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促进孩子全面发展]随着二期课改的全面铺开、落实, 以幼儿发展为本 、 以儿童发展为中心 的理念更是深入人心。我们全面实施 探索型主题活动 ,更注重孩子主动参与探索的过程,顺应孩子发展需要,挖掘...+阅读
师生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它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形成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这一关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教师对学生发展的教育、关心、爱护、指导和帮助等方面的关系;另一方面是指学生对教师的教育、关心、爱护、指导和帮助等方面所表现的接受、反感、恐惧、紧张、抑郁、对抗等方面的关系。由此可见,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师生之间只有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才能达到和实现我们的教育目的。要处理好这种关系,作为老师首先要注重自身的师德修养。也就是说要爱护和尊重每一位学生,严格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帮助每一个困难的学生树立信心。避免使用过激的语言,多用一些鼓励性和表扬性的话语。不能以貌或以成绩取人,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要多看一眼,要不厌其烦,让他们感到你的真诚,使他们觉得你是真心的关心他们,从而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
让学生真正感觉到教师不仅是一座知识的宝库,更是高尚品格的代表,是值得信赖的朋友,也是终生敬重的楷模。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按照教师职业规范去行事,做到关心、爱护学生,尊重、理解学生,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决不能利用师生关系为个人谋私利。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部分教师在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使得师生关系较为紧张。有的学生因不喜欢某位教师而不喜欢他所教的课程,从而影响到学习成绩的提高。 其次,要处理好师生关系,教师还要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身教重于言教”,对学生身心最深刻的影响莫过于教师自身素质的完善和提高。强烈的刻苦钻研精神,勤奋拼搏的意志力,严格的自律、科学的态度是一名教师必不可少的修养。
无论你是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身为人师,自身的言行就与一个班集体的风气密切相关。要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必须深入学生,融入班级中去。因此,教师应积极参加班级的各项活动,增加与学生们相处的机会。同时通过这些活动也可以让学生了解教师的另一面,从而形成一种信任、平等、和谐、融洽的关系。 再次,要处理好师生关系,教师还必须转变传统观念,完善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传统的评价体系过分重视学生成绩,致使不少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对后进生的教育,使他们不能得到应有的教育,进而出现厌学、逃学现象,导致师生关系非常紧张。要改变这一局面,需要建立一种科学的评价标准,实施多渠道素质教育,真正实现“转化后进生”,最终做到“没有后进生”。
最后,要处理好师生关系,教师必须从“主体思维”向“关系思维”转变,即倡导以“对话”为内在精神,从非对话时代走向对话时代。如果说以前的知识教育、个性教育、融合教育都是主体思维产物的话,那么对话教育倡导的则是一种超越主体的关系型思维方式。在这种思维方式下,教师、学生、知识,不再是一个个独立、封闭的个体,他们在开放而又宽松的情境中进行着对话、沟通和交往,彼此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关系。“对话”精神的引入,使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接受教育。从学生那里了解他们的思想、心理发展、知识结构等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实际上也是一个接受教育的过程。作为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不受条条框框的束缚,充分表达各自的意见,使教师和学生在“平等”交换意见的过程中达成融洽、和谐,从而有利于师生良好关系的形成。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是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因为,师生关系的状况,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教育教学工作的效果。而在师生关系的建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教师素质如何将直接决定师生关系的好坏。因此,教师在搞好教学的同时必须注意处理好师生关系
教师怎样做可以促进师生互动
