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宝宝教育计划总结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的总结怎么写

04月12日 编辑 39baobao.com

[初一上册数学要点总结每个单元都要]初一数学概念 实数: —有理数与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有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无理数: 无理数是指无限不循环小数。 自然数: 表示物体的个数0、1、2、3、4~(0包括在内)...+阅读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的总结

1、亿以内数的认识ر

10个一万是十万ذ10个十万是一百万ذ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ذ10个一千万是一亿。

2、亿以内数的读法ر

小结ر①、从高位数读起ذ一级一级往下读。

②、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ذ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ذ其他数位有一个“零”或连续几个“零”ذ都只读一个“零”。

3、亿以内数的写法ر

小结ر①、从高级写起ذ一级一级往下写。

②、当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ذ就在哪一位上写0 。

4、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ر

小结ر①、位数多的时候ذ这个数就比较大。

②、当这两个数位数相同的时候ذ我们就应该从左起的第一位比起ذ也就是从最高位开始比ذ哪个数最高位上的数大ذ这个数就大。

③、如果碰到最高位上的数相同的时候ذ就再比下一位ذ以此类推ذ直到我们比较出相同的数位上的那个数ذ哪个数大的时候ذ我们就可以断定这个数比较大。

5、“万”做单位的数ر

小结ر有时候ذ为了读写方便ذ我们把整万的数改写成有“万”做单位的数。

6、求近似数ر

小结ر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ذ是“舍”还是“入”ذ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 还是等于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61313962或大于5 。

7、表示物体个数ر1 2 3 4 5 6 ……. 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ر用0来表示。 0也是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ذ没有最大的自然数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8、十进制计数法ر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ذ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9、亿以上数的读法ر

小结ر亿以上的数也是从高位读起ذ一级一级往下读ذ级末尾的0不读ذ中间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0

10、亿以上数的写法ر

小结ر1、从高级写起ذ一级一级地往下写。2 、当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ذ就在哪一位上写0。

11、“万”做单位的数ر

小结ر省略亿后面的尾数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ذ就要看千万位进行四舍五入。

12、计算工具的认识ر算盘ذ计算器

13、1亿有多大ص 100张纸的厚度是1厘米ذ一亿ش一百万个100, 1厘米*一百万=1000000厘米=1万米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1 2单元的总结怎么写

、教材分析:

本套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角的认识”这一内容。第一个阶段,是在二年级上册,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尺画角,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画直角。第二个阶段,是在二年级下册,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并能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第三个阶段,就是本册教材这一单元,让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具体内容的编排顺序如下:

1、认识射线和直线,由射线引出角的定义 2、从比较角的大小引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3、认识平角和周角,以及平角、周角、锐角、钝角和直角之间的关系 4、画指定度数的角

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注重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直观过渡到抽象。学生在二上年级认识长度单位时,就已初步认识了线段。因此本单元教材一开始就借助直观,引入了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与区别。在此基础上教学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符号。然后在角的度量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平角和周角,教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

另外,本单元教材在编排时,注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数学规律。通过画射线、直线,测量角,操作活动角,用三角板拼角,用纸折角等多种方式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2)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

(3)通过探索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三、教学重点:加深对角的认识,形成画角和量角的技能,初步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四、教学难点:直角的认识、周角的含义。

五、教学关键:加强操作活动,弄清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

四年级数学上册哪几个单元是重点

嘻嘻,在近几年教材一直在刷不重要的,留下的相对重要的,你是人教版吗? 四年级上册数学单元基本知识点概括 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

1、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2、10个一千万是一亿,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3、一(个)、十、百、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都是计数单位。

4、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数 位 顺 序 表 数 级 …… 亿 级 万 级 个 级 数 位 …… 千亿位 百亿位 十亿位 亿位 千万位 百万位 十万位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计数单位 …… 千亿 百亿 十亿 亿 千万 百万 十万 万 千 百 十 个

5、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6、读数时,只是在每一级的末尾加上“万”或“亿”字;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7、写数时,万级和亿级上的数都是按照个级上数的方法来写,哪一位不够用0来补足。改写“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将末尾的4个0或8个0去掉或加上“万”或“亿”字就行了。1.把多位数改写成“万”、“亿”。 中间要用“=”连接

8、通常我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尾数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方法是:看尾数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数舍去,并在数的末尾添上一个计数单位“万”或者“亿”;如果是5或比5大,要在前一位加1,再把尾数舍去,添上计数单位“万”或者“亿”。 得出的是近似数,中间要用“≈”连接。

9、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 0也是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10、我国在十四世纪发明的至今仍在使用的计算工具是算盘。算盘上方一个珠子代表5,下方一个珠子表示1。

