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宝宝教育评语心得

生成活动中的教师角色转换——记我班的生成活动“恐龙”

04月04日 编辑 39baobao.com

[论文及微课培训活动]本周为本学期的最后一周,孩子们结束了忙碌的语数外三门***,这几天上学都格外轻松。这次三年级的英语期末***有一定难度,因此孩子们的成绩不是很理想。听力部分做的还可以,题型大...+阅读

【内容提要】教师的角色问题是幼儿教育领域一个基本而又重要的问题,新《纲要》指出: 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重新给教师的角色进行定位,即:要求教师应成为幼儿发展的促进者,促进幼儿学习能力(包括情感、态度等方面)为重心的幼儿全面、和谐、富有个性的发展。然而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我们教师承担的角色是 传道、授业、解惑也 这是种一以 传授者 为主的教育方式,束缚了幼儿学习 的主动性。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在生成活动中如何尝试教师新的角色,我做了以下探索:

一、教师与幼儿互为主客体的角色转变

二、教师与幼儿互为伙伴的角色转变

三、教师由指挥者向引导者的角色转变

四、教师由评价者向倾听者的角色转变

【关键词】生成 恐龙 角色转换 发展 情感

【正 文】

新《纲要》指出: 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①重新给教师的角色进行定位,即:要求教师应成为幼儿 发展的促进者,促进幼儿学习能力(包括情感、态度等方面)为重心的幼儿全面、和谐、富有个性的发展。然而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我们教师承担的角色一直是 传道、授业、解惑也 ,这一种以 传授者 为主的教育方式,束缚了幼儿学习 的主动性。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在生成活动中教师如何转换角色,在我班以 恐龙 为主题的生成活动中,做了以下探索:

一、教师与幼儿互为主客体的角色转换

在生成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互为主客体,幼儿的 学 与教师的 教 则在活动过程中相互作用和转换,双方呈现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复合状态。教师通过显性和隐性的教育,激发幼儿学习的愿望,促进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教师充分尊重了幼儿的主体性,注意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自由、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幼儿内在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精神;在与幼儿接触和交谈中,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幼儿的所思、所想、所做,敏锐地接受来自幼儿各个方面的反馈信息,使固定的、静态的教学计划变为动态的、随机的幼儿兴趣需要,及时捕捉有价值的教育契机,促使幼儿在活动中不断发展,生成新的主题。

有一天,刘超小朋友带来了一个《侏罗纪公园》的光盘,当播放时,屏幕上出现了千姿百态,色彩各异的 恐龙 ,孩子们都惊喜地大叫起来: 哇 恐龙!这是剑龙,那是霸王龙,这是飞天龙 孩子们兴奋不已,争先恐后发表着各自的意见。王嘉伟神秘地问: 老师,你知道恐龙都爱吃什么食物吗? 我没有把握地说: 好像有的爱吃草,有的爱吃肉吧? 答案正确,那你知道剑龙背部的刺有什么作用吗? 这下可真难住了我,我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了孩子们。 我知道! 李卓翔自告奋勇地说: 它背部的刺可以调节体温,抵御外敌侵略。 你是怎样知道的? 有孩子羡慕地问。 我们家有一本《恐龙大世界》,上面介绍了许多恐龙,可好看了。 张晗又说: 我家还有各种各样的恐龙玩具呢,好玩极了。 于是我问: 你们想不想认识更多的恐龙? 想啊! 小朋友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 怎样才能认识更多的恐龙呢? 经过讨论,孩子们决定搜集 恐龙 资料。第二天幼儿纷纷带来了许多关于 恐龙 的资料,有 恐龙 的光盘、挂图、画书、故事、图片、百科全书、知识大全、恐龙模型骨架、形态各异电动仿声的恐龙玩具模型 千姿百态,无奇不有。孩子们的兴趣非常高涨。还有一位家长彩扩了十几幅 恐龙 之最和 恐龙 妈妈是怎样孵化宝宝的挂图,我们的活动室变成了一个 恐龙 世界,幼儿置身于这种环境,探究的欲望日渐强烈。于是,以 恐龙 为主题的生成活动自然就产生了。

在一次探究 恐龙 生活习性的活动中,幼儿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恐龙是胎生动物还是卵生动物? 但教师并没有按照原有的计划进行,而是随着幼儿的兴趣点展开了关于 恐龙 是胎生还是卵生的讨论,有的幼儿说: 恐龙和大象一样,生活在树林里,应该是野兽,属于胎生。 而另外一个幼儿则说: 不对、不对,恐龙是卵生的。我爸爸说,恐龙蛋还变成了化石呢? 化石? 什么是化石? 幼儿兴趣再次转移。于是,讨论 化石 的主题又开始了 在探究 恐龙 的过程中,幼儿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探究活动不断深入、发展、变化,生成活动的内容也适时地调整变化着,致使整个生成活动呈现动态化。在生成活动中教师始终是活动的观察者、合作者,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及时调整活动计划。教师作为主体的同时也是幼儿作用、影响的客体;幼儿作为受教育客体的同时又是自身学习的主体。在教师影响幼儿的同时,幼儿也同样影响着教师。教师只有准确地把握这一点,才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使生成活动的主题不断产生,推动生成活动不断的向前发展。

