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宝宝教育教学论文

论文:六年级品德活动课堂设计

03月17日 编辑 39baobao.com

[错误也美丽——品德与生活第二册《和小树一起长大》案]案例片段:一节品德与生活课上,我正在给一年级的小朋友上《和小树一起长大》这一课,当我讲到黄杨木的叶子是四季常青时,班长竟然 恩? 地叫了一声,并高高举起了手。还没等我请她站...+阅读

现象一:六年级的一位班主任向我抱怨: 孩子大了,越来越难管,我天天讲,日日关照回家要按时完成作业、班里卫生要负责、男生不要遇到事情就冲动 几乎是吃喝拉撒都管到了,可是班里还是小事不断,我是不会做这个班主任了

现象二:在《美国人怎样做家长》一书中讲到,一个冬天,小女孩莱斯丽坚持要穿短裤出去玩,妈妈亲切地说: 亲爱的,你去吧。 没多久,女儿哆哆嗦嗦地回来,一边还在抱怨天太冷。从此,她再也没有这样做过。

两个案例中蕴含的道理,相信老师们都看懂了。前者,教师可能更多地用传统的苦口婆心的教育方式,因此,那些调皮的孩子往往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难以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而那位妈妈的教育方式其实是一种实践活动教育法,让孩子在真切地体验活动中感受到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达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所以印象是深刻的,效果是持久的。其实,早在200多年前,法国伟大的思想家卢梭就说过:你们完全可以相信,一小时劳动所得来的东西,胜于一日的讲解。这一小时的实践活动体验过程对学生来说,是多深的印记啊!

尽管我们德育课堂的时间、空间不像现实生活那样广阔,但是我们可以充分了解儿童生活,根据我们的教育教学目标,从中提炼出儿童乐于接受的活动,从而指导儿童生活,增强教育的实效。作为品德学科带头人,我可能在这一学科中关注思考的略多一些。我们品德课的课程性质有明确的定位: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其具有 活动性、综合性 的基本特征。

而在班会、晨会课虽没有课程标准,但在实践中我们同样发现,有效活动地组织开展,能更大效度地发挥教育的功能。可见,不管是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还是从德育课程的设置理解,都需要我们对教育活动化进行研究。

那么,怎样才能把握行之有效的活动,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呢?

一、找准基点,寻求德育活动原动力

1.目标导向,让活动发挥教育价值

全面、正确地把握活动目标,是组织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活动从设计到实施的过程中,都是在目标的调控下完成,没有目标的活动是盲目的,偏离目标的活动是低效的。因此,教师在设计每个活动时要明确设计这个活动的目的和意图是什么,落脚点以及活动的价值在哪里,活动的形式和过程,一定要为内容和目标服务。如果教师本身对教育活动设计的目的不明确,学生在活动中就不可能有 收获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案例:在品德课《我送老师一朵花》这一课的教学中,老师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了美文共赏活动,推选班里朗诵最出色的孩子朗读了书上提供的日记材料,并集体讨论了日记的优劣。有的孩子说: 这篇日记写的很具体,写出来粉笔套的颜色和样子。 有的孩子说: 这里用上了拟人的写法,说给粉笔穿好衣服 最后老师小结: 大家说得都很好,今天回家你也可以写一篇日记,说说你想对老师说的话。试问,这位老师设计的阅读活动目标是什么,学生又收获了什么?我敢肯定老老师自己也是一头雾水。可见,在教学中,教师设计和安排的各种活动都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每个活动都应以达到教学目标为导向,这样活动真正发挥其教育价值。

2.把握学情,让活动适应学生需要

把握学情,也就是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特点。在德育课程中开展教育活动,活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活动时空是开放的,有课堂中的活动,也有走出课堂外的实践活动,具体形式包括讨论交流、资料收集、现场调查、情境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和实践性的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访问等。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主题内容和学生情况选择适当的活动方式。选择活动的方式时,要有儿童意识,即活动方式要注意适合学生的年龄和身心特点,考虑学生的需要、认知水平和活动能力。比如说,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一般处于 具体运算 阶段,他们的思维方式更趋于直观感性,而高年级学生则部分进入 形式运算 阶段,理性思考在逐步生成。

