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孟浩然》]李白 吾爱孟夫子, 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 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 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 徒此揖清芬。 本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727──736),此时他常往来于襄...+阅读
宿建德江
“野旷天低树”出自《宿建德江》,作者是孟浩然。描写了清新的秋夜,突出表现了细微的景物特点。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五言绝句。全诗为: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它虽然露出一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
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第一句点题,也为下面写景抒情作了准备;第二句中“日暮”是“客愁新”的原因;最后两句,因为“野旷”所以天低于树,因为“江清”所以月能近人,天和树、人和月的关系,写得恰切逼真。
此诗前两句为触景生情,后两句为借景抒情,描写了清新的秋夜,突出表现了细微的景物特点。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野旷天低树的诗名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释]
(1)建德江:即新安江流经浙江省建德县附近的一段江面。
(2)烟渚(zhu主):指傍晚雾气笼罩着的江中小洲。
(3)客愁新:是说在这苍茫暮色中,明显地、格外地感到客中的愁绪。新,显豁鲜明的意思。
(4)野旷:四野空旷。天低树:是说空旷的四野,远远望去,天比树还低。
(5)月近人:因江水清澈,月映江中,人在船上俯身而望,似觉月亮在向人亲近。 [简要评析] 羁旅之愁,思乡之情,在唐诗中有不少作品来反映这些内容。这首诗写诗人旅途中的乡思之愁,全诗抒情重心在二句的“客愁新”三字。诗的起句,为诗人兴起愁思作了暗示,此时最易惹动游子的思乡情绪。第二句,故诗人以一个“新”字写愁绪之陡生。“新”字在诗中可解为“新生出”、“突然生出”。后两句写景均是由“客愁新”三字生发出来,由于它的背景是如此宽广无垠,因而往往被反衬得特别矮小,好似被天地压扁了似的,这就是“天低树”三字的意境。诗人以暮天能将孤树压低的夸张笔法,形象化地写出内心的压抑心情,这就是不见亲人的凄凉之情。“江清月近人”是谓由于江水净洁,故水中的月亮倒影便显得又大又圆,人在船上看它,只觉得它似乎离人尤近。诗人在此句中同样也赋予深厚的情感,即以月之近人写它的灵性。它似乎很懂得诗人的乡愁不可释,乡思不可绝,为之解脱,这便是“月近人”三字的意蕴。如此说来,本诗后两句并非纯为写景,而是渗透着诗人强烈感情色彩的景语,为景中含情的名句。清人张谦宜“‘低’字,‘近’字,宋人所谓诗眼,却无造痕,此唐诗之妙也。”一轮明月,挂在当空,却又善解人意,似乎与诗人越来越近,于寂寥中给诗人平添一份温暖和亲切之感。此诗之愁,读来足见其雅,而一个“新”字,又可见出人生旅途之中,别样的感受随时而生,终有明月相伴,却是人生不变的情感安慰。 [诗人简介] 孟浩然(689—740),字亦浩然,襄州襄职(今属湖北)人。年轻时曾隐居家乡鹿门山,以诗自娱。后往长安,应进士试,不第,又还襄阳。后病死。终身是个布衣。他的一生,多半在襄阳度过,他的诗歌,也很多以襄阳为题材,故张祜有“襄阳赂浩然”之句。他的诗五言最多,也以五言为长。前人曾说盛唐诗人,李杜之外,当推王孟。王孟之诗虽不尽相同,但在描写山水、田园上,自有异中之同,形成一种流派。...