一、了解、熟悉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师生互动做好良好的铺垫。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造宽松的课堂氛围,营造师生互动的环境。“民主、宽松与和谐为真谛”的教学环境是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建构、自主发展的重要前提。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自由”。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的观众、听众的教学模式,这种课堂教学过多的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这就要增加教师的情感投入,建立融洽、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
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使教师、学生能够互动起来,他们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
如何正确处理师生关系
我自己所在班级就有这种现象,似乎学生有“欺软怕硬”的倾向。我仔细研究过,总结如下:1.对待学生,在学习上要严格要求,俗话说的“严师出高徒”还是有一番道理的。作为教师,应该将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要求学生作为一种责任。因为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学习效率高。只要学生真正学到了知识,考试的时候没有遗憾,考完试后没有悔恨,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他不单不会记恨于“严师”,而且会渐渐体会到“感恩”的涵义。回忆回忆自己的学生时代,难道不是如此吗。2.在课堂之下,多和学生交流、沟通。交谈的时候要请学生坐下,让他感觉你是将他平等看待的,归纳的说,就是要和学生平器平坐。注意:不要让话题总在学习上打转,不然会弄巧成拙,学生会对老师产生不信任感,师生间的距离也就会越来越远,教师在学生心中也就没有了“威信”,学生自然随时抵触了。
在我看来,这种交流、沟通如果称做“聊天”会更合适一些。你们之间可以聊家庭、生活、保健、流行时尚等等。还可以互讲故事、互述经历……至于“学习”,只在关键时刻,以物指人,讲几句经典、哲理的话就可以了。多关心成绩差一些的学生、心理上有障碍的学生、很努力而成绩却不理想的学生……做为一名年轻教师,只要能走进学生的“心”中,让学生看到、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他们自然就会尊重老师,不会“闹课堂”啦~[切记:千万不要对学生大发感慨地说自己有多么多么地爱他们,否则学生会认为这个老师很“虚伪”的,一定要让大家看到你的实际行动!]3.提高自身素质。作为教师,要教书育人,但不能失去求知的本能。时代在更新,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做为教师,都应该有所涉及。
不要让自己的学生觉得老师“什么都不懂”,在学术方面也应如此。你要随时充满危机感,不断充实自己,因为你随时都有有可能被学生问倒!4.学生犯错,绝对要受到惩罚,绝不能姑息,只是要注意惩罚的“程度”和“方式”上的技巧性。病人有病,医生得对症下药;(同样)学生的思维上出了问题,教师也得“对症下药”。比如:对于好(hào)玩的学生,可以针对他个人规定:“任务(如:作业、背书;下同)完不成,不许上体育课(或者课间去办公室补作业)”;对于“好吃懒做”的学生可以规定:“任务完不成,吃饭的时间去办公室补完”……其实,大多学生为了自己的“那些爱好”都会乖乖的完成任务,至于那少部分“个例”,可以采取“单独谈话(先加以“思想”教育,再宽限期限”)”的方式使其乐观、顺从、主动的完成任务。
5.教师自身看法要改观。如果是班主任,则凡事应多闻、多问。尤其是“纯任课老师(不是班主任)”型的年轻老师应注意:应让自己在某些事情的管理上像个班主任。比如:教室不干净,过道里垃圾碍眼,千万不要认为自己仅仅只是任课老师而“视而不见”,假想那教室是你自家,你会视而不见吗?;应让学生先立即清除垃圾,再对全班进行“思想”教育。你要留学生一个整洁的形象,还要留学生一个刻苦、勤奋、乐观、自信的榜样。这样的教师是受学生尊敬的,被同行效仿的典范!
如何让思品课贴近学生生活
新课程理念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学生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本人体会到要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就要把思想品德融人生活,紧密与生活联系起来,课堂教学中实施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方式生活化、拓展延伸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体验,在生活中自我教育,内化自己的道德情感,以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
一、情境创设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 教学内容要紧贴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课程内容要在知识、思想上、心理上与学生的经验储备、个性特点和思维水平相适应。因而,只有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状况的生活素材来创设教学情境,才有利于引导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才有利于学生道德内化,帮助学生化知为行。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状况来筛选生活事例,不注意贴近学生的发展水平来选择材料,而用成年人的生活来取代学生的生活,这样,无法让学生获得有效的生活体验,也难以使课程知识内化。例如在讲授七年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课时,我创设了这么一个情景: “细雨淅沥,秋风瑟瑟。车靠站,上来一位中年妇女,她走进一个座位,打量了一番,皱起眉头,面露不悦,嘴里喃喃自语。我一瞧,原来座位上不知哪位乘客不注意,滴了几滴水,弄湿了椅面。她重选了一个空着的双人座位。入座时,随手把她那滴着水的雨伞放在了旁边的座位上······”然后提出问题:
1、中年妇女为什么会“皱起眉头,面露不悦”?
2、你们认为她“喃喃自语”些什么?
