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发展障碍]关于行为障碍的概述 (一)幼儿行为问题的发病机制 引起幼儿行为问题的因素很多,对于一个幼儿来说,其行为问题常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发育因素 发育迟缓或残缺幼儿常伴...+阅读
社会性发展] 童军拓展训练营活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2008-5-27
[社会性发展] 让幼儿学会宽容 2008-1-3
[社会性发展] 让孩子从容面对未来的竞争——孩子的自信、独立与合作性 2008-1-2
[社会性发展] 幼儿挫折教育浅析(附活动事例) 2007-12-14
[社会性发展] 庞丽娟: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2007-12-14
[社会性发展] 儿童亲社会行为及其培养 2007-12-5
[社会性发展]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及矫正 2007-12-5
[社会性发展] 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途径 2007-12-4
[社会性发展] 对幼儿品德教育中分享与谦让问题的反思 2007-11-30
[社会性发展] 重视培养儿童的移情能力 2007-11-29
[社会性发展] 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 2007-11-28
[社会性发展] 幼儿园德育的误区与对策 2007-11-18
[社会性发展] 5~7岁幼儿告状行为动机分析 2007-10-23
[社会性发展] 5岁~7岁幼儿谦让行为的功利性倾向及其对幼儿园谦让教育的启示 2007-10-22
[社会性发展] 5岁~7岁幼儿谦让行为的功能及其发生机制分析 2007-10-22
[社会性发展] 5岁~7岁幼儿谦让行为的界定及其总体特征分析 2007-10-22
[社会性发展] 小班幼儿创新思维训练的设问方法若干 2007-10-20
[社会性发展]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及个性品质 2007-10-19
[社会性发展] 浅谈在民间游戏中发展幼儿的社会性 2007-9-10
[社会性发展] 关注刚入园的孩子 2007-8-27
[社会性发展] 浅谈如何帮助孩子增强自信 2007-8-27
[社会性发展] 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问题 2007-8-22
[社会性发展] 我的孩子不合群 2007-8-14
[社会性发展] 尝试精神与情感培养 2007-7-4
[社会性发展] 放手——培养孩子独立性的策略 2007-6-18
[社会性发展] 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2007-6-13
[社会性发展] 正确认识和对待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2007-6-6
[社会性发展] 让幼儿在感受、体验中发展社会性 2007-5-18
[社会性发展] 谦让教育:遵从孩子社会性发展的自然节奏 2007-5-13
[社会性发展] 浅议幼儿的品德教育 2007-5-11
[社会性发展] 幼儿情商培养初探 2007-5-11
[社会性发展] 浅谈幼儿的道德判断力 2007-4-20
[社会性发展] 让孩子学习把握自已 2007-4-20
[社会性发展] 试论规则的类型与儿童的规则教育 2007-4-12
[社会性发展] “滚珠”游戏中看幼儿自我决策能力的发展 2007-4-11
[社会性发展] 幼儿园班级活动规则下儿童精神的缺失 2007-4-10
[社会性发展] 争做合格小公民——幼儿园道德教育活动初探 2007-4-4
[社会性发展] 如何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 2007-3-17
[社会性发展] 如何对待孩子间的争吵 2007-3-16
[社会性发展] 幼儿的集体意识重在培养 2007-3-16
[社会性发展] 注重德育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 2007-3-13
[社会性发展] 幼儿使用支配策略浅析 2007-3-13
[社会性发展] 幼儿同伴关系问题分析及交往能力培养对策 2007-3-13
[社会性发展] 学前儿童亲社会性的调查研究 2007-3-13
[社会性发展] 讨论式学习中大班幼儿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2007-3-6
[社会性发展] 怎样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2007-3-4
[社会性发展] 倾听——儿童读写的开端 2007-3-1
[社会性发展] 4~6岁儿童人际问题解决策略的发展及其教育启示 2007-3-1
[社会性发展] 幼儿幽默感初探 2007-3-1
[社会性发展] 保障我们生活幸福的人——在行动中体验和懂得爱之二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简答题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目标主要包括哪些方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自我中心地认识性别角色;刻板地认识性别角色.影响学前儿童性别角色行为的因素,一是生物因素,二是社会因素.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亲社会行为是指一个人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或群体的行为及倾向.影响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因素有:社会生活环境、儿童日常的生活环境及移情.攻击性行为的发展:攻击性行为是一种以伤害他人或他物为目的的行为.幼儿攻击性行为频繁,主要依靠身体上的攻击,并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受父母的惩罚、榜样、强化及挫折的影响.独生子女社会性的发展: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社会性无明显差异.独生子女社会性发展中可能存在两极分化现象.其产生的原因不外乎三方面:确实缺失、独特、家长—子女关系.为促进独生子女良好社会性的发展,应注意家庭教育和幼儿园集体教育.
