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式家访:了解孩子、了解家长]因为正在操作的课题是关于 家园 的,所以不知不觉总是比较关注这方面的内容。寒假的时候,逛超市,碰到昔日的家长,说着说着就说到了现在的家访和评语问题。她说: 扬扬平常确实蛮...+阅读
我本人是北京一家网络公司的负责人,日常工作是给客户建网站,虽然懂日语,但自己的工作跟日语没有任何关系。本来每年的年中,正是公司忙的时候,但2002年比较怪,年中没有什么事,我闲的无聊,于是就去网上随便逛逛,偶然进入网易《日语学习论坛》,恰好看到有一个网友讲,自己近开始听NHK(日本广播协会)的广播,但听不懂,问其他网友有什么好经验,于是我就回复了一个帖子,把我的一点经验告诉了他,这就是《闲聊日语》的第一个帖子《听日本的广播,为什么听不懂》。
以后就一发不可收拾,越写越多,先是发表在网易《日语学习论坛》上,以后又被转载到《日语学苑论坛》、《小春留日论坛》等十几个论坛。从7月初到12月初,半年的时间里,总共写了135个帖子,内容涉及日本的语言、文化、社会、历史、习俗、中日关系等,受到广大网友的一致好评。这就是本书的由来。
在读者开始阅读本书之前,我想特别强调两点。第一,我本人是搞IT行业的,不是搞日语教学的,《闲聊日语》是我在论坛上很随便的发言,不是正式的著作,因此本书内容肯定不严谨,更没有什么学术性,只是为日语学习者提供一些参考读物而已,如果您发现我的观点与日语教学专业人士的观点有冲突,请务必以后者为准。第二,本书内容中,对日语、日本和日本人,讲优点少,讲缺点多,但我并没有什么“反日”的政治意图,我还是希望读者能够以中日友好的精神,正确对待日本和日本人,为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做贡献。
张宏2003年7月10日于北京
(82)什么是日本人的“耻文化”?
我同事老李的儿子小李,是日语专业二年级大学生。这个学期,老师向他们介绍了美国学者Ruth Benedict的名著《菊与剑》。老师讲,西方的文化是“罪的文化”,比如一个西方人,认为自己有罪,赶快去教堂,向神父忏悔,于是他的罪就减轻了。而日本的文化是“耻的文化”,比如一个日本人,做错了事,虽然没有人指责他,但他内心却充满了耻辱感,他必须通过某种方式,来消除这种耻辱感。
小李说,有罪的人,去教堂忏悔,这种现象,在西方电影里很常见,他能理解。但关于日本人的“耻”,电影里好象看不出来,他自己也没有察觉到,他让我给他举个例子。我说那我给你举两个例子吧,一个是古代的,一个是现代的。
我在一本书上看到过,在古代日本,两个武士,闹了矛盾,发生争吵,可以互相对骂,怎么难听都不会动手,但只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一个武士说另一个武士:“耻じることを知らない”(毫不知耻),此时,按照当时的江湖规矩,两个人必须立即决斗,活一个,死一个,只有这样,才算完事。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日本人并不怕别人说自己的坏话,但怕别人说自己“不知耻”,因为在日本人的潜意识中,“知耻”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再举一个现代的例子。美国向日本投了两棵原子弹之后,日本天皇宣布投降,许多日本军人及其家属,由于长期受日本军国主义反动思想的毒化灌输,纷纷自杀,而且自杀的方式极其野蛮,比如一家十口,孙子2岁,爷爷80岁,坐在地上,围成一圈,中间放着绑在一起的几棵手榴弹,爸爸一拉导火索,于是全家同归于尽。这些军人在自杀前,一般都留有遗言,内容基本上都是说,战败了,感到很“耻ずかしい”(耻辱),没脸再活下去了。所以,在日本传统文化中,“耻”比“死”更严重。