11、在计算器上,ON/C键是开关及清屏键,CE键是清除键,AC键是归0键。+、-、*、÷键是运算符号键。 第二单元 角的度量

1、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不能测量它的长度。

2、射线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不能测量它的长度。

3、线段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它的长度。

4、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把线段的两端都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5、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和射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6、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一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 边 )。 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

7、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角两边叉开的大小,角的两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

8、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

9、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就是1度,记作“1°”。

10、对顶角相等。

11、三角形三个角的和是180度。四边形的四个角的和是360度。

12、直角等于90度,平角等于180度,周角等于360度。

13、1平角=2直角。1周角 = 2平角 = 4直角。

14、锐角小于90度。钝角大于90度而小于180度;

15、锐角

16、时针转一大格,所对的角是30°;分针转一圈,所对的角是360° 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1、在三位数乘两位数中,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去乘这个三位数,然后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这个三位数。最后将它们的积加起来。

2、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写竖式时把0前面的数对齐,只乘0前面的数;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3、积的变化规律: ①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例如1: 已知: A*B=215,则A*B*2=( )。 这是把B扩大了2倍,而积也应扩大2倍。即215*2=430,所以A*B*2=(430)。 例如2: 已知:2*A*B=200,则A*B=( )。 这是把A缩小了2倍,而积也应缩小2倍。即200÷2=100,所以A*B=(100 )。 ②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另一个因数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例如: 已知:A*B=510,如果A扩大了5倍,B缩小5倍,则积是( 510 )。 ③一个因数扩大m倍,另一个因数扩大n倍, 则积就扩大m*n倍。 ④一个因数缩小m倍,另一个因数缩小n倍, 则积就缩小m*n倍。 ④一个因数扩大m倍,另一个因数缩小n倍, 如果m>n则积扩大(m÷n)倍。如果m

6、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数量=单价 总价÷单价=数量 第四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在同一个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是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3、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4、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5、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6、...

四年级上册四单元数学总结

1.用字母表示数 例1(用字母表示某个具体的数) 通过复习以前所学知识,巩固用符号、字母表示某个具体的、特定的数,渗透求未知数的思想,从符号表示逐渐过渡到字母表示,并引出例2。 例2(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1)使学生认识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的简明性、优越性,一是可以表示一般规律,二是叙述方便。在这儿,字母不止表示一个特定的数,而是表示一般的数。

(2)两字母相乘的表示法。

(3)教材上只给出乘法交换律的表示法,要求学生自己写出其他定律。 “你知道吗?” 说明单位名称的字母表示法,今后教材中的单位名称一般用字母表示。 例3(用字母表示面积和周长计算公式)

(1)两个过程:用公式表示面积、周长公式是一个一般化的过程(具体到抽象),而根据公式计算某一具体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则是一个特殊化的过程(代入求值)。代入求值在这儿要多加训练,后面解方程的验算就是一个代入求值的过程。

(2)平方的表示,数与字母相乘的表示。 例4(代数式)

(1)用一个代数式可以表示两个含义:数量、数量关系。如a+30可以表示爸爸的年龄,也可以表示爸爸与小红年龄之间的关系。

(2)通过归纳法,从具体到一般,得出代数式的表示法,渗透函数思想,第1小题是加减法数量关系,第2小题是乘除法关系。

(3)渗透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定义域)。

(4)代入求值。 2.解简易方程 方程的意义

(1)通过用天平称量物体的活动引出方程概念,与后面利用天平原理解方程相一致。

(2)前面已经有了列代数式的基础,因此天平左边的代数式学生比较容易列出来。

(3)通过两边物体轻重的直观比较引出不等式及方程。

(4)根据方程的概念自己写一些方程,范围可以很广,可以包括多元方程,只要符合方程的定义即可。 天平原理(等式性质)

(1)利用直观的形式使学生理解天平平衡的两条原理(在方程中相当于作同解变换): 天平保持平衡的原理1: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2:两边同时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2)其中第二、四个图蕴含了解方程的思路(即天平的左边只留下一种物体,在解方程时,最终目标是使方程左边只剩下未知数)。 解方程 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

(1)利用前面天平平衡的素材直接给出现成的方程,因此不涉及到如何列方程。

(2)利用已有知识,通过四种不同的方法求出未知数的值,其中一种方法就是后面要学到的一般的解方程的方法。再给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概念。 解基本的方程 例1(x+a=b)

(1)情境相对简单,利用直观即很容易列出方程,因此重点不是列方程而是解方程。

(2)天平原理的直观演示与抽象的方程解法相对应。

(3)重点突出“为什么要减3”这一问题,目的是使方程一边只剩下未知数。

(4)验算。就是前面所学的代入求值的过程。 例2(ax=b)

