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宝宝教育学龄段教育

教育孩子要与时俱进

09月18日 编辑 39baobao.com

[低年级孩子家庭作业家长应如何对待]对于家长如何检查孩子的作业,家长们存在二种误区,一是不管,任孩子自己做,认为将错误展现出来,方便老师掌握孩子学习的第一手材料,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还有一种很多,就是天天帮...+阅读

帮助小孩做事,大人以自己代替了小孩。另外,大人也会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的意志加诸小孩身上,以此代替小孩的意志。到了这个地步,小孩的行动已不具自主性,而是大人观念的替代行为了。

处于童年时期的儿童,当他开始变得有意识,而且他的感觉开始进入创造性的状态时,特别容易受到相当于催眠术中的暗示”影响。在这个阶段,成人能够潜入小孩的心中,驱使小孩的意志及行动。

在学校里,我们发现,如果太过热心教儿童做某件事情,并使用太过夸张的动作,儿童的思考能力及自我判断即受到压抑。我们可以这样说,本来应该是由儿童的自我指挥他自己的一举一动,如今儿童的行动与自我却分离了,因为有一个不属于儿童,但力量更加强大的自我取代了儿童原来的自我并指挥儿童行动。这个外来的力量非常大,足以掠夺儿童本身柔弱的行动力量。一般而言,成人并非有意这样做。然而透过催眠性的暗示,成人确实能够支配小孩。成人或许不希望如此,也可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甚至未察觉到这种影响力。

有一次,一个大约两岁半的小男孩,把一双脏鞋子放在洁白的床罩上。家长未加思索,立刻走过去拿起这双脏鞋子,把它们放在房间的一个角落,并说“它们很脏。”然后家长用手掸了掸床罩,好像在清理床罩一样。事实上,刚才床罩上根本未曾放置过任何东西。

另一个例子是这样的。一天,一个年轻的妈妈收到一个包裹。她兴高采烈地拆开包裹,发现里面有一条丝质手帕及一支喇叭。她把手帕送给女儿,而拿起喇叭放在嘴边吹了起来。小女孩高兴地叫道:“音乐!”之后有一段时间,每当这个小女孩摸到一块布时,她都会展开笑颜高喊:“音乐!”

当小孩正在做一件事的时候,遭到大人禁止,而大人并不十分在意小孩的反应,对小孩以后的行动将产生长远的影响。那些受过高等教育、懂得自我控制的成人,特别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保姆,最容易做出压抑小孩的行为。这里有一个很有趣的例子。一个大约三岁大的小女孩,和祖母在乡间的花园玩耍。整个花园只有她们两个人。小女孩显然想打开水龙头,看水喷出来的样子;可是当她正准备打开水龙头的那一刻,突然把手缩回来。她的祖母鼓励她打开水龙头,可是这位可怜的小女孩答道:“不,我的保姆不喜欢我这样做。”祖母试图说服她:“我准许你去打开水龙头。”于是小女孩开始笑得开心,并想象水喷洒出来的情景。可是当她伸手准备开水龙头时,又把手缩了回去。很显然地,不在现场的保姆禁令,比身边的祖母的诚挚邀请要来得有力量。

这里还有一个类似的例子,主角是一名三岁的小男孩。当他坐下来的时候,看到远处有一个东西很有趣。他刚起立准备朝那个方向走去的时候,又坐回原位,好像无法克服犹豫不决的意志。谁是那个限制他行动的“主人”呢?没有人知道,因为连这个小男孩自己都记不得了!

小孩对暗示的敏锐情感,可以视之为一种内在感受力的夸张表现。这种可以称之为“对环境的爱”的内在感受力,乃是儿童心理成长的一种助力。小孩天生就是一个热心的观察员,且特别对成人的一举一动感兴趣,并希望模仿成人的行为。就这一点而言,成人应该肩负一种任务。他可以成为小孩行动的诱因;或成为一本摊开来的书,。供孩子学习如何做他自己的工作。如果成人肯肩负提供适当指导的任务,就应该在专心注意他的小孩面前,安静、缓慢地行动,好让小孩看清楚每一个细节。

如果成人不这样做,却顺着自己的本性做出快节奏的动作,则不仅未达到鼓励及教导小孩的目的,反而不自觉地透过暗示的力量,以成人快节奏的行动方式压迫小孩的心灵,而让自己取代了小孩。、

甚至能以感官感觉到的物体,如果它们有吸引力的话,也会对儿童产生强大的暗示性影响力,像磁铁一样地吸引儿童表现出许多不同的活动。有位教授曾经拍摄一部非常有趣的心理实验记录片,有助于说明这个观点。实验的目的是要辨别在蒙特梭利学校受教育的智障儿童与正常儿童,对相同物体的不同反应。两组儿童的年龄及前景都差不多。实验人员在一间房子里的桌子上摆了许多不同的物体,其中包括一些我们为儿童设计的教具。

记录片一开始,是一组儿童走进房间,面对这么多不同的东西,这组儿童很感兴趣,且受到吸引。从他们活泼的动作及满脸的笑容,可以看出,他们置身在这么多不同的东西中显得非常快乐。每一个小朋友都拿起一样东西玩。他们不断地重复这样的过程:一个东西玩够了,又去玩另一样东西。