小李问,了解日本人的这个特点,有什么用处吗?我说,当然有啦,我再给你举个例子。那还是冷战时期,有一个日本商人去俄国访问,被KGB盯上了,因为这个商人承包海上自卫队的工程,能够出入海上自卫队的港口码头。有一天早上,他一觉醒来,睁眼一看,旁边竟然躺着一个赤身裸体的大汉,他还没反应过来,几个KGB早已冲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叠照片,说:您是想跟我们谈谈呢,还是想让我们把这些照片,寄给您的公司呢?其实以前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等,也遇到过这种情况,但人家不怕,人家说:那你就寄吧。这些西方人回国之后,会跟公司、家属、警方等讲清楚的,双方明白了,也就没事了。但由于“耻”的文化因素在作怪,日本人一般不会这样做,所以这个日本人只好选择了前者。
目前,在日本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中国人与日本人之间,在各个方面难免会有一些磕磕碰碰的矛盾。假设某个日本人,成了您的绊脚石,您需要摆平他,我不主张您采取非法、过激的手段,比如不久前歌舞伎町那种火暴场面,我建议您首先从文化的角度,考虑一下日本民族性格的特点,比如“耻”的特点,从这个角度,制定对应措施。
(84)俳句、物哀与日本文学
我每写一个帖子,除了在各个日语学习BBS上发表外,还发给几个懂中文的日本朋友。日本人比较含蓄,即使他们不同意我的观点,一般也不会反驳我。不过,我的上一个帖子《从俳句看日本人的小气》,却遭到了老友伊藤兄的反驳,他认为我并没有真正理解俳句的实质,帖子中有关俳句的议论是带有偏见的。伊藤兄是石川县人,他建议我再写一个帖子,介绍一下他的同乡,日本俳句诗人加贺千代,特别介绍一下她在痛失爱子之后所写的那首俳句,以加深中国读者对俳句的理解。
兄弟我不是搞文学的,更不是搞日本文学的,所以严格地讲,并不适合介绍这个话题。不过,我确实觉得,加贺千代的那首俳句,充分体现了日本文学的“物哀”情绪,对各位深入了解日本人的精神世界,有一定的典型意义。所以下面我想用比较直白的语言,简单介绍一下。
加贺千代(1702-1775),女诗人。加贺千代年轻的时候,儿子在外面捉蜻蜓时,不慎落水身亡,这件事,给她巨大的打击。丈夫去世之后,加贺千代削发为尼,从此远离尘世。有一天,加贺千代看到邻居家的孩子们一边跑,一边捉蜻蜓,突然想到了自己的爱子,顿时无限悲哀涌上心头,于是写下了这首俳句。
蜻蛉釣今日はどこまで行ったやら
中文大意是,我的爱子啊,今天你又跑到哪里去捉蜻蜓了?我们中国人,看了这首俳句,可以理解,但没有更深的体会,而日本人,特别是有了儿女、上了年纪的日本人,读了这首俳句,会感到一种发自内心的悲哀,情不自禁地叹一口气,并掉下眼泪。这种现象,用日本文学术语讲,就叫做“物哀”(もののあわれ)。各位看到“哀”字,千万不要以为,只有痛失爱子这样的悲剧,才算是“物哀”,实际上,任何文学作品,只要能够引起读者的感动与共鸣,就算是“物哀”。
“物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日本文学,乃至日本人。江户时代有一位学者本居宣长,有些朋友大概听说过,他认为,日本的文学作品,或多或少都隐含着“物哀”的情绪,这是日本文学的一个基本特点。本居宣长的一些观点,现在的日本学者并不太赞同,但他关于“物哀”的论述,却是没有疑义的。
那么,在日本人的精神世界中,是否也有“物哀”的情绪呢?据我肤浅的观察,我觉得也有。我有一次陪日本朋友土屋去南戴河(河北省昌黎县),那里有一个很高的沙山,可以做小车,从上面划下来。沙山上,一边是黄色的沙,一边是蓝色的海,风很大,我和土屋站在山顶,感受着海风的吹佛,突然土屋掉下眼泪,我说你眼睛进沙子啦,他说,不是,是看到这里的景色,想起了童年时代,在家乡的海边玩耍。所以我一直隐隐约约觉得,日本人在某些时候,好象比我们中国人更加多愁善感(sentimental),我不知道这是否跟“物哀”有关系。
(91)管一个半老徐娘叫“姐姐”的深层原因
《中日论坛》网友“没笔名”兄给我留言说:对日本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日本女性忌讳别人问自己的年龄,不管自己辈份多大,都希望小孩叫她“姐姐”,而不希望叫她“阿姨”,您能否写一个贴子,从语言、文化的背景,解析一下这种现象。承蒙老兄看得起我,那我就在这里胡侃几句。
