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孩子家庭作业家长应如何对待]对于家长如何检查孩子的作业,家长们存在二种误区,一是不管,任孩子自己做,认为将错误展现出来,方便老师掌握孩子学习的第一手材料,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还有一种很多,就是天天帮...+阅读
听到一个特别好玩的观点:说世间的人和物不过是被操控的提线木偶,你出生在哪里、在哪里生活、跟谁结婚、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是被别人安排好的。是不是听起来很惊悚?但是回想一下,曾经,当你走在一个又一个岔路口的时候,当你慌乱、迷茫、烦躁的时候,是不是恨不得所有的一切都有所指引,你只需要参照那条“正确的”道路顺势而为就好了。
我身边也的确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一个朋友,出身不错,从小到大都能享受比别人更多的优质资源,生活中所有的一切都有专人指引,上哪所大学、学什么专业、去什么样的公司上班、跟谁结婚生孩子......几乎人生每个重要的阶段该怎么做,都有人帮他评估和规划。
周而复始,他过着顺风顺水的生活,但那又怎么样呢?他从来没有享受过,作为一个成年人所拥有的独立的选择权利。
前些年网上流行这样一段话:女孩跟爸爸说一个朋友想去西藏支教,爸爸满口称赞,但当女孩声明其实是自己想去时,爸爸却百般阻挠。那么作为父母,到底应不应该放手让孩子去选择自己的生活呢?我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培养孩子,就是为了让他们长大了有更多的选择,可是等他们真的长大了,选择了自己向往的远方,当父母的又开始战战兢兢。
人因为有了选择的权利而乐趣无穷,不然像流程线上的猪肉一样。
知道自己“要什么”是一种能力。
很多人不愿意面对选择是因为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人的自我由三个部分组成,一个是基因决定的自我,一个是出身文化和社会环境决定的自我,一个是追求和价值观决定的自我。前两者我们无法选择,而第三个,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如何选择。不知道选什么专业,不知道找什么样的工作,不知道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归根结底,是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当你知道自己内心深处真正的需求时,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但是这个“追根究底”的过程往往十分令人苦恼,沿途会被“自私”“自大”“自卑”“功利”“虚荣”等等险恶的家伙所迷惑,需要我们不断用更多的知识储备、更多的阅历和更强的逻辑能力去分析本源,去明辨是非。自我解剖的过程无疑是痛苦的,但比起那短暂的痛苦,知道自己“要什么”才是更为重要的,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培养的能力。
人生就是不断做选择的积累,选择就是选择,无所谓对与错。
人生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是无数个偶然事件串联的结果,你在每一个偶然事件中做出的选择决定了下一个偶然事件如何发生,由此,便构成了每个人独一无二的人生体验。
可悲的是,我们的父辈,那些总是声称为了我们好的人,总喜欢帮我们安排好一切,他们固执的以为解决了眼前的困难,孩子便可以绕道超车,一路畅通无阻,殊不知,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止的障碍赛,没有人能掌控全局。
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里有一段话我觉得写得特别好:“马无法把一生的经验传授给另一匹马。马老了之后也许跟人一样。它一辈子没干成什么大事,只犯了许多错误,于是它把自己的错误看得珍贵无比,总希望别的马能从它身上吸取点教训。可是,那些年轻的,活蹦乱跳的儿马,从来不懂得恭恭敬敬向一匹老马请教。它们有的是精力和时间去走错路,老马不也是这样走到老的吗?”
不管去哪里,不管你如何周密计划、步步为营,你都不得不做一些错事。so,just do it.
选择始于生命之初。
当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我们没有选择的权利,因为在大人眼里,我们无知、无畏、没有思考能力,我们的选择在他们看来就像随机事件一样毫无价值。但是“取舍”是每个人一生都要面对的事,应该从生命最本真的时候开始培养。
1、给孩子创造选择的机会。
以小小的婴儿餐具为例,如果能在选择了基本款式和材料的基础上,试着问问孩子,要红色、绿色,还是黄色,是不是更好呢?如果在为孩子选购儿童牙刷的时候,能让ta在派大星和海绵宝宝之间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是不是更好呢?
