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宝宝教育学龄段教育

让孩子走近小学

03月18日 编辑 39baobao.com

[低年级孩子家庭作业家长应如何对待]对于家长如何检查孩子的作业,家长们存在二种误区,一是不管,任孩子自己做,认为将错误展现出来,方便老师掌握孩子学习的第一手材料,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还有一种很多,就是天天帮...+阅读

经过二年半的幼儿园集体生活,大班孩子们迎来了在幼儿园的最后一个学期,九月开学后即将升入小学。如何让他们的学习习惯、常规习惯与小学更好地衔接,帮助幼儿较快地适应下学期的小学生活。我想在以下几个方面是不容忽视的。

一、激发孩子入小学的愿望

在以往的大班下学期中,我们总会带领幼儿到隔壁的小学参观、听课,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入小学的愿望。但是,由于现在幼儿园已搬迁、考虑到幼儿安全问题等客观原因,这学期的参观活动不能如愿了,但是我们也要抓住一切的机会激发孩子们对上小学的向往。如:上学期开始,我园就在每周一定期开展升旗仪式,这对大班孩子来说,无疑从一个方面激发了他们争做小学生的愿望,看着五星红旗慢慢升起,他们会从内心燃起一种庄严、神圣的感觉,感觉自己一下子长大了。作为班级的老师,我们要及时抓住每周一升旗后谈话的教育契机,从发展的角度来引导幼儿不断向小学生靠拢。另外在环境创设上,我们也可以结合主题的开展布置一些与小学有关的资料、图片等,激发幼儿上小学的愿望。

二、良好习惯的培养

为了更好地做好入学准备,要重点在孩子的习惯和能力方面进行培养,双管齐下的督促能更好地帮助幼儿顺利进入小学。

1.学会整理

到了小学, 需要每天整理自己的小书包,因此本学期要加强对孩子整理习惯的培养。班级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小框子,每天来园或离园时,就要提醒孩子整理自己的小塑料筐,将自己的物品整理好、保管好。

2.学会生活

在生活方面,要培养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每组幼儿轮换当小组长,为组内同伴服务;管理好班级的自然角;运动后根据自己的冷热情况主动穿脱衣服;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学习折叠被子、整理床铺等。

3.学会自主

在幼儿园,大多活动都是由教师安排的,为了与小学相衔接,要鼓励孩子学会自主安排活动内容和活动时间。如自主喝水、自由游戏等。除了规定的集体活动外,把大多数活动都交给孩子自由支配,让孩子自己做主,给予孩子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由自己计划和安排,逐渐向小学生靠拢。

4.善于倾听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条件,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尤为重要。如上课时提醒幼儿要有正确的坐姿,要求幼儿要认真倾听,不仅要倾听老师的教学,还要倾听同伴的发言,从小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以下为关联文档:

看?不看?——如何指导孩子看电视电视是每家每户的必备品,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它,它丰富着我们的精神世界。但有的时候我们家长出于各种原由,不知不觉中让电视成了孩子的伙伴、朋友。近日我从网上看到一篇关于《如...

抓住孩子的成长关键期,很重要因为社会上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太多,刚拿到该书,我不以为然,但当我看完目录并直接翻看《方法篇》中的部分内容后,我立刻精神一振:很实用!我立刻从头至尾几乎一口气看完,然后又回...

让环保走近孩子走近家庭年一度的世界环境日又到了。我们大班组的老师为了让幼儿积极地投入到6.5世界环境日中。先后设计一些活动进行宣传教育,增强他们的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我们教师利用一些污...

孩子在阅读中享受成长有人说:好书是打开智慧的钥匙,好书是解读人生的工具,好书是决定胜负的武器。在崇尚知识的今天,阅读能力的高低,阅读面的宽广与狭窄,阅读量的多寡等,已成为一个人成才与否的重要因素...

读《给孩子最好的家庭家庭教育》有感读完了王修文博士的《给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这本书,我反复思考着,就像俞敏洪董事长总结的,阅读王博士的这本书,就像听一位知心朋友娓娓讲述心里话,语言平实但都发自内心,让人受益...

明朗低段孩子的心理环境刚进小学的孩子内心也充满着矛盾,虽然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好奇、思维活泼、兴趣广泛、求知欲强、容易接受新事物,但由于年龄小,知识不足、自制力差、意志力差、认识和行为很难统...

孩子的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刘老师的推荐下,我细心地阅读了《给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这本书。事后,对孩子的教育认知有了一个全面的提升。以前,可以说只是要于表面,现在可以由表及里了。 对孩子的教育,我...

孩子抢到最好的教育资源——2019年春晚的《抢座位》徐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课题管理中心,李卫红 ,家长总以为创造好的物质条件就是给孩子最好的,并没有正真理解孩子,家长的陪伴和家长的自身素质以及对教育的态度,替孩子抢到的这...

给每个孩子提供适切的教育这次由苏州市教育主管部门发起的 家访月 活动,确实给老师们留下了不一样的感受。我们沪太外国语小学接管了新区四小,一年级78名新生,在9月中要全面家访一次。学校全体行政人员...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