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妈妈问我:“中国画颜料只有那么几种,最多24色,我们工作室用的还是12色的,对于孩子是不是太单调了?”。
我回答:“孩子们天真的心灵和视觉成长的需要使他们更适应简单纯净、而又具有内在变化的色彩。中国画颜料的天然特性与透明正符合着他们的视觉及心理需求,那些平和而清澈的色彩更能让黑眼睛们感受自然的舒适宁静与微妙变幻”。更何况还有我们中华民族沉淀了千年的艺术基因以及深藏在中国儿童心中“集体无意识”里对母体文化的那份天然情怀呢?否则,他们怎么会对我们源自传统文化的绘画材料有如此的亲近和不断迸发的灵性呢?是什么使孩子们在体验水墨时就像婴儿吸吮母乳一样自由酣畅,并且不需要技术的先导,只需一些启发,就能随心所欲地游戏着看来并不丰富的中国色彩呢?
在做了一定数量的中外对比后,更肯定黑眼睛们对色彩的感受应从我们最柔和的“中国色彩”开始,
孩子们喜欢水,不仅发现了中国画颜料与水交融后的奇幻,又兴奋地挥挥洒洒,甚至泼、点、甩,更加肆意奔放,用他们的话,就是:“我们的笔在下彩色的雨,流啊流啊,成了小河,又下啊下,把太阳都下出来了”。从孩子的画中,我们看到的是色彩的幻想与激情,还有那发自内心深处的愉悦和欢歌。
我们生来就属于一种文化——与血液同根同源的文化,我们生来就有自己的颜色,它已伴随着母亲降临到每一个孩子身上。让我们的中国孩子们首先亲近本不该疏离的来自母亲的色彩吧,这也是年幼的黑眼睛们还无法言说的精神需求之一。(节选自胡晓佩《中国艺术报》艺术教育专栏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