记录片的第二部分,是另一组儿童走进屋子,他们慢慢地走进来,停下脚步,并四处张望。几乎没有人去拿桌上的东西,而是光站在那里不动似地聚在一起。记录片就这样结束了。

谁是智障儿童,谁是正常儿童呢?事实上,那些精力充沛,把每样东西都玩过的那一组,是由智障儿童组成的。可是观看记录片的人从中获得的印象,却是这组智障儿童似乎比较聪明。因为一般人都认为有朝气、经常流露快乐表情的小孩应该比较聪明。

在这部记录片里,我们看到正常儿童静静地站在一旁,用心注视单一物体很长的时间。他们用沉着、谨慎的动作,伴随着用心的思考,证明他们是正常的儿童,确实令人印象深刻。

这个实验结果违反了一般人的传统观念。因为在正常的环境里,聪明的儿童比较好动活泼,像记录片里的智障儿童一样。可是在我们学校里,正常儿童的表现却有点违反传统。他们的动作较慢、常在沉思,但他们的动作系受到自我的控制并接受推理的指引。他们亦受到所见事物的刺激,但他们有能力控制所得到的印象,因此能充分运用。而自制及“不会不停地活动”才有价值。儿童应该懂得支配自己的动作器官,而不应该毫无目的地乱动一通。这是非常重要的。

正常儿童不仅会受到感官的刺激,也运用思考能力而行动。逐渐地,儿童将学会专心注意某个物体。这种心智与活动均集中于单一物体的现象,其实就是儿童内心深处的外在表现。

照自己的想法移动身体,是很正常的行为。受到内在纪律的指挥,人类才能做出有秩序的外在行为。缺乏这种内在纪律,人类将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这种人将受到他人意志的支配,或成为外在影响力的牺牲者,就像在大海中漂流的船只一样。

本来人类自发性的意志力会在艰苦的环境中培养起来,但是,往往会受到外在影响力的阻挠。如果真的发生这种事,表示某人的人格已经分裂了。如果这种事发生在某个儿童身上,他将失去朝自然发展的机会。他将像一个乘坐热气球的成人,降落在一片沙漠中,结果气球被狂风吹跑了,只剩下他一人在沙漠中。他找不到气球,也找不到任何可以带他离开这片沙漠的工具。如果一个人从小就必须和大人刻意施予的影响不停地斗争,长大后就有可能变成一个这样的人:尽管身体已经长成,他的心智仍然是黑暗的,未得到适当的发展;而且他的行为表现毫无个人主张。就像小时候的经历一样,到了成年,他仍然是外在影响力的牺牲品。

以下为关联文档:

看?不看?——如何指导孩子看电视电视是每家每户的必备品,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它,它丰富着我们的精神世界。但有的时候我们家长出于各种原由,不知不觉中让电视成了孩子的伙伴、朋友。近日我从网上看到一篇关于《如...

抓住孩子的成长关键期,很重要因为社会上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太多,刚拿到该书,我不以为然,但当我看完目录并直接翻看《方法篇》中的部分内容后,我立刻精神一振:很实用!我立刻从头至尾几乎一口气看完,然后又回...

让环保走近孩子,走近家庭年一度的世界环境日又到了。我们大班组的老师为了让幼儿积极地投入到6.5世界环境日中。先后设计一些活动进行宣传教育,增强他们的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我们教师利用一些污...

孩子在阅读中享受成长有人说:好书是打开智慧的钥匙,好书是解读人生的工具,好书是决定胜负的武器。在崇尚知识的今天,阅读能力的高低,阅读面的宽广与狭窄,阅读量的多寡等,已成为一个人成才与否的重要因素...

读《给孩子最好的家庭家庭教育》有感读完了王修文博士的《给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这本书,我反复思考着,就像俞敏洪董事长总结的,阅读王博士的这本书,就像听一位知心朋友娓娓讲述心里话,语言平实但都发自内心,让人受益...

明朗低段孩子的心理环境刚进小学的孩子内心也充满着矛盾,虽然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好奇、思维活泼、兴趣广泛、求知欲强、容易接受新事物,但由于年龄小,知识不足、自制力差、意志力差、认识和行为很难统...

孩子的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刘老师的推荐下,我细心地阅读了《给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这本书。事后,对孩子的教育认知有了一个全面的提升。以前,可以说只是要于表面,现在可以由表及里了。 对孩子的教育,我...

孩子抢到最好的教育资源——2019年春晚的《抢座位》徐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课题管理中心,李卫红 ,家长总以为创造好的物质条件就是给孩子最好的,并没有正真理解孩子,家长的陪伴和家长的自身素质以及对教育的态度,替孩子抢到的这...

给每个孩子提供适切的教育这次由苏州市教育主管部门发起的 家访月 活动,确实给老师们留下了不一样的感受。我们沪太外国语小学接管了新区四小,一年级78名新生,在9月中要全面家访一次。学校全体行政人员...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