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宝宝百科性格养成

西方美术常识中什么是行为艺术

01月07日 编辑 39baobao.com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行为艺术开始逐渐登上了艺术的舞台。所谓行为 艺术,最早被称为“偶发艺术”或者“表演艺术”,还有“行动艺术”、“动作艺 术”、“身体艺术”、“肢体艺术”等很多种提法,20世纪50年代末期,美国艺术 家首次提出T这个概念。 行为艺术的创始者阿伦•卡普罗最早属于“激浪派”的先锋人物,他提出了 一个从未有过的观点:艺术灵感不一定要借助颜料和画布来表现,更不需要借助金 属、木材、玻璃、布匹、橡胶包括现成品等所有非身体的物质。

“一些事情的发 生,一些偶发事件”,这些用人体自身来表现就是最为合适的,人体本身就是一种最好的艺术表现工具。 根据这样的设想,他做了很多富有情境的偶发短剧的实验, 并第一次提出了“偶发艺术”这个词语。也许是因为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要经 历巨大的变革,卡普罗这个令常人看来匪夷所思的设想竟然引起了相当一部分艺术 家的共鸣,很多艺术家都开始做相关的探索和尝试。

卡普罗更是信心大增,他根据 自己的设想,于1959年在纽约的一个艺廊举办了一个题为《六部分的18次行动》的 行为作品展示会,这次展会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作品,更像是一场表演,艺术家用自 己的身体作为艺术表达的载体和工具,通过自身身体的演示,把自己内心对艺术、 对美的感悟或体验与观者进行交流。 这次展会是空前的,虽然并不是真正意义的成 熟的行为艺术,但在行为艺术的发展史上却是一次极为重要的突破。

1964年,阿伦•卡普罗又在一所学校做了一个被他命题为《家庭》的行为展 示。他在一辆汽车上涂满了果酱,然后让学生们去舔着吃。这标志着“行为艺术” 的正式诞生,所有之前那些展示和试验的相关提法也统一成“行为艺术”这个词 语,开始通用。 行为艺术作为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完全抛弃了画笔、颜料和画布,也抛开 了所有非身体的物质和材料。

这不但意味着对艺术传统的挑战和否定,也是对人们 固有的艺术必须依赖美术馆或展览馆才能被作为艺术认可的观念的否定。在之前出 现的达达主义中,虽然也有这种挑战和否定的因素存在,比如杜尚的《泉》,但达 达主义的作品毕竟还要依赖于展览馆才能被看作艺术品,离开了展览馆,就失去了 艺术品的身份和作用,只能是那个现成的物品本身。

而行为艺术的出现,这种否定 更加的彻底,艺术家只需要通过自己以及参与者的身体来把对艺术的感受和体验呈 现出来,表达给观者,即使场地离开了展览馆,这种艺术的表达仍然是有效的,从 这层意义上说,要比达达主义更进一步。和达达主义作品失去了展览场地就失去了艺术身份一样,离开了行为者本身 的艺术家身份,行为艺术也会失去它的艺术身份。

这也构成了行为艺术的另一个特 征:即试验性最强,也最具边缘性。正是因为行为艺术的上述特性,无论是最初的“偶发主义”,还是成熟的行为 主义,都与艺术家本身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息息相关。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