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宝宝百科宝宝知识

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总结

02月25日 编辑 39baobao.com

[九年级化学上册目录]一 走进化学世界 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2 化学是一门以试验为基础的科学 3 走进化学实验室 二 我们周围的空气 1 空气 2 氧气 3 制取氧气 三 自然界的水 1 水的组成...+阅读

知识框架

一、物质的构成 原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二、物质组成的表示 重点知识反刍梳理

1、原子的构成 原子是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构成,其中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质子带正电(1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1个单位负电荷);由于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原子不显电性。 相对原子质量=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标准值(标准值:一种碳原子质量/12)=质子数+中子数,因而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离子的形成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带正电荷的为阳离子,反之为阴离子,他们是由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的,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3.元素 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校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在地壳中居前四位的元素为氧、硅、铝、铁;用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符号既表示一种元素,又可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从宏观上看物质都由元素组成,微观上看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4.化合价和化学式 纯净物的化学式唯一,化学式既表示一种物质和物质组成,又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和分子的构成。 书写化学式时,应注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典型例题选讲 知识应用 [例1]在NH4NO

3、N

2、NO

2、NO这四种物质中,N元素表现出的化合价共有(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解析]NH4NO

3、N

2、NO

2、NO这四种物质中N元素表现出的化合价依次为-

3、+5;0;+4;+2。选C。 答案 C [例2]由氧化镁和另一种金属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4 g,经测定其中含氧元素1.8 g,则另一种金属氧化物是 ( ) A.CaO B.Fe2O3 C.Al2O3 D.CuO [解析]混合物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1.8/4*100%=45%,氧化镁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16/40*100%=40%小于45%则另一种物质中氧元素质量分数大于45%。选C。 答案 C 科学应用 [例3]正电子、负质子等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科学家设想在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物质与反物质相遇会产生“湮灭”现象,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可观。请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 ) 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C.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解析]正电子、负质子等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氢原子由1个质子和1个电子构成。选B。 答案 B 能力测试平台

(一)填空题 1.

(1)下列粒子中带正电荷的是 ②④ 。 ①电子 ②质子 ③中子 ④原子核 ⑤原子 ⑥分子 (2)最新科技报道,夏威夷联合天文中心的科学家在宇宙中发现了氢元素的一种新粒子,它的组成可用H3+表示。1个H3+粒子中含有 3 个质子, 2 个电子。 2.实验测定2.32 g某氧化物中含铁元素为1.68 g,则此铁的氧化物化学式为Fe3O4。

(二)选择题 3.国际互联网上报道:“目前世界上有近20亿人患有缺铁性贫血”,这里的铁是指( B ) A.铁单质 B.铁元素 C.氧化铁 D.四氧化三铁 4.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 ) A.H B.C C.N D.O 5.若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M kg,一个硫原子的质量为N kg,且知氧、硫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

16、32,那么M与N的关系正确的是 ( C ) A.M=2N B.6M=N C.2M=N D.3M=2N 6.下列符号只具有微观意义的是 ( C ) A.H2O B.H C.2NH3 D.He 7.钾的相对原子质量较氩的相对原子质量小1,而核电荷数大1,由此可推断,一个钾原子和一个氩原子所含中子数的关系是 ( B ) A.钾原子的中子数比氩原子的中子数少1 B.钾原子的中子数比氩原子的中子数少2 C.钾原子的中子数等于氩原子的中子数 D.钾原子的中子数比氩原子的中子数多1 8.下列粒子能保持氮气的化学性质的是 ( C ) A.2N B.N C.N2 D.NO 9.下列各组内的粒子,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 C ) 10.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的是 ( C ) 11.下面关于“2”的含义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B ) A.Zn2+中的“2+”表示锌粒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 B.2NO中的“2”表示2个一氧化氮分子 C.H2SO4中的“2”表示一个硫酸分子含有二个氢元素 -2 D.Al2(SO4)3中化学式上方的“-2”表示3个硫酸根的化合价为-2价 12.2 g R元素与氧元素化合生成14.2 g R2O5,R的原子核内有16个中子,则R的核电荷数为 ( B ) A.14 B.15 C.16 D.17 13.由Na2CO3和CaCO3组成的混合物,经测定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1.64%,则下列各项中:①钠元素的质量分数;②钙元素的质量分数;③氧元素的质量分数;④CaCO3的质量分数;⑤Na2CO3的质量分数;⑥Na2CO3和CaCO3的质量比。其中能确定的是( D ) A.都不能确定 B.只有③能确定 C.只有④⑤⑥能确定 D.都能确定 14.某元素M与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MOx与M2Oy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5:38,相同质量两种化合物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8:45,则x、y的比为 ( B ) A.1:5 B.1:3 C.2:3 D.2:5 15.金属元素R的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同价态的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该元素的化合价为 ( AD ) A.+(2N-M)/55 B.+(N-M)/55 C.+(2M-N)/55...