这种现象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表面原因,一个是深层原因。表面原因,我想大家都知道,女人怕别人说自己老,世界各国女人大概都一样,日本女人也不例外。“ねえさん”(姐姐)和“おばさん”(阿姨),在感觉上是两代人,至少相差20岁,所以日本女人喜欢前者,讨厌后者,是可以理解的。这个原因我就不多说了。
我下面说说深层原因。日本有一位心理学家土居健郎,写过一本很畅销的书《甘えの構造》(撒娇的构造),如果您没看过,我建议您找来看一看,对了解日本人的心理很有好处。在这本书中,有一小部分内容,与上面这个话题有关。土居健郎认为,下列日语单词,是古代日本家庭中,由于姐弟关系而形成的。
①ねだる(央求)
②すねる(别扭)
③ひかむ(乖僻)
④あまえる(撒娇)
比如,弟弟“央求”姐姐带他去海边玩,姐姐说不想去,弟弟于是开始闹“别扭”,故意做一些很“乖僻”的事情,后姐姐实在不忍心了,终于带弟弟去了,弟弟很高兴,一边走,一边跟姐姐“撒娇”。所以,在日本传统家庭中,姐弟之间确实有一种很特殊、很微妙的人际依赖关系,而兄弟之间却没有这种关系。这种关系,在现在日本城市家庭中已经不太明显了,但在农村家庭中还很明显,您要是有兴趣,不妨去考察一下。
在日本,一个年轻男子管一个半老徐娘叫“姐姐”,叫完之后,按照一种很隐晦的社会默认习俗,两人之间就建立了一种特殊关系,在这种关系下,两人更加亲近,互相之间可以撒娇,甚至还可以搞出一些很暧昧的事情,也不会引起社会非议。这就是我想说的那个深层原因,您明白了吗?
(104)日语的语感
语感,简单地讲,就是说话人的语言给听话人留下的感觉。这样解释,仍然很抽象,我给各位举一个例子。比如我正在北京的饭馆里吃饭,在我身后,有两桌客人都吃完了,要结帐,其中一个说:“服务员,收钱!”,另一个说:“小姐,买单!”。此时,我不用回头看,仅仅听这两句话,我就能大概猜出,前者多半是个蓝领人士(比如工人),后者多半是个白领人士(比如商人)。为什么呢?因为第一句话,是北京中下阶层惯用的说法,而第二句话,很明显,是来自港台地区的说法。这两句话,给我的感觉各不相同,所以我能大概猜出来,这就是所谓的语感。
这两种说法,意思都一样,但给人的语感不同,前者感觉稍微“俗”一点,后者感觉稍微“雅”一点。假设我在一个简陋的农村饭馆里吃饭,周围的客人都是当地的农民,我吃完饭,要结帐,我故意用带着粤语腔调的普通话喊:“小姐啊,买单啦!”,虽然是可以的,但感觉很别扭,与那里的氛围很不谐调。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在汉语中,同一个意思至少有两种表达方式,分别用于不同的场合,产生不同的语感。
同样,在日语中,也有语感的问题。但日语的语感与汉语的语感,在概念上有一些不同。一些日本语言学家,依据日本人的民族心理,将日语词汇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语感好的词汇(以下简称A类),一类是语感不好的词汇(以下简称B类)。比如日本人喜欢静寂,因此将“寂しい”作为A类词汇,将“騒々しい”作为B类词汇,又比如,日本人喜欢沉默,因此将“黙々”作为A类词汇,将“ぺらぺら”作为B类词汇,等等。
这样分类之后,有什么实际意义呢?日本有一个语言机构,曾经做过长期调查,结果发现,一般日本人,听到A类词汇时,心理感受要好一点,听到B类词汇时,心理感受要差一点,或者通俗地说,前者听着舒服一点,后者听着不舒服一点。因此该机构建议,在演说或写作时,应当优先考虑使用A类词汇,以便使听众或读者从中获得比较好的语感。当然,这样说比较抽象,我再举一个例子。
有一场棒球比赛,甲队很强,乙队很弱,双方实力悬殊,尽管如此,乙队的队员仍然坚持到后一刻,投出了后一个球。第二天的报纸上,关于这场比赛的报道,标题是《黙々と後まで投げた》。由于使用了“黙々”这个A类单词,将乙队队员沉默但顽强的精神充分表现出来,因此,虽然乙队失败了,仍然得到读者的尊敬。
看到这里,有的朋友可能要问:难道B类词汇从此就不能用了吗?当然不是这个意思,当然能用,没有任何限制。语感问题,对任何一种语言来说,都是一个很不重要的边缘问题,知道了当然好,不知道也无所谓。我写这个帖子,就是想让您知道有这样一个问题,但我们没有必要深入研究这个问题。
(107)被子怎么变成被罩啦?