二: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和培养方法要求:800字以上
我国学者1994年的一项研究表明,我国儿童的社会性是由七个因素组成的,即社会技能、自我概念、意志品质、道德品质、社会认知、社会适应、社会情绪。 北京师范大学陈会昌认为,儿童的社会性包括儿童的自我意识、气质、同伴关系、社会认识、社会性情绪、社会行为、社会技能、道德行为与道德体验、自我控制能力、攻击性、独立性、亲子关系、家庭教育方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等等。社会性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为适应社会生活所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也就是人们为了适应社会生活所形成的符合社会传统习俗的行为方式。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是在孩子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实现的。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内容有:亲子关系、伙伴关系、性别角色、亲社会行为、攻击性行为。
一、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内容和发展特点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内容: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学前儿童情感社会化的发展特点;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的发展;学前儿童道德的发展 1. 情境性。社会性和道德行为的动机往往受当前刺激(即情境)的制约,特定的情境产生与此相对应的社会行为。学前期社会性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开始接受系统而具体的社会性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2. 模仿性。模仿是对他人所显示的行为及其特点进行有选择的重复(再现)。模仿性是幼儿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幼儿经常学父母、老师或同伴的样子,说和别人相似的话,或者再现别人做过的行为、动作。 3. 道德发展的从他性。从他性在幼儿道德发展中占主导地位。儿童认为道德原则与道德规范是绝对的,来自于外在的权威,不能不服从,判断是非的标准也来自成人。同时,儿童只注意行为的外部结果,而不考虑行为的内在动机。 4. 道德情感由不稳定向持久、稳定发展。幼儿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他们在与成人、同伴交往使他们道德感指向的事物或对象不断增多,范围不断扩大,由近及远,由较直接到较间接,由具体、个别的行为到一些比较概括、比较抽象的行为规则和道德准则,道德情感也不断丰富起来。由于幼儿道德感指向的事物的变化,特别是事物性质的变化,使幼儿情感逐渐由比较肤浅、表面、不稳定发展到持久和稳定。
二、针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教育策略
1、树立现代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教师要热爱、尊重并了解幼儿。它应不掺杂个人好恶,不对幼儿姑息迁就,不厚此薄彼。善于设身处地地体验幼儿的所作所为,耐心细致地观察、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以真诚、热爱和关怀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幼儿,做到一视同仁。
2、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轻松、愉快、情绪饱满地参与活动,这有利于他们与人交往获得宽容、愉快的情绪体验,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关心、友好的态度和行为,获得表现自己的长处和获得成功感的机会。
3、建立良好的幼儿群体。是幼儿园心理环境的重要内容,它能促进幼儿个体心理的发展。幼儿作为特定的社会成员,从群体意义上讲,首先要归属于幼儿园里的班级集体,为此,教师要研究幼儿的群体问题,努力使群体对其中的每个成员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
4、真实的、与社会要求接轨的活动设计能有效促进幼儿社会化。让幼儿与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接触,为幼儿最初的社会性发展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实践机会,为他们将来更快、更好地融人现实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教师们自觉的、率先垂范的自我意识及行为有利于幼儿内化社会性要求。教师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指导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决定着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性质 与水平,在幼稚园社会性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是具有重要影响的他人。在许多规则面前,我们许多教师充当的是一个说教者角色,而不是一个实践者角色。
6、培养幼儿的生存能力是社会性教育的必修课。对儿童进行社会性教育应该遵循“由里向外”的原则,要从儿童的“自然性”出发,
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性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既考虑到生物学的影响,也考虑到文化和社会因素。他认为在人格发展中,逐渐形成的自我过程,在个人及其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起着主导的和整合的作用。每个人在生长过程中,都普遍体验着生物的、生理的、社会的事件的发展顺序,按一定的成熟程度分阶段地向前发展。在《儿童期与社会》这本书里,他提出了“人的八个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建立了自己的发展理论。 第一阶段为婴儿期,是从出生到2岁。 婴儿在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婴儿从生理需要的满足中,体验着身体的康宁,感到了安全,于是对其周围环境产生了一种基本信任感;反之,婴儿便对周围环境产生了 不信任感,即怀疑感。
