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家成员的游戏性质]角色游戏在幼儿的期待中准时开展,孩子们习惯性地跑到自己所插牌的区域开始游戏起来,我也紧随他们进入游戏区域,轩轩活跃的身影进入我的眼前,他背着书包一蹦一跳地进入超市,这挑挑...+阅读
近日本人仔细阅读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一书,结合本课题的开展,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树立一些观点,现将点滴领悟分享给大家。《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课程总目标的表述为: 学生通过音乐课程学习和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涵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学习和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文化视野,发展音乐听觉和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从以上目标不难看出,当今的音乐课堂并不是单纯的要求学生会唱几首歌,会跳几支舞这么简单了,音乐课也不再是单纯的教唱课、欣赏课,它是以新歌教学为主或以欣赏教学为主的综合课,是集参与、探究、发现、领略等丰富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为载体,渗透审美、激发兴趣、陶冶性情,使学生乐学、善学的教学过程,是一种启迪学生音乐综合素养的教学过程,它关注教学效果更重视教与学整个过程的方式方法的运用。
怎样让孩子们高兴、快乐、心情舒畅的上音乐课,怎样让他们觉得音乐课是有趣的、神秘的、蕴含着丰富文化底蕴的、音乐教师应散发着浓厚的教学魅力,并无时无刻吸引着学生的 这应该是我们教师去努力的。我认为,通过一节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有的音乐活动都应是在心情舒畅的情况下进行的,这与《音乐课程标准》当中指出的:音乐应具有愉悦性的原则是密不可分的,当学生很快乐时,由 学习是一件苦差事 的想法,转变为乐于接受新知,甚至主动去探究的实际行动了。而现实生活中会出现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值得自我检讨,到底是为什么?
一、 音乐教学方法要富有趣味性和游戏性。
尤其针对低年级儿童年龄小,随便好动、注意力差等情况,要投其所好,摒弃不符合孩子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的教学方法,用心设计孩子们喜欢且有趣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培养兴趣。如:教师生动活泼的语言,优美且富有表情的演唱、美妙的钢琴伴奏都能唤起学生的新鲜感,又如运用钻山洞、捉迷藏、排排飞、跳房子、猜猜我是谁等学生耳熟能详的小游戏能够用于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关注事物能力的提升都是有好处的。
二、音乐教学游戏要富有音乐内涵。
需要强调的是音乐课中的游戏要突出学科特点,富有音乐性。趣味性固然重要,但是不能脱离学科特性,更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一节课上完了,学生虽然很快乐,却收获了了,像前几年听到的表演式公开课,一度把音乐课定位为热闹课,给人感觉表面浮夸且缺乏内涵,音乐艺术的真正魅力并没有完全释放,学生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
当今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 学生通过音乐课程学习和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 这就要求教师设计音乐性游戏,更要设计有内涵的音乐性游戏,比如新歌教学《火车开了》一课,根据音乐情景分配角色:火车司机、乘客、山洞、大桥、树木花草等,在游戏中要求学生按照歌曲的典型节奏,运用拍手、踏脚 的方式表现出来解决节奏难点,而不是乱跑一气;根据旋律的走向(上行下行)来模拟上坡下坡的动态来解决音高难点。
根据火车由远到近的情景,游戏中用拍手和踏脚的力度来表现火车鸣笛声的强弱等等,这些游戏不是随便设计的,要贴合音乐中的形式要素进行,这样才能真正领略音乐艺术的巧妙和神秘。
三、音乐课堂要富有实践性。
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要适应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持久的特点尽量采用综合性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实践、投入音乐。
音乐教学是不能通过单纯说教完成的,这种被动式的接受教学,不仅使学生对知识难点掌握不牢,还会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把学生从听讲式教室里没有多少移动余地的座位中解放出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动等多种感官,只有亲身体会了,才会领悟其中的奥妙,这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更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授一年级歌曲《布谷》时,我并没有直接出示歌曲,而是让他们先听布谷鸟的叫声然后模仿,再出示布谷鸟的画面介绍布谷鸟名称的由来,我认为这种口传心授的讲解还不足以使学生印象深刻,于是让学生闭上眼睛倾听歌曲,感受歌词中布谷鸟的形象。
有的学生会说布谷鸟是一只勤劳的小鸟,因为在音乐中他听到了布谷鸟的叫声好像在给农民伯伯说播种播种,有的学生会说布谷鸟是一只爱唱歌的小鸟,因为他听到了 我的歌声多么美妙 这一句歌词,还有的学生说布谷鸟是一只热爱大自然的鸟,因为歌曲中唱到布谷鸟飞到森林、飞向田野和村庄 ,于是我灵机一动:何不让孩子们扮演这些可爱的布谷鸟呢?亲身的体验不是更能感受音乐形象的美妙吗?在接下来的环节中我请孩子们把教室想象成田野、森林和村庄,把自己想象成布谷鸟,展开 双翅 自由翱翔。在活动中他们很快乐、很兴奋并且意犹未尽,这种体验式的教学方式,不需教师多言,学生就能深刻体会歌曲情感和内涵,激发起孩子兴趣的同时,也为歌曲的正确演唱奠定了情感基础。
四、即兴性教学方式为音乐课堂注入活力
通常教师会认为:音乐课中已经学会演唱某首歌曲了,或是赏析完某首乐曲了,就已经完成教学任务了,那么真的是这样吗?音乐课程标准中总目标提到: 学习和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文化视野,发展音乐听觉和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 由此看出教师在完成书本上的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某些能力的培养,从中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其中提到的创造能力的培养的途径之一就是即兴性教学方式。即兴性是指事先不做任何准备的临时性创作活动,这种随机产生的活动不必有过多的准备,它能够灵活自如的表达情感,不受情境及教学内容的束缚,更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好方法。以往音乐课多采用师教生学这种被动接受式的教学方式,结果是教师废了不少劲,学生记得不牢,为什么呢?答案是教师没有放手让学生去想、去演、而是把自己放在主动地位,使学生被动的学习,久而久之学生的思想被禁锢,思维不活跃,失去了对音乐课的兴趣,教学效果不理想,更重要的是造成学生各种能力得不到锻炼,这与课标中所提到的 以人为本 全面发展 是背道而驰的。
以上是本人阅读《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一些小感悟,有不当之处还请评审老师多多批评指正。
以下为关联文档:
思维导图能够使古诗教学更加具有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摘要:当前小学古诗教学存在着以下问题:教师的讲解枯燥乏味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肢解似的讲解词句的意思,学生难以从整体上体会古诗的意境;欠缺科学的教学方法,要么一味地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