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点,来不急了,等一下,马上就来;时间到了,该上床睡觉了,嗯,好的,等会;把电视关了,该吃饭了,哎,一会就来.......等。这边叫快点,那边就是等等,这些都是发生在众多家庭的真实生活写照。当妈妈在催促孩子做某些事情时,等来的就是等一下,马上,但马上过后,还是没有反应。下直以来,抱怨孩子动作慢半拍的妈妈不再少数,而慢动作宝宝往往会在妈妈的催促声中依然故我。急脾气的妈妈和慢性子的宝宝,被微蓝栀子称为 快点儿 妈妈和 等会儿 宝宝,而这也正是她和女儿小米的真实写照。微蓝栀子是如何改变磨蹭宝宝的呢?一句话总结为:先接受再引导。必要的催促可以有,但呵斥、批评甚至武力绝对不能有此时就是考验父母耐心的时候了。必要的催促可以有,比如提醒孩子别玩了,请好好吃饭;但呵斥、批评甚至武力绝对不能有。父母的斥责,对于孩子来说,并不会让他们马上就改变 磨蹭 的状态,反而有可能因为斥责,让他们纠结于 妈妈是不是不爱我了,我是不是一个坏孩子 这样的想法中,而引起他们被批评的那件事、那个源头,反而更加忘了,应该要做好什么事。事实上,我们需要做的是,当孩子 磨蹭 时,了解他(她)磨蹭背后的原因,和孩子一起应对,不是催促,不是替代,更不是批判和否定。举一个例子:如果现在送给你一样礼物,是个小动物。给A一只兔子,给B一只乌龟;给C一条蛇,完全随机发的。但是实际上,A和B喜欢小狗,C喜欢马。可是现在收到的礼物和自己喜欢的不一样,那么A、B、C三人该怎么做?
1、教孩子认识时间有好些孩子 磨蹭 ,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时间观念,五分钟对于他们来说,可能就是从一数到五,也有可能是 等一会儿再等一会儿再等一会儿 没有一个量化的时间观念,孩子做事情自然就不可能有计划,也自然就快不起来。听话 的、 能配合 的孩子,可能在父母的要求下,就乖乖做好事情了,可 不听话 的、容易被其他事情吸引注意力的孩子,就可能被父母贴上了 磨蹭 的标签。要改变这种状况,自然就要教孩子认识时间。
2、教孩子理解效率其实也是认识时间的一种延伸。很多时候,关于时间、关于效率、关于快节奏,都是成人习惯了这个社会之后,才有的观念,然后再用这个观念去要求孩子。
而在孩子来说,他们没有什么非做不可的事在等着他们,他们的生活原本就是慢的,慢慢学习、慢慢适应、慢慢成长。如果你想要孩子做事情不磨蹭、有效率,那就首先要让孩子明白,什么是效率。小米就问过我这个问题,让我有了上述的感悟。然后给她举了一个例子,比如说十分钟的时间,你可以做好刷牙、洗脸、洗脚这三件事,但是因为你还想玩,一会儿跑到这里,一会儿跑到那里,最后只做成了刷牙这件事。本来十分钟是可以做三件事的,结果你只做了一件事,这就说明你的效率低了,没有利用好时间。
4、规定时间做规定事这其实有两个层面,一是和孩子一起学会计划时间、管理时间,安排好某个时间段做某件事。比如之前有很长一段时间,从周一至周五,和小米约好的大致时间段就是6点多放学回家后先放松放松,可以吃点水果喝点酸奶,可以和芭比玩,可以画画 到了7点就要开始练舞蹈,8点喝牛奶,然后洗漱,8点半开始阅读时间,9点多睡觉。当然不是说一丝不苟地一到规定时间就必须放下手中正做的事,允许有一些弹性,但每个时间段还是分得很清楚的。二是在某段时间里把某件事做完。听起来似乎很前一点挺象,但用实际例子一对比,就知道了。比如小米幼儿园有个同学,在家时做事情是真的很慢,而在幼儿园就会相对好些。为什么呢?因为老师用了一个好办法,当准备午睡时,大家要脱衣服,这个小朋友通常会磨上许久,但如果老师给他放一段音乐,告诉他要在这段音乐结束之前脱好衣服。因为规定了时间,有具体可以量化的标准,小男孩就能提醒自己要加快了。
6、游戏方式加快速度通常一进入到游戏或者比赛的环节时,再磨蹭的孩子,都会不由自主地提高速度,因为孩子天生就是喜欢游戏的。这一点尤其对于还无法教他们认识时间的小宝宝来说,最为适用。当然,对于已经5岁多的小米,仍然适用中。每天晚上刷牙,小米最喜欢的就是和米爸一起比赛,看谁先跑到卫生间,看谁刷牙刷得最认真;而每天晚上读完书之后,小米要自己钻进睡袋里,再盖上薄的毛巾被,怎么让她能够自己迅速地脱完衣服钻进睡袋,怎么让她不会磨蹭或是又跑去拿起一本书来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