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宝宝教育评语心得

教师应成为孩子的倾听者、观察者

03月18日 编辑 39baobao.com

[教师是儿童家长心声的倾听者]教师要了解家长,既可用眼去看,也可用耳去听。观察研究显示,许多教师一改过去那种只当“演说家”、“讲解员”的习惯,他们大都能静下心米,当个耐心的 “听众”,并为家长创造许多“...+阅读

从事幼儿教育十几个年头了,我认真钻研教材,努力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在班级管理上,也是煞费苦心,再调皮、顽皮的孩子我都会想着法子纠正他 一切似乎得心应手。于是,自然而然就有了一种满足感,似乎觉得自己俨然已经成为一个幼儿教育的行家了。正当自我感觉良好时,《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继《新纲要》颁布实施后又迎面袭来,这是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组织课题组研究起草的,它是新《纲要》的细化与具化,针对浙江省幼儿园教育现状,提出了学前教育的课程管理、保教常规管理和教师专业发展管理等方面的具体要求。这学期,单位里组织了多次活动,专门学习《指南》,在教研组活动中,我们也多次学习了《指南》精神,逐条进行解读,并对有疑惑的地方进行了讨论和交流。而我自己,平时也时不时地把指南拿出来看一看、想一想,细细体会、反复思考。就这样,渐渐地,我深刻领悟了《指南》的精髓,欣赏起 以幼儿发展为本 的理念。于是,变被动为主动走进其中。

《指南》带给我的最深刻触动,是让我重新思考 老师是什么?

《指南》第二十条明确指出: 观察幼儿,倾听幼儿,及时关注幼儿在生活和学习中的表现,了解幼儿的需要并给予适时的支持和帮助。善于发现和捕捉突发性的教学问题,在观察基础上合理分析,灵活调整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 这一条,明确地对教师的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假如把过去的教育比作一出戏的话,那么,教师则是舞台上的主角,同时是剧作家兼导演,孩子则是应当遵守纪律的观众。然而,现在,《指南》带来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 孩子是这出戏中的主角,教师则是观众和导演。这位导演没有事先写好的剧本,而是和孩子们一起寻找来自孩子的需要,爱好的素材,与孩子们一起演绎着这出戏。

一、教师应成为孩子活动的欣赏者、共享者。

一幕戏出来需要导演和演员,还需要另外一种角色 观众。而我们教师应该始终是孩子坚强的后盾,忠实的观众。

教师要学会珍视孩子在园的每一天,保护好孩子的每一次惊异,并能够在活动中关注孩子的关注,惊异孩子的惊异,感受孩子的感受,聪明地引导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如在《保护蛋妹妹》中,我和孩子一起探索、发现保护蛋妹妹的最佳方法;在《我的身体会唱歌》中,我和孩子一起用身体演奏音乐;在《凉快招数》中,我和孩子们一起找出各种祛热的方法 在这些有趣的活动中,我和孩子们一起探索着、发现着、感受着、惊奇着,力求使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快乐和成长。

二、教师应成为孩子的倾听者、观察者。

《指南》指导下的教师,不仅要传播知识,更要学会观察。注重一日活动中的观察,捕捉着孩子一瞬即逝的现象和变化过程,了解孩子的个体差异,获得第一手材料。教师应该是一位细心的观察者,去倾听幼儿谈论的热点话题,及时捕捉幼儿的爱好热点,分析幼儿的探索需要,从而确立起幼儿感兴趣的主题。例如有一次,我带孩子们在空地上玩耍时,忽然发现很多孩子都聚在一起,蹲在地上在研究什么。我凑过去一看,原来是地上有一条蚯蚓,一扭一扭地正在地上爬。孩子们似乎对它很感兴趣,都围着它一边看一边议论着。虽然这样一来,打乱了原来的游戏计划,但转念一想,这是孩子们感兴趣的事物,是他们自己发现的事件,我何不加以充分利用,把它演变成一个有趣的系列活动呢?于是,我不但允许孩子充分地观察,还引导他们讨论:蚯蚓是怎么前行的?它要是受伤了会怎么样?蚯蚓喜欢吃什么?它是益虫还是害虫?等等。