我曾写过一个帖子,内容是从日本人的名字看日本人的财迷。这个帖子发表之后,有个日本网友给我发邮件,反对我的观点,他认为,穷国的老百姓财迷,富国的老百姓不财迷,言外之意,就是中国人财迷,日本人不财迷。我当时回答他,我近比较忙,等过几天有空了,我再写一个帖子,专门聊聊日本人的财迷,并且这个帖子的内容,全部取材于日本的报刊,以便让你心服口服。
后来一忙,我就把这件事给忘了,刚才去《中日论坛》看帖子,又突然想起来了,所以赶快补上。我下面讲的三个小故事,都是我从日本报刊上看到的,绝不是胡编乱造,特此说明。
第一个小故事是:有一个家庭,三口人,打算搬到一个公团住宅楼(类似于北京的经济住宅楼),有熟悉情况的朋友告诉他们,那个楼有小偷,经常偷住户晾在外面的衣服。这家人不相信,于是就搬去了。第二天早晨,女主人把一床被子,拿到外面晒太阳,傍晚出去一看,被子还在,但取下来之后,感觉轻了许多,仔细一瞧,原来被子里面的新棉套,让人给抽出去了(原文如下)。一床厚厚的被子,一天功夫,竟然变成一床薄薄的被罩,你说可笑不可笑。
屋上に布団を干したら、中身の綿が抜き取られた。
第二个小故事是:有一家公司的两个推销员去饭馆喝酒吃饭,吃完之后,其中一个人交钱结帐,由于疏忽,当时忘了要发票。离开饭馆之后,两人分手,结帐的这个人突然想起,公司有规定,每天接待客户,可以报销一顿饭费,于是赶快返回饭馆,向服务员要发票,没想到服务员说,您刚走,跟您一起来的那个人就回来了,把发票要走了(原文如下)。
先ほどのお連れの方が戻ってお持ちになりました。
第三个小故事是:有一年三月份,横浜的海关检查一批货物,开箱一看,原来是1000只非常昂贵的意大利高级皮鞋,但全都是左脚的,海关人员很奇怪,就问货主,这是怎么会事?货主说:这些皮鞋并不是商品,而是我们为了提高制鞋技术,从意大利进口的样本,仅用于研究目的(原文如下)。海关人员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于是就没有征收高额关税。这一年的年底,横浜海关人员去神户海关参观,大家聊天,才知道三月份,神户海关也收到1000只皮鞋,但全都是右脚的,这时大家才发现自己受骗了。
靴製造の技術向上にサンプルとして輸入したもので、研究用ですよ。
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说日本人都财迷。其实,哪个国家都有财迷的人,也有不财迷的人,跟国家的贫富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不过,我确实觉得,像日本这样的“世界经济大国”,虽然早已经“脱亚入欧”,但其国民素质,远远没有达到西方国家的水平(笑)。
(108)从日语词汇看日本人的审美倾向
日本有一个语言研究机构,每年进行一次调查,请不同地区、年龄、性别、职业的日本人,说几个他们自己认为美丽的单词(most beautiful word),通过这种方法,来研究日本民族的审美倾向(aesthetic tendency)。这项工作已经搞了很多年,把这些年的调查结果汇总起来,发现下列十个单词,是日本人认为美丽的单词。
①曙(あけぼの)黎明②朝焼け(あさやけ)朝霞③朝ぼらけ(あさぼらけ)拂晓④淡雪(あわゆき)微雪⑤十六夜(いざよい)农历十六日的月亮(根据英文16-day-old moon译出)
⑥御湿り(おしめり)小雨⑦朧月(おぼろつき)朦胧月色⑧陽炎(かげろう)地面的蒸气⑨細雪(ささめゆき)细小的雪花⑩五月晴れ(さつきはれ)梅雨期的晴天
我们可以看出,日本人认为美丽的单词,全部是描述自然现象的,没有描述人工景观的,这一点非常重要,它表明,日本人是通过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来体会各种美感的,所以我认为,这就是日本民族的基本审美倾向。前几天,看了一本介绍太平洋战争的书,我发现,日本海军的舰艇中,有一艘叫做“瑞雪”,还有一艘叫做“雾岛”,当时我就想,连日本鬼子的杀人机器,都起这种典雅的名字,可见自然界的美感对日本人的影响之大了。
