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乡土情怀]孩子需要安全感。他们想通过自己亲手去做和自身的感受来真切地探索他们身边的环境,把它作为自己感受的空间。他们在四季交替中感受周围的环境,知道冬天里哪儿有最好的滑雪高坡...+阅读
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需要有一种职业情怀。梁启超曾说:“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当你怀着一份美好的情怀去从事自己的职业时,单调的工作便可做到极致。
人们常说“师者,父母心”,教师首先要有一种博爱的情怀。蒙古族有一谚语说:“爱自己孩子的是人,爱别人孩子的是神”,教育的神圣就在于要用人的心去抵达神的境界。博爱,是教师必备的情怀。爱一个好学生很容易,可是爱一个“双差”生则有些困难。加之现在留守生和问题生比例增大,许多孩子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任性、粗野、偏激,存在明显的性格缺陷,要爱这样的孩子的确需要耐心和勇气。许多教师对自己的孩子没有耐心,却对自己的学生慈爱宽容,这就是教者的情怀。
其次,教师要有一种淡泊的情怀。时下,网络风靡着“最牛”高考班,“中考金牌教师”、“小考状元”等等,大肆宣传其是如何创造分数神话。这种唯分至上的教育功利性太强,纯属精英教育,忽略了教育公平。我耳闻目睹过许多名校、名师为了追求升学率,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美其名曰“奥赛班”“阳光班”“特长班”、“实验班”等等,有的为了提高综合指数甚至让学困生提前毕业或退学。那些所谓的荣耀是建立在许多学困生伤痕累累的心灵之上。他们风光了,可是那些无辜被牺牲孩子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九年义务教育是大众化的教育,是每个适龄儿童应有的权利和义务。常态的教育追求的是教育平等,变态的教育追求的是名利和政绩。面对越来越功利的教育,教师要有淡泊的心境,宁静致远,以生为本,坦然接受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地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学有所得,日有所进,这就是真实的、最好的教育。
其三,教师要有一种乐业的情怀。教育,是一种悲壮的坚守。当前的中国教育体制存在着许多弊端,这一职业对于许多教师好比“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教师,在人们的思维定势里,似乎成为夜伴孤灯伏案写作的“加班族”形象或是老弱病残的灰色形象。我不太欣赏那些生病了还硬撑着累倒在讲台上的教师,也不太理解那些为了带毕业班狠心地打掉自己腹中孩子的教师,也无法理解为了多上几天课耽误自己孩子病情,留下一生悔恨的教师.....。他们的精神固然可嘉,可细细想一想:老师,你真的有那么重要吗?你的几节课真有改变学生一生的效应吗?一个漠视生命的教师究竟能够浸润学生怎样的精神家园?我认为真正的教育是唤醒、激励、对话 ,是教学相长,是生命的和谐,是心灵的共鸣,是阳光的、是美好的、是快乐的、是诗意的,而不是沉重的、晦涩的、无奈的、伤痕累累的。教师,只是我们众多生命角色的一种,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我们要学会享受教育的快乐,感受生命的精彩。
以下为关联文档:
三十岁女人眼中的情怀如果说少女的情怀是诗歌,那么30岁以后,女人眼中的情怀就是散文。30+女人不再年轻,她们走过了花香四溢的春天,走过了枝繁叶茂的夏天,此时的情怀犹如那熟透了的草莓,外表鲜红,内心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