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担单位在过程中应完成以下工作任务: 1.形成操作性好的知识产权风险防控方案。项目单位围绕知识产权风险应对和纠纷防控,依托相关知识产权法务、代理等领域专家团队,对知识产权风险案情要件、应对策略、证据鉴定及法律适用等开展分析处置,得出风险研判结论,形成具备较好操作性的知识产权风险防控方案。 2.开展知识产权风险应对。
根据知识产权风险防控方案,项目单位开展实际发生的专利、商标侵权、确权等应对程序,进行诉讼、无效、调解或和解等,采取有效应对措施,获得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知识产权风险防控效果。 3.提出知识产权风险防控案例报告。项目单位在完成相关知识产权纠纷处置的基础上,归纳总结风险预测预警的经验教训,提出基于纠纷处置的知识产权风险防控案例报告。
4.推动知识产权风险防控成果应用。项目单位推动完善本单位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知识产权风险防控制度,及时填补短板漏洞,如加强国内外专利及商标布局、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知识产权管理及风险防控体系等,提高项目单位知识产权保护能力。 5.推动形成高价值发明专利。项目单位在项目实施期间形成1件以上高价值发明专利,即符合国家重点产业发展方向、专利质量较高、价值较高的有效发明专利,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明专利、在海外有同族专利权的发明专利、维持年限超过10年的发明专利、实现较高质押融资金额的发明专利、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或中国专利奖的发明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