看到这里,有些朋友可能会问:了解这个知识,对我们中国人有什么用处吗?我说,当然有。现在许多中国公司向日本出口商品,商品的品牌,基本上是沿用中国的叫法。比如前几天,我儿子想吃猪肉炖粉条,我就买了一包“永发”粉条,一看包装袋,上面有日文,估计是向日本出口的。在中国,叫“永发”,没有问题,但拿到日本,仍然叫“永发”,日本人不一定理解,也不一定喜欢。所以我建议,不如利用日本人的审美倾向,起一个比较日本化的名字,比如“あわゆき”,销量没准能上去。
再比如,前几天,有几个日本朋友来北京一家外贸公司谈生意,谈完之后,临走之前,公司领导带他们参观北京西三环的中央电视台高塔,从塔顶俯瞰北京。这件事,并没有错,很好,但如果从日本人的审美倾向的角度看,我觉得带他们去香山,看一看满山遍野的红叶,清澈蔚蓝的天空,比登上一个高塔这样的人工建筑,好象更有意义。
(109)日本人对中国人的蔑视
我曾写过一个帖子,叫做《娶个日本老婆好不好》,其中有一句话是:“日本女人的内心深处是看不起中国男人的”。这个帖子发表之后,有不少网友问我,你这样讲,是否有根据?我是有根据的,只不过讲起来,比较复杂,所以我一直没有回复这些网友。昨天在《中日论坛》看到一位署名“我是落落”的网友,再次提到这个问题,看来我不回复是不行了,所以我想在这里,简单谈谈日本人对中国人的基本看法。
一个国家的人民与另外一个国家的人民,在长期的交往过程中,前者对后者,必然会留下一些或好或坏的印象,这些印象,随着历史的推移,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民族共同心理,终形成了前者对后者的基本看法。比如英国人对土耳其人(Turk),两国历曾经多次发生战争,双方互有胜负,但土耳其人凶猛、剽悍的性格,给英国人留下深刻印象,因而英国人对土耳其人的基本看法就是“凶悍”。如果你查一下《英汉词典》,你可以看到,Turk一词还有“凶悍者”的意思。
那么日本人对中国人的基本看法是什么呢?在日本,不同的研究机构,在不同的年代,就这个问题,曾经多次进行过调查,比如,找一些不同地区、性别、年龄、职业的日本人,这些人从未去过中国,不懂汉语,没有中国朋友,也不从事与中国有关的工作,请这些人,根据他们从新闻媒体、图书资料、民间传说、亲朋好友等途径获得的信息,加上自己的印象,谈谈自己对中国人的看法。结果发现,日本人对中国人的基本看法也是两个字,那就是“蔑视”。蔑视的主要理由是,日本人认为在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中,有下列一些主要缺点:
①ずるい(狡猾)
②だらしない(散漫)
③そそっかしい(冒失)
④怠惰(懒惰)
⑤気が弱い(懦弱)
⑥冷やか(冷淡)
⑦汚い(肮脏)
因此,从本质上说,日本人看不起中国人,这当然也包括日本女人看不起中国男人。但我并不是说,一个日本人看到一个中国人,脸上立刻就流露出蔑视的神情,不是这样的。两个人见面,可能很友好,很热情,很亲切,根本不存在谁蔑视谁的问题。但是,两个人的交往,一旦进入深层领域,涉及深层问题,比如婚姻问题,日本人的所谓“中国观”,就会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因而影响到日本人的判断。这样说有些抽象,我举一个小例子。
绫子是日本人,曾在北京留学三年,其中有一年的暑假,来我公司临时工作。绫子与我同岁,是同一代人,因而比较谈的来。绫子由于学业,一直没有结婚。我问她,你的个人问题,想不想在中国解决,也就是说,想不想找一个中国丈夫?绫子稍微想了一下,坚定地回答,不想。她说,班上有一个中国同学,也是研究生,对她很好,有追求她的意思,但她从未理睬过。我问为什么,她说,感觉不合适。我问怎么不合适,于是她举了几个例子。这几个例子,有损中国人的形象,我这里就不说了,但都属于上面提到的缺点范围。
