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小学计算教学的再认识、再思考]【引子说明】数的运算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一直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 , 运...+阅读
在我刚工作时的前三年,总是觉得科学教育活动是五大领域课程中最好组织的,不管是评优课还是教研课总想选择该领域的课程进行教学。那时因为觉得科学教育活动只要三部曲就可以了即先让幼儿探索再请幼儿交流探索情况最后教师总结科学知识或者结论就可以了。但是随着组织了多次的科学教育活动以后就觉得,其实组织好一个科学教育活动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下面谈谈我在组织科学教育活动中的一些困惑及问题。
一、材料的选择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材料的选择和提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适合的材料能够利于幼儿对科学现象、科学实验的思考。有时我常常因为不能选择适合该活动的材料而使活动功亏一篑。就拿刚刚组织的一个中班科学活动《谁家住得近谁家住得远》来说
,原有教材上是请幼儿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测量,感知距离的远近。经过我们年级组的审议以后觉得中班下学期单单用教材上建议的用数地砖的方法让幼儿感知远近似乎太简单了,于是我们将活动的材料进行了更改:第
一、二组,提供操作材料让幼儿用数地砖的方式感知物体的距离的远近;第
三、四组,提供一定长的毛线,让幼儿比较桌子两边的长短。第
五、六组 地上贴好两根线请幼儿测一测,哪根长,哪根短。测完以后都用记录表记录你的测量结果。记录表上分别记录用什么方法测量的、记录你用这样测量工具测量到了多少数量、给哪个物体长、距离远就给哪样物体、家打钩。活动中第一二组的幼儿能较好的完成,但是其余四组幼儿出现了一些小状况。第三四幼儿因为桌子的两条边长短较明显,所以很多幼儿都没用毛线测量就已经得出了结论,这样就失去了测量的意义。第五六组幼儿,我的目的是请幼儿用脚测量的,但是因为看到三四组幼儿有毛线后,大多数幼儿向他们借,所以也都用毛线测量。在交流活动中
,虽然幼儿能正确比较出两种物体的长短和远近,但却失去了该活动本身的价值。所以我觉得并未达到活动的目的。
二、环节的递进
不管是科学活动还是其他的什么活动,在环节上我们都力求层层递进,这样幼儿也能由浅入深地慢慢掌握知识、方法。我在看了别人组织和自己组织中大班的科学活动觉得一般都有两次操作,即第一次操作让幼儿对组织的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第二次活动再有深层次的探索。但是我在组织的时候,常常因为设计不出这样带有层次性的两次操作而苦恼。
三、教师的机智
在科学活动中我还有一个困惑就是教师如何能较好地接住孩子们抛来的 球 。因为科学活动一般都有幼儿的探索环节,探索环节结束以后就需要请幼儿交流刚刚自己的探索情况。但是每个班幼儿的知识水平、经验状况、思维结构等都不同
,我往往不能完全地预测幼儿的活动情况,要根据幼儿的探索情况较好地接住幼儿的话茬,达到活动的效果,这对我来说是一个较大的问题。
要组织好一个科学活动活动我想不光需要教师课前的思考即材料的提供、环节的预设,还需要在活动中抓住幼儿的每个点即探索的情况、回答的问题、动作眼神的暗示等,进行较好的引导。在以后的日常活动中我还将继续仔细倾听幼儿所讲、活动中注意观察幼儿所思、活动后及时了解幼儿所想,努力设计出幼儿喜欢的、适合他们的、使幼儿有所收获的科学活动。
以下为关联文档:
整本书阅读策略的再思考今天到单楼初中,参加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的教学现场会,聆听了三位老师精彩的课堂展示,听取孙涛主任关于整本书教学设计的理论实施讲解。三节示范课,都很精彩,从体裁导入,燃起学生对...
初学一般疑问句的思考这一单元中的一个重点句型便是一般疑问句的学习。主要涉及到了两个句子,Is this ?和Is that ?因为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一般疑问句,所以在讲解时比自己预设的要困难。 首先,我预...
让学生写字更扎实,阅读更有效—改进语文教学的思考学习了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对照我自己的教学现状。我感到有很大差距。我决心以后着重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等方面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效率与学生的语文素养。 首先,我要扎实...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思考满凤,听了卓立子老师给大家做的报告 《整本书阅读的 整 本 策略》,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卓老师说: 整本书阅读 整 的策略要制定整本书阅读 整 的教学目标 ,深以为然。这是整本...
精彩纷呈的报告——记参加全国“做中学”科学教育研讨报告听多了,来不及一一消化,记录留下印象最深的。 上海市副市长提出了一个这样的观点:学生入学的能否不受年龄限制,由孩子的成熟度决定。我想,这应该是科学的。在学校中,同样年级...
一年级《认识左右》一堂课的思考由一年级的《认识左右》想起了许多,在授课之前老师需要做什么?备课时老师必备什么?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在教师的脑海里应有清晰的概念,还应有明确的本课教学方向。由...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设计与思考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 9、40页的例4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七的5~8题。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量之...
关于“计数单位”的教学思考摘要: 计数单位 的认识在数与代数领域的地位基本属于起始课。看似简单却不好教;且由于相关知识时间跨度大,容易造成学生认识上的片面、孤立,不利于整体、科学的建构。对计数单位...
关于《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研究课的思考星期三上午第二节课,由曾有荣老师上镇级研究课:二年级数学《用 7、8的乘法口诀求商》。在评课时,有位老师说:在授新课时总有感觉不对劲的地方,但不知道从何说起?有些困惑。我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