二、教师与幼儿互为伙伴的角色转变

在传统的教育活动中,教师面对幼儿总是把自己放在教育者的权威地位上,教师只重视 教 而忽视了幼儿的 学 ,遏制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幼儿的需要往往被无情地扼杀。幼儿感兴趣的没人关注,幼儿不感兴趣的却被强行灌输。而在生成活动中教师将 教 与 学 的角色进行了转换,使幼儿在活动中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主动的探究,大胆的尝试,自我的提高,促使生成活动在主动探索中不断发展。教师作为幼儿学习的 合作伙伴 ,在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活动时,教师是旁观者的角色;当活动中出现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分析、解决问题,这时教师则是活动引导者的角色;活动中幼儿需要帮助时,教师参与到活动中去,成为活动的合作者的角色。

如:在雕塑 恐龙 时有的幼儿发现用黄泥做的作品,等泥干后四肢、头、尾巴容易断掉,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先引导幼儿自己想办法,于是幼儿分别用草棒穿,胶水粘(湿泥),尝试失败后;又用电话线,铁丝铢丝缠绕,仍然失败,当他们丧失信心的时候,教师将铁丝剪成长短不一的小棒,然后鼓励幼儿: 试一试,将铁丝竖插到头与身子的连接处,会怎样? 幼儿再次尝试,并将四肢、尾巴以同样的方法连接,泥干后没有出现断裂现象,效果很好。教师灵活地把握教育角度,随时转换角色,由原来老师的 教 变为幼儿的 主动学 ,引导幼儿理解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教师角色的转换不但增进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建立起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同时有效地促进了幼儿和教师的共同发展。

三、教师由指挥者向引导者的角色转化

在旧的教育活动中,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活动的决策者,是幼儿获得知识的唯一来源,但在生成活动中,课程的开放性使幼儿多渠道地获取知识,使教师不再是幼儿的指挥者,而成为幼儿自主活动的引导者。

由于幼儿是发展中的个体,受其生活经验和能力的限制,使他们的探索往往停留在比较简单,低级的水平,常常出现多种形式的冲突、争端和困难,需要教师适宜的指导,才能使活动顺利开展下去。在探究 恐龙 怎样灭绝时,幼儿发生了争执。韩超说: 恐龙是星球碰撞灭绝的 ,李聪说: 不对,恐龙是火山爆发灭绝的 ,古金说: 恐龙是饿死的,因为没有吃的了 幼儿互不相让,各据一词。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加入进来 你们说的都很好,其实,恐龙是如何灭绝的我们人类至今还没有找到原因,我们一起去寻找答案吧。 教师激发性的语言引导,使幼儿产生了继续探索 恐龙 的热情,促使了活动进一步开展。

又如,在一次泥塑 恐龙 活动中,丁晓阳用泥块做成了 剑龙 背部的剑,可他不太满意,又用圆形插塑替代了泥块,似乎还不满意,又到处寻找合适的材料,但没有找到。这时他的脸上露出了无奈的表情。于是教师把他领到美工区,指着一些果壳问:看看这里有你需要的材料吗?他看了又看,选种了西瓜子壳,当他拿着满意的作品向小朋友和老师展示时,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感到了成功和自豪。教师通过建议性的物质引导,不但帮助幼儿解决了困难,同时也使幼儿建立了自信心。教师在活动过程中,适宜地提出建议和引导,帮助幼儿解决困难,使活动走向深入,激发出幼儿更大的求知欲望。

四、教师由评价者向倾听者的角色转变

过去评价活动中教师是主体,采取单向的评价方式来决定幼儿的好坏、优劣,造成许多所谓 调皮 笨 讨厌 的幼儿,致使幼儿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从小就有自卑感,丧失自信心。在生成活动中,教师寻找各种机会倾听幼儿的讲述、记录幼儿的表征、并尊重幼儿的所思、所想。但重要的是,通过倾听、去记录,努力理解幼儿语言背后蕴涵的真实意义。教师的倾听向幼儿传达了教师对他们的关注、重视、尊重、信任、理解和欣赏。幼儿也从 倾听 中感知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从而建立了自信和自尊。

