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宝宝教育学龄段教育

孩子的衣服不要超过5套

03月18日 编辑 39baobao.com

人的幸福感很大一部分来自物质条件的丰盛,经历过物资匮乏的一代中国人,相信是对此深有体悟。如今的孩子,如同掉入了蜜罐,父母总想给他提供最好的衣服、鞋子、玩具、食物,毫不吝啬地为此买单。可是,孩子会因为拥有的东西越多,而感到越幸福快乐吗?

选择越多,幸福度反而降低

心理学家巴里·施瓦茨说:过多的选择,是生活满意度下降的罪魁祸首。

记得儿子小的时候,最喜欢的玩具是我送给他的一辆小汽车,如获至宝,每天睡觉都要放在枕头边。朋友家孩子的玩具比儿子的多得多,不仅有小汽车,还有卡车,消防车,警车等,满满一篓子。

一次,带儿子去朋友家玩,原以为他会玩得很开心,可实际情况并不是。

一开始,儿子玩卡车的时候,很兴奋。后来他的兴趣转移到了消防车上,玩了一下消防车,又去玩警车,最后和朋友的孩子为争夺救护车而闹别扭。

我对儿子说:“你看,有各种各样的车玩,为什么要这么贪心呢?”儿子很委屈地哭了。

后来我明白了,这不是贪心。而是,当选择比较多的时候,孩子难以从这些玩具中得到100%的快乐,幸福感反而降低了。

假如孩子能选择的东西没有那么多,只能一心一意地玩一样玩具,他才能尽情享受其中的乐趣。

这让我想起另外一件事。

小时候,我特别喜欢一个洋娃娃,因为太贵,母亲不同意买,心里特别难受。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差不多快忘了这件事。在我生日的这天,母亲让我打开柜子,这个洋娃娃出现在我面前,当时欣喜至极,开心地跳起来。

这个娃娃伴随我走过童年时光,如今,我已为人母,至今还珍藏着它,每次看到它,都能勾起我一段甜蜜幸福的回忆。

选择越多,孩子的专注力越低

除了降低孩子的幸福感,选择越多,孩子的专注力也往往会更低下。

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在研究中,他将孩子们随机分成两组来画画。第一组孩子可以从3支画笔中选1支,第二组则可以从24支中选1支。结果第一组孩子的作品要比第二组孩子画得精彩得多。

随后,研究者们让孩子们从中选1支自己最喜欢的笔作为礼物,接着说服孩子们放弃这支笔,再选择另1样礼物,结果是第二组的孩子更容易放弃他们所选择的笔。

过多的选择,会引起注意力分散。孩子在面临很多的选择时,内心往往是纠结和犹豫的,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得到之后也不懂得珍惜。

孩子一旦养成注意力分散的习惯,便难以养成专注的品质,遇到困难也更容易放弃,这些都不利于孩子未来的发展。

什么样的孩子才是幸福快乐的?

物质——让孩子的选择少而精

玩具不多不少,5个最好

美国弗吉尼亚学者认为,应该给孩子提供5件左右的玩具。孩子在可选择的范围内,专注于自己喜欢的玩具,反复研究、琢磨、思考,创造出多种新的玩法,这时玩具的价值才能得到最大化的体现。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这几类玩具堪称经典,对孩子的成长最有意义:

● 拼装类玩具(积木、雪花片):样式简单、玩法多变,发挥孩子创造力;

● 运动型玩具(小球、推车):促进孩子动作发育;

● 涂鸦类玩具(画笔、彩纸):发挥孩子无限的想象力;

● 毛绒类玩具(布娃娃、玩具熊):被孩子赋予生命,是孩子最初的玩伴;

● 音乐玩具:(小鼓、玩具琴):促进孩子的听觉发展。

鞋子不要买多,最多3双

日本曾有心理学者建议:4岁以上的孩子,每个季节的衣服无需超过5套,甚至更少,这完全能满足孩子的需求。同时,给孩子提供的鞋子,不需超过3双(含家居拖鞋),帽子只需1顶。

过多的衣服、鞋子让孩子有 “选择困难”,分散精力;另一个原因是:一个整洁的房间,能让孩子更专注地投入到玩耍和探索中来,而生活在一个杂乱的空间里,更容易让人感到烦闷压抑,缺少耐性。除了玩具、衣服,我们在给孩子提供其它物质时,也要遵循少而精的原则。让每一样物品都能物尽其用,发挥它最大的用处,这样才能给孩子带来更多的快乐和满足感。

精神——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蒙特梭利认为,孩子是一个“精神胚胎”,自出生起不断地通过对世界的体验、感知,与周围环境的互动而获得成长,就像一个海绵,源源不断地吸收环境给予的一切。父母作为连接孩子与世界的第一人,陪伴的方式和质量决定着孩子如何与世界共处以及如何自处。

孩子渴盼与父母相处的时光,这时光在孩子成长中的意义,是远胜于任何物质所能给予的。

孩子需要父母充满愉悦的陪伴,在家里温馨的一角,享受着妈妈做的饭菜;爸爸榨的果汁;一起做做家务;共读一本书;玩玩亲子游戏……这些时刻将永远印在孩子心里,成为滋养他们一生的源泉。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