在现实生活中,在网上,我都见过一些中国人,想找日本女朋友,有的说我有钱,有的说我长得漂亮,有的说我有学问,等等。我想在这里对这些人讲几句心里话:这种事情,跟金钱、长相、学问等等完全无关,因为从本质上说,它是一个民族偏见问题。如果一个国家的国民天生对你有偏见,你就是再好,她也看不上你,就这样简单。
(116)日本地名的假借字现象
我有个朋友,住在北京市西城区的辟才胡同。有一次聊天,他告诉我,这条胡同至少有一百年的历史,初叫做“劈柴胡同”,居民以砍柴、贩柴的穷人为主。以后,居民结构有了变化,陆续迁入一些商人、职员、教师等,因此再叫“劈柴胡同”,感觉有些低俗,于是改名为“辟才胡同”。类似这样的例子,在北京还有不少,《北京晚报》记者刘一达曾写过一篇文章,专门介绍北京胡同名称的变迁,您要是有兴趣,不妨找来看一看。
后来在澳门大学图书馆,读了日本民俗学家柳田国男的《地名の研究》,发现在日本,原来也有许多类似的情况。比如有一个地方,很早以前,叫做“遠見山”(とおみやま),当地居民觉得这个名字过于普通,于是根据它的发音,改名为“富山”(とみやま),希望今后的生活能够富裕起来。
又比如,沿着日本的海岸线,有凹进去的地方,有凸出来的地方。有一个凸出来的地方,很早以前,叫做“脹らみ”(ふくらみ),也就是“膨胀处”的意思,当地居民觉得这个名字太粗俗,于是根据它的发音,改名为“福良”(ふくら),您可以看出,新名字比旧名字文雅多了。
再比如,有一个地方,属于低洼地区,很早以前叫做“窪田”(くぼた),这个名字,让人一看就觉得不舒服,有一种低矮、潮湿的感觉,于是当地居民根据它的发音,改名为“久保田”(くぼた),含有“被永久保佑的田地”这样一个吉祥的意思。
在语言学上,这种现象有一个专门的术语,叫做假借字(phoic loan character),意思是用一个字代替另一个发音相同或相似的字,比如用“辟”代替“劈”等。通过上面几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中日两国在地名命名方面,都有使用假借字的传统,这真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124)连“ワンワン”都不如的日本爸爸
刘女士是北京市朝阳区人,96年嫁到日本,住在大阪,有两个孩子。刘女士是《闲聊日语》的老读者,经常给我发邮件,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或者提出一些问题,所以我们是老朋友啦。刘女士近跟我说:嫁给日本人之前,早就听说日本丈夫都是“甩手掌柜的”(北京土话,意思是大男子主义者,一点不管家务事),当时还半信半疑,后来结了婚,有了孩子,才知道一点不假,确实是这样。
刘女士问我,日本男人一点不管家务事这种现象,是否可以在日语中反映出来?我回答说:直接反映不出来,但可以间接反映出来。比如,有孩子的读者都知道,婴儿大约在1岁至2岁之间开始会说话。日本有一个语言研究机构,专门进行了一次调查,看看日本各地的婴儿,在2岁之前都能说哪些单词。结果统计了大约三百个单词,其中使用频率高的20个单词如下(按假名顺序排列):
1. あっ(啊)
2. ある(有)
3. いい(好)
4. いく(去)
5. いや(讨厌)
6. うん(嗯)
7. ここ(这里)
8. これ(这个)
9. する(做)
10. ちょっと(稍微)
11. ない(没有)
12. なに(什么)
13. はい(是的)
14. ブーブ(嘟嘟,即汽车)
15. ぼく(我)
16. ママ(妈妈)
17. マンマ(吃饭)
18. もう(已经)
