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儿童精神的潜意识化]人类精神在纵向的发生发展中都是“一个从不自觉的无意识状态,向自觉的有意识状态的过渡。”[1]儿童精神的成长正是处于这个过渡时期,由此而携带着浓厚的潜意识化倾向。 意识和...+阅读
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家庭启蒙教育的重视、社会上儿童培训机构的壮大,学生的学习起点越来越个性化,使得起点的研究越发复杂,又越发必要。起点研究的复杂性还表现在起点是不断生长的,它不是一个静态的点,是不断前行发展的,因此起点的发现需要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不只在课上,更在课前,并要延续到课后。
课前,挖掘已有起点
一份前测、访谈或问卷;一张预习单,都能让我们了解学生已有的学习起点。笔者经常在每单元重点知识教学前做一份2
3分钟的前测。如:二上《认识平行四边形》课前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平行四边形?(右表为统计结果)
序号
正确率
错误学生判断理由
①
100%
②
95%
3、31号,边是斜的
③
100%
④
87.5%
3、
8、3
1、3
2、26号,这是菱形
⑤
92.5%
3
1、2
1、40号
⑥
92.5%
6、2
6、31号
⑦
55%
这是菱形
⑧
92.5%
3、3
2、28号
⑨
100%
透过数据,笔者能很清晰的了解,哪些学生会了,会的程度怎么样?哪些学生需要重点关注,不会的地方困难是什么?每次做完调查,内心总有一种敞亮的感觉,教学变的那么的踏实。
这样的前测谁都能做,但年轻的老师常会问,你怎么想到出这道题的?确实不同的前测题,给我们提供的信息是不同的。如果没有选到7号这样的图形,就不知道这是学生最困难的,教学设计就少了针对性。科学制定前测卷、课前学习单,对发现起点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如何制定呢?要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建立联系。
首先与学生课内所学知识经验建立联系。这就需要教师深入研读教材,跳出具体的一节课的束缚,熟知该专题,尤其要清楚前面已经学过什么?详细阅读与主题有关的文本材料和视屏资料等,在此基础上对教学目标进行解构。如:《认识平行四边形》一课,笔者对教学目标进行了如下解构:
认识平行四边形教学目标解构图
平行四边形的学习基础是长方形,因此目标解构要与长方形相联系,前测卷中除了平行四边形的各种变式,还要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变式(边不在水平位置),以此来把握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的实际掌握水平。
其次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建立联系。在生活中学生已经广泛接触菱形、三角形、五边形、六边形、梯形等,可以将此做为反例,来帮助学生更好的辨析平行四边形概念的内涵。
除了把握每一堂的小起点,对于新入学的或新接班的孩子,教师还要通过家访、问卷、访谈等形式从孩子的父母、前任老师哪里获取更多的信息:看一看学前教育的教材,问一问孩子读过哪些书?玩过哪些玩具?喜欢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接受过哪些培训班的学习?比较感兴趣的项目等等,能让我们对孩子整体发展的大起点有全面的把握。
课中,捕捉生长的起点
基于上述的课前起点分析,教师在课上应该是胸有成竹了,但实际课堂中还会生成很多意想不到的新起点。在《认识平行四边形》一课中,原以为把所有的变式都提供给学生,一切应该都在掌控之中了,可就在让学生选四根小棒搭一个平行四边形时,学生搭出了这样一种图形 ,(孩子们称为宝石形), 宝石形 给课堂带来了一个新的生长点。
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过程,无论教师课前分析有多么充分,仍然无法把握全部起点。首先有些经验是不能用纸笔检测出的,访谈所有学生也是不现实的;其次儿童是不可能停留在已有经验之中的,他们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发展,并且充满创造力。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敏锐捕捉生长的起点,不断调整教学。
如何捕捉学生生长的新起点?教师除了用心倾听与观察,用脑分析与判断,还要为新起点的生长主动搭建平台。
让已有经验成为支点。教在学的起点上应该把学生原有起点作为新起点产生的支架,等待学生自主生成。
在执教《平移与旋转》一课时,笔者通过预习单让学生把生活中找到的平移和旋转的例子带进课堂,富有童趣的素材展示了学生的经验世界,也展示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已有认识,课上笔者精选学生素材,以学生原有认识为起点,让学生自主讨论以下物体的运动方式是否都是旋转?(交流片段)
生:我认为钥匙开门不是旋转,因为它没有转满一圈。
生反驳:我认识是旋转,这是半旋转。
生补充:不对,应该是四分之一旋转。
生:我认为打开文具盒盖也不是旋转,旋转应该绕一个点的,它没有点。
生:我认为是的,铅笔盒的盖子是绕着两个点转,也可以的。
