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古诗教学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孕育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诗歌无异于是灿烂文明上的一朵奇葩。诗不仅历史悠久,作者众多,而且作品丰富,题材广泛,技巧高超,在世界文学史上堪称一绝。古诗以意境清新,含义深刻,语言生动,韵律优美而著称,是中华文化传统教育的一座宝库。如何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呢?我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位卑不敢忘忧国——爱国教育 “位卑不敢忘忧国”是南宋诗人陆游一生爱国忧民的真实写照,他在《示儿》一诗中写道:“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临死之前,仍念念不忘祖国的和平统一,其爱国之心,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王昌龄的《出塞》、李清照的《夏日绝句》都抒写出了他们的爱国之情。教学时,让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和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教育学生学习古人热爱自己的祖国,长大后做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自己的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书山有路勤为径——勤奋教育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是唐朝书画家颜真卿的《劝学》,它告诫莘莘学子要刻苦读书,勤奋学习,不要等到白了头再去后悔年少时没有好好读书。古人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意即学习贵在勤奋刻苦。永无止境地学习,是每一个向上者必要的,是每一个现代社会的人所必须具备的优良品质。宋代学者刘载好学不倦,知识渊博,他的书斋配挂一副自书对联:“夜眠人静后,早起鸟鸣先”,说明学习的勤奋和刻苦。 人要想不断地进步,就得活到老学到老。在学习上不能有厌足之心。从古至今,有成就的人,哪一个不是从勇于学习,不断钻研中受益的呢?通过朗诵这些诗歌,孩子们定会受到一些启发,得到一些启示,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是大有裨益的。
三、一寸光阴一寸金——惜时教育 清朝诗人钱鹤滩有一首著名的《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这首明日歌对学生的震动挺大的,因为学生普遍比较懒惰,总是爱把今天的事情推到明天去做,学了这首诗以后,孩子们珍惜时间的行动更加自觉了,“今日事今日毕”,做事也不再拖拉。 晋代的陶渊明也曾写下了“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的诗句,勉励人们要珍惜时间,及时努力,因为“岁月不待人”。
四、一言为重百金轻――诚信教育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这是李白《侠客行》的诗句,形容承诺的分量比大山还重,极言诚信的重要。中国是个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诚信一向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美德,“人无信而不立”。诚实守信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论语》曰:言必信,行必果。教育学生诚实守信,单纯靠道德说教是不管用的,读古诗名句,了解古人的做法和决心,对孩子们的触动是非常大的。
五、春蚕到死丝方尽——奉献教育 唐代诗人李商隐在《无题》中写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挥泪始干。这是中国传统文人奉献精神的真实写照。“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杜甫的忧国忧民之心。“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龚自珍的铮铮誓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鲁迅先生一以贯之的人生格言和处世态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范仲淹的悲天悯人之心。学生读到这样的诗句,怎能不受到教育?
六、寸草尚报三春晖——孝道教育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动物尚且知道孝顺父母长辈,人更要孝敬长辈。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学到这首诗的时候,孩子们的眼中有了点点闪光的泪花。是啊,寸草尚报三春晖,何况人呢? 另外,二十四节气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农历节日,不仅在指导农业生产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几千年的使用中,包容、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所以,我在课外,对这方面的古诗进行搜集整理,指导学生背诵。我给我们的古诗背诵命名为“在农历的天空下”。冬至那天,我们背诵《立冬即事》《十六字令 冬》,背诵杜甫的《小至 冬至 至后》;小寒时节,我们一起走进梅花诗词之旅,背诵王冕的《白梅》,宋朝林逋的《山园小梅》,背诵宋朝陆游的《梅花绝句》……小雪那天,我们一起背诵唐朝白居易的《问刘十九》,唐朝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在接近一年的朗诵中,从冬至又到冬至,我们在二十四节气里走了一个来回,不仅增进了学生的课外积累,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了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