初中化学第四单元详细知识点有哪些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学案

1、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决定元素种类 质子数(核电荷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原子核 上

(4)三决定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最外层电子数

(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决定原子的质量 原子核 说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He最外层电子数为2)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Ne均为稳定结构)

2、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质子数不同 注意: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由O

2、O3组成的混合物或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不可能是化合物。

(2)表示方法——元素符号——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 a、书写方法: b、意义 注意:*有些元素符号还可表示一种单质 如Fe、He 、C 、Si *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后只能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如3O:只表示3个氧原子 c、有关元素周期表 *发 现:门捷列夫 *排列依据 *注:原子序数=质子数 d、分类 e、元素之最:地壳:O、Si、Al、Fe 细胞:O、C、H

3、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1)表示方法及意义:如Fe3+ :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2)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注意:与原子示意图的区别:质子数=电子数则为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数≠电子数为离子结构示意图

(3)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粒子的种类 原 子 离 子 阳离子 阴离子 区 别 粒子结构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

初三化学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原子的构成

(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构成?

(2)原子是由哪几种粒子构成的?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原子的空间分布和质量分布分别有什么特点?

二、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三、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元素可以分为哪三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不同类别的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和化学性质各有什么特点?

四、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如:8、18、28、38、48等

五、形成“化学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是否改变?微观原因是什么?

六、核外电子

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为什么说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七、原子与离子

知道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如:Na与Na+、S与S2-如何相互转化?在转化过程中,质子数、中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变化情况?知道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NaCl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

八、说出几种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K、Na、Ca、Zn、Mg、Cl、Al、SO4、OH、NO3、NH4、CO3等。

九、能用化学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组成

(1)根据俗名写化学式;(2)根据用途写化学式;(3)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

十、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2)计算元素间的质量比;(3)计算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4)根据计算来确定有机物的组成中除C、H元素之外是否含有氧元素;

当 M有机物 等于 MH +MC 不含有O元素;

大于 MH +MC 含有O元素;差值即为氧元素的质量。

十一、能懂商品标签上的物质成分及含量

(1)要注意标示的是物质的质量还是元素的质量,如:加钙盐CaCO3-Ca,加碘盐KIO3-I;

(2)要注意标示的单位质量与所给的质量或体积单位是否一致。

十二、能根据某种氮肥包装袋或产品说明书标示的含氮量推算它的纯度

(1)标示的含氮量 实际含氮量(不纯)

根据化学式计算含氮量 理论含氮量(纯)则纯度=实际含氮量/理论含氮量*100%

(2)判断广告其真实性

若标示的含氮量 大于 理论含氮量 则是虚假广告。

十三、平均值问题

两种不等量物质混合,所得实际结果必介于两种之间。

求一份初三化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复习提纲 一. 化学基本概念 A.物质和组成、性质、变化、分类 1.纯净物: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例如氧气、氯化钠、硫酸铜晶体(CuSO4·5H2O)等。有固定组成。有固定的性质,例如熔点、沸点等。混合物经分离提纯可得纯净物。 2.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所起的作用叫做催化作用。 3.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单质分成金属单质(如锌、铁、铜等)、和非金属单质(如氢气、氧气、氯气等)、稀有气体单质(如氦、氖、氩等)。 4.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例如水的蒸发,物质的溶解、扩散现象等。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物质间的三态的变化是分子间间隔大小的改变。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有一定的大小和质量。

(2)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例如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非金属单质(例如氧气、磷、硫等);二氧化碳、氯化氢等气体化合物,硫酸、硝酸等酸类物质,甲烷(CH4)等一些有机物。 5.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又分成酸(见酸的分类与命名)、碱(见碱的命名)、盐(见盐的分类和命名)、氧化物(如二氧化碳、氧化铜等)。 6.化学变化:物质在发生变化时生成了其它物质。例如灼热的木炭跟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等。 7.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一般指物质与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能否反应,所表现出的活动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等。 8.混合物

(1)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例如空气、溶液等均是混合物。

(2)没有固定的组成。

(3)各种物质保持原有的性质,物质之间没有发生反应。 9.离子: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1) 带正电荷的离子叫做阳离子(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带负电荷的离子叫做阴离子(核电荷数7时溶液呈碱性

