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自主有效阳光课堂新课程的改革,各种教育方法、教学理论推陈出新。身为教师也似乎随波逐流,适应着、尝试着,反思着,我们在新课程的改革中究竟学到了什么?运用的教学模式带来的课堂效率又真正有多少呢?而我们期待的有效阳光课堂教育究竟是怎样的?新课程改革,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角度,提出了课堂教学的新的模式。
小学数学课堂强调探究过程……于是许多新课程的课,我们发现一种非常奇怪的教学现象。课本上的知识点,掌握不了不要紧,但一定要有讨论、合作、探究的过程;知识的习得,并不是重要的,但学生一定要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学习,学生说的对不对不要紧,但一定要有热烈的课堂氛围。于是,在课堂上,常可见到“泛滥性表扬、形式化合作、极端探究化学习”的程式。
批评之声在新课程的课堂失去立足之地,教师千方百计、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学生的答案,连错了也只是模糊地指出,就是为了给学生良好的心理环境,就是为了使合作学习顺利进行,就是为了使课堂“生机勃勃”。可是呢?那许多智力不占优势的“普通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不但没有养成“探究性学习的习惯与能力”,连本该掌握的“知识点”在探究的过程中,在一片你一言我一语的教学环境中,都越发地遗忘与失落了。
更别说那些智力落后的学生,只能落得做听众、观众的身份,一堂热热闹闹的课,不知道这些学生学到了什么。这给我们留下了沉重思考。我想“有效教育”是指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有效果的教育,那么“有效课堂”则是帮助学生达到这种效果的一个途径、一个园地、一个平台。在课堂上我们不能脱离“学生是作为学习者而存在的”这样一个具体的环境,不能将课堂教学切割成“展示先进教育理念”的几个板块,不能将活生生的学生,在一种近乎教条的教学状况下,异化为“探索性的工具”,异化为“探索性教学过程”中的一枚棋子。
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是一味地追求“个性张扬、创新合作”的华丽路子,不再关注踏踏实实的学习过程与实实在在的知识掌握的情况,还一味地通过课堂来展示课改的路子,那么迟早“学习”将从学生的学习活动中遗忘,这是多么可怕的后果啊!庆幸的是,我们看到了教育的“返璞归真”,我也将朝着朴实、高效的课堂风格努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园地。
下面是我对构建自主有效阳光课堂的一点初步认识:自主有效学习,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充分发挥自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质疑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实现预期学习目的,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没有自主学习就不会产生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因此,构建自主有效阳光课堂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角,站在讲台上,习惯于高高在上,指指点点,谈不上教学民主与互动。构建自主有效课堂,教师走下讲台,深入学生中间,教师转变成组织者、启发者、激励者,教师变成了学生的朋友,引导同学们积极探究,启发认真思考,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或情绪低落时,通过鼓励性评价,激发上进心和求知欲,调整其学习状态。
长期以来,我们沿袭的是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就是老师讲课满足于满堂灌,学生听课满足于被动接受,结果是老师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听得迷迷糊糊,学习成绩参差不齐,学习效果长期处于高耗费,低效率的状态。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学生缺乏学习意识,学习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师没有唤醒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成功意识。
构建自主有效阳光课堂,首先要培养学生强烈的学习意识:即把学习当成学习生活的第一需要,当成自己必须做好的事情来对待。小学各科课程标准都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各科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比如遵守学校纪律,按时高质量的完成家庭作业,认真做好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主动思考,学会倾听,积极讨论,抢先回答老师的问题,课堂作业认真规范等等,这些习惯和意识在学生一入学就进行培养,以后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步强化,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就会进入自觉状态,学习效率就会不断提高,才能为自主有效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构建自主有效课堂也才会真正落到实处。
。总之,自主有效阳光的课堂教学能充分调动师生教学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和创造性思维,是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