因此,低年级的活动宜以具体形象为主,高年级可适当增加理性思考的分量。例如,在我执教过的一堂课《有多少人为了我》,为了让学生了解不同岗位的人在为大家的幸福生活默默付出时,我设计了学生在校园内调查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职责的一次课前调查走访活动。然而,当我跟随其中一组同学采访门卫叔叔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这次活动设计是失败的。三年级的孩子,完全不会合理分工,一组六人中只有组长一人与门卫叔叔有简单的对话,其余五人全程就是站在旁边看。而组长对叔叔的工作情况调查,也只会说: 叔叔,你的工作是什么? 不明就里的保安只能笼统地回答: 我的工作是保护我们的学校和同学们的安全。 接着就是尴尬的冷场。反思这次活动,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忽略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情。

那么,三年级的孩子就不能开展调查活动了吗?我重新设计了调查表,从小组内同学的分工到前期准备工作,从调查的流程到访问的要点,我和孩子们一起讨论明确,甚至还请一组同学模拟了采访场景,为大家做示范。要求明确了,难度降低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热情提高了,调查采访的成果也更丰厚了。甚至还有一组的孩子想到了用镜头记录下了采访对象的工作情景。可见,设计适合学生身心特点、能力水平、学生乐于积极参与的活动,使活动成为一种学生成长的内需,将明显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二、走进生活,激发德育活动内驱力

教育家杜威早就指出 教育即生活 。德育的产生是为了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与自我的关系,是为了让人更好地生活。

生活是德育的基础和目的,德育必须从生活出发并指向生活,离开生活世界,德育必将走向虚无。德育必须加强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只有回归生活才能具有鲜活的、强有力的生命力。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始终关注 生活教育 的理念,把 生活 引进德育,把教育还原成 生活 ,开启生活大门,回归天然的生活田园,让学生在生活田园里健康、快乐、自信的成长。

1.活动源于生活

一年级新生入学,闹哄哄、乱糟糟,动不动就会出状况。一年级的老师大多数会配一个 小蜜蜂 扩音器,而且是上班时间基本不离身的,因为和一年级的那些娃娃有太多的话要关照,有时简直喊破喉咙。今年,我们一年级的情况就特别累,有三多,班里人数多47个,男生多,每班基本上都是男生比女生多7个,通过开学一周的观察,感觉行为习惯或学习能力差的孩子也比往年多,可想而知,一年级的老师们有多辛苦。于是,我看到了这样的一幕。一位年轻的新班主任,声嘶力竭地气势汹汹地在班级里吼: 坐端正,手不要动,某某不要转过去,某某不要讲话,把书本打开 可现实是,班级里有超过一半的孩子在做自己的事,讲话,和同桌做游戏,自顾自弄着一把尺,甚至有两个坐在后面的孩子蹲到了地上。

于是,我走进教室,建议老师我们来和小朋友做游戏吧。一听要做游戏,而且是乖的小朋友一起做游戏,绝大多数孩子都把目光聚焦过来了。第一个游戏: 一二三,我们都是木头人 做这个游戏,目的是让学生很快安静下来,听老师说的话,能够在短时间能约束自己的行为。第二个游戏 请你跟我这样做 从简单的摸摸头, 拍拍手,到收起桌上的物品,打开书本,到上课的常规:起立、举手,都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轻松达成了。原本蹲在地上的两个孩子还成了做的最好的学生,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劲头更足了。一年级的孩子种种行为习惯亟待养成,同时他们喜爱游戏、比赛这一类的活动,而且不少孩子一定是有这样的生活经验的,开展这样的活动以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需要为依归,效果一定远胜于老师的说教。

当然,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光靠这一次活动是难以保持的,但我们,相信这样以生活为需要,将 生活化的课堂 、 课堂中的生活 融为一体的活动设计使学生成为认识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在我们长期的实践中一定会日益凸显其教育优势!

2.引导思考生活

德育需要引导孩子们怎么做,但我认为更多地应该启迪孩子们去思考:为什么这样做。虽然不做班主任,但我还是喜欢关注班里的一些事情,因为我始终认为德育这件事一定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任课老师更多地有这样的德育意识,对你的学科教学其实是非常有利的,何况我还是一位品德老师,更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就在学生的日记里我了解到了我们班里有这样的现象,很多同学纷纷指责组里有的同学做值日时偷懒,工作没有做好就被爸爸妈妈接走了。有的孩子还越说越气愤,大有不把对方揪出来批评一顿不罢休的气势。相信这样的现象其实在校园里不是个别的现象。那么,不是班主任的我要不要去管值日生的事呢?品德老师的身份告诉我这是学生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培养的问题,我应该管。那怎么管呢?我凭着教师的威严把他们臭骂一顿,孩子们肯定下次是不敢的,但迫于老师的压力下做的事真的能让学生心服口服,并且内化为积极的品质吗?显然不能。于是,我悄悄地寻找着机会,终于在一周后等到了一次机会,周末的值日生很马虎,周一的值日组长又迟到了,只有两位组员按时做好了值日工作。