随着幼儿对 恐龙 认识的加深,幼儿利用绘画表现 恐龙 的愿望越发强烈,幼儿在绘画中能大胆想象,奇妙构思,用手中的画笔将恐龙描绘的淋漓尽致、形态各异,画出了自己心中的恐龙世界。面对幼儿丰富多彩的画面,为了进一步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让幼儿体验创作的成功,我们采取自我讲述、共同评价的方式进行欣赏,如:曹瑞文说: 我画的是恐龙妈妈带着宝宝快乐的生活,有的在唱歌、有的在画画有的在做游戏 ,李惠涵抢着说: 你们快看到真的恐龙了!我画的是恐龙妈妈生的蛋,在地下变成了化石,现在科学家找到了,正在用高科技孵恐龙小宝宝呢 ,赵雨桐神气地说 看!我画的是恐龙之最,霸王龙张着大嘴,它是最凶的龙;鸸鹋龙是最小的龙,正在与天上的火箭比赛呢;长脖子冠军 马门溪龙正在帮伙伴摘果子;飞天龙在空中飞呀飞呀,天黑了,找不到家是月亮姐姐把它送回家的 。当我看着韩超凌乱的画面,下面一片乌黑,中间是花草,上面是些简单的兰色线条,我正不解,他指着黑黑画面惋惜地告诉我: 这只黑色的恐龙,躺在幼儿园旁边的小河里,被又黑又臭河水快熏死了, 他又指着另一半面画说: 我想让恐龙在这里生活,这里有蓝天白云、红花绿草,恐龙多快乐呀! ,我听了他的叙述,被他哪美好的情感,善良的心灵深深感动着。

在生成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倾听幼儿得到了尊重,获得了自信,体验了成功,教师通过倾听、记录,进一步理解幼儿, 更加尊重幼儿,使幼儿在和谐、宽松的氛围内主动学习、敢于表达,从而更好的促进活动的进一步的发展。

总之,在生成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多样的,变化的,教师是幼儿全面发展的朋友和伙伴,既要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尽情地展现自己,又要与幼儿平等对话,真诚交流,更要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变化和需要,灵活地扮演不同角色,选用最佳的指导策略,使生成活动不断走向深入。

【参考文献】

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试行)》,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第二版。

②《恐龙百科全书》,人民出版社,1979年8月第一版。

以下为关联文档:

小班语言活动《想长脚的石头》课后反思一、设计意图:石头是一种十分容易获取的教育资源,我们在多次活动中都使用过它,在活动中幼儿尝试了给石头装饰,用石头印画等。通过活动,幼儿萌生了对石头的兴趣,在这基础上让幼儿倾...

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实施新《纲要》精神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实施新《纲要》精神 根据新《纲要》精神,我认为要提高语言教育的实效性,必须把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活动从单向传授、灌输转到多层次,复杂的信息交换上来,变幼儿被...

生成性资源的教学改进策略研究一得——读《教师的挑战《教师的挑战》一书作者佐滕学先生明确地告诉我们:21世纪的教师面临的挑战是为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机会。作为教师,我们一直在研究地也正是如何给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而通过...

促进了有效教研活动的开展,使教师在“磨”课的过程中时光飞逝,不知不觉中,《纲要》组伴随着我们走过了五个春秋。在和《纲要》组共同成长的日子里,我园教师队伍的成长是非常显著的。在专家的指导和引领下,我们在实践中研磨,在反思中...

四有教师活动方案四有教师活动方案1 一、活动主题 做四有教师,树行业形象 二、活动内容 以理想信念为人格基石,打造有感恩情怀、专业认同感、职业幸福感的幸福之师;以道德情操为核心品质,打造见...

学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心得体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活动学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心得体会 10月18日至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习总书记在党的会议所作的报告,举旗定向、高瞻远瞩、思想深邃、气势磅礴,深刻...

精神的大餐,理论的盛宴——第九次活动心得袁红娟,踏着微寒的冬风,研修班一行一大早来到单楼初中进行第九次培训活动。今天的研修与平常不同,不只有本班的同学上示范课,更有江苏正高级教师、江苏特级教师王清老师带领他的...

小学生成绩单评语1 薛 雅 继续发扬认真的优点,坚持读书的习惯。记住,学无止境,不要停下前进的脚步!新的一年,老师希望你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动作要快些哦! 2 李竞展 三年级是个学习的转折点,老师觉得...

班级中如何开展语言活动1、设置汉字墙:(1)把各种动物 (十二生肖等)、植物(花草树木等)名称进行分类投放进去,供幼儿认识。(2)通过主题教学,投放幼儿名字供幼儿认读。(3)结合主题教学中的诗歌,通过图谱的形式,供幼...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