19. やる(给)
20. ワンワン(汪汪,即小狗)
我们可以看出,在这20个常用单词中,有“ママ”(妈妈),但没有“パパ”(爸爸),这就充分证明,在日本婴儿的早期抚养阶段,日本父亲的关照是很少很少的,以至于“爸爸”这个单词没有能在婴儿的语言形成过程中占据应有的位置,所以我不客气地说,日本爸爸的作用,还不如后一个单词“ワンワン”(笑)。
我写这个小帖子的本意,并不是想调侃日本男人,而是想告诉那些希望嫁到日本的中国女孩,必须对日本丈夫的大男子主义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以避免在未来的家庭生活中发生矛盾和冲突。
(130)日本人重视自动词、轻视他动词的原因
有这样一个现象,不知道您是否注意到:随便拿一本《日汉词典》,找一对相关的自动词和他动词,例如“沸く”和“沸かす”(沸腾、使沸腾),您可以发现,自动词的条目内容往往很多,也就是意思多,用法多,例句多,而他动词的条目内容却往往很少(当然也有不少例外情况)。所以我很早以前就注意到:日本人比较重视自动词,轻视他动词,但由于才疏学浅,一直没有找到这种现象的原因。
以后学英文,找来《日英词典》,发现类似上面的一对相关单词,自动词的英文译文往往是一个被动语态的词组,请看下面六个例子。此时我感觉有一点点开窍,我模模糊糊地意识到,日本人在讲话时,不喜欢讲“我做了什么什么”,而喜欢讲“什么
以下为关联文档:
“闲聊”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曾多次听过实验小学顾火荣老师的课,他的课堂很有特色:语言幽默,感情丰富。更大的一个特色是教师自己的语文功底极为扎实,每一节课总想把自己的知识最大限度地传递给学生,于是课堂...
日语一级语法练习-51つつ 接续助词。可以接在动词连用形后。 ①表示同一主体的两个动作或者行为同时进行,或同一主体的前项动作伴随后项,用于书面语,相当于汉语中的“一边……一边”、“……同时”...
日语一級語彙テスト-2下線の言葉の読みかたは何ですか? 1. 彼がうそを言うのが一目で分かる。 A.いちもく B.いちめ C.ひともく D.ひとみ 2. 定年後のおばあさんは学校の前で本屋を営んで、毎日...
日语一级语法练习-20がてら 副助词。可以接在动词连用形、体言的后面。相当于汉语中的“顺便”、“在……同时”、“借……之便”。 例句:客を駅まで送りがてら、買い物をしてきた。(送客人去车站...
日语一级词讲解与练习-165もちきり「持ち切り」 意味: 热门话题。 用例: クラスでは修学旅行の話で持ち切りだ。 もふく「喪服」 意味: 孝服。 用例: 喪服をつける。 やくば「役場」 意味: 地方政府的办公...
日语一级词讲解与练习-2あさましい(浅ましい) 意味: ①下流的,卑鄙的 ②可怜的,凄惨的 ③可悲的,可耻的 用例: ①浅ましい言葉 ②浅ましい生活 ③浅ましい世の中 いちじるしい(著しい) 意味:明显的,显著的 用...
日语一级语法练习-2あげく 名词。汉字形式为「揚句」或「挙句」。接在“名词+「の」”或动词的简体过去式之后。表示经过了某一过程之后,产生了不好的结果。相当于汉语中的“最后”、“结果”。...
日语一级词讲解与练习-125てぎわ 「手際」 意味: ①处理事情的方法、手法、技巧。 ②本领。本事。 用例: ①彼は非常に手際よく料理を作った。 ②料理の手際を見せる。 てごろ 「手頃」 意味: 程度、大...
日语一级语法练习-17かぎる/かぎり/かぎって/かぎらない/かぎらず 自五动词「限る」(限制,限定)的各种活用形。主要有以下7种用法。 ①以「……にかぎり」「……にかぎって」的形式,接在体言之后,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