2、有意识的培养孩子选择的能力。
逛超市的时候,让孩子在一个棒棒糖和一个洋娃娃之间做出选择,创造条件让ta学会思考自己的需求,更加明确自己的喜好。或者给孩子设置一个开放式命题,比如告诉ta今天只能花100块钱,这100块钱由ta自由支配,ta想买什么都可以,甚至可以把钱送给路边的乞讨者,或者买糖送给游乐园扮演爱丽丝公主的姐姐,看看孩子会怎么做。
3、让孩子意识到选择就意味着代价。
不妨设置这样一个小实验:给孩子两个东西 ,一个是妈妈喜欢的,一个是宝宝喜欢的,让孩子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或者把两个小朋友叫在一起,给他们一个小蛋糕,看看他们会不会跟彼此分享。
无论孩子作何选择,父母都不要强加干预和指责。首先尊重孩子的选择,了解孩子的想法,让孩子明白选择只有“取舍”,没有“对错”;其次,让孩子明白,做选择的时候不仅要考虑自己,还要考虑别人,分享能让自己所爱的人更加快乐。
一次家庭聚会上的亲身体验让我感触颇多,当时因为人数太多,男女分坐在两个包间内,亲戚家的小男孩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不能跟爸爸坐在一起?妈妈说,因为爸爸是大男孩,你是小男孩,大男孩都坐在一桌,小男孩要跟妈妈坐。宝贝不开心了,说那我们都是男孩啊,为什么男孩不能坐一起。妈妈说,大男孩坐在一起要喝酒,等你长到18岁,你就可以像爸爸一样跟叔叔们坐在一起喝酒了,如果你现在非要跟爸爸坐一起,你就得像爸爸一样喝酒,你知道酒是什么味道吗?就像吃了辣椒一样。然后小男孩伸伸舌头一脸痛苦的表情,说不要不要。
越早培养孩子的选择能力,对孩子的成长越有帮助。从小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孩子,长大了,也一定不会活得太糊涂。
人生就是一个选择连着一个选择,奏成了一曲奇幻的乐曲。所以,尽情享受吧!
以下为关联文档:
看?不看?——如何指导孩子看电视电视是每家每户的必备品,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它,它丰富着我们的精神世界。但有的时候我们家长出于各种原由,不知不觉中让电视成了孩子的伙伴、朋友。近日我从网上看到一篇关于《如...
抓住孩子的成长关键期,很重要因为社会上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太多,刚拿到该书,我不以为然,但当我看完目录并直接翻看《方法篇》中的部分内容后,我立刻精神一振:很实用!我立刻从头至尾几乎一口气看完,然后又回...
让环保走近孩子,走近家庭年一度的世界环境日又到了。我们大班组的老师为了让幼儿积极地投入到6.5世界环境日中。先后设计一些活动进行宣传教育,增强他们的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我们教师利用一些污...
让孩子在阅读中享受成长有人说:好书是打开智慧的钥匙,好书是解读人生的工具,好书是决定胜负的武器。在崇尚知识的今天,阅读能力的高低,阅读面的宽广与狭窄,阅读量的多寡等,已成为一个人成才与否的重要因素...
读《给孩子最好的家庭家庭教育》有感读完了王修文博士的《给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这本书,我反复思考着,就像俞敏洪董事长总结的,阅读王博士的这本书,就像听一位知心朋友娓娓讲述心里话,语言平实但都发自内心,让人受益...
明朗低段孩子的心理环境刚进小学的孩子内心也充满着矛盾,虽然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好奇、思维活泼、兴趣广泛、求知欲强、容易接受新事物,但由于年龄小,知识不足、自制力差、意志力差、认识和行为很难统...
对孩子的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刘老师的推荐下,我细心地阅读了《给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这本书。事后,对孩子的教育认知有了一个全面的提升。以前,可以说只是要于表面,现在可以由表及里了。 对孩子的教育,我...
替孩子抢到最好的教育资源——2019年春晚的《抢座位》徐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课题管理中心,李卫红 ,家长总以为创造好的物质条件就是给孩子最好的,并没有正真理解孩子,家长的陪伴和家长的自身素质以及对教育的态度,替孩子抢到的这...
给每个孩子提供适切的教育这次由苏州市教育主管部门发起的 家访月 活动,确实给老师们留下了不一样的感受。我们沪太外国语小学接管了新区四小,一年级78名新生,在9月中要全面家访一次。学校全体行政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