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2012年,对我国所有幼教工作者来说都是无比欣喜的一年。在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问题》的重要举措下,教育部印发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多个政策、法规的出台为中国学前教育吹响了“春天”般的号角,在唤醒每一位幼教工作者的热情也开启了多年来前所未有的美好前景。《指南》作为我国目前最具科学性、先进性、实效性、操作性的幼教指导纲领,如何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提高教育者理解、执行的能力,并将《指南》精神贯彻落实到幼儿园的一切教育教学工作中,是每一个幼教工作者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而面对《指南》,原有的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调整将如何展开?怎样能将《指南》中的“学习与发展目标”落实在现行的课程中?如何将领域目标的学习与幼儿整体性发展结合起来?幼儿园区域活动作怎样才能充分尊重幼儿的需要与发展,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成为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探究的话题。关键词:园本课程预设课程生成课程自主学习环境 任何事物的开展,都必须建立在深入了解其精神实质,理解其精神内涵的基础上才能落到实处。为了全面贯彻《指南》,“帮助教师了解3-6为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我园开展了全面的学习《指南》的活动。
一、 学习《指南》,引导教师更全面了解《指南》,提升教师理解、运用《指南》解决实际工作中困难的意识与能力。从5月23日《指南》(征求意见稿)发布,到10月16日《指南》正式颁发,一直牵引着我园全体教师的视线,影响着全园教师教研学习与研讨主题。我园向每名教师印发了《指南》文本资料。利用专业培训与业务学习时间,开展了《指南》的集体学习活动。成立《指南》学习小组,集体、小组学习相结合,领会《指南》精神与实质,明确各年龄阶段“学习与发展目标”。以园长牵头的园领导班子共同参与学习《指南》的组织与实施,年级组长担任学习小组长。园长、教学副园长、教研主任分别兼任各年级组的学习指导。逐条、逐句认真学习,并针对每一条目标及指导建议提出针对性分析、阐述,力求每位老师都能明确。
二、 对照《指南》,反思园本课程中的问题。所谓“园本课程”,顾名思义就是指以幼儿园之“本”为基础的课程。这个“以幼儿园之‘本’为基础的课程”应该是在落实国家课程、落实地方课程的过程中自然形成起来的,而且符合本园实际,带有本园个性色彩的课程方案。其中包括自己清晰的课程理念、可操作的课程目标、有本土色彩的课程内容、有效可行的实施形式、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和较完整的课程评价等,是一种带有明显探索色彩的课程实践研究。”对于教育者,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都需要通过课程活动作为载体,以完成课程教育目标,促进受教育者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与发展。课程的计划性是幼儿园课程中重要的一个特点,而“预先设定的课程”是幼儿园落实教育目标,实施教育手段的途径,是幼儿园课程中的重要活动和必不可少的活动,也是区别于家庭的“随意教育”和社会的“无目标化”教育的本质所在。但对于我园现行的“主题化探究活动课程”,有很多活动中幼儿更渴望开展教师预设课程以外的活动。这些预设计划以外的课程就成为幼儿兴趣指引下产生的“新课程”业内也称其为“生成课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求,使他们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基于此,我园在经过十年的学习---设计----尝试----反思----修正----再实验-----再修正-----总结成形的过程中,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与教育目标,结合我园周边及社区特有的环境资源,不断构建改造课程内容。在多年的摸索与反复实践中,园本课程雏形基本形成。融合“奥尔夫音乐教学”、”“分享阅读”的“探究式主题活动整合课程”不仅承载着我园“启迪童真、开发潜能、实现多元化全人发展”的办园宗旨,也指导着全体教师和孩子们的所有活动。课程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各个领域的教育目标融合于不同主题的活动中。这一点也完全符合《指南》“关注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的观点。 在以往园本课程的多次实施与构建过程中,从未得到过如《指南》这样具体的指导。在学习《指南》的过程中,我们开始反思原有课程中的问题与不足:
1、园本课程中预成课程占据整个课程的90%,大部分由老师预先设计,以教师教学组织活动为主,虽然容易执行,易于操作。但也约束了老师对活动的拓展,不易激发幼儿继续探究的兴趣。
2、为了平衡幼儿园同年龄间班级的教学水平的差异,幼儿园在同年龄段统一制定课程,班级老师疏于思考也互相拷贝教学活动,虽然主题活动学习面涉及全面,但班级幼儿个性化发展需求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不利于幼儿个性化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