在讨论中我捕捉到了学生的一个新的学习起点, 没有转满一周或绕轴转是旋转吗? ,这样的疑惑是十分宝贵的生长点,如果不是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而是从教材的例题出发,学生将不会产生这样的疑惑,因为教材上的例子要么毫无争议,要么不在学生经验之中,学生没有切身体验。可见,以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支架,学生容易生成新的起点,扣住这两个问题再研究,学生对旋转的认识就有了新的发展。
让学生自发暴露思维过程。给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素材,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始终处在引而不发,适时点化的位置,让学生在探索中主动暴露思维过程,有利于教师把握住学生思维的脉搏。暴露思维过程的教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相互质疑。
捕捉起点生成的过程,其实质是一种探究和认识的过程,是根据已有的知识构建新知识的过程,是从不断从失败走向成功的思维活动过程。只有思维被释放的课堂,学生善于提问、质疑,教师才能把握住学生新的起点,让课堂向更深处前行。
课后,探寻可能的起点
当一个起点解决,另一个新的起点又诞生 ,因此即使到下课,教师也不能停下探寻起点的脚步,可以通过反思、访谈、作业分析等寻找下一个起点,也可以通过提问来找到新起点。
问一问学生:还有哪些疑问?还想知道什么?绝不是走过场。哪怕只是个别孩子的需求,也是值得教师珍视的新起点,并且要给予充分的鼓励。长期坚持,学生就会养成将学习向课外延伸的习惯。笔者班上总有几个孩子一下课就围拢过来,他们总会冒出一些超越课堂学习的问题,我将这些问题整理好,贴在学习园地,学生在后面贴上了一篇篇精彩的小日记。
除了让学生自发的想到研究的问题,教师还要和学生一起提问、要教会学生善于题问。乔布斯在开发苹果手机时有一个理念 创造需要 ,他说人有时候不知道需要什么?把这一理念带到我们的教学中同样适用,学生有时候也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教师要创造需要,创造可能的起点。如在认识了百分数以后,启发学生研究折数成数
(十分数)、千分数、万分数,既让学生的已有经验主动迁移,又让学生有效建构知识系统,从而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因此我们要将课的结束看作一个新的起点,积极主动的探寻可能的起点。
总之起点是现实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起点,学习起点是再创造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我们必须找准现实起点,明晰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发展需要、问题与困惑。起点是发展的,因此起点的发现在课内课外延续,在探寻起点的同时教师还应主动促进起点的生长,不断筑高起点。
以下为关联文档:
儿童发热益处与危险,妈妈怎么做宝宝发烧,妈妈痛心,分享科学育儿的妈妈如何准确面对宝宝发烧这件事,前天女儿发烧,今天已经好了,中间的过程当妈的人才能体会。我现在坐在办公室还是没有精神,觉得没睡醒好累,但女儿...
新学期,新老师,新起点新的一个学期,刚刚接手这个班,对孩子们还不太熟悉。但我相信,慢慢的,通过和孩子们的共同学习和生活,我会发现孩子们越来越多的潜能。下面我们来一个简单回顾吧。 教学方面: 本周开...
尊重每个儿童,知道更要做到——读《学校的挑战创建学陆永芬,该书第三部分是《对校本研修的建言》。校本研修,一个多么熟悉的名词。刚刚经历了年末材料的整理,校本研修,在我心中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学校组织的研讨、学习。但是,当我看到...
论儿童“教”儿童论儿童“教”儿童 儿童可以是教的主体。儿童作为教的主体有其独特的价值,儿童教儿童是成人教儿童的有益补充。 一、儿童可以教儿童 目前,关于教育的内涵,有人从受教者成长的角...
比利时给早慧儿童开小灶近日到比利时的朋友家长做客,建起5岁的儿子不仅已会读、写、算,还能熟记各国首都。听朋友说,从今秋开学起,小家伙就要每天上午到附近小学上课,下午再回幼儿园。这种安排既照顾了...
儿童用药不仅要对症还要对型孩子生病少不了要用药治疗,但小孩对药物天生有种抗拒感,药还尚未送到孩子的嘴边,孩子已经开始嚎啕大哭起来,经历过这个过程的父母无一不对此有深刻体会。 其实,我们小时候生病时...
呵护“原生态”儿童绘画在许多少儿美术活动与绘画比赛中,“原生态”儿童绘画屡屡遭到排斥与冷遇,那些“伪儿童绘画”反而风光无限。这种错误的导向也给儿童美术教育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要扭转这种不...
儿童喜欢的"数学课堂"我将孩子们眼里所需要的数学课堂用文字真实的记录如下,以期所有的数学老师能有所感悟有所启发! 问题1:你喜欢什么样的数学课堂? 生1:我喜欢不古板、严肃中带点幽默的数学课堂。...
巧妙应对厌食儿童我们班虽然是大一班,但班里却有几个宝贝总是和饭有 仇 ,一到吃饭时间就愁眉苦脸,让人心焦,担心他们的小身体.特推荐家长看看以下文章,因为只有家园协调一致地教育,才能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