之后,我还请幼儿回家去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有关蚯蚓的资料。结果孩子们兴致特别高,纷纷带来了他们了解到得蚯蚓小知识。有的说蚯蚓喜欢吃甜的酸的的东西,害怕光;有的说蚯蚓喜欢在泥土里钻洞,喜欢生活在泥洞里;还有的说蚯蚓要是断成了两截,还能自己再长出来。还有的孩子还带来了自己抓到的蚯蚓。那段日子里,蚯蚓成了孩子们最感兴趣的话题,孩子们也在观察、讨论、发现中了解了很多关于蚯蚓的知识。一次意外的发现因为我的及时捕捉和引导,成了孩子们一次又意义的主题活动。我想:只有教师的留心观察、倾听,才能发现来自幼儿生活的活动主题。当活动的内容是他们所喜欢和感兴趣的时候,幼儿所表现出来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幼儿的潜能便也能得到真正发挥。

细细赏阅《指南》中的每一条,其中的很多细则都是我们平时所接触到的。在管理指南第五条中指出:课程实施应以幼儿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而课程内容的安排要注意领域均衡,并考虑各领域的有机联系,相互渗透,这是我们平时真真切切在做的。在第六条中又提出树立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教育理念。这就说明一种新思想正在形成,课堂教学不再是学习的唯一途径,作为年轻教师的我在教学中要时刻注意多领域的联系,把教学与生活、游戏等相贯穿。总结出经验:生活是最好的老师。以下几点是我在平时要注意的:(1)、克服教育形式和内容上的 成人化 和 知识化 倾向。(2)、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避免消极等待和时间的隐性浪费。(3)、确保不少于两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我反思以上这几点自己以前真的做得不够。有时候,由于对孩子的过高估计,在教学活动中设计的一些提问可能对我们来说很简单,但对幼儿来说却是种挑战。还有,有时在一日活动当中因为没有考虑好过渡环节,就会让幼儿消极等待。另外,两小时的户外活动也是难点,很多时候因为场地的限制、安全的问题及自己的关系就减少了户外活动时间。对照之后,这学期我着重在这几点上进行改进。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充分考虑我班幼儿的特点和水平,不管是问题的提出还是环节的设计上都更技巧、灵活,使幼儿都能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有所发展。在一日活动的设计安排上,精确考虑到每一个环节,包括幼儿盥洗时间、起床后的梳头时间等,对这些时间都做好安排,可以使念儿歌,可以是听故事,也可以是做一些语言游戏等,总之就是要让幼儿有事情可做,这样一来,既避免了幼儿的消极等待,也有效地规范了班级常规,效果特别好。另外,我还和同班教学人员达成共识,只要天气好,就要让幼儿到户外去进行晨间活动和课间游戏,这样就能充分保证幼儿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

一学期坚持下来,我真的觉得有很大成效,特别明显的是:孩子的常规好了、课堂表现活跃了、对户外活动的积极性更高了,这些变化也带给了我极大的信心,也更相信《指南》能使我们的教育生活变得更美好。

《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的提出,对我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也是促进我自身取得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

进入幼儿的世界,和幼儿一起成长 ,是对职业的一种誓约、对孩子的一个守诺、对自己成长的一次领悟,更是我对《指南》真谛的深刻体会。我将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继续贯彻《指南》精神,在考验中不断成长!

以下为关联文档:

课堂交流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乐于做一个倾听者和引寒假中,我读了《人与课堂》一书,引发了我诸多思考。在教学实践中,我曾经对 课堂交流 和传统的 提问应答 式的教学模式的界别有过困惑。于是在困惑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思考、...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