(1)具体过程同例1。“除以几”要求学生根据直观图自行探索。

(2)x-a=b、x÷a=b这两种类型的解法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迁移类推,不出专门例题,在“做一做”中出现。

(2)解方程的一般性方法、步骤也要求学生自行总结。 例3(列方程解形如x±a=b的问题)

(1)结合现实情境。

(2)先给出算术解法,但在用算术方法解答时实际已经把“今天水位超过警戒水位0.64米”转化成了“警戒水位比今天水位低0.64米”,就是所谓的逆思考。

(3)由于列方程解决问题时未知数是参与运算的,所以第一步要把未知数设成一个“假设已知数”。

(4)第二步,根据题目中信息的叙述方式,通过顺向思考列出数量关系。由于是刚接触方程,列出文字性的数量关系对于学生正确地列出方程是很重要的。

(5)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此时数量关系中的每一部分都是作为“已知数”参与运算的),解方程和验算的过程在这儿不是重点,可让学生独立完成。 例4(列方程解形如ax=b或x÷a=b的问题)

(1)基本过程同例3,可更多地让学生自主探究,列方程的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统一。

(2)渗透环保教育。 稍复杂的方程 例1(列方程解形如ax±b=c的问题)

(1)把解方程和用方程解决问题有机结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解较复杂的方程。

(2)结合现实素材(足球上两种颜色皮的块数)引出,这种问题用算术方法解决思考起来比较麻烦。

(3)解方程的过程其实是由解若干基本方程构成的(y-20=4,2x=24),需要强调把2x看成一个整体。

(4)可以列出不同的方程,如2x-4=20,关键是使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例2(列方程解形如ax±ab=c的问题)

(1)根据不同的思路列出不同的数量关系,进而列出不同的方程。

(2)两个方程之间有内在的联系,从2x+2.8*2=10.4到(2.8+x)*2=10.4实际是运用了初中的“合并同类项”,而从后者到前者实际是“去括号”的过程。

(3)第一种解法只是在例1的基础上多了一步,可自行解决。

(4)第二种解法的重点是要把小括号里的看成一个整体,可认为是2y=10.4和2.8+x=5.2的组合。

(5)教学时,可改变条件,先从2x+2.8*3=13.2引入,再把3千克梨改成2千克梨,再在此基础上列出第二个方程。 例3(列方程解形如ax±bx=c的问题)

(1)此类问题称为“和差、和倍、差倍问题”,用算术方法解比较难。

(2)有两个未知数...

以下为关联文档: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反思第一单元《数一数》教学反思 作为一年级数学的第一单元,数一数之中所用到的数字相对较小,很多小朋友在幼儿园时就学会数这几个数字了。看图数物体时,只要他们观察的够仔细,相信...

小学人教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习作怎么写朋友,当你处在钢筋、混凝土的楼房里,在为生活、学习忙碌时,你是否十分羡慕古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雅趣,你是否十分向往“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的胜景?这些曾...

九年级上册英语第五单元语法总结On Saturday evenmg after buying something in a shop, mum and I walked along a path back home. Then I found a lawn, beside the path. If walking across the lawn w...

pep小学五年级英语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总结或评价where问地点 what什么 which哪一个 who谁 when什么时候 whose谁的 for+名词 乐器+the ofter经常 usually常常 sometimes有时候(合成词) (人称代词)it she he+动词 (物主代词)its h...

怎么总结二年级数学数学上册学过的东西第一单元1. 100厘米=1米或者1米=100厘米。2.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测量其长度。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射线是直的,有一个端点,不可以测量其长度。4.直线是直的,没有端点,不可...

小学四年级总结怎么写这个学期结束了.在这个学期里,老师为我们的学习付出了许多心血,我们也为自己的学习洒下了许多辛勤的汗水.这次期末考试,我的每门功课,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 总结这个学期的学习...

四年级寒假总结怎么写寒假总结 愉快而充实的寒假生活结束了,想想这近一个月的时间,我不知辛劳地最大化着自己的工作,最大化地自己的学习激情。下面我对自己的寒假学习生活进行整理。 一、 精心照顾...

新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总结怎么写1、指导思想 半期过去了,开心忙碌同时也是收获多多。 在课堂中推进素质教育,力求体现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目的是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七年级英语上册第一单元总结全面一点人教版七年级(上)英语复习笔记 Starter Unit 1 1. Morning 指从早晨到中午12点以前的这段时间。 Evening 指晚上,通常为黄昏到入睡之间,即晚上6点到12点。 Night 指夜里,通常为夜...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