野旷天低树全诗及作者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 舟 泊 烟 渚, 日 暮 客 愁 新。 野 旷 天 低 树, 江 清 月 近 人。 [注释] 1.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县(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 2.泊:停船靠岸。 3.烟渚: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州。 -------------------------------------------------------------------------------- [简析] 这首诗写了江边夜景,表现了诗人的旅愁。 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即移动小船;“泊”指停泊夜宿;“烟渚”,烟雾朦胧的小洲。这一句点了题,介绍了诗人观赏景物的立足点。次句“日暮客愁新”,“日暮”即黄昏时分,“客愁新”是指诗人客居他乡,增添了忧愁。这句写了诗人欣赏景物的心情。 第三句写江边的远景。“野旷天低树”,诗人站在船头,极目远眺,旷野中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
第四句写江中的近景。“江清月近人”,江水清澈,倒映在江中的月影,似乎更加靠近船上的诗人。这特殊的景象,只有立足于船上才能领略到。在这十分成功的对比描写中,表现了诗人含而不露的淡淡哀愁。 此诗前两句是触景生情,后两句是托景抒情。全诗淡而有味,耐人咀嚼。 孟浩然是唐代山水诗派的代表。据说有一次,他到长安参加文人诗会。他即席赋诗,写出了“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微薄的云淡淡地抹在银河上,稀疏的雨点滴落在梧桐叶间)两句好诗。大家都十分叹服,搁笔不继续赋诗了。 --------------------------------------------------------------------------------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旅途愁思的诗。前两句写诗人的旅舟停泊在烟雾蒙蒙的沙洲边,眼见日落黄昏,一段新的旅愁油然而生。
后两句是借景抒情,在诗人的眼里,原野空旷辽阔,远方的天空好象低压在树木之上,使心情更觉压抑,惟有倒映在清清江水中的明月似乎主动与人亲近,带来些许的安慰。诗中“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两句是传诵已久的名句,非常鲜明地烘托出了诗人孤寂、愁闷的心情。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诗句
第一句写日暮时刻,苍苍茫茫,旷野无垠,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低”和“旷”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第二句写夜已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种极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领略得到的。
出处:
《宿建德江》
孟浩然(唐)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宿建德江》是一首刻划秋江暮色的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不见“愁”字,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泊舟于烟水空濛的洲渚,已令人不胜惆怅,暮色又为客居异乡的游子增添了几分新愁。野旷天低,四周萧条,唯有江中月影近在身旁,似解慰人孤寂。清淡如水墨画般的月夜江景,便通过抒写泊舟闲眺的情致而立呈眼前。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不见"愁"字,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表现了诗人的旅愁。
以下为关联文档:
李白有什么诗1.修真魔法师传奇 [李白] 2.望庐山瀑布 [李白] 3.灵能奇探 [李白] 4.王子爱上我 [假如你是李白] 5.宣城见杜鹃花 [李白] 6.忆东山 [李白] 7.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
惆怅旧欢如梦什么意思?出自典故何满子 秋怨 宋 孙洙 怅望浮生急景,凄凉宝瑟余音。楚客多情偏怨别,碧山远水登临。目送连天衰草,夜阑几处疏砧。 黄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常阴。天若有情天亦老,摇摇幽恨难禁。惆怅...
为什么说孩子的问题出自问题家长全国的教育学家都有一个共识:大部分的问题孩子的家长都存在“家长问题,孩子吃药”的现象。具体来说就是孩子出现了问题,其根源出在家庭和家长身上,而家长意识不到这一点,只看到孩...
是鱼儿搁浅在海边是出自什么歌倾听那首歌的旋律 - 第九乐团 词:丞湘羽\芯怡 曲:丞湘羽\芯怡 团队:第九乐团 家族:Formusic家族 多少次路过熟悉的大街 却没有一点熟悉的感觉 想起你那时对我的温柔 守候着曾经...
丁浩然你我之间的歌词词:浩然 唯乙安 曲:浩然 编曲:小斌(leader music) 从你眼中我看到保留 你要的自由 是他的温柔 紧握的手为什么颤动 其实已看透 谎言和借口 我们的爱不该像雨后的彩虹 在大雨之后...
王维写的还有什么诗王维写的诗如下: 1、《相思》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劝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注: 这首诗是青年王维所作爱情诗的代表。该诗由物感怀,借助红豆鲜艳色彩和有关的动人传说,以含蓄...
宋诗四首原文是什么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
最早的中国两字出自什么文物“中国”一词最早出现是在周代《诗经》中,如《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但《诗经》中的此类“中国”实为“国中”,还不是真正指国家。称国家的“中国”一词,在战国诸子百家的...
庄周梦蝶出自什么典故庄周梦蝶与濠梁之辩 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然,十分轻松惬意.这时全然忘记了自己是庄周.一会儿醒来,对自己还是庄周十分惊奇疑惑.认真想一想,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