学》(1997)、《论宋学的博大精深——北宋篇》(2003)、《北宋新儒家们的觉醒(未完成稿)》(2003)等文章中多有论述,强调“应把宋学和理学区别开来”[110],这些文章是邓广铭先生晚年研究宋学的力作。关于汉学向宋学的转化,邓广铭《谈谈有关宋史研究的几个问题》(1986)一文指出:“儒家学者之所以要抛弃汉唐学者的章句训诂之学而趋重于阐发经典中的义理内涵,其内在原因固在于对汉儒繁琐哲学的厌弃而要转移方向,而其外部原因则也是在于看到佛教的那些学问僧都在将说心性之学,便也想在这一方面能与之一较高低之故。”又说:“两宋期内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111] 关于宋学的发展及其演变,漆侠先生给予了系统的研究。《宋学的发展和演变》(1995,2002)一书是目前学术界最系统、最全面研究该问题的专著,不仅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宋学研究体系,而且在国际上也产生重大影响。[112]关于宋学的精神和内涵,漆侠先生指出:“宋学,不但在经学探索上树立了与汉学相对立的义理之学,而且它立足于所建立的经济基础上,以经世致用之学置身于社会现实改革的巨流中,从而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宋学的建立与庆历新政有着内在的、本质的联系,这一点是研究者们需认真注意的,不容有任何的忽略。”[113]关于汉学与宋学治学的方法论,漆侠先生指出:“汉学属于微观类型,而宋学属于宏观类型。在我国古代学术发展史上,宋学确实开创了学术探索的新局面,并表现了它独特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114] 漆侠先生的许多论点、概念和方法,在将后的唐宋思想史研究中,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王曾瑜先生在《宋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1997)一文中,对漆侠先生1995发表在《文史哲》上的论文《宋学的发展和演变》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漆侠的《宋学的发展和演变》一文虽是概论性的,却值得珍视,因为此文代表了宋学研究的一条新路,并且以他深厚的学力为基础,此文的结尾对以往思想史研究的模式,提出了中肯的批评。”[115] 关于宋学形成前后儒佛道关系的变化,漆侠《释智圆与宋学——论宋学形成前儒佛思想渗透》(1996)[116]、《晁迥与宋学——儒佛思想的渗透与宋学的形成》(1996)[117],探讨了宋初僧人释智圆、晁迥等对儒佛道吸收和利用的情况。 关于宋学与理学的关系,王曾瑜《宋代文明的历史地位》(2006)一文认为:“宋代是中国古代经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完成了由‘汉学’向‘宋学’的转变,即由章句之学转变为义理之学。

但长期以来,人们将宋学的简单地归结为程朱理学,这是不确切的。因为程朱理学仅是宋学的一个流派,直到南宋中后期,才成为显学,后又长期占据了经学的主导地位。宋学流派纷呈,非程朱理学一家所能囊括。”[118] 关于宋学精神与唐宋社会的关系,韩钟文《中国儒学史·宋元卷》(1998)一书指出:“宋学精神孕育于中唐、萌生于唐、宋之际,激扬于庆历新政期间,尤其是宋学中的道德精神、经世精神、求实与力行的精神,在范仲淹身上表现得尤为充分。”[119]可见宋学的建立与当时的社会实践密不可分。 关于宋学形成和衰落的原因,朱汉民《论宋学兴起的文化背景》(1999)一文指出:“宋学是中国经学史的一个重要阶段和学派,它的兴盛,与中国文化史发展的背景、趋势密切相关。

由于唐宋之际复兴儒学、疑经风气、三教归一,从而促进了一种新的经学形态宋学的出现。”[120]汪高鑫《宋明时期的经学与史学》(2007)一文认为“自盛唐特别是唐中期以后,便出现了一股疑古惑经、舍传求经之风,经学风气发生了重大变化。而这,也正是宋学兴起的时代背景。”[121]何忠礼《论宋学的产生和衰落》(2001)一文指出,宋学的衰落主要是由于南宋时期随着理学独尊地位的确立,其他各派受到严重压制,理学本身由于缺少对立面的斗争而日益变得僵化,至此宋学走向衰落。[122]

以下为关联文档:

孔子儒学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有哪些你应该先了解一个知识:周礼——当周王朝刚刚建立时,为巩固周的统治,由周公(姬旦)为首总结以前的统治者的得、失,制定了一套相对完整的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称为“周礼”。在整个周朝...

中国古代思想文艺总特点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每一历史时期的文学、艺术都是以现实生活为源泉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①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变革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百家...

生命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生命的起源 地球在宇宙中形成以后,开始是没有生命的。经过了一段漫长的化学演化,就是说大气中的有机元素氢、碳、氮、氧、硫、磷等在自然界各种能源(如闪电、紫外线、宇宙线、...

汉代儒学为什么会成为正统思想汉初,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经济上实行轻徭薄赋。在思想上,主张清静无为和刑名之学的黄老学说受到重视。 武帝即位时,从政治上和经济上进一步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成为封...

汉代儒学为什么能够成为正统思想1、儒学兴起的原因: 汉武帝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士人纷纷研习儒家经典,儒学得以大兴. 2、儒学教育状况: (1)儒家经典成为国...

中国古代主要学术思想简介中国古代主要学术思想是儒、道、释思想 《说文解字》对“儒”的解释是:“儒,柔也,术士之称。从人,需声。"中国人历来重视死的观念与丧葬礼仪,这种广泛的社会需求促成了一个特殊社...

简述中国学术思想演义情况中国人和西方人在思维和语言关系上的差异,直接影响了他们对语言学的兴趣。为了更好 地发展、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西方人很早就很重视对语言的研究。从古希腊时期以来,语言 学就...

汉代儒学发展的弊与利在汉代,董仲舒开创了儒家的正统地位,同时也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利 汉儒的仁说思想,以仁者爱人为出发点,而更重视仁的政治实践意义;强调仁是对他人的爱,突出了他者的重要性;以恻...

简述中国古代自然经济形成的原因小农经济的形成条件: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小农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 : 1、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逐渐普及; 2、农民不同程度地...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