第二阶段为儿童早期,约从2岁到4岁。 这个阶段儿童主要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艾里克森认为这时幼儿除了养成适宜的大小便习惯外,他主要已不满足于停留在狭窄的空间之内,而渴望着探索新的世界。这一阶段发展任务的解决,对于个人今后对社会组织和社会理想的态度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对未来的秩序和法制生活作好了准备。 第三阶段为学前期或游戏期,从4岁到7岁左右。 本阶段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弗洛伊德认为这个阶段是产生俄底普斯情结的时期,对此,艾里克森的看法不同于弗洛伊德。他认为,男女儿童虽对自己的异性父母产生了罗曼谛克的爱慕之情,但能从现实关系中逐渐认识到这种情绪的不现实性,遂产生对同性的自居作用,逐渐从异性同伴中找到了代替自己异性父母的对象,使俄底普斯情结在发展中获得最终的解决。
本阶段也称为游戏期,游戏执行着自我的功能,在解决各种矛盾中体现出自我治疗和自我教育的作用。艾里克森认为,个人未来在社会中所能取得的工作上、经济上的成就,都与儿童在本阶段主动性发展的程度有关。 第四阶段为学龄期,从7岁到12岁。 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学龄期儿童的社会活动范围扩大了,儿童依赖重心已由家庭转移到学校、教室、少年组织等社会机构方面。艾里克森认为,许多人将来对学习和工作的态度和习惯都可溯源于本阶段的勤奋感。 第五阶段为青年期,从12岁到18岁。 这一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着忠实的实现。这一阶段艾里克森提出了“合法延缓期”的概念,他认为这时的青年承继儿童期之后,自觉没有能力持久地承担义务,感到要作出的决断未免太多太快。
因此,在作出最后决断以前要进入一种“暂停”的时期,用以千方百计地延缓承担的义务,以避免同一性提前完结的内心需要。虽然对同一性寻求的拖延可能是痛苦的,但它最后是能导致个人整合的一种更高级形式和真正的社会创新。 如果说以上五个时期是针对弗洛伊德的五个阶段提出的,那么以下的三个阶段就是艾里克森的独创。由于这三个阶段,使他的发展理论更加完善。 第六阶段是成年早期,从18岁到25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 艾里克森认为这时青年男女已具备能力并自愿准备着去分担相互信任、工作调节、生儿育女和文化娱乐等生活,以期最充分而满意地进入社会。这时,需要在自我同一性的巩固基础上获得共享的同一性,才能导致美满的婚姻而得到亲密感,但由于寻找配偶包含着偶然因素,所以也孕育着害怕独身生活的孤独之感。
艾里克森认为,发展亲密感对是否能满意地进入社会有重要作用。 第七阶段是成年中期,约至50岁,主要为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 这时男女建立家庭,他们的兴趣扩展到下一代。这里的繁殖不仅指个人的生殖力,主要是指关心建立和指导下一代成长的需要,因此,有人即使没有自己的孩子,也能达到一种繁殖感。缺乏这种体验的人会倒退到一种假亲密的需要,沉浸于自己的天地之中,只一心专注自己而产生停滞之感。 第八阶段为老年期(成年晚期),直至死亡,主要为获得完善感和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 这时人生进入了最后阶段,如果对自己的一生周期获得了最充分的前景,则产生一种完善感,这种完善感包括一种长期锻炼出来的智慧感和人生哲学,伸延到自己的生命周期以外,与新的一代的生命周期融合而为一体的感觉。
一个人达不到这一感觉,就不免恐惧死亡,觉得人生短促,对人生感到厌倦和失望。 艾里克森的发展渐成说有着自己的特色而不同于别人,可以说他的发展过程不是一维性的纵向发展观——一个阶段不发展,另一个阶段就不能到来;而是多维性的,每一个阶段实际上不存在发展不发展的问题,而是发展的方向问题,即发展方向有好有坏,这种发展的好坏是在横向维度上两极之间进行的。
以下为关联文档: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是什么一、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 1、创新是第一动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
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是什么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机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国办发〔2015〕45号)精神,切实...
混龄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实践与研究是指什么“红灯停、绿灯行”,但是缺乏实际操作的经验积累。而在区域活动中,幼儿通过扮演交警、司机、行人等,了解到交通规则的基本内容,并认识到遵守规则的必要性,以及违背规则可能受到的...
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性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既考虑到生物学的影响,也考虑到文化和社会因素。他认为在人格发展中,逐渐形成的自我过程,在个人及其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起着主导的和整合的作用。每个...
怎么看到社会问题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社会问题是社会进步发展社会发展需要你我推动。 我们怎么样来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呢?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社会进程一直在无数先觉者的呼喊、先行者的开拓、社会关注者的广泛争论、社会...
三大心理学流派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贡献各是什么都有哪些不足什么是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列举西方许多学者的一件,例如心理学者齐格勒强调人的社会性主要包括人的社会知觉和社会行为方式。通过社会知觉,人们觉察他人的...
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是什么1,比较传统的理论: 生产产生的社会价值,分配制度通过各种市场、计划经济体制,把这些价值分给各个细分人群 生产的社会价值越多,可分配的就越多,社会就越富裕;分配越合理,生产积极性...
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创新。 科技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是发展科学技术。 很多人会以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统计学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管理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吗统计学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管理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吗,如何在7天之内学会统计学:国家社科基金统计学科评审组组长贺铿教授在《关于现代统计学研究》为题的发言中,详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