于是,早读课上,我告诉孩子们今天的早读课临时调换为品德课。我预谋的体验活动开始了。 请大家环顾我们的教室三分钟,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你愉快吗? 我能为我们的教室做些什么? 问题就在那里,当大家真正以关注的目光审视教室,都发现了教室里的脏乱,也感受到了由此带来的不适感。第三个问题,我没有让孩子们说,五分钟,请他们用行动告诉我。很快,地面上的垃圾捡干净了,桌椅排整齐了,窗台黑板也有同学擦过了,藏在桌缝里最小的纸屑也被抠出来了。

之后,我又一次让孩子们发言,有什么想法? 我们一起动手,做事情很快! 大家都有责任为我们的班级尽一份力。 值日组长自发向全体同学道歉,随后没做值日的同学也大多表达了对自己没做值日的歉意。相信,这样的讨论和体验活动会让值日生工作得到改善,但更重要的是它不仅是单纯地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思考,也将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逐步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长此以往也必将提升学生思考生活的能力。

三、共同参与,提升德育活动影响力

1.面向全体学生,让花儿朵朵绽放

怎样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是当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教师要努力创设出生动活泼、富有生机的课堂氛围,去感受孩子们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生命力和创造精神,把教学目的真正落实到每个学生的行为上,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在开展活动时,教师要创设条件,力求让全体学生参加,让每个学生都能经历活动过程,在活动中确有所得。记得几年前,执教《我不胆小》一课,课上,我设计了孩子们喜爱的闯关游戏,课堂氛围热烈欢快。上课结束后,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地围在我身边要奖品,不经意间我看到最前排有个个子小小的男孩,趴在桌上不说话,只远远看着我。之后,我反思我的课堂,课题是《我不胆小》,我所设计的闯关游戏也是针对低年级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胆小、缺乏敢于尝试的勇气等问题,引导儿童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和行为习惯,帮助儿童享受到成长的快乐。

以下为关联文档:

低段语文课堂教学“三字经”低段语文课堂常见顽疾可以概括为 三少 :一是学生读得少。读得少。读的次数少,个别读更少,读得不自然,缺乏感染力;二是学生思维少。教师的问题缺乏思维价值,问题的答案一般都是唯一...

课堂中的语音错误和语法错误有一阵子没有上博客转转了,有点想念,有倾述的冲动,虽然零散,还是先记下了,权当是对过去的空白的追忆了。 23日去南湖国际听了四节课,别开生面。自己孤陋寡闻的缘故,这天第一次听到...

聚焦“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语文新课标核心概念及内涵解读》(《燃荻》第五期)一文中,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几个核心概念进行了深入的解读 语文特质:学习祖国语言文...

推进全优课堂教学反思有幸听了白碌小学张老师的课,让我感触很深。张老师教学的是三年级数学中的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听了他的课就让我想得到了我的课堂,以及去年我带三年数学教这一课的情况,发现和...

再见虞特——基于文本特点的语用型课堂探索之特级教师还记得好几年前,刚工作那会儿,虞特来实小讲学,还是 头顶祥云的虞特 。这一回,原本因为换课困难天气不佳,都想要放弃了,但在办公室同事的说服下,还是克服万难来到了实小报告厅。此次...

观九曲小学主题为“聚焦课堂,学会学习”的第五届教师今天,我参加了九曲小学主题为 聚焦课堂,学会学习 的第五届教师论坛。诚然,7位老师的发言个个精彩,而我对潘老师的题目为《给学生一片自主学习的天空》的发言稿印象尤为深刻,感受...

例谈打造属于每个孩子的“乐、活、实”智慧课堂—评邹用心灵塑造心灵,用智慧启迪智慧 ,这是教育赋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而作为实施智慧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就应该成为学生的智慧之旅。在智慧的课堂中,学生的兴趣会得到激发,探究的欲望...

课堂上评价学生,要学会灵活运用语言【内容摘要】在课堂上评价学生,鼓励学生,要学会灵活运用语言,毕竟除了 你真棒! ,还有很多很多鼓励性语言,何况这三个字只指出了好,但没有指明好在什么地方。整天的 你真棒! 时间长了...

农村英语课堂教学的构成要素的最优化教师们每天都在从事的英语课堂教学是由那些要素构成的?现在公认的说法是,英语课堂教学的构成要素包括教师、学生和教学资源。那么,如何实现农村英语课堂教学的构成要素的最优化...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