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今天,面对新课程,我们教师一定要改变作业的老面孔,彻底抛弃枯燥乏味的抄写,彻底抛弃题海战术——大胆改革作业,创新作业。
一、讲究层次性。
针对学生的差异,设计多梯级的“快餐”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选择。A 套餐的题型灵活多样,偏重于理解、想象、运用;B套餐的题型较A套餐要低一层次;而 C套餐多为比较简单的巩固性作业。
所设计的作业,能使学生在作业过程中自己走进生活,走向社会。
在作业设计中注重学生问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当中,更多需要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已有的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注重灵活性。
这一条最重要。
新课程环境下,我们必须灵活机动,必须开辟作业新路以创造出形式多样且学生乐于接受的作业类型。
比如:
1、积累型作业。“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积累,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包括课内积累和课外积累。课外积累方面,可以让每个学生建立两个本子。一本为摘抄本,每天不少于一小时的课外阅读,摘少自己喜欢的。一本是剪报本,要求每生每周剪报不少于两篇,加一句话点评。
2、差异型作业。既然要“因材施教”,那么就必须采取作业分层的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习题,品尝属于他们自己的“果子”。如学完《中国石拱桥》之后,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三道有层次性的作业:① 读了此文,说说赵州桥与卢沟桥的异同点。②走一走,看一看,家乡有哪些桥?都一样吗?③如果有兴趣,可以用上网、查资料,请教家长等方法向同学们介绍一座的桥,如南华县城附近的土城大石桥,自己可以亲自去看一看,根据自己所见所闻,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说明文章。
3、实践型作业。实践性作业能成为连接课堂与社会生活的桥梁。如语文教学中可以尝试让学生体验小老师、小记者、小播音员等角色,参加学校文学社各种文学活动等;同时积极搭建“平台”;开展诸如春游、参观、演讲、辩论、手抄报;看《新闻联播》,写一周新闻述评。学生在完成实践性作业的过程中,运用新知识新理念去理解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从而增加知识、增长才干。
4、开放型作业。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的需要,可设计两个类型的开放性作业。①、想象性作业。如读了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后,可让学生根据人物性格、时代背景等因素合理想象作文并加以交流。又如出去春游前,让学生写一个最经济的出游方案并说出理由。②、专题搜集性作业。例如教学《苏州园林》、《气候的威力》、《漫话小行星》等课文前,布置学生搜集同课文有关的图片、影像、文章等资料,教学时结合资料理解文章内容。再例如,学习了统计知识后可让学生通过课后调查、收集数据、整理分析本班部分同学的兴趣爱好、体重身高、学习目标等并制作成统计表。这样的作业只有通过自身的实践、通过调查研究,才能得到真实准确的答案。
5、研究型作业。正如霍姆林斯基所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新课程理念更是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挖掘自身的创造潜能,以获得成功的体验。于是,作业设计形式必须灵活多样,力求借助于多种感官参与下的作业过程来达到兴趣驱使下的实践探究与创新的过程。如化学“物质的量”,设计作业:“自编十道题,要求涉及物质的量、微粒数、物质的质量、气体的体积、物质的量浓度几个物理量的换算”。这样,不但抄作业的现象消失了,而且使学生在愉快地气氛中完成作业——把“要我做”变为“我要做”,趣学趣练,最大限度的提高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