(2)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方法是将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把显示的颜色与比色卡对照,便可知待测液的pH。 (4) pH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pH小于4或大于8.5时,一般作物难于生长。 2.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3. 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溶液是否饱和不取决于溶液浓度的大小即浓、稀),但对一定温度下的同一溶质来讲,其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4.潮解:有些晶体能吸收空气里的水蒸气,在晶体表面逐渐形成溶液,这个现象叫做潮解,例如氢氧化钠、氯化钙在空气中都易潮解。潮解过程是晶体发生的物理-化学过程。 5.风化: 在室温时和干燥的空气里,结晶水合物失去一部分或全部结晶水的过程,这种现象叫做风化。例如NaCO3·10H2O,在干燥空气里会失去水成为白色粉末。风化所发生的变化属化学变化。 6.过滤: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跟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例如粗盐的提纯就是把粗盐溶于水,经过过滤把不溶于水的固体杂质除去。 7.混合物的分离: 混合物的分离是指根据各种不同需要,把混合物里的几种物质分开,得到较纯净的物质。 8.结晶、晶体

(1) 把固体溶质的水溶液加热蒸发(或自然挥发),溶液达到饱和后,继续蒸发,溶解不了的过剩的溶质成为有一定几何形状固体析出,这一过程叫做结晶。

(2)在结晶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叫做晶体。 制取晶体的方法有:①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固体溶质,一般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得到晶体。例如,海水晒盐。②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固体,一般采取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使溶质结晶析出。例如,冷却热的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即可得到硝酸钾晶体。 9.结晶水合物: 溶质从溶液中成为晶体析出时,常结合一定的水分子,这样的水分子叫结晶水。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叫结晶水合物,常见的结晶水合物有蓝矾(胆矾)~CuSO4·5H2O、石膏~CaSO4·2 H2O、绿矾~FeSO4·7H2O、明矾~KAl(SO4)2·12 H2O等。

(1) △ 结晶水合物有一定的组成,它们是纯净物。

(2) (白色) (蓝色) 结晶水合物受热后易失去结晶水。 例如:CuSO4·5H2O == CuSO4+5H2O 10.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正确理解溶解度概念:

(1)要有一个确定的温度,这是因为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不同。

(2)溶剂是100 .(3)溶液要成为饱和溶液。溶解度要用所溶解的溶质的克数表示。溶解性是指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的大小。 说明:溶解性与溶解度不同,溶解性是指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它与溶质、溶剂的性质有关。通常用易溶(20℃时溶解度在10g以上)、可溶(溶解度大于1g)、微溶(溶解度小于1g)、难溶(溶解...

以下为关联文档:

年级化学试卷上的化学用语有哪些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

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0个化学方程式总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2H2O2==MnO2==2H2O+O2(气标) 2KMnO4==加热===K2MnO4+MnO2 +O2(气标) 2KClO3==MnO2、加热==2KCl+3O2(气标) 氧气的化学性质 S+O2=点燃=SO2 3Fe+2O2=点燃=...

化学九年级上第一至第七单元目标检测卷检测题: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红磷燃烧 B.冰融化成水 C.矿石粉碎 D.铜丝弯曲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金刚石制作刀具 B.水作溶剂C.用16%的食...

可以给我九年级人教版化学第二单元的知识点总结吗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空气成分 O2 N2 CO2 稀有气体 其它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 21% 78% 0.03% 0.94%...

年级化学鲁教版的知识总结第一章是化学改变了世界第二章是水初三化学新教材知识点 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 第一节奇妙的化学 知识点: 1、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2、物质的变化。 3、观察实验的方法。 4、课本中四个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

关于九年级化学酸碱盐化学式及反应条件置换反应: (1)金属单质 + 酸 ---- 盐 + 氢气 (置换反应) 1、锌和稀硫酸反应:Zn + H2SO4 === ZnSO4 + H2↑ 2、镁和稀硫酸反应:Mg + H2SO4 === MgSO4 + H2↑ 3、铝和稀硫酸反应:2Al +...

年级化学溶液计算题解: (1)设样品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的H2的质量为x,消耗HCl的质量为y. Zn + 2HCl = ZnCl2 + H2↑ 65 73 2 50.00g-33.75g =16.25g y x x =0.5 g y =18.25g (2)恰好完全反应所加稀盐...

年级化学上册复习提纲基本知识、理论: 1、空气的成分:氮气占78%, 氧气占21%, 稀有气体占0.94%, 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与杂质占0.03% 2、主要的空气污染物:NO2 、CO、SO 2、H2S、NO等物质 3、其它常...

年级化学复习提纲化学总复习资料 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