3、请你评价一下中年妇女的言行? 我让学生各自发表一下意见,同学们踊跃发言,指出中年妇女行为的不当之处,然后我及时地将课本上本节的知识点拨出来。这时既让学生深人地理解了怎样才能做到换位思考,又让同学们认识到了:“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要留给别人,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这样也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觉悟,达到了言传身教和结果。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有亲切感,且接近了其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有利于学生从生活体验中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去感悟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
二、教学形式生活化 新课程观倡导“民主、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在民主、宽松、和谐的环境里,在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中,学生的情绪容易受到感染,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然,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内容又为目标服务的;内容的活动化,活动要内容化,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 形式必须符合教学内容,适合本校实际。要避免教师注重的只是课堂形式上的精彩;而忽视课堂教学本质。要避免教师注重的只是课堂形式上的精彩;而忽视课堂教学主体;形式上的热闹不等于课改理念,更不等于有效的教学行为,教学效果也并不完全取决于课堂形式。所以,一定要处理好外表的热闹和内在的关系。例如教七年级上册《直面挫折》一课,在“微笑面对挫折”中,我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材料时,让学生分组活动:①、名人组——哪些名人曾经有过哪些挫折?②、常人组——我们身边的人曾经有过哪些挫折?③、个人组——你曾经有过哪些挫折?让全班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组别,说出一件具体的事,并谈谈自己的看法。整节课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背景,创设一种民主的、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自由的在课堂上发言,把主角让给学生扮演,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行使。力争使课堂活动生活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到生活带来的乐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三、教材的设计上应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开放教学内容 新课标指出: 道德寓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 “ 纯道德的生活 ”。在现代教学理念中,教材只是教学的一个媒介、一种载体,师生周围有取之不尽的课程资源,关键在于发现和利用。思品教学也不例外,事实上,思品学科在这一点上比其它学科具有更大的优势,许多的身边事、身边人都可以作为现成的教材使用。 我在教学七年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课时,我设计了这么几个问题:
(1)宾馆、酒店的电梯里常会有一面大镜子,这镜子是干什么用的呢? (肢残人摇着轮椅进电梯时,不必费神转身,就可以从镜子里看见楼层显示灯。)
(2)一般三四岁的小孩子总是不喜欢呆在商场里.这常常让大人们感到不能理解。为什么 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和丰富的食品都不能吸引小孩子呢? (有一位儿童心理学家轻而易举地解答了这个问题。他的方法其实很简单:你蹲下来,处在和小孩子同样的高度环视四周的景象,结果看到的都是大人们的腿。)
(3)这两种现象蕴涵了什么道理? (换位思考,可以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共同撑起一片和谐的天空。) 通过课堂大讨论,把课堂知识教学与学生课外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一定的生活实践,亲自体验、感受、思考,将课文中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展开并不断充盈、完善,使他们生活得更有意义。
四、新课导入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是在社会实践中...
以下为关联文档:
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从古至今,“老师”一直是一种权威的化身,“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古时候常把老师的地位与双亲并立,学生是唯师命是从;但是随着旧的社会观念的过时和新教育的提倡下,老师权威的偶像渐...
师生关系的构建新学期,接手五(3)班的作文课,认识了36名新学生。初认识时,这些孩子显得特别活泼,特别爱说话。但也发现,坐在最后一排的两位学生很特别,一位高高大大,看上去实在不像五年级,倒像初中生...
论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浅谈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正文: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课程标准也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学生的...
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由师生的认识因素、情感因素和行为因素构成的一个动态系统,其中任何一种因素都会影响师生关系,最终不同程度地影响教学效果。有关实验证明,压抑的情绪会使大脑皮层相...
怎样做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一、 理解 教育的目的是要使人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有独立的人格、有神圣的尊严、有丰富的感情、更有不可遏止的创造力量。冰心老人曾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没有一...
什么是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有那些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它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关系。师生关系不仅是知识赖以传...
怎样来写一篇体现师生关系很好的作文我认为师生之间有一种永远也戳不破的隔膜,这种感觉很微妙,既想弄明白又想让这种朦胧一直保持下去,在这种情况下,明智的老师会让它永远朦胧,让这一种朦胧而又微妙的关系继续保持下...
从学生的角度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长大后,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小时候,我已诶你很生气,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长大后,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促进师生互动课堂是师生双方交往、对话、沟通和探究学问的互动的舞台,是学生探究知识、获得发展的场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